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判断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判断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1-06 18:1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判断题专题训练
1.一堆苹果的 一定比另一堆苹果的 多. ( )
2.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 ( )
3.6个与5个的差列式为。( )
4.90÷6=14……6。( )
5.2005年里有52个星期零1天。( )
6.+=。( )
7.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米,它的周长是20米。( )
8.4吨石头比2000千克海绵重2吨。( )
9.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在数值上相等。( )
10.1个和3个相等.( )
11.要使 28×4的积是四位数, 里最小应填3. ( )
12.一袋糖的一定比另一袋糖的多.( )
13.一只老虎约重500克.( )
14.试商时用“四舍”法商容易偏小,用“五入”法商容易偏大。( )
15.25×8的积的末尾只有一个0。( )
16.59里面最多有10个5. ( )
17.38个人玩游戏,平均每组2个人,一共有19个组。( )
18.1900是4的倍数,所以1900年是闰年。( )
19.36除以3和24除以2的商一样。 ( )
20.5×7+7=5×8。( )
21.a×b=0,则a=0,b=0。( )
22.两人合买一箱芒果,用去72元,平均每人应付36元。( )
23.根据4,12,36,□,324中的规律,可知□里应填72。( )
24.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的边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
25.7个减去2个,列式为。( )
26.一根火腿肠的质量为100千克。( )
27.。( )
28.两个周长是16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 ( )
29.100-100÷4和(100-100)÷4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也不一样。( )
30.晚上9时30分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9:30。( )
31.用来测来长度的单位有吨、千克、克.( )
32.4千克棉花比4000克铁轻。( )
33.。( )
34.如果学校在书店的东南方,那么书店就在学校的西北方。( )
35.琳琳在芳芳的东南方,芳芳就在琳琳的西南方。( )
36.太阳从西边升起东边落下。( )
37.用4个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拼成一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的图形中,周长最大的是16cm,最小的是8cm。( )
38.计算184÷8×3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芳芳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所以这道题应先8×3的积,再算184÷24积的商”。( )
39.25-6×2和(25-6)×2计算结果相同。( )
40.5个加上2个等于7个,是。( )
41.304×5的积的末尾只有一个0。( )
42.5月一定有5个星期日。( )
43.80-80÷5=0。( )
44.150×6的积末尾有2个0。( )
45.13个月就是1年多3个月。( )
46.的质量是400千克。( )
47.21时就是9时。( )
48.一位数除多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两位。( )
49.一辆汽车上午9时从某地出发,17时到达,共行驶了8小时。( )
50.一根3米长的铁丝,用去了米,还剩米。( )
51.长方形有4个角,4条边.( )
52.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有几个0。( )
53.王阿姨摘了200个桃子,每9个装一箱,要准备22个箱子。( )
54.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比其中一个因数大。( )
55.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没有零,算出的积也一定没有零。( )
56.6千克棉花比6000克铁轻。( )
57.的方框里填7、8、9时,得到的商是两位数。( )
58.54÷6+4,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
59.在四则运算中,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
60.两根同样长的电线,第一根用去,第二根用去米,剩下的一样长。(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分析】因为两堆苹果的质量都未知,所以题干中的描述不一定正确.
【详解】若两堆苹果质量都为1kg,则第一堆苹果kg比第二堆苹果kg多;
若第一堆苹果质量为1kg,第二堆苹果质量为5kg,则第一堆苹果kg比第二堆苹果1kg少.综上所述,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2.√
【详解】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1吨=1000千克原题说法正确.
3.√
【分析】6个是,5个是,计算它们的差,用减法计算,依此判断。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6个与5个的差列式为。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及分数的简单计算。
4.×
【分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90÷6=15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注意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5.√
【解析】略
6.×
【分析】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时,分母不变,分子与分子相加,依此计算并判断。
【详解】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分数的简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将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代入到公式中,即可算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据此解答。
【详解】5×4=20(米)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米,它的周长是20米。题目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周长计算,属于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
8.√
【分析】根据1吨=1000千克,将单位统一后再用石头的重量减去海绵的重量即可判断。
【详解】1吨=1000千克,2000千克=2吨
4-2=2(吨)
4吨石头比2000千克海绵重2吨。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9.√
【分析】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边长×4,代数计算后即可解答。
【详解】正方形面积:4×4=16(平方米)
正方形周长:4×4=16(米)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认识到面积和周长是数值上相等,而不是面积和周长相等。
10.√
【解析】略
11.正确
【分析】根据28×4=112,向百位进1,如果百位上是1,则1×4=4,4+1=5,积还是三位数,如果百位上是2,则2×4=8,8+1=9,积还是三位数,如果百位上是3,则3×4=12,12+1=13,向千位进1,积是四位数,据此判断.
