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课标)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单元作业设计(无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新课标)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单元作业设计(无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06 08:0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业设计
学 段:七年级上册
学 科:地理
单 元:第一单元
地理单元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地理 七年级 上 人教版 地球和地图
单元组 织方式 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经纬网 的判读
2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其地 理意义
3 地图的阅读 地图三要素和选择适用的 地图
4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 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二、单元分析
( 一) 、课标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的要求,本章由地球和地球 仪、地球的运动、地图的阅读和地形图的判读四方面内容组成。课标具体要求见 表 1 与表 2。
表 1 地球与地球仪,以及地球的运动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
标准 活动建议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 大小。 ·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自转运动,说出地 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 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 响。 ·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说出地 球公转的方向、周期;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 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 响。 2、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 ·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 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 象所在地位置。 ·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的依据。 开展地理观测、动手制 作等活动。例如,观察不同 季节 (或一天内) 太阳光下 物体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 化,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 作简易地球仪。结合学生生 活感受设计教学情境。例如, 利用表现太阳东升西落、四 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等现 象的示意图、视频素材、数 据可视化图等,启发学生思 考这些现象产生的可能原 因。还可以结合地球运动影 响人们生产生活的实例设计 教学情境,例如:时差对世 界各地收看国际体育赛事的 影响;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 系,以及其中反映的中国古 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等。
表 2 地图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
标准 活动建议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 离,识别图例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并描述地 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 · 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 设色地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 基本地形。 ·根据需要选择适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 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 结合生活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 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 · 结合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在城市管理、资 源调查、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开展运用地图、动手制 作等活动。例如,在地图上 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 的最佳交通路线,使用地图、 手持定位仪等进行“定向越 野”活动;利用泡沫塑料、 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二) 、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
2、内在逻辑
区域地理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在区域认知中分为空间上“认 识世界”和“认识中国”,时间上“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和“季节变化”。通 过对地球和地球仪、地图和地形图的判读部分的学习,学生能从空间上认识行星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并运用经纬网对某地进行定位,对不同地区之间进行确定方 向与算距离,能在地图中识别若干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相互联系, 并能根据自己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通过对地球运动的学习,知道昼夜交替、四 季和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的原理,明白不同地区之间的时间与热量差异。旨 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球空间结构和时间变化的认知模式。
(
填空题
2
) (
3

)(三) 、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对地球的形状有所 了解,具体描述一定要准确,对于地球大小的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由于学 生年龄小,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教学时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投影仪、录像 等形式将重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设计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创新意 识。初一学生好奇心强,积极性高,课堂应创设情境,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动口、 动脑和动手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題的能力,形成参与性、开 放性的教学模式。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依据课标,制定本单元作业目标如下:
1、认识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2、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确定某地点的经纬
(

)。
3、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五种主要地形和山体的不同部位, 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主题是“地球和地图”,认识地球分为空间结构与时间变化。依据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地球和地图”相关课标要求,本单 元作业由课时作业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组成。本单元课时作业为四课时,分为书 面作业和实践性作业。书面作业内容以模拟接待外星人科学考察地球为主线,收 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运动、地形和经纬网等信息, 结合乡土地理和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考查学生读图、填图、绘图、析图、用图能 力,还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探访安徽黄山为实践性作业,以山 体为主题,在真实情境中通过系列活动进行具身学习,认识山体的不同部位,体 验不同地形部位的自然之美,以及地形对气候和植被的影响。基于双减的背景, 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出发点,书面作业有绘图、选择、填空、简答等题型,由 填空题 1-2 组、选择题 1-2 组和综合题 1 组组成。单元质量检测作业设计思路 依据人类对地球和宇宙探索的历程,从地球家园到飞上天宫,再到火星基地,培 养学生对地球家园的热爱,对未知事物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精神,对知识的运用迁 移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由 4-5 组题组成,选择题和综合 题均以题组形式呈现。
本单元作业体例见表 3。
表 3 地球和地图单元作业体例
课时作业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题量 地球和地球仪 填空题 2 3 组 填空题 2-3 组 选择题 2-3 组 活动题 1 组 综合题 1 组
地球的运动 填空题 2 3 组
地图的阅读
地形图的判读 填空题 2-3 组
题型 书面作业、实践性作业
绘图、填空题、选择题、综合题、活动题等
时间 15 分钟以内 30 分钟以内
本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为: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设定问题任 务、评价标准和设计意图。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地球与地球仪
作业 1:
一、作业内容
( 一) 、宇宙中的地球
北京时间 2046 年 4 月 29 日 0 时 30 分,在贵州省中国天眼的科学家收到一 条来自距地球约 4.22 光年的比邻星发来的消息: 比邻星在银河系中的位置,该 星系行星的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状况,该行星的地形地貌,以及能来地球科学考 察的申请。让我们一起来收集一下地球上的相关信息,模拟接待外星人来地球进 行科学考察。
图 1.1 比邻星的位置 图 1.2 宇宙中的地球
读图 1.2,地球在 系中的 系,是距离太阳最近的第 颗行 星。
(二) 、蓝星
2021 年 7 月 21 日,航天员汤洪波在 400 千米高度的中国空间站拍下的地球。
图 1.3 中国宇航员杨洪波拍摄的地球 图 1.4 从中国天宫拍摄的地球
1、读图 1.3 和图 1.4,地球的形状像是 ,是一颗 (颜色)
的星球。
2、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 千米, 相当于 400 米周长的跑道 圈,如果一个人的步距是 0.5 米,绕赤道一 周,需要走 步。
图 1.5 东风着陆场位置图
3.读图 1.5,外星飞船着陆地拟定于中国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带的东 风着陆场,它位于 (东经/西经) 度、 (南纬/ 北纬) 度,在酒泉市的 方向,位于 (东半球/西半球) 、 (南半球/北半球) ,位于 (高、中、低纬度) 。
二、时间要求:15 分钟
三、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读图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认识经纬网并能定位
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依据课标要求,作业设计围绕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根据经纬度定位的知识进 行考查,作业内容做到创设情境,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形象直观。 同时注重对学生读图、析图和用图能力的培养。
第二课时 地球的运动
作业:
一、作业内容
外星人所在的星球由于昼夜更替与四季变化不可预测,导致气候异常,自然 环境恶劣,那地球的情况如何?
图 2.1 日 晷
图 2.2 中国二十四节气
( 一) 、昼夜交替
日晷本义是指日影,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1、读图 2.1,测绘当地十一国庆节当天的日影长度和方向,每间隔 1 小时 拍照记录,并记录当天的日出日落时间。
2、一天当中日影最短是地方时 时,一天约有 小时,地球的自 转方向是 。
3、北京 (116°E、40°N) 属于 (时区) ,纽约 (40°N,74°W) 属于 (时区) ,当北京时间是早上 8:00 的时候,纽约此时是 (白天 /黑夜) 。
(二) 、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
伏羲通过圭表测得日影的极值点,最长点冬至,最短点夏至,长短相同的两 点为秋分、春分。西汉武帝时期采用圭表测影法在黄河流域测定节气,将"二十 四节气"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
1、北京 (116°E、40°N) 一年当中日影最短的节气是 ,日影 最长的节气是 ,一年约有 天。
2、读图 2.2,北京一年当中白昼最长的节气是 ,黑夜最长的节 气是 ,昼夜等长的节气是 。
3、北京位于五带当中的 ,四季变化 (明显/不明显) 。
(三) 、你认为地球是一颗宜居的星球吗?为什么?
二、时间要求:15 分钟
三、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测绘能力
地球自转的特点及意义
地球公转的特点及意义
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具备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 解地球运动的特点及意义。通过学习与观测,了解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培养民族 文化自信。
第三课时 地图的阅读
作业 1:
一、作业内容
为了让外星文明能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文明,拟定将位于 118°1'E、 30°1'N 的中国安徽黄山作为外星人科学考察基地。
图 3.1 中国电子地图
1、读图 3.1,从离东风着陆场最近的甘肃省酒泉市到安徽省黄山市的直线 距离约为 千米,图上距离为 厘米,地图的比例尺为 ,该路 线的行进方向是 。
2、读图 3.1,该图中蓝色的为 。
3、如果从酒泉市驾车到黄山,请你选择适用的地图 ( ) 。
A.中国地形图 B.中国交通图 C.中国电子导航地图 D.中国行政区划图
二、时间要求:10 分钟
三、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地图三要素
