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52 现代文八(上)第一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52 现代文八(上)第一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4 16:5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现代文课文复习——八(上)第一单元
一、课文点睛
第1课 新闻两则
【重点字词】
1.生字注音。
荻dí 溃kuì退 泄xiè气 阻遏è 绥suí 聿yù
2.词语解释。
(1) 业已:已经。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重点句段】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 ( http: / / www.21cnjy.com )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重点常识】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泽东。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重点问题】
新闻中议论的作用:点明的敌人失败我军胜利的原因,表现了作者革命家的气魂,增强了新闻语言的生动性。
第2课 芦花荡
【重点字词】
生字注音。
提防dī fang 疟yào子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è歪 转弯抹mò角
(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词语解释。
(1)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重点句段】
1.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2.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撤。
【重点常识】
《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重点问题】
景物描写的作用:突出环境的险恶,渲染了紧张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气氛,为描写老英雄行为做好铺垫,突出了老英雄的英雄行为与传奇色彩。2、衬托人物的心情。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4、反衬鬼子的残暴。4、描写开放的芦花,烘托老头子胜利后轻松愉快的心情,突出了老头子的高大形象。
第3课 蜡烛
【重点字词】
1.生字注音。
匍匐pú fú 揣chuāi在怀里 衰shuāi老 淹没mò (点拨:注意多音宇“揣”“没”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ū gōng) 鞠躬 肃(mù) 穆
3.词语解释。
(1)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2)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重点句段】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重点常识】
《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国名)作家西蒙诺夫,是由茅盾(人名)翻译的。
【重点问题】
1、文中环境描写,渲染了法西斯匪徒屠杀人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成的恐怖气氛,烘托了主人公的无私和勇敢。她早已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了。在猛烈的炮火下,老妇人平静地整理烈士的遗体,清理墓坑,吻别死者,掩埋烈士,守护英灵。这些是只有母亲才有的对儿子的动作,我们能真切感受到的是老妇人育乞西满心的哀痛。"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再次渲染了浓重的恐怖和哀痛的气氛,烘托了老人失去爱子般的伤痛。
2、文章中的蜡烛除了实指"蜡烛"外,还象征了红军烈士生命之光和两国人民战斗情谊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第4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重点字词】
1.生字注音。
珐琅fà láng 脂zhī粉 惊骇hài 箱箧qiè 野蛮mán
2.词语解释。
(1)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说明。
(2) 荡然无存:指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留下。
【重点句段】
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重点常识】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人名),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重点问题】
1、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誉”等词语,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
2、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对待这件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是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的罪行,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这里充分表现了他的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以及胸怀博大。
第5课 亲爱的爸爸妈妈
【重点字词】
蜿蜒wān yán 屹yì立 荒谬miù 憧chōng憬
【重点句段】
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 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 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重点常识】
《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台湾女作家聂华苓。
【重点问题】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闻所感,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通过对被屠杀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反衬出法西斯灭绝人性的强盗本质,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人类渴望和平。
二、阅读题典
【题源】2012-2013学年四川省遂宁二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①(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②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放军中路军首先________(A、攻破 B、突破 C、冲破 D、打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30万人。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小题1】文中的第①段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篇消息的__________部分,括号内的字是新闻的电头,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精确到“时”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小题2】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3】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要求“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实说话”,但也可以适当地穿插一点议论。选文即从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2分)
【小题4】给文中横线上选填一个恰当的词语___________。(1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题源】2012-2013学年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11月段考语文试卷
【题文】这是冀中区的女孩子们,大的不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她们长大成人了。
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玩。发烧的手浸在清凉的水里很舒服,她随手就舀了一把泼在脸上,那脸涂着厚厚的泥和汗。她痛痛快快地洗起来,连那短短的头发。大些的轻声吆喝她:
“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
小女孩子抬起头来,望一望老头子,笑着说:
“洗一洗就精神了!”
