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饮酒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诗词五首——饮酒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4 21:0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隐者颂掬一捧月色,凝成暗夜的菊香
引两怀清风,拂醒南山的曙光
穿过东篱的栏栅,你认清斗米中的昏浊
背负荷月的草锄,你遗忘沾露后的衣裳
踏着落英缤纷,你寻寻觅觅桃源梦境
追着尧舜足迹,你隐隐匿匿南山菊影
没了罗绮华服,你披起晚霞织就的布衣更显高贵
没了轻车香马,你踩着泪光延伸的路途更觉舒畅
勇于放弃 敢于清高
于是你笑了,笑声中你双眸闪亮,
眼神滑过一丝哀伤
隐者,
不就是一个隐匿疼痛,愿意被遗忘的勇者吗我们学过陶渊明的哪些作品?1、《桃花源记》 (散文)2、《五柳先生传》(传记)3、《归园田居》 (田园诗)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陶渊明三大爱好读书、饮酒、写文章
理由
好读书,不求甚解
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
-----《五柳先生传》《饮酒》 陶渊明关于本诗:《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在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本篇写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1、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人的思想境界;
2、感受并欣赏诗的艺术特色,理解诗中写景与议论的特点;
3、能有感情的背诵和准确默写该诗。教学目标: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按节奏诵读诗歌:同桌互相听读注意:
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居住在喧嚣的尘世,为什么生活是如此的平静、心灵是如此的安宁呢?原来是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俗世的心。解释:叙事 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人情,都能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解释:绘景议论抒情 听读全诗,想想这首诗讲了几层意思,分别写的是什么?赏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前四句叙事含理
(人境——无喧——心远——地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间四句写景寓理
(采菊——见山——日夕——鸟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最后两句抒情悟理(真意——忘言)
赏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竞仕宦之途的喧嚣,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2.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3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句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是什么关系?
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由果及因)
虽居闹市,却宁静脱俗,淡泊名利远离官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由果及因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写诗人高尚情致)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写隐居的闲适生活为何偏采“菊”?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爱菊,寄寓了自己孤芳自赏、高洁傲岸的品格;他也爱采菊悠然自得的生活,包含着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志趣。
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诗人从中体会乐趣。而飞鸟归巢自然勾起了诗人辞官归隐的联想。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写南山美景)飞鸟相与还的“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远离尘世纷扰
回归自然怀抱
坚守心灵净土自勉
劝人远离尘世纷扰
回归自然怀抱
坚守心灵净土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由山中之景领会到人生真谛,但诗人并未明辨。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总结全篇)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指远离污浊官场、回归自然的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人生真谛、人生理想  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的净土。 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探究: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感悟到的人生真谛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的心境相映衬,准确生动的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就失去了一种意趣。“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一品佳句--炼字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与“望”  “采菊”是俯,“见南山”是仰,俯仰之间,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合,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情怀。二品佳句--意境美改写陶渊明诗《饮酒》(其五) 把一座茅屋
修在人来人往的地方
然而我却
丝毫感觉不到
俗世的喧嚣有人问我
为何你的心能如此静
那是因为
我把它放置在
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心居之 身倚之
菊花处 樊篱旁
悠然抬头
满眼庐山色
锁住我
迷醉的目光青山间的流岚雾霭啊
因着黄昏
追逐阳光
?
那结伴归巢的飞鸟啊
恋着旧林
守着信仰去者无需留
留者已然去
安居陋巷
闲种麻桑
其中的真意啊
斟满了
那只斑驳的酒殇课外背诵全文qinzhan0531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