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西北地区
初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 本 单元名称
地理 八年级 第二学期 人教版 西北地区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自然特征与农业 《西北地区》第一节
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西北地区》第二节
二、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
根据课标要求,本章内容属于“中国地理”中“认识区域”范畴,课标具体 要求见表 1。
表 1“认识区域”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
标准 活动建议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
形、气候、河湖等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 学习本主题后,学生能够运用
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从不同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的民 媒体及生活体验中获取并运
族分布特点,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用有关中国地理的信息资料,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 描述和说明中国基本的地理
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 面貌,表达热爱祖国的情感;
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 能够描述中国不同地区的主
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 要地理特征,比较区域差异,
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从区域的视角说明人类活动
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 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关系,初
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 步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
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能够观察、描述、解释家乡生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 产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线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 表现出主动学习及问题探究
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的意识和能力;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 能够在生活、学习中积极参与
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 相关的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 的重要性。 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 任感。
(
位
置:距海较远
) (
原因
) (
影
响
) (
表现
) (
牧业发达
发
展灌溉农业
) (
干
旱的西北地
) (
人口、城
镇
成环状分
布
) (
开发与保
护
)
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 义。 进行野外考察或运用相关资料,说明自然 环境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 进行野外考察并利用图文资料,描述家乡 典型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归纳 家乡地理环境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形成过 程及原因。 与他人交流各自对家乡的看法并说明理 由,感悟人们在不同体验和感知背景下对 家乡形成的不同看法。 举例说明家乡环境及生产发展给当地居 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并尝试用绿色 发展理念,对家乡的发展规划提出合理建 议,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
(二) 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
地
形:山岭阻隔
)
(
降
水少
内
流河主要分布区
荒
漠广布
)
(
递变规律
)
(
干旱程度从东向西递增
)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
气候干旱,降水稀
少
沙
漠、戈壁广布
)
(
第二
节
干
旱的宝地
——
塔里木盆地
)
(
油
气资源丰富
西气东输
)
2.内在逻辑
本单元规定选学我国部分区域,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 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西北地区的第一节 是西北地区的概述,主要讲述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 生活的影响。在学习完西北地区概况后,教材选择了塔里木盆地作为西北地区的 代表区域。塔里木盆地因其特殊的地形和丰富的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 的地位,同时其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具有典型性和代 表性,让学生认识在开发利用资源和能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 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 学情分析
《西北地区》是八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学生经过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学期的 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地理素养,大多数学生能够自主进行读图、指图, 并初步建立地理思维,基本能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解决地理问题。但部分学 生在分析地区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等方面仍比较生疏,学习时教师要 注重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分析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依据课标,制定的本单元作业目标如下:
1.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的范围,说出西北地区的地形组成。
2.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其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 规律。了解西北地区受气候影响,其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3.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说出西气东输对 我国的重要意义,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通过单元作业,加强单元学习的整体性,构建各单元联系,强化区域地理 的学习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情感。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本单元主题是西北地区 是中国区域地理的第三部分内容,依据的地理教材 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相关课标为 基础。
本单元作业由课时作业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组成,本单元课时作业为两课 时,主要是以书面作业和探究性作业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察读图、填图、绘图、 分析图、用图能力。探究性题目——生活小调查,让学生从身边了解天然气的开 采和使用,了解天然气的利用优势,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书面作业 有选择、填空、简答、探究等多种呈现形式。基于双减的背景,本着减轻学生作 业负担的出发点,本单元两个书面课时作业,都有 4 个题组,既有填空简答也有 探究性的题目。单元质量检测作业有三个综合性题组,重在考查西北地区的位置、 自然地理特征及了解牧区和灌溉农业区概况,尤其是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中油气资源的开发,让学生理解地理区域具有整体性,理解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本单元作业设计基于学生体验的探究性问题、学习任务 和实践活动,将课堂学习与社会调查、设计制作等实践过程相联系,以促进学生 开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结合生活经验,充分借助网络等不同学
习工具和途径,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核心素养发 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表 2 “西北地区”单元作业体例
课时作业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题量 自然特征与农业 4 组 选择题 4 组 填空题 4 组 简答题 2 组 跨学科实践题 1 组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4 组
题型 书面作业、探究性作业
填图题、填空题、实践题、选择题等
时间 20 分钟以内 30 分钟以内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 作业内容
【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 ·沿着高速看中国】
材料: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京新高速 (G7) 于 2021 年 7 月 1 日全线贯通,该高速公路途径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 5 省 1 市,全长 2540 公里。京新高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交通要道。沿着京新高速进 入新疆,这里所有地州市已经迈入高速公路时代,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加快培育 壮大。结合下图,完成 1-4 题。
(
图
例
城市
京
新高速
原
有公路
) (
)O
1.请在上图中的①处横线上填写对应的河流的名称;在②处横线上填写对应的地 形区的名称;在③处横线上填写对应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
2.G7 京新高速穿越多种自然风光,有“最美高速公路”之称,从北京到乌鲁木 齐, 自东向西沿途的景观变化依次为 ( )
A. 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 森林--荒漠草原--草原--荒漠
C. 草原--荒漠--荒漠草原--森林 D. 荒漠--荒漠草原--草原--森林
3.京新高速途径的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区域,请把下列内 容的数码,按照因果关系填入下面的框图中。
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②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③农业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
④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⑤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⑤
4.拓展练习 (可选作业——学生根据情况可自选作业)
可选作业 (1)
京新高速途经的我国西北地区特色优质农产品众多,请列举一例,并从气候 角度分析该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
可选作业 (2)
京新高速公路的修建与通车是我国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简述京新高速全 线贯通的重要意义。 (至少答出两条)
(二) 时间要求:8 分钟
(三) 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规范作图
知道西北地区的地形、省区
知道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及农业类型
知道西北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及影响原因
分析京新高速公路的修建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组对应的课程标准是:“运用中国行政区划图,识别 34 个省级行政区, 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
(
⑤
)候、河湖等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运用地图和相关资 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 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 输线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题组主要考察西北地区的地形、范围、气候、农业生产、交通。注重考查学生 在京新高速分布图上的填图、析图、用图的过程及其能力的培养,培养了学生的 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引用京新高速材料,时代感强,引导学生用地理 的视角认识我们所生活的国家。
(五) 参考答案
1.①塔里木河 ②塔里木盆地 ③内蒙古
2.A
3.
