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地理 八年级 第二学期 人教版 中国的经济 发展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2 农业 “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 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 业要因地制宜”“走科技强 农之路”
3 工业 “工业及其重要性” “我 国工业的分布”“蓬勃发展 的高新技术产业”
二、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22年版) 》的要求,参照《义务教育地理课 程标准 (2011年版) 》本章内容属于“认识中国”中“认识中国全貌”部分,属于 “中国的经济发展”的范畴,课标具体要求见表 1。
表 1 “中国的经济发展”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 工业等生产活动中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 技术发展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 路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 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探寻生 活中与二十四节气密切相关的事 物、现象,体验节气中人们特定 的生产生活活动,深入认识自然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 类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过程。感 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人 地和谐发展之美。 探讨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和形成的 历史过程,收集描写二十四节气
的古诗词、谚语等,认识二十四 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 粹;通过查找资料、参与调查等 方式,寻找生活中与二十四节气 相关的事物和现象,发现不同节 气中我国不同地区的人都有哪些 风俗习惯,如饮食与健康、农业 生产、户外活动、节日等;在不 同的节气中开展特定的生产生活 活动。 开展探访“家乡农业的类型和种 植的主要农作物”的实践活动, 交流结果, 理解家乡饮食文化和 农业生产的关系。 开展为实现家乡的生态农业发展 和助力乡村振兴献计献策活动。
(二) 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
2.内在逻辑
地理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区域有大有小,尺度是区域的重要特征, 在“认识区域”中分为“认识世界”和“认识中国”两大主题,“认识中国”部分包括 认识中国全貌、认识分区和认识家乡三部分,“认识中国全貌”是重在引导学生运用区 域学习的方法,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特点,以及经济社会发展
状况。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包括交通运输、农业、工业三部分。人口、经济、文
化是地理课程中人文地理的主要学习内容,人类生存的意义在于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 展。帮助学生了解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密切关系,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重 在指导学生关注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初步认识我国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人 地协调发展的地理观念。
(
认
识区域
认
识世界
认
识中国全貌
中国的经济发
展
交通运输
农
业
工
业
认
识中国
)
图 2 “认识中国全貌”内在逻辑
(三)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三章的学习,已经对我国的疆域与人口、 自然环境与自 然资源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日常学习中通过培养学生寻找地理事物之间简单地逻辑 关系,引导学生形成综合性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在技能上,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 读图、析图和从资料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内容上,材料贴近学生的日 常生活,有助于学生理解,难度较小。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依据课标,制定的本单元作业目标如下:
1.通过贴近生活的材料,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交通运输方 式。
2.通过和北京冬奥会相关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智能产品的应用”和开幕式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节目,体会我们祖国的强大和中国人的自信,并解决相关的地理 问题。
3.通过探访自己和父辈在交通运输工具、饮食和家电方面的变化,体会中国经济发 展的历史进程,体会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中国人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通过我国西气东输、新疆辣椒和紧贴现代时事“新农人”政策等资料,培养学 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解决和理解日常地理事物的能力。
5.通过单元作业,构建单元内各小节内容联系,加强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强 化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本单元选取的主题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经济发展”,属于中国地理,依据人 教版地理教材的内容,结合当前的热点的“冬奥会”相关资料。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 标准 (2022年版) 》“认识中国”中的“认识中国全貌”相关课标为基础,结合相关课 程标准要求。
本单元作业由小节作业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组成,本单元小节作业为三部分,由书 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两部分组成,重在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绘图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 知识,解答地理问题的能力。所选材料尽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 行学习,降低学习的难度。本单元作业类型由书面作业构成,本着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 出发点,本单元节作业由2组选择题、1组绘图题、2组填空题、1组连线题和2个实践作 业构成,考查内容较简单。单元质量作业由1组填空题和1题实践题,难度不大,但综合 性较强,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学会用地理 的思维去看世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 实践力,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培养具有生态文 明理念的时代新人打下基础。
本单元作业体例见下表2。
表 2 “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作业体例
小节作业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题量 交通运输 2组 填空题 1组 实践题 1组
农业 3组
工业 3组
题型 书面作业、实践性作业
选择题、填空题、绘图题、实践题、综合题等
时间 35分钟以内 10分钟以内
本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为: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景素材、设定问题任务、评 价标准和方式设计。
五、课时作业
第一节 交通运输
作业 1:
一、作业内容
2022年第24届北京冬季奥运会定于2月4日至2月20日在首都北京和张家口举行。
1.手绘中国“五纵——三横”铁路干线,并结合地图归纳我国铁路线的分布特点。 “五纵”: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三横”: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线
结合绘制后地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2.家在连云港的小刘如果乘坐火车去北京观看冬季奥运会,应选择的铁路干线是 ( )
A. 陇海线、京沪线 B. 京包线、包兰线
C. 京哈线、京九线 D. 陇海线、兰新线
3.冬奥开幕式后,假设部分参加的运动员组织去八达岭长城游玩,应选择的交通运输方 式是 ( )
A. 铁路运输 B. 公路运输 C. 水路运输 D. 航空运输 4.“中国高铁”后发先至, 自2008年第一条高速铁路开通至今,高铁里程占全球一半, 居世界首位。与普通铁路运输相比,高速铁路的突出优势是 ( )
A. 安全性高 B. 成本低 C. 运速快 D. 运价低
二、时间要求 (12分钟)