选择适用的地图
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课时课标要求是理解并掌握地图三要素,并在实际生活中选择适用的地 图。题目的设计创设科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课时 地形图的判读
中国黄山科学考察基地
( 一) 、鸟瞰中国
中国航天员张晓光在太空中看到地球,感叹地球是那么漂亮!海陆分明,沙 漠、高原、山脉和盆地清晰可见,尤其进入中国上空后看到黄沙漫漫的塔里木盆 地、 白雪皑皑的青藏高原、东南海上的明珠-台湾时,心情激动万分。
图 4.1 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
1、读图 4.1,找出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 、世界最高的山 脉 、 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 中国最大的盆 地 、中国最大的丘陵 ,黄山 (30°N、 118°E) 位于 (地形区) 。
2、读图 4.1 中沿 30°N 纬线地形剖面图,地势 (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东西部高,中部低 D.中部高,东西部低
(二) 、黄山迎客
黄山,古称黟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美誉。 1990 年,黄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 年入选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成为 同时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以及世界地质公园三项桂冠的旅游胜地。
1、“绘一绘”,利用中国电子地图和黄山风景区导游图,设计并绘制从酒
泉到黄山的路线,以及在黄山风景区内的行进路线。
在此处绘制从酒泉到黄山的路线图
在此处绘制在黄山风景区的行进的路线图
2、“认一认”,请在黄山风景区内认识山体的不同部位 ,拍照或绘画并记 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山体的部位 地形特征 绘画或拍照
山峰
鞍部
山谷
山脊
陡崖
3、“测一测”,用简便的仪器对比测量黄山风景区不同位置的海拔高度、 温度,识别植被的种类,并记录在以下表格中。
位置 海拔高度 温度 植被类型
黄山风景区入口
山体中部
山体主峰
通过记录和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请把你的发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时间要求:5 分钟、黄山一 日游
三、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分层设色地图
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 野外考察
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课时课标要求是理解并掌握分层设色地图、地形剖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 判读。题目的设计以选择科学考察基地为线索,从中国分层设色地图到沿 30°N 地形剖面图的练习,再到等高线地形图 (选择黄山做为外星人科学考察基地) 的 野外考察, 旨在培养学生结构化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地球家园
1、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无边无际,无始无终;脚踏实“地”, 它是文明存续的天堂,昼夜和四季规律更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共 同组成生机勃勃的地球;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该怎样守护地球?

飞上天宫
图 5.1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图 5.2 中国四大航天发射中心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 )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①②③
北京时间 2021 年 10 月 16 日 0 时 23 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 二号 F 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3 名航 天员送入太空,将在离地表 400 千米的“天宫”经历 6 个月航天旅程。
3 (1) 、读图 5.2,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坐标 ( ) 。
A.100°E、40 °N B. 100°E、40°S
C. 100°W、40°N D. 100°W、40°S
3 (2)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 (五带) ,属于 (时区) ,
位于 ( )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江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 3 (3)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北半球是 季节,昼 夜 (长/
(

)
)。
3 (4) 、根据惯性原理,如果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火箭,火箭在离开地球 时就已经有了一个初速度,那么发射火箭时应该向 ( ) 方向发射
A.东 B.西 C.南 D.北
3 (5)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 方向,文昌距酒 泉的直线距离约为 2400 千米,图上距离约为4cm,该图比例尺约为 。
火星基地
行 星 平均 半径 距离太 阳 (千 米) 公转 周期 重力 平均 温度 大气成分 表面气 压 (帕)
CO2 (
N
) 2 Ar (
O
) 2
火 星 3389 千米 2.29 亿 687 天 0.38 g -63℃ 96% 小于 2% 小于 2% 微量 500~ 700
地 球 6371 千米 1.5 亿 365 天 g 14℃ 0.03% 78% 0.93% 21% 101325
表 1 火星与地球的部分数据比较
4、读表 1 判断,火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第四颗行星,公转周期是 天, 比地球的一年较 (长/短) ,体积较 (大/小) ,平均气温较 (高/低) , 重力较 (大/小) ,大气压力较 (高/低) ,大气成分与地球 (相
同/不同) 。
5、2021 年 5 月 15 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 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乌托邦平原是火星上最大的平原,地形 (特点) ,便 于火星车开展 科研探测, 从而建立起人类对火星更为全面的认知。
6、由于人类不恰当的活动,加上自然灾害,地球将难以持续承载,为了人 类文明的存续,我们需要把火星改造成第二个家园。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建设火 星基地。据你收到的火星信息,判断火星基地选址应靠近 (赤道/两极) , 位于 (地形类型) ,请你设计火星基地的平面图,并合理设置功能区。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 时间
了 解 理 解 应 用 30 分钟
1 简答题 1,2,3,4 √ 中 原创
2 选择题 1 √ 易 引用
3 (1) 选择题 1 易 原创
3 (2) 填空题 2 √ 易 原创
3 (3) 选择题 2,4 √ 易 原创
3 (4) 选择题 2 √ 中 原创
3 (5) 填空题 3 √ 易 原创
4 填空题 2 √ 易 原创
5 填空题 2,3,4 √ 难 原创
6 作图题 1,2,3,4 √ 难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