老头子说: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正在拧着水淋淋的头发,叫了一声。老头子说: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他蹲下去,撑着船往北绕一绕。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远处的树林里去了。
老头子小声说:
“不要说话,要过封锁线了!”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当小船和那黑 ( http: / / www.21cnjy.com )糊糊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不动了。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
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
着小船前进。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怀里,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盖了她。
子弹吱吱地在她们的船边钻到水里去,有的一见水就爆炸了。
大女孩子负了伤,虽说她没有叫一声也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哼一声,可是胳膊没有了力量,再也搂不住那个小的,她翻了下去。那小的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
“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选文的内容。(2分)
【小题2】文中 “不怕”这个词语出现了三次,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说它们包含了老人怎样的情感和性格?(4分)
【小题3】文中加曲线的内容是对两个小女孩的两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你可以看出她们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小题4】选文最后两段的描写刻画了当时老人怎样内心?(2分)
【答案】
【小题1】护送途中,大女孩受伤。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三、牛刀小试
【题源】2014中考山东菏泽卷
【题文】
百合花
茹志鹃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翘翘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273300 李传鹏输入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站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12.“我说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一句中“掂量”能不能换成“揣测”?为什么?(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13.文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14.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年轻媳妇”是一个 的人(3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题源】2014中考内蒙古包头卷
【题文】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12-16题。(14分)
珍贵的军大衣
林廖君
屋外,寒冷的冬夜,大雪纷飞; ( http: / / www.21cnjy.com )屋子里,油灯的火苗舔着夜色,像贪婪的舌头舔着糖。父亲坐在火桶旁读《论语》:“……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我正在走神,“你小子在不在听啊?”父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冲我发火了。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山村的小学寂寥无声,敲门声格外响亮。门开了,风雪卷了进来,一个瑟瑟发抖的陌生人立在门口。来人穿件军大衣,一身雪花,年龄看起来比我父亲大约小几岁。这个人手扶门框,自我介绍说,他姓闻,是地质队的。这次来这个山区探矿,现在迷路了。父亲听了,眼睛一亮,热情地将陌生人迎了进来。
父亲与这个陌生的闻叔叔热烈地攀谈起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着,父亲突然一怔,用手指着闻叔叔,哦,你还没吃饭吧?你一定没吃饭!闻叔叔点点头。父亲吩咐母亲,赶紧给闻叔叔下一碗热汤面,多放些生姜和辣椒。母亲有些迟疑,面条是有的,可是对于那个时候的家庭有点贵重。其时父亲患有严重的胃病,温软的面条,可以减轻他的胃疼。母亲以商量的口吻问道,能不能炒一碗饭呢?父亲的回答是否定的,这一刻的父亲显得威严而热情,说话一锤定音。
在鸡蛋和葱花的香味中,闻叔叔狼吞虎咽,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人真的饿坏了。他把湿透的军大衣放在火桶边上烤,水汽旋转着向上升腾,湿漉漉的暖意在屋子里荡漾开来。这天夜里,闻叔叔就住在我家,和我父亲几乎说了一夜的话。
第二天的早晨,父亲把闻叔叔送出了山外。
时间一长,这个人和这件事,渐渐在我们脑海里淡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不想,一年之后的冬天,闻叔叔突然又来了。他专程给父亲送来一件崭新的军大衣。因为那一夜,他看出父亲畏寒而且咳嗽。
父亲大笑,继而连连摇头,调侃说,一碗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条就换一件军大衣,显得我不够仗义啊!闻叔叔有点不悦,放下大衣就走。父亲让我抱上大衣,跟他去追闻叔叔。在一个山峁,与闻叔叔有了一番拉扯。闻叔叔忽然停住了,指着大衣的胸口对父亲说,你摸摸里面!父亲一摸,怔住了。半晌才说,我收下了,兄弟情义厚啊!
此后的几年冬天,父亲一直穿着这件军大衣,咳嗽减轻了许多。一年秋天,父亲去世了。这年的冬天,母亲把大衣拿来翻晒。
暖阳下,大衣贴胸部分,豁然露出一块用针线缝上去的羊皮。羊皮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洁白、晶莹的光。恍然间,我明白了些什么…一
(选自2013年12月11日《承德晚报》有删改)
12.文章第一段介绍父亲诵读《论语》的情节有何用意?(2分)
【答案】(1)突出儒家经典对读书人的教化作用。(1分)(2)为下文写父亲帮助迷路的地质工作者做铺垫。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内蒙古包头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部分。出题思想:考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
13.请你品析“你还没吃饭吧?”“你一定没吃饭!”这两句话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3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14.在对待给求助者做饭这件事上,父亲和母亲的想法为什么会有所不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15.父亲为何起初拒绝闻叔叔的馈赠,而最终又接受了馈赠呢?(3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16.文章结尾作者说“恍然间,我明白了些什么”,作者究竟明白了什么?请你写出来。(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得分。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