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北师大版3.9《悬崖边的树》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九年级下北师大版3.9《悬崖边的树》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4 21:1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悬崖边的树
—— 曾卓美美地听一听 整体感受,想象意象
一读 整体把握,读准字音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的∕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曾卓
悬崖边的树美美地读1.从全诗来看,你认为这棵生长在悬崖边的树具有哪些品质?说出你的理由.
2这棵树面对自己的一生做了哪两种选择?这两种选择都是树可能遇到的结局,你如何理解这两种结局?美美地品由物思人诗言志。通过对树的解读你认为作者有怎样的生活经历?他是个怎样的人? 曾卓(1922~2002),原名曾庆冠,湖北黄陂(pí)人,当代诗人。 14岁开始写作,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正式发表作品。 流亡重庆时,与邹荻帆、绿原等人组织了在诗坛产生较大影响的“诗垦地社”,出版过《诗垦地丛刊》。
  1955年受胡风案牵连,被捕入狱。1957年因病保外就医。1959年下放农村。1979年底平反。出版的诗集有《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等。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1955年,诗人曾卓被卷入所谓的“胡风反党集团”,此后的二十五年,他一直戴着“胡风分子”的帽子,作为一个囚犯艰难地生活在被排斥、被重压之中。“文化大革命”使本已不见天日的生活雪上加霜,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在这种境遇中,诗人并没有停止对生活的思考,没有停止抒写最真切的感受。本诗创作于1970年,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极端动乱的年代。这首诗是正直而勇敢的诗人面对厄运时的内心独白,表现了生活中一个强者的信念与追求。恶劣的环境奇异的风顽强不屈森林的喧哗小溪的歌唱 乐观
豁达孤独 寂寞倔强弯曲、风的形状历经磨难2、诗人用朴实的语言赞扬了树的品质,他仅仅是在写树吗?
除了树他还在写什么?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树诗人一代受难的知识分子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亲爱的孩子们:上之所以有树荫,是因为头顶有太阳! 人的一生难免有苦痛,有挣扎,但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老师都希望你们能想起今天我们一起学过这样一首诗,它告诉我们要坚强,要 乐观,要豁达,要相信地比较阅读 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
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
像一个人
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
侧着身子挺立着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
从树尖到树根
齐楂楂劈掉了半边
春天来到的时候半棵树
牛汉
半棵树仍然直直的挺立着
长满了青青的树叶
半棵树
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
还是一整棵树那样伟岸
人们说
雷电还要来劈它
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
雷电从远远的天边盯住了它 《半棵树》是1972年牛汉在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看到同时被下放的冯雪峰瘦削的形象,受触发而写成的。
?
?半棵树写作背景荒凉的山丘迎面的风暴二月的一次雷电险恶环境直直的挺立着
长满了青青的树叶
半棵树雷电还要来劈它从远远的天边盯住了它它象征着那些桀骜不驯的生命,象征着坚持秉守正道与自觉维护尊严的知识分子的不屈的抗争精神与韧性的战斗传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