现代文课文复习——八(下)第一单元
一、课文点睛
第1课 藤野先生
【重点字词】
1.生字注音。
藤téng野 发髻jì 芦荟huì 畸jī形 和蔼ǎi 不逊xùn 诘jié责 杳yǎo无消息 深恶wù痛疾
点拨:“畸”不要误读为“qí”;“恶”是一个多音字。
2.根据拼音汉字。
烂(màn) 漫 油光可(jiàn) 鉴 (nì) 匿名 (piē)瞥见 解(pōu) 剖
【重点句段】
1、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2、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3、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重点常识】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回忆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 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重点问题】
1、人物形象:藤野先生生活俭朴、治学严谨,毫无民族偏见,关心学生,品行纯正。
2、文中反语的运用: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表现作者对国难当头而不学无术的清国留学生的鄙视。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表现作者为祖国衰弱被人轻视的痛苦和对日本学生对中国人蔑视的愤慨。
(3)“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表现作者对反动文人的愤怒。
3、作者爱国情感的表现:(1)对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难当头而不学无术的清国留学生的鄙视。(2)路途见景生情对祖国怀念。(3)作者为祖国衰弱被人轻视而痛苦,为日本学生对中国人蔑视而愤慨。(4)作者为藤野先生尊重关怀中国人,希望新医学传到中国去而感激。(5)作者发现国人精神的麻木决定弃医从文。
第2课 我的母亲
【重点字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
【重点句段】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重点常识】
1.《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作者胡适,字适之,是现代著名的学者。他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2.人物传记分为自传和小传。自述生平的文章是自传;记述他人生平的文章是小传。
【重点问题】
人物形象:母亲严厉、慈爱。
第3课 我的第一本书
【重点字词】
1.生字注音。
掺chān和 马鬃zōng 磨蹭cèng 盈yíng眶 塾shú师
点拨:“掺”不要误读为“cān”;“蹭”不要误读为“zēng"。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红(shǔ) 薯 挎着(lán) 篮子 (wǎng) 枉读
点拨:注意字形的偏旁部首。
【重点句段】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重点常识】
《我的第一本书》的作者是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作品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重点问题】
文章内容:本文通过写“我的第一本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寻常的经历,反映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这些都是作者在那个特定年代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有着独特的感悟和思考。这也是这篇文章能打动人的地方。
第4课 列夫 托尔斯泰
【重点字词】
1.生字注音。
胡髭zī 长髯rán 黝yōu黑 一绺 ( http: / / www.21cnjy.com )liǔ 鬈quán发 粗糙cāo 轩xuān昂 颔hàn首尴尬gān gà 锃zèng亮 甲胄zhòu 戳chuō 粲càn然 剑鞘qiào 广袤mào 禁锢gù
点拨:“鬈”不要误读为“juǎn”;“锃”不要误读为“chéng”。
2.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鹤立鸡群
(2)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正襟危坐
(3)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颔首低眉
【重点句段】
1.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2.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3. 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 ( http: / / www.21cnjy.com )竟然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身上找到了简陋归宿,从这个人身上看不出有任何精神的东西,缺乏诗人、幻想者、和创造者的气质。
【重点常识】
《列夫 托尔斯泰》:节选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国家)的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是俄国的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等。
【重点问题】
外貌描写:作者描写列夫 托尔斯泰丑陋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貌,是用反衬手法,突出其内心的伟大。“从这个人身上看不出有任何精神的东西,缺乏诗人、幻想者、和创造者的气质。”一句恰恰是说明列夫 托尔斯泰内心在丰富的精神的东西,具有诗人、幻想者、和创造者的气质。
第5课 再塑生命
【重点字词】
1.生字注音。
搓cuō捻niǎn 绽zhān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 臂pì如 繁衍yǎn 觅mì食 栖qī息 小憩qì 枝桠yā 期期艾艾ài
点拨:“绽”不要误读为“dìng'’:“譬”不要误读为“bì”;“栖”不要误读为“xī”。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uǎng) 恍然大悟 (míng) 冥思(xiá) 遐想 困(huò) 惑 穿(suō) 梭 迁(xǐ) 徙
( http: / / www.21cnjy.com )
【重点句段】
1.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
2.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
3. 我从每一件东西的名称慢慢学起,由期期艾艾地发音,进展到可以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进行无限美妙的想像。
【重点常识】
1.《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 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本文中这位为她“再塑生命”的老师是莎莉文老师。
2.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是《威尼斯商人》。
【重点问题】
“再塑生命”的含义:“再塑生命”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2)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二、阅读题典
【题源】福建省尤溪县坂面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价(1)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1)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2)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小题1】(1)段中第①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小题2】(1)段中的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
【小题3】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1分)
【小题4】“何尝”对表达句意起什么作用? (1分)
【小题5】“呜呼,无法可想!”的含义是什么? (1分)
【小题6】(2)段中“那一回”指的是: (1分)
【小题7】从(1)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
【小题6】
试题分析:阅读词语在文中的前后内容即可解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7】
试题分析:从文中所叙述的事件和作者的爱国情感方面来分析原因。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牛刀小试
