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地理 七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地球与地 图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地球与地球仪 “地球与地图”第一课时
2 地球运动 “地球与地图”第二课时
3 地图判读 “地球与地图”第三课时
二、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
结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有关“地球与地球仪”、 “地图”的教学要求见表 1。
表 1 地球与地图
标准 活动建议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 球的大小。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 纬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3、地图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 距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 山谷,判断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 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开展地理观测、动手制作等活动。 例如,观察不同季节 ( 一天内) 太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和长度的 变化;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 简易地球仪模型。 开展运用地图、动手制作等活动。 例如,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 到达该地点的最佳路线;利用泡 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 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 的习惯。 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 活中应用的实例。
(二) 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
图 1 “地球与地图”知识框图
2、内在逻辑
本章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 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第一课时 的学习,通过“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 精神,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球仪反 复观察运用及经纬网的学习,树立地球上空间概念的“骨架”,可以说本章第一 课时不仅是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而且是终身学习地理的基础。 在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仪等有关知识后,又一次比较系统的探 知地球的运动情况 (第二课时) 。试图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 等知识,使他们能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由此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 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现等现象,同时,也为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意义做 准备。第三课时在学生掌握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及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 习怎样在地图上辨识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为系统的地图方面的知识,为 以后学习世界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时中,学生第一次接 触等高线,也将为其他等值线 (如等温线、等降水量线) 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 学情分析
地理科目的学习,对于刚从小学毕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经历了基本的小 学《科学》的学习后,对地理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空 间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在地理的学习中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短时间内很难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所以在本章内容 的学习要更具学生的接受能力控制课程进度,让学生尽量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为 后期的学习打下基础。
(
3
组
) (
2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根据课标和人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的教学内容,设计 了“地球与地图”单元教学目标和作业目标 (表 2) 。
表 2 “地球与地图”单元教学目标和作业目标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作业目 标序号 单元作业目标 内容要点
①了解地球仪的主要用途,运 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 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②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 确定某地的经纬度 ③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和公转,说出地球自转和公转 的特点 ④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和公转 ⑤能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 读经纬度、量算距离,会根据 需要选择常用地图 ⑥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 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 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会 在地形图上识别主要地形类型 1 运用地球仪确定某地 经纬度 经纬网判读
2 演示地球自转、公转 地 球 运 动 的 特点
3 说明地球自转、公转 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 球 运 动 产 生 的 地 理 信 息
4 会正确认识和使用地 图 地图的使用
5 会对等高线地形图进 行判读 等 高 线 地 形 图判读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主题是“地球与地图”,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11版) 》 “地球与地球仪” 、“地图”相关课标为基础,结合其他部分课标要求。
本单元作业由课时作业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组成,本单元课时作业为三课时, 三课时作业为书面作业+实践作业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读图、绘图、析图、用图 能力。书面作业有绘图、选择、填空等题型,本单元书面课时作业由 1-2 组选择 题和 1 组综合题组成。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由 5-6 组题组成。选择题和综合题均已 题组形式呈现,重在考查知识的整体性,及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 综合素养。本单元作业体例见表 3。