【详解】由分析可得,要使 28×4的积是四位数, 里最小应填3.
故答案为正确.
12.×
【详解】略
13.×
【详解】略
14.×
【详解】略
15.×
【分析】根据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直接计算出25×8的积,然后再判断即可。
【详解】25×8=200,即25×8的积的末尾有2个0。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
【详解】59可以看成是50和9,由于50里面有10个5,9里面有1个5,所以59里面最多有11个5.
17.√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玩游戏的总人数除以平均每组的人数,得到的商就是分的组数,依此计算并判断。
【详解】38÷2=19(组),即一共有19个组。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两位数与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
【分析】用当前年份除以4,当年份为整百年时,应除以400,如果没有余数就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依此计算并判断。
【详解】1900÷400=4……300,
1900÷4=475,
由此可知,1900是4的倍数,但1900年是平年。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对平年、闰年的认识及掌握判断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
【分析】分别计算36÷3和24÷2的结果,然后比较大小。
【详解】36÷3=12
24÷2=12
12=12
所以36除以3和24除以2的商一样。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
20.×
【详解】试题分析:5×7+7按照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计算出结果;再计算出5×8的计算结果,再比较即可.
解:5×7+7
=35+7
=42
5×8=40
42>40,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找出正确的计算顺序,计算出结果,再比较.
21.×
【分析】虽然当a=0,b=0时,a×b=0,但当a、b一个为0,另一个不为0时,a×b仍为0,因此,如果a×b=0时,a、b不一定同时为0。
【详解】因为0乘任何数都等于0,所以a与b可以不都为0,其中一个为0,它们相乘也为0,
所以a×b=0,则a=0,b=0,此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为0时,其积就是0,并不是必须两个因数都是0积才能等于0。
22.√
【分析】用总钱数除以人数,求出平均每人应付钱数。
【详解】72÷2=36(元)
平均每人应付36元,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关键是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式解答。
23.×
【分析】12÷4=3,36÷12=3,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36×3=108
所以□里应填108,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关键是根据已知的数得出前后数之间的变化关系的规律,然后再利用这个变化规律再回到问题中去解决问题。
24.×
【详解】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故答案为×.
25.×
【分析】7个是,2个是,因此用减即可,依此判断。
【详解】7个减去2个,列式为-。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分数的简单计算,以及对分数的初步认识。
26.×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质量单位和数字的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根火腿肠的质量用“克”作单位,为100克。
【详解】100千克相当于一头猪的质量,所以一根火腿肠的质量应该为100克。
故答案为: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27.×
【分析】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据此判断。
【详解】
原题计算结果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28.×
【详解】略
29.√
【分析】根据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据此进行计算,再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100-100÷4
=100-25
=75
(100-100)÷4
=0÷4
=0
则这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也不一样。原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四则运算,明确运算顺序是解题的关键。
30.×
【分析】普通计时法化成24时计时法的方法:超过12时的,去掉限制词,再用当前时间加上12时即可,比如下午3:00,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15:00;依此计算并判断。
【详解】晚上9时30分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21:30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化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1.×
【详解】略
32.×
【分析】根据1千克=1000克,判断出4千克、4000克的关系,即可判断出4千克的棉花和4000克的铁的关系。
【详解】因为1千克=1000克,4千克=4000克,所以4千克的棉花和4000克的铁一样重,原题判断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单位间的换算,注意高级单位的名数化成低级单位的名数,乘单位间的进率,反之,则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33.√
【分析】1个加1个,得2个,依此判断。
【详解】2个是,即 。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分数的简单计算。
34.√
【分析】平面图中西和北的夹角为西北方,东和南的夹角为东南方,东南和西北相对;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以书店为观测点,学校在书店的东南方;反之,以学校为观测点,书店就在学校的西北方。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东南、西北、东北、西南之间哪两个方位相对。
35.×
【分析】先以芳芳为中心参照点,从而找到琳琳的位置,然后以琳琳为中心参照点,找到芳芳的位置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画图如下:
由此可知,琳琳在芳芳的东南方,芳芳就在琳琳的西北方。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位置与方向的判断,应先找到琳琳的位置,然后再判断。
36.×
【详解】太阳东升西落属于客观规律。所以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7.×
【分析】先根据题意画出所拼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计算出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正方形的边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然后依此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再判断即可。
【详解】拼图如下:
由此可知,正方形的边长为2cm,长方形的长为4cm,宽为1cm
2×4=8(cm)
(4+1)×2
=5×2
=10(cm)
即用4个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拼成一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的图形中,周长最大的是10cm,最小的是8cm。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平面图形的拼接,以及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应熟记: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8.×
【分析】根据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计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
因为乘法和除法属于同级运算,属于应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也就是应先算184÷8,求出商之后,再算乘法。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明确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解题的关键。
