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62 现代文九(上)第三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62 现代文九(上)第三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4 16:5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现代文课文复习——九(上)第三单元
一、课文点晴
第9课 故乡
【重点字词】
1、生字注音。
阴晦huì 瓦楞léng 猹chá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行xíng缺土 jiàng 秕bǐ谷 鹁鸪bó gū 獾huān猪 潮汛xùn 颧quán骨 愕è然 嗤chī笑 瑟sè索 寒噤jìn 折shé本 黛dài色 惘wǎng然 恣睢zī suī
2、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 荒凉、冷落的意思:萧索
(2) 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瑟索
(3) 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惘然
(4) 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隔膜
(5) 看不起:鄙夷
【重点句段】
1、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 ( http: / / www.21cnjy.com ),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2、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3、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4、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重点常识】
《故乡》选自《呐喊》,作者鲁迅。这篇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主要通过闰土、杨二嫂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揭示了衰败的悲惨景象,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同时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重点问题】
1、人物形象:闰土:憨厚麻木的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民,是在生活的重压下艰难挣扎着的广大中国劳苦民众的代表。 杨二嫂:是庸俗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力,小市民的典型形象。“我”: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
2、景物描写的作用:文章开头的景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描写,作者极力渲染了农村萧条、荒凉、沉寂的气氛,以烘托“我”当时的悲凉心情,以表现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残酷蹂躏下农村日益衰败这个主题。 回到家中,见到老屋“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呈现出寂寥、破败的惨状。此处明写景暗抒情,既渲染了氛围,又以小见大,表现了广大农民渐趋破产的悲惨境遇。 当母亲向“我”提到闰土及“他也许就要来了”的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这段景物描写,色彩鲜艳明丽,衬托出“我”对闰土的喜爱、对记忆中的故乡无限怀恋、向往之情。“我”和母亲、宏儿离开故乡,作者描写景物,衬托了“我”心情的“模糊”,即除了悲凉,还有沉闷、悲哀。在文尾,作者再次描写了海边的景色,这与上文的景物描写并非重复。前面那段描写,是“我”回忆中的景象,是实写;而此处是“我”憧憬中的美丽景象,是虚写。作者为故乡的远景勾画了这帧美丽的蓝图,表现出“我”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决心。总之,《故乡》中的景物描写,无论是记忆中的景物还是现实中的景物,都渲染了一定的气氛,起到了衬托人物心情,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3、结尾含义: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去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这种富有哲理的议论,使小说的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增加了作品的亮色,起了鼓舞人们创造新生活的勇气与信心的作用。
第10课 孤独之旅
【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眺tiào望 觅mì食 撩liáo逗 狗吠fèi 撅juē断 戳chuō
【重点句段】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重点常识】
《孤独之旅》作者是曹文轩,节选自《草房子》。
【重点问题】
环境描写:小说的自然环境描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1)有关鸭子的描写在小说中占有一定的篇幅。鸭子的恐惧感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鸭子们“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鸭子越长越大,“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子”。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当暴风雨来临之时,杜小康勇敢地追赶鸭群,他经受住了“磨难”,“长大”了,“坚强”了。“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鸭子和杜小康都经历了自己的成长,在生活的“阳光”下变得茁壮。(2)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第11课 我的叔叔于勒
【重点字词】
1、生字注音。
拮据jié jū 栈zhàn桥 别墅shù 牡蛎lì 褴褛lán lǚ 撬qiào开 煞shà白 嘟囔dū nang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糟(tà) 蹋 无(lài) 赖 阔(chuò) 绰 (chà) 诧异 倒(méi)霉
【重点句段】
1、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2、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重点常识】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羊脂球》,长篇小说《漂亮朋友》等。
【重点问题】
1、思想内容: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哥哥不认弟弟的悲惨的景象,艺术的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而不是人与人相互帮助的美好生活的主题思想。
2、塑造人物的方法:对比(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的对比、“我”与父母对于勒态度的对比)、动作语言描写、衬托(以“我”来衬托父母)。
第12课 心声
【重点字词】
生字注音。
恍惚huǎng hū 沙哑yǎ 纸捻niǎn 簪zān子 毛毛刺刺là 发窘jiǒng 抽噎yē 桢zhēn
【重点句段】
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短短的,眉毛也是粗粗黑黑的,嘴巴棱角分明,模样有点像男孩子。连她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的人。
【重点常识】
1、《心声》的作者是黄蓓佳。
2、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文学体裁。
3、小说有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主要要素是人物形象。
4、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
5、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人物描写必须具有典型性。人物的直接描写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6、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7、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重点问题】
文章的社会意义: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的心声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达了作者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关注,对教育问题的关注。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尤其要尊重和发现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愿望。
二、阅读题典
【题源】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故乡》中的几段文字,回答问题。
这来的便是闰土。……
