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02 文言文七上《论语》十则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02 文言文七上《论语》十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4 17:2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
七年级上——《论语》十则
一、文学常识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重点字词
【重点词语】
时习:时常复习
说:同“悦”,愉快。
知:了解
愠:生气,发怒。
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
日:每天
三省:多次反省
谋: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交往
信: 诚实,真诚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旧的知识
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以:可以凭借
罔:迷惑。
殆:有害
诲:教导
女:同“汝”,你
是:这
知:同“智”,聪明。
思:想,想要
齐:看齐
省:反省
士:读书人
弘毅:刚强,勇毅
仁:实现仁
已:停止
然:这
凋:凋谢
可以:能够
行:奉行
其:大概,也许
恕:恕道
欲:想要的
勿:不要 施:施加
【一词多义】
1、而:
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表顺承
②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但是,却
③ 任重而道远。——表 并列:
④ 拔山倒树而来。——表 修饰
2、焉:
① 见贤思齐焉,——语气助词    
②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于之”,在其中。
3、其:
① 其恕乎。——大概,也许,表猜测。
②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代词,他们的 、其中的、 自己的。
4、之:
①知之为知之。——代词:它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它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代词:它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
③心之所向,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5、为: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
②可以为师矣。——动词:做,当。
③仁以为己任。——动作:当作
三、内容要点
【文意概括】
《论语》十则分别选自《论语》中的《学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政》、《公治长》、《述而》、《雍也》、《子罕》、《卫灵公》几篇,讲的是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修养。
【重点问题】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喜迎来客,《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这句话说明一个人要经得起环境考验。
8、《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远”表现在“死而后已”。
9、《两小儿辩日》中,孔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中的哪句话作答?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一观点?(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12、写出本课出现的至今还用的成语。
①温故知新 ②任重道远 ③死而后已 ④见贤思齐 ⑤不亦乐乎 ⑥三人行,必有我师 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阅读题典
【题源】2012-2013学年云南省建水县建民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文】阅读《<论语>十则》,完成小题。(10分)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请解释下列加线的词。(2分)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传不习乎 (4)死而后已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3】态度决定高度。本文⑸⑹⑺则主要讲学习态度,请联系学习实际,任选一则,说说你对它的理解。(2分)
我选第( )则
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修身养德乃成才之本。文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许多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根据材料链接①或②从原文中选择一则相应的修身格言,摘抄下来并谈谈你的感悟。(4分)
材料链接:
①2011年8月1日,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女特警部队特技表演:头破砖头。一个女特警经过四次试做,第五次终于成功。她的壮举感动了全场观众。
②东晋大臣庾亮,他骑的马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一匹很凶,有人让他卖掉。庾亮说:“我卖它就会有人买它,那样也会伤害它的新主人,难道因为这匹马对自己不安全,就可以嫁祸他人吗?”
摘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将危险留给自己,他的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品质应该让我们感到敬佩。
【解析】
【小题1】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五、牛刀小试
【题源】2014中考湖北襄阳卷
【题文】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二章》
【乙】《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此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吾,楚国之小子也,而早丧所天,为二兄所诱养,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
——录自《三国志·蜀书·向朗传注引<襄阳记>》
【注释】①传:《左传》。②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③天:指所依存或依靠,这里指父母。④诱:教导。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以天下之所顺 以:
(2)《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 克:
( http: / / www.21cnjy.com )
1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天时不如地利 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吾,楚国之小子也
C.环而攻之而不胜 而早丧所天
D.生,亦我所欲也 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
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
15.从内容看,甲乙两文都强调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重要性。甲文以战争为例,强调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乙文则从 、 、 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用原文中的词语填空)(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16.从写作目的看甲文希望统治者 ;乙文则是告诫子孙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题源】安徽省宣城市第十三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入学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题文】
《论语》十二章(节选)(13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不逾矩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题3】“吾日三省吾身”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品德的修养。(3分)
【小题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小题4】略
【解析】
【小题1】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