表 3“地球与地图”单元作业体例
课时作业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题量 地球与地球仪 2 3 组 选择题 3-4 组 综合题 2 组
地球运动 2 3 组
地图判读
题型 书面作业、实践作业
绘图题、选择题、综合题、活动题等
时间 书面作业 15 分钟以内 20 分钟以内
五、课时作业
“地球与地图”单元课时作业设计如表 4 所示。
表 4 “地球与地图”单元课时作业设计
学习内容 作业目 标序号 作业内容 学 作业类型和 呈现形式
课时 1:地球 与地球仪 1 模型制作 (地球仪) 、 经纬网判读方法,会确 定经纬度 理解、应用 动手制作,书 面呈现
课时 2:地球 运动 2、3 演示、说明地球自转和 公转产生的现象 理解、应用 开 展 地 理 观 测、书面呈现
课时 3:地图 判读 4、5 模型制作 (地形部位) 、 常用地图、等高线地形 图识别判读 理解、应用 动手制作、书 面呈现
第一课时 地球与地球仪
作业 1:
一、作业内容
(一) 选择题
图 1 是东南亚某火山喷发时所产生的烟雾分布图。读图,完成 1-2 题。
图 1
1. 火山喷发点最接近 ( )
A.( 100°E,4°S) B.( 100°W,4°S) C.( 102°E,2°S) D.( 102°W,2°S)
2. 此次火山喷发点位于 ( )
A.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北半球、东半球
答案:1.C 2.C
2020 年 6 月 23 日, 中国北斗导航系统 (BDS) 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 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图 2 为世界部分卫星发射中心 (航天中心) 分布示意图, 据材料回答 3-4 题。
图 2
3. 下列地理位置中,与肯尼迪航天中心距离最近的是 ( )
A. (90°E,30°N) B. (90°E,30°S) C. (90°W,30°N) D. (90°W,30°S)
4.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普列谢茨克航天中心的 ( )
A.西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东南方
答案:3.C 4.D
(二) 综合题
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之后,我国在 2019 年也印发实施了《粤 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 读四大湾区示意图(图3),完成下列问题。
图 3
(1) 四大湾区中,位于西半球的有旧金山湾区和________湾区。东京的经纬度位 置约为______________。
(2) 旧金山湾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_______方向。经过粤港澳大湾区的特殊纬线 是__________ 。四大湾区中,纬度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纽约 (36°N ,140°E) (2) 东北 北回归线 粤港澳大湾区
(三) 活动题
根据课标和教材要求,让学生进行地球仪模型的制作。材料准备可参考: 白 色泡沫球一个、地球仪支架一个、不同颜色的水彩笔三支、橡皮擦、便签纸等。
制作流程:
1.地球仪基本模型制作 组装白色泡沫球和地球仪支架,确定好南北极,画 出赤道;
2.画经线、标经度、分东西半球
(1) 画经线 先明确经线定义,画出4 条经线,将地球仪基本模型南北向平 分成 4 等份。观察画出的经线。
(2) 标经度 先标出 0°经线,相对经线为 180°经线;另外两条为 90° ,思考
如何确定这两条经线,并标注。观察东、西经度变化规律。
(3) 分东西半球 画出20°W 和 160°E ,观察东半球和西半球范围;找出东 经范围与东半球范围、西经范围与西半球范围的差异。思考为什么以 20°W 和 160°E 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画纬线、标纬度、分南北半球
(1) 画出纬线 明确纬线的定义,以赤道为界、南北向分别画出间距相等的 两条纬线。
(2) 标注纬度 赤道为 0°纬线, 自赤道向两级分别标注 30° 、60° ,南北极 为 90° ,明确南北纬,并观察纬度变化规律。
(3) 分南北半球 找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找出南北半球的范围。 4.确定地球仪上某点的经纬度
比如在模型上找出既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又在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点,让学 生在地球仪上找出该点位置。
二、时间要求:8 分钟
三、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了解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
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坐标与方位
地球仪制作规范
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课时书面作业,通过具体的情境,考查学生能否利用经纬网对现实中的地 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定位,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所在地的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等; 活动题部分,组织学生设计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辨识经 纬线。
学生活动作业成果: (进行中)
第二课时 地球运动
作业 2、3:
一、作业内容 选择题
“超级月亮”指的是月亮位于近地点时刚好出现满月,从视觉上感觉“又大 又圆” 。2021 年 5 月 26 日被称为“年度最大满月” 。读图 1,完成 1-3 题。
图 1
1.“年度最大满月”这天,地球运行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与世界各地能否看到超级月亮有关的条件是( )
①地球自转 ②地球公转 ③天气 ④气候
A.②④ B. ①④ C.③④ D.①③ 3.这一天( )
A.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 B.杭州正午时旗杆影子达一年中最长
C.上海盛行西南季风进入雨季 D.长城站处在极夜中
答案:1.A 2.D 3. A
黄山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操场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图 2 所示左图为同学们绘制的观测简图,右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 4-5 小题。
图 2
4. 同学们观测发现,一天中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 )
A.逐渐变短 B.没有变化 C.逐渐变长 D.变化不定
5.某日正午时,同学们测得竹竿影子长度为一年中最长。该日最接近右图中( )
A.a 位置 B.b 位置 C.c 位置 D.d 位置
答案:4.A 5.C
三、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及影响
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及影响
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课时作业旨在用现实世界中的事例让学生感知地球运动的存在,比如月亮
的东升西落、太阳影子的长短变化等,形成尊重客观事实、树立尊重自然、顺应 自然的观念。
第三课时 地图判读
作业 4、5:
一、作业内容
(一) 选择题
图 1 示意我国东南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分布。读图,完成 1-3 题。
图 1
1. 图示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
A. 山地 B.平原 C.高原 D.盆地
2. 图中四地最适宜发展种植业的是( )
A. 甲 B. 乙 C.丙 D.丁
3. 图中 A 处发生泥石流时,正确的逃生方向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A 2.A 3.B