  我这时很兴 ( http: / / www.21cnjy.com )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小题1】“我”对故乡“并不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怎样的留恋”,“小英雄的影像”也忽地模糊了,但“我”想着想着,沙地、天空、圆月又出现在眼前。为什么影像会模糊?人们都说“月是故乡明”, 从全文来看,你认为这次离开故乡的“我”还会有这种感受吗?(2分)
【小题2】“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一句中的“终于”和下文中的哪一个词相照应?它们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小题3】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都写到了“说不出话”的情况,原因是否相同,为什么 (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题源】内蒙古海拉尔区第四中学2014届九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
【题文】现代文阅读。
《我的叔叔于勒》 (10分)
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
……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 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小题1】 “我”的母亲原先怎样称呼于勒,后来又是怎样称呼的 从称呼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2分)
【小题2】 十年中,“我”的父亲那“与日俱增”的“希望”是什么 照你看,在对待于勒的基本态度上,父亲与母亲有无不同 (2分)
【小题3】“我”全家人出发时是怎样的心情 后来又是怎样的心情 (用选文中的话作答)(2分)
【小题4】选文中有两段景物描写,用 画出来,并分别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
【小题5】于勒接到十个铜子的小费,就“赶紧”表示感谢,这个细节意在说明什么 (1分)
【小题6】对“我”心里默念的话,如何理解 (1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从文中找到前后不同的“称呼”,思考“称呼”变化的原因,分析人物的心理与情感,以此概括人物的形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三、牛刀小试
【题源】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题文】怯懦
安宁
①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②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也无法找到他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打到她卡上。她也曾想过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他到学校四处转转,哪怕,只是在食堂里吃一顿简单的饭。但北京那么大,去任何一个地方,似乎都需要在公交地铁上辗转换乘,她想,或许他们彼此,在北京很难会有见面的机会。
③她知道自己心里,其实并不希望父亲能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她。她羡慕常能收到父母包裹或是电话的舍友,看她们故意大惊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产,孔雀开屏一样地展示给她;或者听她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看似羞涩无比,却是拿最耀眼的色彩,刺伤了她的眼睛。她们与父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同近在咫尺;而她与父亲,明明都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常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装作漫不经心地问她,你的父母何时会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④这也是父亲曾给过她的理由。他来到北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主动给她打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借了别人的手机,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她还没有来得及问问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嘟嘟”的声音。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⑤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除非回家,与她再不会有相见的机会。但她没有想到,却以那样难堪的方式,看到父亲。
⑥那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的舍友临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事,让她在门口,帮忙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照顾嘉宾。就在所有的票都发完,嘉宾也一一列席,她打算回自己座位上时,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她随着看热闹的人走过去,见门卫正把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死劲往外推,男人硬是不动。周围一群同样衣着斑驳的民工一哄而上,与门卫理论,一片混乱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群在学校建筑工地的民工,听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电影,便纷纷涌了过来;被推出的那个民工,假说找女儿,试图混进去。门卫识破他们的伎俩,几番争执,便有了她看到的那一幕。
⑦礼堂里的灯渐次熄灭下去,她转身要走 ( http: / / www.21cnjy.com ),背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我就是要找我女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她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是剧烈。最终,她没有回头,迅速走开。当所有的灯熄灭,电影在黑暗中开始时,泪水,终于哗哗地流下来。
⑧真没有想到,父亲原来离她如此近,近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过是几百米,便可以从那片喧嚣的工地,走到她的宿舍;近到她每天从五楼的教室里,透过窗户,便能够看到不远处的脚手架上,蚂蚁一样忙碌的民工;近到她每天打饭,若是绕一段路,就会看到工地上,在初春的风沙里,坐在钢筋水泥上,埋头吃饭的那群劳作者。
⑨可是,父亲却从来没有来找过她,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又被保安欺负,在一群民工的怂恿下,终于在礼堂门口喊出了她的名字。
⑩她与父亲,都是没有勇气的人……
(选自《2013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5.根据小说的情节,以陈叶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北京) 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从未见面
发展(“话吧”) (1)
高潮(礼堂) (2)
【答案】
(1)陈叶第一次接到父亲在北京打来的电话(陈叶与同在北京的父亲只通过一次电话)
(2)陈叶看见父亲不敢相认。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主要内容的概括。作此类型的题,只要理清故事情节,回答内容非常容易。故 ( http: / / www.21cnjy.com )
16.第③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
17.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
(1)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答:
(2)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语境中的含义+突出人物形象+表的情感。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5分)
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
【题源】湖北省十堰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最小的星星也闪光》,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16分,第9、12题各2分,第10、11、13、14题各3分)
最小的星星也闪光
①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 ( http: / / www.21cnjy.com )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人。
②那天,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都安静地听着。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却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③我铁青着脸说:“张晓琴,你笑什么?”