39.×
【分析】根据四则运算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按照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进行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25-6×2
=25-12
=13
(25-6)×2
=19×2
=38
13≠38
故原题干说法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有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明确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是解题的关键。
40.√
【分析】5个是,2个是,因此用加即可,依此计算并判断。
【详解】+=,即5个加上2个等于7个,是。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分数的简单计算。
41.√
【分析】直接计算出算式304×5的积即可解答。
【详解】304×5=1520,积的末尾只有一个0,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2.×
【分析】5月为大月,共有31天,当5月1日为星期五、星期日或星期六时,此时5月有5个星期日;当5月1日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或星期四时,此时5月有4个星期日;依此判断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5月可能有5个星期日,也可能有4个星期日。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对年、月、日的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3.×
【分析】算式80-80÷5,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80-80÷5
=80-16
=64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4.√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求出150×6的积,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详解】150×6=900
150×6的积末尾有2个0,所以判断正确。
45.×
【分析】根据对年、月、日的认识可知,一年有12个月,所以13个月是1年零(13-12)个月。
【详解】13-12=1(个)
13个月就是1年多1个月,故原题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年、月、日有关的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6.×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
计量一把香蕉的质量,结合数据400可知:应用“克”做单位。
【详解】的质量是400千克,所以判断错误。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47.×
【分析】时针走第二圈时:在这12个小时中,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前面要加“下午、晚上”等时间词,而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就不要加,只要把钟面上的时刻加上12就行了,本题21时是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所以要减去12时,再加上“晚上”时间词。
【详解】因为21时-12时=9时,21时是晚上9时,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睛】把24时计时法转化成普通计时法时,不要忘记在时刻前面加上“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词语。
48.√
【详解】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49.√
【分析】根据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的方法,将上午9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再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解答即可。
【详解】上午9时是9时
17时-9时=8(小时)
则这辆汽车共行驶了8小时。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公式,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50.×
【分析】用去米,用去的是具体数量,应该用总长度-用去的长度=剩下的长度。
【详解】3(米)
故答案为: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数的减法,关键是要仔细看题,理解题目中用去米,指的是用去的是具体数量。
51.正确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长方形的特性.
52.×
【分析】解答此题可通过举例的方法,先计算出积后再判断。
【详解】20×5=100,两个乘数末尾共有1个0,积的末尾有2个0,积末尾0的个数与乘数末尾0的个数不相等。
122×5=610,两个乘数末尾没有1个0,积的末尾有1个0,积末尾0的个数与乘数末尾0的个数不相等;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53.×
【分析】用一箱装桃子个数乘22,求出22个箱子装桃子个数,再与摘的桃子个数比较大小解答。
【详解】22×9=198(个)
200>198
准备22个箱子不够。
故答案为:×
54.×
【分析】145×0=0,0=0,0<145,所以两个数相乘的积可能比其中一个因数小,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两个数相乘的积可能比其中一个因数小,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55.×
【分析】本题可以通过举例分析判断。
【详解】举例:125×2=250,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没有零,算出的积有零,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
56.×
【分析】1千克=1000克,6千克等于6000克,所以6千克棉花与6000克铁一样重,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6千克棉花与6000克铁一样重,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质量单位的换算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7.√
【分析】要使商是两位数,那么这个两位数的首位够除,即□里的数大于或等于7即可。
【详解】76÷7=10……6,86÷7=12……2,96÷7=13……5,即的方框里填7、8、9时,得到的商是两位数。原题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明确两位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解决本题关键。
58.√
【分析】由题目可知,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即可解题。
【详解】由分析可知:
54÷6+4
=9+4
=13
54÷6+4,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9.×
【分析】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直接进行判断即可。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没有括号,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括号内的运算,要按“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依次算”的顺序进行。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在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
60.×
【分析】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取出其中的1份,取出的部分占这个整体的。
两根同样长的电线,未知电线的长度,如果电线长度大于1米,那么第二根就剩下的长,如果等于1米,两根剩下的一样长,如果小于1米,那么第一根剩下的长,据此解答。
【详解】两根同样长的电线,第一根用去,第二根用去米,由分析可知,因为不知道绳子的长度是多少,所以不确定两根绳子哪根剩下的多。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数意义,属于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