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17 文言文八上《湖心亭看雪》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17 文言文八上《湖心亭看雪》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4 17:1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
八上——《湖心亭看雪》
一、文学常识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张岱(1597年—1679年),明末清初散文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公认的散文大家,文笔清新,时杂诙谐,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有些作品表现了明亡后的怀旧感伤情绪。
二、重点字词
【重点词语】
1.余:我
2俱:都
3.绝:消失
4.是:这,这样
5.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6.定:完,结束
7.拏(ná):这里指划动
8.拥:穿着
9.毳(cuì):鸟兽细毛纺织的衣服
10.雾凇(sōng):指冰花
11.沆砀(hàng dàng):白气弥漫的样子
12.芥:原意指小草,这里比喻微小的
13.而已:罢了
14对坐:面对面坐着
15.焉:怎么
16.更:还
17.客:名次作动词,做客,客居
18.及:等到
19莫:不要
20.痴:痴迷
21.者:……的人
22.强(qiǎng):痛快
23.痴似:痴于,痴过
【词类活用】
1. 大雪: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2.客此:名词作动词,在此地客居。
3.炉火:名词作动词,带着炉火。 4.一芥:名词作状语,像一根草般微小。
5.拏:同“拿”持,引申为撑(船)
【古今异义】
1.余:古义:我。今义:剩下。 2.白:名词,酒杯。今义:白色。
【一词多义】
是:1.是日更定:这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词是
更: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gèng
一:1.余拿一小舟:数词,一
2.上下一白:全
白:1.上下一白:全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杯
大:1.见余大喜:非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
余:1.余住西湖:我,第一人称单数
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
三、内容要点
【文意概括】
本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重点问题】
1.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2.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 ( http: / / www.21cnjy.com )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四、阅读题典
【题源】2014年长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题文】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本文作者 (人名)是明末清初 家。(1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是日更定矣( ) ②余拏一小舟 ( )
③拥毳衣炉火( ) ④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刘勰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得减,乃知其密。”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文字凝练,意蕴丰富。分析此句交代了哪些内容?(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作者友人这样评价他:寓居西湖四十余年,笔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湖之景空灵晶映,使旧日之西湖于纸上活现。请在文中找出一处能与此评价相符的语句,准确工整地抄录下来。(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阅读本文似亦可感痴者乐雪。作者与金陵人的“痴”各有怎样的表现?结尾引用舟子的话对表现主要人物而言,属于哪个角度的描写?(3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五、牛刀小试
【题源】【2014中考江苏苏州卷】
【题文】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上下一白( ) (2)从武林门而西( )
(3)即棹小舟入湖( ) (4)取道……石径塘而归( )
( http: / / www.21cnjy.com )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 ①才一举头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C. 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 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②二者不可得兼
( http: / / www.21cnjy.com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8.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
【题源】(2014中考吉林长春卷)
【题文】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1.本文作者 (人名)是明末清初 家。(1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是日更定矣( ) ②余拏一小舟 ( )
③拥毳衣炉火( ) ④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 http: / / www.21cnjy.com )13.刘勰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文字凝练,意蕴丰富。分析此句交代了哪些内容?(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14. 作者友人这样评价他:寓居西湖四十余年,笔下西湖之景空灵晶映,使旧日之西湖于纸上活现。请在文中找出一处能与此评价相符的语句,准确工整地抄录下来。(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阅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本文似亦可感痴者乐雪。作者与金陵人的“痴”各有怎样的表现?结尾引用舟子的话对表现主要人物而言,属于哪个角度的描写?(3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