三、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掌握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了解铁路线的命名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大致分布特征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交通运输》的课程标准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 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北京冬奥会是今年我 国举行的第一场大型赛事,同时也是学生身边正在发生的事,以此为切入点,运用中国 铁路干线图,考查学生对交通运输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契合新时代学习对学生生活有 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
五、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见下图 特点:东密西疏。
解析:本题考查了“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铁路分布格局”。据手绘“五纵——三横”
铁路干线图归纳出我国的铁路线分布特点:东密西疏。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掌握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佳路线。连云 港到北京优先选择陇海线向西然后转京沪线抵达北京。故选A。
3.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从奥运会开幕式所在地前 往八达岭长城距离较短,且有公路相连。故选B。
4.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高速铁路的突出优势,高速铁路设计时速250km/h及以上,相 比较普通铁路速度快的多。故选C。
第二节 农业
作业1:
一、作业内容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 积淀。二十四节气的地区规律,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年型特征,为农业生产把 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是朴素的“农业气象预报” ,是我 国宝贵的农业科学遗产,至今仍能有效的为农业生产服务。据此回答 1、2 两题。
二十四节气图
1.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芒种时节农业生产以下 对应正确的是 ( )
A.华北平原地区—开始收割小麦 B.珠江流域—开始种植小麦
B.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收割水稻 D.青藏地区—开始大面积播种小麦 2.我国幅员辽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但其它地区的劳动人民并没有生 搬硬套二十四节气,而是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农业生产经验,充实丰富其内容,使之在 各地都得到灵活的运用,这体现了我国农业生产 ( )
A.严格按照二十四节气时间安排农业生产 B.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C.科技水平高 D.农业地区分布合理
实践作业:通过搜集资料,访问家乡的农民,找出节气指导农业生产的谚语、歇后语等, 并阐述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二、时间要求 (5分钟)
三、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比较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差异
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意义
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二十四节气作为今年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开场节目被广大中国人民津津乐道,
《农业》作业设计用其作为材料,达到了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文虎自 信。本题考查了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形成因地
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五、参考答案解析
答案:1.A 2.B
【解析】本题考查了“举例说明我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芒种时节大约是阳历6 月6日前后,此时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成熟,农民忙着收割小麦,所以第一题选A;中国 幅员辽阔,各地灵活的运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这体现农业生产因地制宜的原则, 所以第二题选B。
作业 2:
一、作业内容
在学完《农业》后,小明同学制作了一份关于水稻的地理小报,请填写小报中的空
格,帮他补充完整。
1 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
二、时间要求 (5分钟)
三、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影响某一种农作物的分布与 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 发展中的重要性。
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农业》的课程标准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 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根 据某一农作物的分布推测其分布在此地而非彼地的原因,让学生意识到地理环境要素之 间的共同作用对某一农作物种类分布的影响,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根据海水稻的 相关资料,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五、参考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① 秦岭淮河 ② 雨热同期 ③ 肥沃 ④ 高 ⑤科技水平/生产技术 ⑥淡水
【解析】本题考查了“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影响某一种农作物的分布与地理环境 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根据水稻喜热喜湿的 生长特性,可知水稻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气 候为主,雨热同期,水热组合条件好;关于东北地区种植稻米有利的自然条件,主要从 自然环境的要素的角度去答题:从地形角度,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从土壤角度, 黑土广布,土壤肥沃;从气候角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组合条件好;关于东北 地区种植稻米有利的社会条件,主要从科技的角度去答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和机械化 水平高;海水稻规模化种植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海水稻的成功离不开中国科研人员几 十年的科技研发培育。因为海水稻主要种植在盐碱地和海边滩涂地区,所以可以节约淡 水资源,改善土地盐碱化问题,进而改善生态环境。
第三节 工业
作业 1:
一、作业内容
读“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图”,将下列字母和其所对应的工业基地及 各工业基地的特点进行连线。
A
B
C
D
京津唐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
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全国著名的轻工业基地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二、时间要求 (4 分钟)
三、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简单了解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和特点
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工业》的课程标准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状况”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地图找出中国四大工业基地对应空间位置和特点。内容 比较简单,旨在考察学生对已学习的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参考答案解析
答案 : A 京津唐工业基地 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B 辽中南工业基地 全国著名的轻工业基地
C 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解析:本题考查了“简单了解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和特点”。由图中的主要城 市和A、B、C、D对应的空间位置可知,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基地的分布;A是辽中南工业基
地,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B是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是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D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 我国著名的轻工业基地。
作业 2:
一、作业内容
