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05 文言文七下《伤仲永》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05 文言文七下《伤仲永》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4 17:2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
七下——《伤仲永》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 ( http: / / www.21cnjy.com )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重点字词
【重点词语】
未尝:不曾,识:认识。
之:代词,指书写工具。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书:动词,写。
以……为:把……当作,养:赡养。收族,和亲族的人搞好关系。收,团结。意:主题。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礼对待……
或:有的人。乞之,讨取仲永的诗。
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有利可图。然:这样。
使:让。
也:舒缓语气。
从:跟从。
复:再一次。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卒:最终,之:调整音节为:成为。
且:况且。
固:本来。
【词类活用】
(1)父异焉异:对……(感到)诧异。
(2)邑人奇之奇:对……(感到)奇怪。
(3)宾客其父宾客:以宾客之礼对待……
(4)利其然利:对……(感到)有利可图,认为……有利可图。
【重点句式】
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三、内容要点
【文意概括】
《伤仲永》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篇散文。本文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
【重点问题】
1、从全文看,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仲永没有机会得到良好的后天教育。
2、方仲永这一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读完本文,你悟出什么道理?
答:泯然众人矣。 说明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对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人的成才至关重要。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人成材的关系。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受教育,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四、阅读题典
【题源】广东省江门市福泉奥林匹克学校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题文】《伤仲永》(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 B.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星隐曜
C. 未尝识书具/吾尝求古仁人之心 D. 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小题2】翻译句子。(3分)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3】文章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而略写他成年后才思衰退的情形?(4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五、牛刀小试
(一)【题源】(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题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后面的题。(14分)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贤于材人远矣( )
【小题2】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余闻之也/久 B.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父利其然/也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小题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4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二)【题源】2014中考四川资阳卷
【题文】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①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③。父怒,挞④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⑤映长明灯⑥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⑦。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⑧闻而异之,录为弟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学遂为通儒⑨。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⑩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①诸暨(jì): ( http: / / www.21cnjy.com )县名,今属浙江省诸暨市。②陇:通“垄”,田埂。③蹊田:践踏田地。④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⑤执策:“策”通“册”,拿着书。⑥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灭的灯。⑦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狞:凶恶。⑧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⑨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⑩被:通“披”,穿。
20.(2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父命牧牛陇上 ( ) (2)亡其牛 ( )
(3)或牵牛来责蹊田 ( ) (4)门人事冕如事性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3分)选文第一段写了王冕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①在陇上放牛,溜进学舍听读书。佛像腿上,伴长明灯夜读。②表现了他渴望读书、刻苦读书的品质。(意思相近即可,前一问每点1分,共3分)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22.(4分)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