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事物特点 发现想象秘密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准字词,学写“狐狸”。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的原因和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的想象有意思。
3.了解课文通过“变身”和“联系”让想象奇特、有意思的方法,尝试用“变身”的方法迁移想象。
教学重点
感受故事中的想象有意思,学习作者想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清“我”变成一棵树以后发生哪些奇妙的事情,并想想作者是怎么想象的。
教学过程
一、谈“变”导入,引出课文
1.出示“变”字,说一说,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故事或故事中的哪个人物?
2.出示一些会“变”的卡通人物图片,学生说一说它们分别是谁?(孙悟空、匹诺曹、青蛙王子)是啊,正是因为它们这么会变,它们的故事读起来才这么的有意思、充满了想象力,今天我们就再来读一个充满想象力、特别有意思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读题质疑。
二、读准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自由读文,读准字音,知道哪些自然段写了“我”想变成一棵树,哪些自然段写了“我”变成一棵树以后发生的趣事。
2.出示两组词,读好平翘舌音和拟声词。
希望 小鳄鱼 香肠 糖醋排骨 痒痒的
丁零丁零 嗵嗵 咕噜噜
3.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我”变成一棵树的原因?(1-4段)哪些自然段写了“我”变成了一棵树以后发生的趣事?(5-23段)
三、了解“变身”,初步感受想象有意思
1.“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
(1)我在树下玩得好好的,一点儿都不想吃饭。(内心想法)
2.我真的变成一棵树了吗?默读第4段,找出相关语句。
(2)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变身)
(3)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身体反应)
3.总结:原来作者是这样想象的,先写自己内心想变什么,接着写身体发生了奇妙的反应,“变身”就完成了。
4.拓展:学着作者这种“变身”的方法,想象变身,用上句式说一说。
“我真希望变成_____,这样就__________。我心里想着,___________。呀,我真的变成了______!”
四、发现联系,体会想象有意思
(一)学习5-6段
1.“我”变成一棵树以后,又发生了哪些奇妙的事情呢?快速读一读5-6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
(1)生自由读。
(2)用四字词语概括。(长满鸟窝)
(3)说说哪些想象有意思?(各种形状、会跳舞)作者是怎么想象的?(联系数学知识)
2.完善学习单,总结学法。
(二)同桌合作学习7-11段
1.读相7-11段,尝试用四字词语概括趣事。(住进亲朋)
2.画出有意思的想象。(树上住着各种动物和妈妈、树会弯腰)
3.组内说说作者是怎么想象的?(联系动物和人物)
4.出示学习单,核对、修正。
(三)独立学12段
1.独立学习12段(分吃食物)部分,感受动物吃零食有趣,明白作者联系食物进行想象的。
2.出示学习单,核对、修正。
(四)总结:
1.观察学习单,你发现了什么?(联系)的方法想象。
2.总结:想象并非漫无目的地胡思乱想,想象是有方法和思路的。作者就是用变身、联系的方法写出了这么有意思的想象故事。
五、学写生字
出示“狐狸”,生观察,注意结构、占格、关键笔画。
教师范写。
生书写,教师巡视。
评价学生书写,二次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