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复习——九(上下)
一、指点迷津
【考点分析】
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⑴对中心思想的理解;⑵对所抒感情的理解;⑶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⑷对象征意义的理解。
2、对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3、对诗词语言的理解:⑴对关键词语的理解;⑵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4、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解题思路与技巧】
1、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2、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如简约、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4、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6、从诗词的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类(送别、咏物、爱国等)诗词的思想内容。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二、课文点睛
九年级(上册)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蓣洲。
【诗意概括】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以“望”字贯串全文。望的结果是肝肠寸断。
【重点评析】
1、“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2、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诗意概括】
本词描绘了萧瑟肃杀的边塞秋景,展现了雄奇壮 ( http: / / www.21cnjy.com )阔的边地风光;写出了宋军将士因边乱未平、长期戍边不能还乡而产生的浓郁乡愁,而其中又蕴含着作者希望剿平敌寇、保境安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风格豪放苍凉。
【重点评析】
1、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既渲染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词的下片抒情,“将军白发征发泪”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闭”,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的情形,表现了边塞的悲凉。“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借东汉大将“窦宪追匈奴”的典故,表现出了战士们的报国激情。“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他们壮志难愁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诗意概括】
这首词通过对独特奇异的边塞秋季风光的描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表现了戍守边疆的将士的英雄血性和可亲的人间真情,展示了作者所具备的报国雄心及对边关生活实际的深切感受。全词上阕极力表现边塞秋季风光的“异”,为下阕的抒发感情作铺垫;下阕抒发守边将士的情怀,以情写景,以景衬情,思乡和忧国交织在了一起。全词由景物深入到人物的精神境界,悲壮而不悲观,意境浓郁,沉雄而不消沉,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
【重点评析】
1、本词上片以叙述为主,下片以抒情为主,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
2、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擎 卷 挽 射;该词起句着一“狂”字即“激情奔放”,实际上就统摄了全词精神;全词的点睛之笔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己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诗意概括】
这首词就是当时词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词极言作者内心的沉重哀愁,词中用“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语,欲抑先扬,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理婉曲地表尽。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重点评析】
1、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
2、作者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诗意概括】
本诗风格豪放,悲壮。作者写梦镜中的军旅生活,表现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重点评析】
1、“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为国的愿望多么迫切!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该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良马,用着很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
3、“可怜白发生”点题,是说自己因受投降派排挤,空怀斗志,事业不成,只赢得两鬓苍苍,满头银发。
九年级下册
《诗经》两首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两首诗同为爱情诗,都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感情是率真、淳朴、真挚、健康的。采用了重章覆叠句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意概括】
《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全诗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并以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
【重点评析】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起兴。引出本文主要内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年轻的小伙对美丽女了的追求。“窈窕”形象女子美丽,“君子”是说小伙子品行纯正。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写相思之苦,意指小伙子对爱情的忠贞。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意概括】
《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篇,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了一起,渲染气氛。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像、幻想交织在了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而这一想像之景的出现,却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重点评析】
此诗的表现手法是动静结合。诗中景物如蒹 ( http: / / www.21cnjy.com )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静态写照,而歌者忽上忽下的寻求伊人,伊人忽隐忽现,欲即转离,这又都是动态的描摹,如此动静结合,使这幅画给人留下了更加生动、鲜明的印象。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意概括】
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诗的首句写了三种现象:月落、乌啼、霜满天,巧妙有层次地表明夜泊的时间及感受。诗的后两句只写了“卧闻山寺夜钟”这一件事,却使全诗的神韵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全诗在描写江南水乡秋夜里幽寂清冷的氛围中表现了羁旅者萦绕心中的缕缕轻愁,创造了情境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重点评析】
1、明代书法家文徵明有诗句“乌啼不复当时境,依旧钟声到客舟”,这是化用了张继《枫桥夜泊》中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诗人通过所闻 “乌啼、钟声”和所见“落月、满天霜、渔火”,描写秋夜江边之景,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
三、阅读题典
【题源】内蒙古海拉尔区第四中学2014届九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
【题目】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渔家傲 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小题1】填下句“千嶂里, 。 ”一句中的三个冷色调的词语,化用了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诗句“ , 。”以及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中诗句“一片孤城万仞山”,描写出傍晚时分边塞雄浑、壮阔的景象,渲染了一种 的气氛。
【小题2】全词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题源】2013届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
【题目】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 ( http: / / www.21cnjy.com )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词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
【题源】上海长宁区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题目】阅读下面的词(4分)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小题1】“沙场秋点兵”,“沙场”即( )(2分)
【小题2】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诉衷情》只有正标题,《破阵子》还有一个副标题。
B.“梦断”、“梦回”两句都是回顾驰骋疆场的军旅生涯。
C.前者为“觅封侯”,后者为“赢得生前身后名”,全诗为了个人博取功名。
D.“泪空流”、“可怜白发生”两句,抒发的都是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题源】2013届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周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四、牛刀小试
【题源】四川省乐山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
【题目】诗词鉴赏。 (4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题源】2014中考新疆乌鲁木齐卷
【题文】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
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C.下片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入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实际写与亲人不得团圆的惆怅。
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