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整体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地理 八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中国的自然资源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第一课时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 第二课时 土地资源
3 第三课时 水资源
二、单元分析
( 一) 课标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11) 》的要求,本章内容属于“中国地理”中“自然 环境与自然资源”部分,课标具体要求见表 1。
表 1 “自然资源”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 土地国策。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 经济发展的影响。 4、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开展野外地理观察、讨论等 活动。例如,实地观察家乡 某条河流,描述该河流的特 征;收集资料,讨论“我国 为什么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 保护制度”。
(二) 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
2.内在逻辑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认清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的现状,帮助学生 形成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都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 土地资源,通过学习,让学生从总体上认识到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及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 题。对比我国的国情,并结合前面对土地资源重要性的理解,认识到保护土地资源的必要 性和重要性,提出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建议。对于水资源,通过对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 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等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危机,意识到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重 要性,使学生树立惜水、节水的资源保护观念。在教学中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帮学生建构起清晰知识脉络。
3.知识脉络。
2
(三)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大部分学生勤于思考身边的问
题,并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对自然资源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注意力集中度和逻 辑思维能力较弱,而且对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认识不够充分。针对 土地资源,由于八年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理解难度大,所以要对 学生进行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 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接受过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基础教育,但实际上,由于家庭 生活中自来水的保障供给,许多学生意识不到水资源的宝贵以及我国水资源的匮乏,因此, 教学中,我们应该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一些水污染图片,加强学生对缺水地区水资源匮乏的 认识,使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真正落到实处。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依据课标,制定本单元作业目标如下
1、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及特征,树立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理念。
2、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特点及分布就是重点的考察知识,对于基础较强的学生多添加两 题能力提升题目,重在对他们地理思维的提升,在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和分布的基础 上,能不能灵活分析其他区域土地资源的基本构成和分布,如何得到正确的结果,有哪些 思考方法。
3、对于水资源来说,作业多以图文资料考查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水资源利用中存 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缺水问题的对策,重点考查跨流域调水工程及水污染的治理等问题。
4、针对于当前的双减形式,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从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特色,地 理课程核心素养考虑作业的质量及形式,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合理安排作业的完 成时间,最好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针对性设计作业的内容及形式,让因材施教和双减 政策同时高效并行,故此作业多以身边的乡土地理和我国实际的情况出发,利用图文图表 资料、地理考查调研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知识,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疆土的高尚情感。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针对于当前的双减形式,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从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特色出发,
从地理课程核心素养方面考虑作业的质量及形式,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合理安排 作业的完成时间,最好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的内容及形式,让因 材施教和双减政策同时高效并行,故本节作业多以从身边的乡土地理,我国实际的情况出 发,利用图文图表资料、地理考查调研,让学生掌握知识,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疆土 的高尚情感。
本单元作业类型有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书面作业有绘图、选择、填空、简答等题型, 基于双减背景,本着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原则,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整体关联度的考察,培 养知识运用迁移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养。本单元作业体例见表 2。
表 2 “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作业体例
课时作业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题量 自然资源总体特征 2—3 组 选择题 2-3 组 材料分析题 1 组 综合题 1 组
土地资源 2—3 组
水资源 2—3 组
题型 书面作业、实践性作业
绘图、填图、选择题、综合题、活动题等
时间 15 分钟以内 30 分钟以内
本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为: 明确作业目标、选取课题素材、设定问题任务、评价标准。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作业内容
基础作业
