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青藏地区》 单元作业设计(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青藏地区》 单元作业设计(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06 08:2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目录
一、单元信息 2
二、单元分析 2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4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4
五、课时作业 5
(一) 第一课时 感受青藏地区的魅力 5
(二) 第二课时 见证高原湿地的变化 8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11
1
地理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地理 八年级 第二学期 人教版 青藏地区
单元 组织方式 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感受青藏地区的魅力 自然特征与农业
2 见证高原湿地的变化 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
二、单元分析
( 一) 课标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21年版)》 的要求,本章内容属于“认识 中国”主题中“认识分区”部分,课标具体要求见表 1。
表 1 “认识分区”内容标准和学业要求
标准 学业要求
.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
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 能够描述中国不同地区
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的主要地理特征 (区域认
. 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 知),比较区域差异,从区
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区域城乡分布和变 化,推测该区域城乡发展图景。 . 进行野外考察或运用相关资料,说明自然环境与 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 域的视角说明人类活动 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关 系 (综合思维),初步形成 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 (人 地协调观)。
(
高寒牧区
) (
海拔

,平均海拔
4000

) (
原因
) (
生产
) (
表现
) (

寒的青藏地区
) (
服饰
) (
饮食
) (
生活
) (


)
(二) 教材分析
1. 知识框架
(

被、土壤、河流
)
河谷农业
影响
(

原湿地
——
三江源地区
)
图 1 “青藏地区”知识框
2. 内在逻辑
认识区域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在描述不同尺度的区域时,侧 重点也有所不同。描述宏观区域,侧重关注区域的整体性,描述微观区域时,更 关注区域的差异性。本章主要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是“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 二节是“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从逻辑结构上来看,存在着总分的结构, 即第一节内容的展开,是从青藏地区的地形入手,介绍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 特征——高寒;而第二节内容,主要在认识青藏地区整体性的基础上,深入学习 具有典型地理特征的区域——三江源地区。从教材的内容上来看,本章渗透着自 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理念:前者表现在青藏地区因高而寒,因高寒而影 响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而影响青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 活,后者表现在低海拔的河谷地带因热量相对较为充足,适宜发展种植业,而高 海拔地区因高寒草甸广布,适宜发展畜牧业。
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区域地理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在第二节提到 的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藏地区内部的变化会变得更加剧烈。例如,冰川的 大量消融,会在短期内让高原上的河流和湖泊水量增多,湿地面积扩大,对当地 社会经济发展可能表现为利大于弊。但长期来看,随着冰川不断地退缩甚至消失, 又会使得高原上的河湖流量锐减,进而影响着整个亚洲区域水资源情况,不利于 流域内生产生活,表现为弊大于利。
(三) 学情分析
通过不同地理主题的学习,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不断提升。七年级上学期,学 生已经能够阅读和提取地图上的地理信息,并利用地理信息说明和分析地理事物 和现象。七年级下学期和八年级上学期,学生初步能够凭借所具备的空间— 区域 意识,选择、提取不同空间尺度地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 间联系等信息,并加以描述 (区域认知) ;学生也初步能够从系统、动态的角度, 简要分析区域地理特点与差异、区域间的联系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学生表现 仍不理想的是,针对某区域出现的人地关系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自己解决 问题的思路 (人地协调观) 的能力,这需要在八年级下学期加强。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依据课标以及教材内容的分析,制定的本单元作业目标如下:
1.通过感受青藏地区的魅力,让学生认识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理解青藏地 区内部差异,体悟青藏自然与人文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见证高原湿地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湿地功能和三江源的变化,认识气 候变化对当地短期和长期的影响,以趋利避害,体悟地理学科的价值,培养学生 的地理实践力。
3.通过整体设计单元作业,构建单元内各课时的联系,强化区域地理学习的 方法:区域位置— 区域特征— 区域差异与联系— 区域发展,培育学生的人地协调 观、家国情怀及全球视野。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主题是“青藏地区”,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21年版)》“认 识分区”相关课标为基础,结合相关材料,对本单元的作业做出如下安排:
本单元作业由课时作业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组成,课时作业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以书面作业和实践活动为主,重在考查学生对于青藏高原地理特征的理 解;第二课时则以书面作业为主,旨在培养读图、识图、析图以及科学探究的能 力。题型包括选择、填空、连图、简答等题型。基于双减的背景,为减量提质增 效,课时作业由 1 组选择题和 2 组综合题组成。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2 组选择题和 2 组综合题组成。每组题都重在考查区域整体性和差异性,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 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本单元作业体例见表 2。
表 2 “青藏地区”单元作业体例
课时作业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题量 感受青藏地区的魅力 1 组题 选择题 2 组 综合题 2 组
见证高原湿地的变化 2 组题
题型 书面作业、实践作业
选择题、综合题、活动题等
时间 30 分钟以内 25 分钟以内
本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明确作业目标、选择合适的情景素材、设定问 题任务、评价标准和方式设计。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感受青藏地区的魅力
作业 1:
一、作业内容
位于拉萨附近的波玛村曾是贫困村,近年来,该地以北京援藏项目“德吉藏 家”为依托实现了脱贫致富。“德吉藏家”以居家就业、原地扶贫为思路,将家 庭住房改造为具有藏式风格的民宿,并增加食藏餐、观花海、乐骑游、畅购物等 活动,打造藏家民俗文化旅游新亮点。“德吉藏家”不仅让游客体验到浓厚的西 藏风土人情,更成为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结合下图,完成 1~3题。
(
德吉藏家
)
图 1 青藏地区农牧业的分布 图 2 藏餐与住宿
1.青藏地区高山草甸广布,生长着能适应______、______、______等特殊高原环 境的牦牛等牲畜。读图可知,德吉藏家处于__________谷地,因海拔较低,热量 较为充足,可以种植_________、_________等粮食作物。当地将传统建筑________、 ________融入到民宿建设中,充满藏式风格,吸引着广大游客前来旅游。 2.学校将组织同学们前往德吉藏家研学旅行,在开启此次旅行之前,我们要做好 表格中的工作。
德吉藏家之旅
预计人数 最佳时间 交通工具
交通规划 学校—— ...... ——德吉藏家
携带物品
美食推荐
特色活动
3.创作表演德吉藏家日常生活情景剧。(要求分组收集德吉藏家所在地的自然地 理特点和民俗文化素材,如以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为素材创作情景剧,分角色进 行表演。采用投票方式,评选优秀小组和单项奖。)
二、时间要求:15 分钟
三、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答题正确
能够合理规划出行线路
了解青藏地区特色地理环境
分角色扮演,体验民俗文化传统
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组作业主要考查课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 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 要性。”、“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区域城乡分布和变化,推测该区域城乡 发展图景。”
第一课时: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的主要内容是在青藏地区特殊自然环境下的 农牧业,及在饮食住房等方面的风俗习惯。本综合题以拉萨市乡村振兴下的特色 文旅产业——德吉藏家为背景进行设计,利于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策。其中三道
小题,在难度上具有一定的递进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进阶思维,具体意义:
第 1 题 (简单) 通过德吉藏家所提供的藏餐、住宿入手,结合地图,分析当地主 要农作物及牲畜,延伸到主要河谷农业区及牲畜生长环境条件, 及当地生活的主要建筑类型。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较基础,对书 本内容进行一定的巩固。
第 2 题 (较难) 通过拟定一份德吉藏家的研学旅行攻略,需要学生考虑出游的最 佳时间,根据当地特殊的自然特征思考旅途中所需物品,及对路 线的规划等,不仅侧面梳理所学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组织策划的 大局观念,从学生喜欢的事情出发,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 习兴趣。
第 3 题 (难) 通过创作、表演情景剧,体会地理环境对德吉藏家人类活动的影 响,增强故事性、参与性。
五、参考答案:
1.高寒 缺氧 低气压 雅鲁藏布江 青稞 小麦 (牛毛毡) 帐篷 碉房
2.交通规划:略
携带物品:防晒物品 吸氧设备 防寒衣物等
美食推荐:酥油茶 糌粑 青稞酒 牦牛干等
特色活动:藏族歌舞欣赏 民俗文化体验
3.活动评价:主要从地理情景剧是否完整、合理,表演是否流畅、有趣等方面进 行。
第二课时:见证高原湿地的变化
作业 1
一、作业内容
扎陵湖与鄂陵湖是黄河源区两个最大的淡水湖,两湖间通过河流相连。近年
来,两湖间河流多次出现断流。结合图 3,完成 1~3题。
1.两湖所在的省区简称是 图 3
A.青 B.藏
C.陇 D.川
2.关于两湖水量来源及两湖间河流流向说法正确的是
A.冰雪融水 自东向西
C.大气降水 自东向西
B.冰雪融水 自西向东
D.大气降水 自西向东
3.两湖间河流断流会导致黄河鄂陵湖以下河段
A.冰期缩短
C.流量减小
B.冰期延长
D.流量增大
二、时间要求:5 分钟
三、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知道三江源所属省区
正确读取地形信息,判断河流流向
能根据湿地的调节径流功能,做出合理的推论
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立足于黄河源区的地理环境的变化,以地理位置——空间特征——空间 联系为线索,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认识三江源湿地功能及其变化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本题也需要学生依据材料做出合理的推论,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和综合 思维的能力。
五、参考答案:A B C
作业 2
一、作业内容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发源于该地 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2011 年 9 月 14 日,卓乃湖决堤,溢出的湖水依 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 目前,卓乃湖面积萎缩近40%,盐湖面积扩 大,水位高出青藏铁路 6 米左右。近年来,卓乃湖沿岸沙尘天气明显增加。图 4
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图 4
(1) 该地位于我国第 阶梯,河流补给除降水外, 补给比重较 大,河流汛期出现在 季。
(2) 卓乃湖溃决后,湖泊面积 (增大/减小),湖滩裸露,成为沙源地, 根据风沙影响区分布判断,该地主导风向为 。
(3) 如果未来该地气候持续暖湿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双选)
A.卓乃湖的盐度升高
C.卓乃河成为内流河
B.青藏铁路的安全运行受到威胁
D.卓乃河可能成为长江北源之一
(4) 气候变暖对不同地区影响是不同的,也各有利弊。查阅资料,指出气候趋 于暖湿对三江源地区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当地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提示: 可以绘画、手抄报等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出来)
二、时间要求:10 分钟
三、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知道我国三大阶梯划分
能根据沙尘影响范围分析风向
合理推测河流对地理环境发展变化的影响
清楚描述气候变暖对三江源区影响的利弊及应对措施
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组作业主要考查课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 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 要性。”
本节内容要求学生,一是能够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 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二能根据 三江源地区环境的图文资料,分析该地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生 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本题组作业以三江源地理位置—补给类型—湖泊萎缩—风沙频发—预测变 化—采取措施为线索,内容上由自然到人文,时间上由现在到未来,构建对三江 源卓乃湖溃决相对完整的认识过程。四道小题,在难度上具有一定的递进性,有
利于培养学生的进阶思维,具体意义:
第一题 (简单) 考查三江源的地理位置,理解高寒的气候对河流补给形式的影 响。
第二题 (较难) 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气候向暖湿转变,引起湖泊溃决,湖泊 萎缩后,湖床裸露成为沙源地。由风沙影响范围在东侧,推断该 地盛行西风,对逆向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
第三题 (较难) 考查对长江源头的认识及地理环境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一旦河流贯通,长江北源可能改为卓乃河。盐湖水位高于青藏铁 路,一旦外泄可能严重影响青藏铁路运行安全。
第四题 (难) 考查对地理环境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青藏高原是全球气 候变暖的放大器,地理环境变化显著,人类应该准确预测变化方 向并提出改变或适应的措施。
五、参考答案:
(1) 一 冰雪融水 夏
(2) 减小 西风
(3) BD
(4) 略 (提示:气候趋于暖湿的影响应包括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应对措施应包 括减缓气候变暖的措施及如何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三江源和三江平原均因面积广大的湿地而闻名于世。2021 年三江源国家公
园优化调整功能分区和范围,面积扩展至 19.07 万平方公里。完成 1~2题。
1. 与三江平原相比,三江源
A.纬度更高
C.降水更多
2. 三江源生态旅游可以体验
A.小桥流水人家
C.高原湿地风光
B.海拔更低
D.夏季更冷
B.冬虫夏草采挖
D.珠江源头探险
