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
九下——《庄子》古诗两则
一、文学常识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著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庄子》。
二、重点字词
【重点词语】
或:有的人。
恐:害怕。
国:国都。
往:前往。
鹓雏(yuān chú):像凤凰一类的鸟。
止:栖息。
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醴(lǐ)泉:(甘甜,甜美的泉水。
于是:在这时。
鸱(chī):猫头鹰。
吓(hè):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濠梁:濠水之滨,濠,水名。
邪:通“ 耶”, 语气词,相当于“吗”
全:完全,确定是。
请:请允许我。
循:从…说起。
本:最初。
安,怎么。
既:已经。
【一词多义】
吓:仰而视之曰: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用作动词,威胁
于:鹓雏(yuān chú)发于南海:从
于是鸱得腐鼠:在
而飞于北海:到达
之:子知之乎:代词,鹓雏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助词,的
固:固不知子矣:固然。
子固非鱼也:本来。
【古今异义】
止: 古义:栖息 今义:停止
于是:古义:在这时 今义:因果关系
国: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词类活用】
惠子相梁:相,名词活用作动词,做宰相
三、内容要点
【文意概括】
庄子故事两则,即有关于庄子的两则故事,分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其中《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无意于功名利禄的清高的品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则以能否知道“鱼乐”的辩论问题,表现了庄子豁达的心态和高超的生活情趣。
【重点问题】
1、指出《惠子相梁》中运用比喻的内容
鹓雏(yuān chú)比喻意:庄子,志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洁之士。鸱比喻意:惠子,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禄。鹓雏(yuān chú)的故事里,鹓雏(yuān chú)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yuān chú),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使惠子自己觉得愧疚,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和惠子各是什么样的人?
庄子:鄙视功名、清高自守、机智、幽默、能言;惠子:醉心功名、利欲熏心、无端猜忌、心胸狭窄
四、阅读题典
【题源】(上海市杨浦区2014年中考一模)
【题文】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适 ( http: / / www.21cnjy.com )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黄帝曰:“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④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wéi)传说中的神名。 ②具茨:山名 ③涂:同“途”,路。 ④奚:何,什么。
【小题1】解释加点字。(4分)
(1)若知具茨之山乎 若( ) (2)异哉小童 异( )
【小题2】对画线句“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那些开辟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
B.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C.开辟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D.那些治理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
【小题3】有一个成语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请说出这一成语:__________(2分)
【小题4】文中的黄帝是一个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五、牛刀小试
【题源】【2014中考四川自贡卷】
【题文】阅读《〈庄子〉二则》,完成14-17题。
浑沌之死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
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14.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谋报浑沌之德 德:恩, 恩情。
B.人皆有七窍 七窍:人的耳目口鼻共有七孔,故称七窍。
C.犹疾视而盛气 疾视:很快地看。
D.已无变矣 无变:没有反应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
15.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海之帝为倏 之:的。
B.以视、听、食、息 以:按照。
C.子无以鲁国骄士 以:因为。
D.大将军邓鹭闻其贤而辟之 其:这里指杨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这里是对文言虚词的考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用法的考查上。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虚词的用法多进行归类和总结,掌握重要虚词的一般分类,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其准确含义。特别掌握有关“之”“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这里B应是“以:用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浑沌待之甚善 译文:浑沌对待他们非常友好。
B.尝试凿之 译文:(让我们)试着给他凿出七窍。
C.方虚骄而恃气 译文:正虚狂骄傲又充满一股血气。
D.犹应向影 译文: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而有所反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
17.下列对这篇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倏”“忽”都是转眼之间的意思,庄子用这两个字来做神的名字,意在说明二神做事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B.《浑沌之死》认为无为是自然的本性,若被加上智巧机智等小聪明,本性将遭到破坏而死亡。
C.《呆若木鸡》意在提醒人们,特别是君王:做人要注重内在气质,不怒自威;国家要增强实力,不战而屈人之兵。
D.《呆若木鸡》在写法上有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有描述、有想象……不蔓不枝,典雅古朴的语言,使寓言故事意境幽远。
( http: / / www.21cnjy.com )(食物),呼吸(空气),唯独浑沌没有七窍,(让我们)试着给他凿出七窍。”于是倏和忽每天替浑沌开一窍, ( http: / / www.21cnjy.com )
【题源】湖北省荆门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钓鱼记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 ( http: / / www.21cnjy.com )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①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②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选自宋代林昉《田间书 杂言》)
【注】 ①意:意愿,愿望。②奚:怎么,哪里。
10.(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是鱼之乐也 ②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B.①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
C.①神变则鱼逝矣 ②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D.①子意乎鱼,目乎鱼 ②目似瞑,意暇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各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出处,根据作品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进行比较。D“目”一为“看”一为“眼睛“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3分)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庄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机敏、诙谐、富有情趣。
( http: / / www.21cnjy.com )
12.(3分)下面对《钓鱼记》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甲乙两老汉“钓同而得失异”的情形。
B.甲老汉之所以屡有收获,产要得益于他冷静沉着,不浮躁,不急于求成。
C.作者认为“意成乎道”,意思是说要实现愿望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D.故事说明了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专注于目标和结果的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