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土地、森林、矿产、电能都属于自然资源
B.风能、水能、潮汐能、核能等新能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世界石油资源最主要的储存、输出地是西亚的红海沿岸
D.我国实行夏季休渔政策,是为了实现海洋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学生,某校组织“爱心义卖”活动,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闲置的物品献 爱心。图书室“爱心义卖”活动中常见的物品--图书纸张的主要原料属于 ( )
①生物资源 ②矿产资源 ③可再生资源 ④非可再生资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鼓励市民选用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这有利于 ( )
①减轻大气污染 ②减少能源消耗 ③传递绿色环保理念 ④减少交通事故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能力提升
“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是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四大工
程。据此完成第1—2题。
1.四大工程中的“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煤炭和天然气 B.水资源和电力 C.煤炭和水资源
2.四大工程表明我国资源 ( )
A.总量丰富 B.人均不足 C.地区分布不均
D.天然气和电力
D.种类齐全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研究分析,全球变暖至少有四个好处。一是气候变暖将使大气水汽增多,给内 陆带来更多的雨水。二是气候变暖将使全球的植被更加繁茂。三是气候变暖使作物更加高 产。四是全球变暖导致人类减少能源使用,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1) 气候变暖使极端天气增多,如干旱、洪涝。搜集资料列举两点气候变暖的危害。
材料二 数据显示,每节约1度电就可以减排1千克二氧化碳;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减排0.2 千克二氧化碳;用一次手洗代替一次洗衣机洗衣减排0.3千克二氧化碳,节约就是减排。 (2)参照衣、食、住的方案,说出你“行”的做法。
衣--棉麻织品、旧衣新穿;食--素一点、少一点;住--节水节能、绿化居家;行-- 。
材料三 我国人均占有淡水资源2200立方米,从地区看,水资源总量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 其以南地区。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南方大,北方小,可差10倍。
(3)针对材料说出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而实施的重大工程是 ( ) A.南水北调工程 B.长江三峡工程 C.葛洲坝工程 D.西气东输工程
培优拔尖
读图,完成1-2题。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图
1.图中所示我国资源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总量丰富 B.人均占有量少
C.人均煤炭资源占有量超世界平均水平 D.各类资源人均占有量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针对图中反映出的问题,我们应该( )
①保护耕地 ②节约用水 ③提高煤炭、油气等常规能源的利用效率
④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完全替代常规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时间要求:15 分钟
三、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基础作业
体现了第一层次的学业水平要求,从自然资源的分类及绿色出行方式等方面设计作业, 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自然资源的概况,说出分布与特征,树立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理念。
能力提升
体现了第二层次的学业水平要求,通过资源区域调配的考察设计,让学生能正确区分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通过气候变暖、碳排放和水资源分配等问题,分析我国自然 资源现状,能辨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行为正确与否。
培优拔尖
通过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和世界平均水平作比较,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达到会学地理的目的。
第二课时 土地资源
一、作业内容
基础作业
1.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与如图反映内容不相符的是 ( )
A.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B.难利用土地较多
C.林地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 D.耕地少,后备耕地不足
2.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主要表现在( )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B.人均耕地少
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山地多,平地少
3、读材料和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20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 通知要求: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严禁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严禁违规占用耕地挖
湖造景;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扩大自然保护地;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等。
(
A
.
) (
B
.
) (
C
.
) (
D
.
)(1) 图1中所示的农业用地主要包括以水田为主的耕地、____、草地和林地。
(2) 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资源总量丰富,且人均量也多 B.难以开发利用的比例小
C.类型多种多样,区域差异显著 D.耕地后备资源十分充足
(3)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必须坚守的耕地红线是 ( )
A.10亿亩 B.18亿亩 C.20亿亩 D.28亿
(4) 《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文件是针对我国耕地利用中出现一些问 题而颁发的,为保护土地资源我国把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5) 漫画《飞来的山峰》反映的现象违反了文件中的哪项要求____。
(6) 下图中属于破坏和浪费土地资源现象的是 ( )
(7) 请你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献计献策 。 ( 一条即可)
弹性绘图作业
活动感知,从我出发
1.根据你的观察,校园 (家乡) 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2.参照图3.9,查阅资料,绘制校园 (家乡) 土地利用构成的饼状图。
3.描述校园 (家乡) 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
图3.9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地理实践作业
地理实践应用: 以地理兴趣学习小组为考察单位,到当地土地资源规划局进行实地调查 研究,认识家乡的土地资源规划,为家乡发展进言献策。
以教师组织为主,联系相关部门,在考察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共同制定考察目的, 设计基本的活动组织策划方案,对方案师生再共同合议,明确整个活动流程,最终在考虑 实际情况及外部因素下组织活动。活动中要求纪律,任务,活动后学生得出调查结果并讨
论交流,教师予以点评。
附:
家乡土地资源利用调查书
土地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难以利用的土地 其他
土地比例
面积(公顷)
家乡土地资源利用调查问卷
调查项目 调查结果
当前土地资源利用分为哪些类型? 具体如何详细划分的呢?