(二) 综合题:
如图为某校野外实践活动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活动从甲村出发,分为三个方案。
方案一:登山比赛,锻炼毅力。
方案二:寻找瀑布,感受自然。
方案三:游览民俗村,体验文化。
(1) 方案一对应图中路线 (a\b\c ) ,这条路线主要沿 (地形部 位) 前进。
(2) 方案二的同学要寻找瀑布,应选择图中路线b ,他们在沿河行走过程中, 看到该河流的流向是 。
(3) 三个方案中,你建议体力欠佳的同学选择路线 c,原因是 。
(4) 傍晚,部分同学登上了①山峰,看到阵阵炊烟从甲村飘向自己所在位置, 当时的风向是 风。
(5) 为发展当地旅游,政府计划在①②两山峰之间修建索道。同学们在图上 量得①②两山峰之间的距离是 4.3 厘米,若忽略垂直高差,索道的实际长度应为 ________米。
【答案】 (1) a ;山脊; (2) 自西北向东南; (3) c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地形较平 坦、 海拔高度变化小) 可以节省体力; (4) 东南; (5) 4300。
(三) 活动题:
1.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并绘制校园平面图,在绘制地图时注意指导学生地图三 要素的正确标注;
2.以小组形式,进行等高线模型图的制作比赛,在制作过程中,熟悉一些主要
的山体部位及特点。
二、时间要求:10 分钟
三、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正确使用等高线地图
地图绘制规范
五、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课时作业一方面让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制图、绘图,初步掌握识图和提取 地图上的地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在地形图上判别和描述基本的地形特征。 学生制作展示如下:
六、单元整合作业
地球与地图单元整合作业试题
一、选择题
经纬网是我们在地球上准确定位地理事物的依据。读经纬度示意图 (图 1) , 完成 1-2 小题。
图 1
1 、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中,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 )
A .①点 B .②点 C .③点 D .④点
2 、图中③点的经纬度是: ( )
A .40°W, 120°N B .40°N, 150°W C .40°N, 150°E D .40°S, 120°W
在暗室里用电灯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 转运动,如图 2 所示。据此完成下面 3-4 小题。
图 2
3 .该实验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
A .昼夜交替 B .经纬度的更替 C .昼夜现象 D .经纬度的变化
4 .P 点此时正处在 ( )
A . 日出时刻 B .中午时刻 C . 日落时刻 D .午夜时刻
2020 年 7 月 23 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110.72°E,19.61°N),我国成 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正式开启火星探测之旅。2021 年 5 月 15 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读海南岛地理简图及地球公 转轨道图(图 3),完成 5-7 题。
图 3
5.“天问一号”环绕火星成功当天,地球公转位置在 ( )
A. 甲、乙之间 B. 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 甲之间
6.“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时,我国各地(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平分 D.极夜
7.下列关于文昌的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热带 B.位于海南岛西部 C.位于西半球 D.位于海口的西北方向 2020 年 12 月 8 日, 中 国和尼泊尔两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度—
8848.86 米。读珠穆朗玛峰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4),完成 8-9 题。
图 4 8. 图中某营地由于地势低洼,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 该营地是( )
A. 甲 B. 乙 C.丙 D.丁
9. 图中乙营地与丙营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300 米 B.800 米 C. 1 200 千米 D. 1 300 千米
10.读等高线示意图(图 5),小雨家乡甲村连续干旱,致使饮用水供应紧张。小雨和 同学准备从该图中的① 、② 、③ 、④四条线路进山寻找水源,其中最有可能找到 水源的是( )
图 5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 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数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 期的方法。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数完九个“九天” (九九八十一 天) ,便春深日暖、万物生机盎然了。图为示意地球公转和冬至日全球昼夜情况。
(1) 请在左图中画出地球的公转方向。
(2) “数九”开始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大约位于左图中_____点 (填序号) , 此时太阳直射_____ (纬线) ,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出现_____现象 (极昼/极夜)。
(3) “数九寒冬,三九最冷” 。“三九”期间,黄山的昼夜时长情况是:夜_____昼 (大于/小于) ,获得的太阳光热逐渐_____ (增多/减少) 。
(4) 地球的_____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右图所示时刻,黄山市正处于_____ (白天/黑夜) 。
(5) 右图中甲地位于黄山市的_____方向,其经度是 10°E ,纬度是_____ 。甲地 位于_____带 (温度带) ,此时正处于_____ (季节) 。
2、“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为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改善民生,实现小康 社会,某山区利用自身自然环境特点,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1) 为了发展多种经济,某地决定开发更多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适合修建 攀岩 等运 动 项 目 的 是 (填 数码) , 适 合 开 展漂 流 活 动 的 是 。 (填数码)
(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村民拟 在 (A/B) 修建一座水库 。水库修建后, 甲村和乙村需要搬迁的 是 。
(3) 游客们测得 D 地气温为20℃,估算 C 地的气温为 ℃。
附:作业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1-5 CBACD 6- 10 BABBB
二、综合题
1. (1) 逆时针 (2) ③ 南回归线 (23.5°S) 极夜 (3) 大于 增多 (4) 自转 黑 夜 (5) 西南 30°S 南温带 夏季
2. (1) ④ ③ (2) B 乙村 (3) 17.6℃
六、“地球与地图”单元作业结构统计表
作业题型及题 量 相关内容要点题量 不同难度题量及 占比 不同学题 量及占比
题型 题量/ 个 内容要点 题量/ 个 难度等 级 题量/个 学 题量/个
选择题 10 地球与 地球仪 2 易 6 识记 2
地球运动 5 中 3 理解 4
地图 3 难 1 应用 4
综合题 2 地球运动 1 / / / /
地图 1
合计 12 预估完成时间:书面作业 (18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