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03 文言文七上《山市》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03 文言文七上《山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4 17:2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
七上——《山市》
一、文学常识
《山市》选自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郭沫若的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二、重点字词
【重点词语】
邑:县
数:几
恒:常常
同人:朋友
青冥:青天,天空
相顾:你看我我看你
念:想到
近中:近处
无何:不久
飞甍:翘起的屋檐 悟:明白
未几:不久
高垣:高墙
睥睨:矮墙
连亘:连绵不断
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 莽莽:广大
依稀:隐隐约约
而已:罢了
既而:不久
乌:同“无”,没有
危:高
霄汉:云霄与天河
窗扉:窗户
洞开:大开
裁:同“才”,仅
黯然: 昏暗看不分明
屑屑:形容来往匆匆
或:有的(人)
凭:靠着
不一状:形状各不相同
逾时:过了一会儿
舍:平房
遂:于是,就
肆:店铺
市:集市
故 :所以
名:叫
三、内容要点
【文意概括】
“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然而好几年也难得出现一次,只有少数幸运儿在偶尔的机缘里能够见到它,而绝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兴叹。这篇文章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的,它历历如画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无论是大笔勾勒或工笔描摹,都能曲尽其妙。
【重点字词】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
时间顺序 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 ,忽
2、文中山市蜃景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①形成阶段:孤塔、宫殿的出现; ②发展阶段:城市的出现; ③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消失。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有何作用?
答:运用了排比、夸张的修辞,表现了山市的繁荣景象。
4、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市”?
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 便认为是鬼神在作怪,“鬼市”为补笔,照应开头,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现象。
5、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接霄汉、风定天清
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规模宏大 形象逼真 变化迅速 色彩艳丽
四、阅读题典
【题源】2012-2013浙江台州市六校七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
【题文】古文阅读
山市(11分)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 ( http: / / www.21cnjy.com )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相顾惊疑 ②一切乌有 ③城市依稀而已 ④见山上人烟市肆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2)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小题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按音节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然数年恒/不一见。
B.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C.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D.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小题4】文中将“山市”称为“鬼市”,对此,你怎样认识?(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题3】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五、牛刀小试
一、【题源】【2014中考浙江衢州、丽水卷】
【题文】
郑絪①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絪:念yīn。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 ③荆部商山:地名。 ④概:景象。
⑤起:启发。 ⑥馔:念zhuàn,食物。
18.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2分)
⑴ 十八九,絪为御史, ⑵ 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
【答案】⑴刘景(景) ⑵郑絪(絪)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省略现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补充省略的成分是文言文常考的知识点之一,一般省略主语的比较多。做好这类题,必须联系上下文的句意来理解。如这道题,我们看这句话的前面两句,说的是刘瞻的父亲十岁时候的情况,接下来说的是他十八九岁的事情,因此可以判断“十八九”前面省略的是刘瞻的父亲,即“刘景”。再根据“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和 “絪为御史”,可以判断“巡荆部商山”前面省略的是“郑絪(絪)”。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以“”为题,应属于哪一类?( ▲ )(2分)
 A.俊辩 B.气义 C.知人 D.幼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思想内容的理解。做好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题,要全面读懂文章的意思,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这道题是一道选择题,还要注意辨别四个选项的不同意义,然后根据短文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正确的选项。本文讲的是郑絪外出荆部商山,在一个亭子里观赏风景,想赋诗一首,结果刘景已经作诗在前,郑絪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并让他在学院读书学习。据此内容,结合选项,可以得出C项为最佳的选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4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二、【题源】内蒙古巴林左旗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末能力测试
【题文】阅读两篇古文,回答问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节选自《核舟记》)
【乙】黄子履庄,少聪颖,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节选自《虞初新志 黄履庄传》)
【注释】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词语。(4分)
(1)其两膝相比者(   ) (2)诎右臂支船(    )
(3)触机则立吠不止(    ) (4)观者异以为神(     )
【小题2】下面句中加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尝贻余核舟一 尝背塾师
B.高可二黍许 凿木人长寸许
C.能以径寸之木 观者异以为神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小题4】甲文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在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写起?(2分)
【小题5】乙文写道:“黄子履庄,少聪颖”。试用自己的话说说黄履庄“少聪颖”的具体表现。(2分)
【小题6】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王叔远、黄履庄艺术作品的特点。(4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子的意思,在句子的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