农业生产用地分为哪几类 所占据面积及分布位置在哪?
建设用地分为哪几类? 所占据面积及分布位置在哪?
难以利用的土地分为哪几类? 所占据面积及分布位置在哪?
有没有其他土地利用类型? 所占据面积及分布位置在哪?
这些不同种类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划主 要考虑什么因素?
在土地利用中突出的问题有哪些呢? 如何去合理处理这些土地问题呢?
未来将如何更加合理调整规划不同类 型土地的分布? 有哪些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对家乡土地资源利用做出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合理规划调查流程
了解校园和家乡土地构成类型并制作成图表
分析校园和家乡土地利用构成的特点
合理评价家乡土地利用构成的特点并建言献策
作业设
计评价
二、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基础作业
1.设计目的:巩固土地资源基础知识,明白我国土地资源构成与分布的基本特点,分 析我国在此方面的优劣势更好地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同时树立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的正确价值观。设计方式:图文考察,同时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提升。 2.完成方式:学生交流合作,或课后独自完成,教师个别指导,同时总体评价。 3.控制时长: 5-10分钟。
4.讲评方式:学生互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
5.完成地点:课内或课外完成。 (依据具体的学生学习情况)
6.预期效果:知识与实例相结合,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的国情。
弹性绘图作业
1.设计目的:拓展延伸,让学生绘制家乡土地分布情况,由此学会读图、析图、作图。 贯彻地图是地理的核心这一教学思想,通过与家乡乡土地理的结合,提升学生对课本 知识的灵活运用与迁移的能力,建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高尚情操。但对于不同的 学生应根据具体能力选做题目,加强教师对学生的资料收集真实性及绘图方法科学性 的活动指导。
2.完成方式:学生交流合作, 自由展示。
3.控制时长:30分钟。
4.评价方式:小组互评。
5.预期效果:了解家乡的区域地理土地概况,明白地图对学习的重要指导意义。
地理实践作业
1.设计目的:通过调查家乡土地资源利用情况,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好的 在实践中落实到乡土地理,深刻形象理解土地资源的知识。 2.设计方式:结合实践调研,激发学生兴趣。
3.完成方式:课后实践活动完成。
4.完成时间:周末。
5.评讲方式:学生汇报考察成果,任课教师及本校相关地理兴趣小组课教师共同点评。 6.完成地点:学生自行选择。
7.预期效果:学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到我国及家乡的土地资源构成及分布,学会科学的
分析问题,重视实践对理论的作用,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第三课时 水资源
一、作业内容
基础作业
分析我国南、北方地区水土资源分配数据表,回答下列1-2题
1.我国南、北方地区水土资源分布特点是 ( )
A.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B.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多
C.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D.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多
2.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表现为时空分配不均,其中时间分配不均匀表现为 ( )
A.夏秋少,冬春多 B.夏秋多,冬春少
C.春夏多,秋冬少 D.春夏少,秋冬多
3.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在于 ( )
A.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 B.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C.节约水资源 D.发展淡水养殖
4.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多选)
A、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B、我国水、土资源配合良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我国水资源在季节分配上的特点为:夏秋多冬春少
D、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是长江,其次是黄河
能力提升
5.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主持召开 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后续工程和水利建设等工作。
(1) “南水北调”中“南水”指的是 的水,“北调”指的是调往 ________、________地区。
(2) 工程东线的调水线路是利用 作为输水渠道,最终将水调到 。
(3) 中线工程是由长江最大支流 上的________水库引水,沿途经过湖北 省、河南省、河北省到达 。
(4) 西线方案是把长江________ (河段) 的水资源调到 ,解决 地区缺水问题。
培优拔尖
6、“水是生命之源”,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
材料二 我国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仅占20%不到,特别是华北和西北
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材料三 如下图
漫画1
(
图
3
)漫画2