材料一: 首钢滑雪大跳台,别名“雪飞天” ,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老工业园区 北区,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比赛的场地。从钢花四溅、钢水 奔流的炼钢厂,到造冰制冷、寒气四溢的冬季训练中心,一度沉寂的“十里钢城” 变身充满活力的首钢园,奏响了动人的“冰与火之歌”。
材料二:“中国智造”闪耀北京冬奥 实现能耗智能化管控的冰壶场地、让沟通无障 碍的便携式智能翻译设备、全程服务运动员的智能机器人……不少亮眼又酷炫的智 能产品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大放异彩,不仅成为保障赛事进展的有力支撑, 也映射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的坚定身影。
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图
1.据图可知,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空间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首钢滑雪大跳台位于 图中 (填序号) ____________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_________ (综合 性工业/重工业/轻工业) 基地。
2.图中③是____________工业基地,④以轻工业发展为主的____________工业基地,③与 ④工业基地共同的不利条件为______________。
3.从空间方位的角度来看,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是:___________沿海地区工业中心 密集;______________地区工业中心较多;_______________地区工业中心稀疏。 4.北京冬奥会上的智能翻译设备、智能机器人等智能产品,主要得得益于以电子信息、 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为主__________产业的发展。该产业主要依靠____________和人才。
二、时间要求 (8 分钟)
三、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运用地图,归纳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
简单了解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各自的区位条件和特点
运用地图,描述我国工业中心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
运用资料,了解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工业》的课程标准是“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工业等生产活 动中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发展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冬奥会是今年的 热点,通过首钢滑雪大跳台的相关资料和智能产品在冬奥会上的运用,以及我国工业基 地分布图,帮助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地理信息,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该组题目注重 考察学生运用地图提取地理信息和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六、参考答案解析
答案: 1.沿海分布 ② 综合性 2.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矿产资源和和 能源缺乏 3.东部 中部 西部 4.高新技术 科技
解析:本题考查了“运用地图,归纳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 ,“简单 了解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各自的区位条件和特点” ,“运用地图,描述我国工业中心 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 ,“运用资料,了解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由图可知:
(1)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都沿海分布;首钢滑雪大跳台位于京津唐工业基地即图中 的②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 ③是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④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两工业基地共同的不 利区位条件是矿产资源和和能源缺乏;
(3) 从空间方位的角度来看,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 心密集; 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4) 有资料可知,冬奥会上的智能产品主要得益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该 产业主要依靠科技和人才。
实践作业: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很多东西都要带个“洋”字,比如洋火,洋油,洋车 子,洋锅,洋布等等。其实这些常见的生活用品最初都是由外国引进的,是因为和 我们传统的用具大不相同,因此老百姓们就称之为“洋”。
通过阅读材料,搜集资料,访谈老人,结合所学知识,选定现代生活中所用的 某一工业品,说一下它的发展变化历程。 (比如,现代照明工具、现代的交通工具、 现代的通信工具、现代的农具等等)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作业 1:
一、作业内容:
材料一: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 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整个政策包括西电东送,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和青藏铁路四个主要项目。
材料二: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辣椒产区,种植面积达 3.76 万公顷.得天独厚的自
然条件使新疆辣椒具有产量高、个头大、糖分高、 口味佳、红色素含量高等特 点.新疆的辣椒主要销往国内其他地区及韩国, 日本,东南亚和欧美国家。
1 . 西气东输工程把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通过_____________运输输送到 _________和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 . 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我国______综合性工业基地,制约其发展的不利条件 是______________。
3 . 新疆辣椒种植的优势:
a 自然条件 ①
光照时间长
②
品质优良
b 社会经济条件
(
易
形成规模
)人均种植土地面积 ③
机械化程度 ④
请把框架中的补充完整,填到下面的横线上。
1 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二、时间要求 (8分钟)
三、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了解我国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简单了解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各自的区位条件
描述我国工业中心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
分析影响我国农业布局的因素
四、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
本章单元作业主要综合考查学生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我国工业基地的分 布以及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和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
五 参考答案解析
答案:1.管道 珠江三角洲 2 .最大 矿产资源短缺 (煤,铁资源短缺)
3. ① 夏季气温高 ②昼夜温差大 (①②可以互换) ③ 大 ④ 高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第2题主要考查工业的布局和影响 布局的因素。第3题主要查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
作业2:
实践作业: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简称“新农人"), 新农人指的是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 力,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某短视频 平台发起了”新农人“计划,大量”新农人“涌现,如李子柒、康仔农人、乡愁沈 枝丹等等。以手机为新农具,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创造新的生产与营销模式,助力 乡村振兴。请你选择一位你欣赏的“新农人” ,写出其所在地区的农业分布特征、 主要的农产品种类,并阐述当地农业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 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 间
了 解 理 解 应 用
1 选择题 2 √ 易 原创 10分钟
2 选择题 1 √ 中 原创
3 (1) 填空题 2 ,4 √ 易 原创
3 (2) 填空题 2 √ 易 原创
3 (3) 填空题 1,4 √ 中 原创
3 (4) 填空题 2,4 √ 中 原创
3 (5) 选择题 2 √ 易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