【解析】本题组作业主要考查了“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描
述不同区域的差异”的相关要求。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与三江平原相比,纬度 更低、因海拔更高夏季更冷、降水更少,第 1 题 D 项正确。三江源旅游可以体验 高原湿地风光,采挖冬虫夏草会破坏草场,第 2 题 C 项正确。
川藏铁路 (图 5) 已于 2021 年 12 月初全面开工建设,是第二条进藏铁路, 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干线铁路之一。结合下图,完成 3~5题。
图 5
3.川藏铁路自东向西
A.由亚热带到暖温带
C.由内流区到外流区
4.与青藏铁路相比,川藏铁路
A.地势起伏更小
C.建设难度更低
5.川藏铁路开通后,将
A.改善云南交通运输条件
C.有利于四川的青稞入藏
B.由第二级阶梯到第三级阶梯
D.由湿润地区到半干旱地区
B.地质灾害更多
D.投资规模更小
B.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
D.增加沿线的生物多样性
【解析】本题组作业主要考查了“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 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拉萨地处高原气候区、第一级阶梯、外 流区及半干旱区,第 3 题 D 项正确。川藏铁路经过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建设难度更大,投资规模巨大,第 4 题 B 项正确。川藏
铁路有利于加强西藏对外联系,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第 5 题 B 项正确。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沿岸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远高于我国东部 平原。图 6 示意我国西藏人口分布图(数值为各区域人口占省区总人口的百分比)。 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图 6
(1) 描述西藏人口分布特点。
(2 填写合适的字母把雅鲁藏布江谷地地理环境特征连成关联图。
A I
(3) 分析雅鲁藏布江河谷油菜籽单产高、品质优的气候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了“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区域城乡分布和变化,推测 该区域城乡发展图景。”、“进行野外考察或运用相关资料,说明自然环境与地方 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第 (1) 题,读图可知西藏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雅鲁藏 布江流域。第 (2) 题,主要考查青藏地区河谷农业的分布及成因。第 (3) 题, 进一步考察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高的原因。
参考答案:
(1) 人口分布不均,主要分在南部雅鲁藏布江沿岸
(2) H E C G
(3) 该地夏季光照充足,热量较丰富, 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品质 高。
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拉滩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南部,曾经该地草场退化严重,风 沙频发。2019 年,某企业开始在该地建设光伏发电基地,现今规模已是全球最 大。光伏电池板下面,长起了茂盛的草,该企业请牧民前来放羊。现在,光伏不 仅是“清洁能源”的代名词,还与改善生态环境、造福于民、脱贫致富这些词出 现在一起。图 7 示意塔拉滩位置及地表变化。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图 7
(1) 读图可知,塔拉滩地处我国第____阶梯,该地海拔高,形成独特的 气 候,降水 (多/少),光照充足。
(2) 结合材料,分析光伏发电基地的建设给塔拉滩带来的效益。(可从经济、环 境、脱贫、就业等方面分析)
(3) 查阅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个除青藏地区外,你认为适合推广光伏 发电基地的地区,可从选址、利弊等方面撰写,完成 150 字左右关于“光伏”的 小论文。
【解析】本综合题以青海省塔拉滩地区光伏发电基地建设为背景,三道小题在难 度上具有一定的递进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进阶思维。第 (1) 题,涉及到塔拉 滩与青藏地区位置、范围、地形等基本内容,为下面两题做铺垫,也有助于学生 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已有知识。第 (2) 题,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在塔拉滩建 设光伏发电基地带来的效益,体悟该地如何走向可持续发展。第 (3) 题,总结
提升,促进学生综合思维发展,也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 参考答案:
(1) 一 高原山地气候 少
(2) 光伏发电规模大,经济效益高;光伏面板遮挡地表,减少蒸发,植被覆盖 率提高;草场面积大,促进畜牧业发展,有利于当地脱贫致富。
(3) 略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作 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 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选择题 1 √ 易 原创 25 分钟
2 选择题 2、3 √ 中 原创
3 选择题 1 √ 易 原创
4 选择题 1 √ 中 原创
5 选择题 1、3 √ 易 原创
6 (1) 简答 1 √ 易 原创
6 (2) 填空 1 √ 中 原创
6 (3) 简答 1、3 √ 中 原创
7 (1) 填空 1 √ 易 原创
7 (2) 简答 2、3 √ 中 原创
7 (3) 简答 2、3 √ 难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