(1)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我国水资源特点:① ②___。
(2) 为了解决材料二问题:采取的办法是 ,代表性工程是 。
(3) 材料三中漫画1反映的主题 ;漫画2反映的主题是 ,这两 种人为因素更加剧了我国缺水现状,图三提示我们要 水资源。
(4) 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请你为“世界水日”设计一条宣传语,并 谈谈今后你会为节水做点什么
二、时间要求:25 分钟
三、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基础作业:
针对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的题目考察,巩固并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
度,针对学生所学,通过作业让学生学有所获,并达到检验学习效果、复习巩固 知识的目的。题目灵活多样、深入浅出,通过设计水资源分配的情境问题来启迪 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起到举一反三、促进知识深化的作用。
能力提升:
吃水用水是紧靠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通过对“南水北调”长期热点的解读 与考察,拓宽学生的地理思维空间,使他们掌握更多教材以外的知识和技能。引 导学生利用跨学科的知识,或者通过自主查阅书籍、互联网搜集资料等途径,提 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作业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拓展类作业, 教师鼓励学生从地理视角提出问题,指导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运用素材支撑观 点、分析现象、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培优拔尖:
本题通过水资源的拥有量和日常生活中水资源利用的漫画图等多种作业类型, 重点突出“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 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地理是一门综合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尤 其强调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感悟、分析、理解人地关系状况。地理教育的生活 化强调让地理作业生活化,让作业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向生活。所以,地理 作业设计要“以生活为源”,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 学会运用地理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 基础。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一.解答题
材料一、颍上县位于淮河、颍河交汇处,辖区面积1987平方公里,耕地12.5万公 顷,2020年总人口180.2万,常住人口119.88万人,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农业县, 水资源人均、亩均占有量只有580m3左右,加之水质污染、资源性缺水和水 质性缺水并存;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对水 的需求量快速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必将不断加剧,旱情不断扩展。
材料二颍上县城总体规划图与漫画“步步紧逼”
(1) 由材料一可知颍上县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是 。旱情主要 发生在 (季节) 。
(2) 颍上县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漫画《步步紧逼》指的是____。 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的原因还有 (写一点即可) 。因此,我国 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 。 (3)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也是为了拥有“看得 见山,望得见水”的美丽家园。假如你是一名“土地规划师”,请你提出合理利用 和保护土地的措施。 (至少两点)
二.实践考察题
1、走访颍上县国土资源规划局,了解我县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分布;
2、制作颍上县自然资源分布饼状图,分析我县自然资源的特点;
3、认识颍上县水土资源分布比例,分析人口数量与水土资源之间的关系;
4、结合自然资源调查情况,为家乡资源发展建言献策。
我为家乡献策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设计意图:
针对于当前的双减形式, 我们在设计作业时从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特色出
发,从地理课程核心素养方面考虑作业的质量及形式,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特 点合理安排作业的完成时间,最好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针对性设计作业的内容 及形式,让因材施教和双减政策同时高效并行,故此本单元作业多以基础题为主, 利用图文、图表资料等,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树立节约和保护资源的意识,热爱 祖国疆土的高尚情感。
(三)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解答题 1、2、3 √ √ 易中 原创 15分钟
2 实践考察题 1、2、3 √ 难 原创 周末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