④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老师,他在画你——”并用手指着潘小锋课桌上的纸。
⑤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他的身上,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睁着愤怒的双眼,看着他在画我上课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⑥“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我用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上课不听开小差也就算了,竟敢丑化老师,岂有此理!明天叫你家长来。”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⑦放学后,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教师应有的品行规范让我平静下来。细细端详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⑧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家长的到来,可是一个上午都没见人影。后来得知他因害怕告诉他父亲实情而挨打,一个人躲进了网吧。知道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⑨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 ( http: / / www.21cnjy.com )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老师辛苦了!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⑩“老师别生气,您喝茶!”我接过茶杯放到桌子上。
“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揍啊——”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怎么又要打,不是和你说了吗?别总是打孩子。”
“不是,这野小子自从我和他妈离婚后就没人管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办法。我也下岗了,一个人忙着照看书摊,难得有时间在家。他要是有空就到我书摊来帮我照看,喜欢看动漫书,没事时也瞎画,我看他有这兴趣就给他报了个绘画班。呵呵——老师,您瞧,这墙上的奖状是他得的奖。”
我按他指的方向看去,这才注意到墙上贴着好几张 ( http: / / www.21cnjy.com )奖状。他的书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他画的漫画,有各种可爱有趣的人物,惟妙惟肖。我顺手拿起一张来看,这时他父亲迅速地收拾起来,说道:“老师见笑了,小孩子瞎画着玩,上不了台面的。”
我笑道:“其实,你儿子挺有天赋的,画的不错,他画我的那张我还留着呢,别说还蛮像。”
“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有意画您,我当时只是觉得您上课很有精神,所以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潘小锋有点委屈地说道。
“潘小锋,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应好好培养,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果有兴趣,可以向这方面发展,创作出更好的动漫画。”我还是用老师的本职口吻教育他,“以后要是有这样的活动,希望你能发挥出你的特长哦,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我会的,没问题。”他豪言壮语地答应了。
我欣慰地点点头,说:“好了,天也晚了,我也该走了。”说着便走了出来,他父亲忙说道:“那我送送您吧!”
“不用,我一个人走就行了。好好培养你儿子,他会有出息的。”
告别了他父子俩,我走在星光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街灯掩映的路上。我抬头望着天空,繁星满天,装饰着静谧的夜,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神情,我沉思良久,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虽然小其实也一样会发光。
9.请你谈谈对小说题目的理解。
【答案】(2分)①题目运用了比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修辞,②形象地说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③告诉我们,我们不仅要看到明亮的星星,更要善于发现那些微光的不起眼的小星星,④题目点明了小说的主旨,⑤形象新颖,设下了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试题分析:先读完全文,从文题的表达方式和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两方面来说明,抓住“星星”“闪光”两词根据小说中讲的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来理解文题的含义。说明文题对作品的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请你用四字词语,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 )——星夜家访——(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我”对潘小锋的态度转变为线索贯穿全文,将人物设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特定场景当中加以表现。
B.第①段对潘小锋特点的介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内向、安静、忧郁、自私、不关心班集体的学生。
C.第②段到第⑧段,设置了两个悬念性的小插曲——课堂上的笑声和潘小锋的逃学,目的都是为了表现潘小锋的叛逆和推动情节发展。
D.本文语言平易朴素,人物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特征。如:潘小锋父亲的语言就勾画出了一个粗心、蛮横而又关心爱护孩子的父亲形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
1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下面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心理。
(1)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
(2)“我会的,没问题。”他豪言壮语地答应了。
【答案】(2分)(1)①不被理解的委屈 ②挨训后的后悔 ③被叫家长的害怕 (2)①受到鼓励后的兴奋。②得到肯定后的激动。
【解析】
试题分析:读完全文,找到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根据上下文的情节内容,了解“他”与其它人的行为关系,体会“他”的心理活动作答。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仔细品味最后一段中的划线句子,说说它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14.请你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对文中的“我”进行评价。(至少两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