【题源】2014中考江苏扬州卷
【题文】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8分)
道行
马宝山
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
于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一旦于先生出现在小镇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儿。于先生是不收乡亲们一文戏钱的,权当是犒劳乡里乡亲。
于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 ( http: / / www.21cnjy.com )刻。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都做得有模有样。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厌的泼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人撵走了。泼皮走的当天,于先生就演了一场皮影儿,主角儿就是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他那走势、坐样、贪相、泼皮无赖的模样惟妙惟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像,像,太像了,真是那泼皮无赖样儿啊。
于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操纵。更绝的是,生旦净丑,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浑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腔滑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人物是这样,就是那些动物个个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鸡啄食,狗啃棒,鸟扇羽,猴子翻白眼,鱼摆尾喷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
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真是可惜了一身绝技。
给于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儿。皮挑儿跟着于先生,每天挑着于先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闻北,一跟就是三十年愣是啥也不懂,啥也没学会。
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皮挑儿嘿嘿笑:“我笨呢,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
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
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心灵中有没有悟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
小镇人叹息: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
四村八乡人惋惜: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
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人儿嬉笑怒骂,耍戏打斗,样样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簪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观看的人无不啧啧赞叹,拍手叫好。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于先生还要胜一筹。
有人问皮挑儿:“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
皮挑儿说:“那时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挣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啊。”
“那你现在就不怕了?”
皮挑儿说:“现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艺糊口,可我还是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
人们无不称道:皮挑儿这人德行好,道行又高。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又是怎样练就的一手功夫?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
大家再也不叫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
(选自《中国小小说·年度佳作2013》)
【注】道行(héng):僧道修炼的功夫。借指人的涵养、本领。
18.小说末尾“大家再也不叫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一句包含了“大家”对皮挑儿的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用两个词概括,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19.阅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皮挑儿嘿嘿笑”“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同样是“嘿嘿”笑,传达出来的内容有什么不同?(2分)
(2)“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说说对句中加点词语“竟然”的理解。(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20.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并分析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6分)
【答案】(1)表演技艺的高超 ( http: / / www.21cnjy.com )。演啥像啥,栩栩如生(2)皮影技术的全面。设计、雕刻、操纵、说唱均一人完成(3)为人淳朴善良。一回到小镇,就免费犒劳乡里乡亲。(4)热爱皮影表演且极为自信。认为超拔绝妙的技艺来自心灵的悟性。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这篇小说写了两位皮影艺人,作者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是谁?研读全文,说说你的判断理由。(6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题源】安徽省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22分)
忆 读 书(冰心)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②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⑤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⑥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
⑦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福州,在我祖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⑧《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才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⑨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⑩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本文选用时有改动)
【小题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②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写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决定咬了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 ③④⑤段作者详写读了哪几本书?为什么要写?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6分)
答:
【小题5】文章第⑨段,作者写了哪几层意思?请你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 《忆读书》一文寄托着作者冰心对少年儿童怎样的期望? 请你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