(
④
) ① ③
(
②
)
4.可选作业 (1)
农产品: 哈密瓜
原因: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农产品:长绒棉
原因:夏季气温高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 可选作业 (2)
缩短东西部间的通行时间,利于东西部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带动沿线地区经济 发展;促进沿线地区旅游业发展;完善我国的高速公路网。
第二课时: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一) 作业内容
【区域协同 共促发展】
材料一:绿洲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是浩瀚沙漠中的片片沃土,出现于 终年水源不断的地方。新疆绿洲面积只占总面积的8%,却集中了新疆 90%以上的 耕地、人口及生产总值。绿洲地区农、牧业发达。
材料二:西气东输工程是“十五”期间国家安排建设的特大型基础设施,其 主要任务是将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送往豫皖江浙沪地区,沿线经过新疆、甘 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十个省市区。实施西气 东输工程,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东、西部地区经济共 同发展,改善长江三角洲及管道沿线地区人民生活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
(
A
) (
图
1
) (
图
2
)
1.图 1 中 A 盆地北侧是 山脉,A 盆地中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 。 2.结合图 1 分析 A 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与水源的关系。 3.【地理实践育劳体】请同学们利用周末调查所在班级家庭天然气利用状况。
家庭天然气使用情况调查表
学生姓名 居住小区 用途 入户输送方式 燃气来源及公司
4.拓展练习 (可选作业——学生根据情况可自选作业)
可选作业 (1) 请分析西气东输对我国东部地区的有利影响。
可选作业 (2) 请分析西气东输对我国西部地区的有利影响。
可选作业 (3) 请从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各自优势出发,为两地经济 合作出谋划策,做到“取长补短”实现共赢。 (至少两点)
(二) 时间要求:8 分钟
(三) 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规范填图
知道塔里木盆地位置
正确归纳塔里木盆地城市人口分布特点
掌握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产生的影响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组题对应的课程标准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候、 河湖等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某 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 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 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结合实例,描述不同 区域的差异,说明区际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通过实际动手 操作,加强学生读图能力,提高学生的方位意识。从身边的天然气入手,以调查 表的形式,让学生分析塔里木盆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给东部地区带来的影响。通 过实践活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更加深入了解我国的 资源调配,培养民族自豪感。
(五) 参考答案
1.天山;塔克拉玛干沙漠。 2.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水源充足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的绿洲上。 3.家庭天然气使用情况调查表
学生姓名 居住小区 用途 入户输送方式 燃气来源及公司
张三 中央华府 燃气热水器 管道运输 西气东输、海特燃气
李四 阳光都市 燃气灶 管道运输 西气东输、海特燃气
4. (1) 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
(2) 发挥能源优势;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发展。
(3) 新疆地区可以从长江三角洲地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 新疆地区可以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资源、劳动力。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1.2021 年 10 月 16 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发射。2022 年 4 月 16 日中国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点和返回舱着陆点均位于 (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2) 影响西北地区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的主要因素是 ( )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经度因素 D.地形因素
(3) 从图中分析可知西北地区的优势农业部门是 ( )
A.种植业 B.林业 C.渔业 D.畜牧业
(4) 关于西北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 A.骆驼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的东部
B.西北地区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甘肃省
C.西气东输工程可以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
D.竹楼是西北地区东部特色民居
2.材料:阿以旺式民居是新疆常见的一种内向封闭式民居 (右上图) ,外墙墙体 厚度约 50cm,北面、西面的窗户普遍较小,该民居以高侧窗采光为主 (右下图)。 阿以旺厅是院内的活动中心,院内廊架上常爬满葡萄等藤蔓植物,廊架下常设计 炕台或床榻,经实践检验这种民居能成功调节“微气候”。
(1) 根据材料,“阿以旺式”民居体现了当地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 。 聚落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 。
(2)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农业发达,绿洲农业属于农业部门中的 (填 “畜牧业”或“种植业”) ;该地区的河流多为 (填“内流河”或“外 流河”) ,河流水源的主要补给方式是 。
(3) 根据图文内容,请从位置、面积和数量等角度描述该地区绿洲的变化。
3.2021 年 9 月 27 日,和 (田) 若 (羌) 铁路峻工,标志着世界首条沙漠铁路环 线正式”闭环”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流动性沙漠。为减少风沙危害, 其沿线主要采用植物防沙和工程防沙相结合的方式分段治理。在流动沙丘危害严 重区,采取了以桥代路的方式通过,且桥梁高度较大。读和若铁路位置图、以桥 代路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据图说明和若铁路位于我国 (省级行政区) , 该区域主要少数民族的传统艺术有 。
(2)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线的分布特点是 。
(3)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请分析建设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需要克服的困难 有哪些?
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采用了 (工程防沙措施) 的方式通 过流动沙丘危害严重区。
(4) (选做题,跨学科)
假如你是沙漠铁路的工程师,请你从柠条、梭梭树和沙柳中选择一种植物用 于防沙,幷结合植物特性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说明你选择该植物的理由。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作 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 时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1) 选择题 1 √ 易 原创 30 分钟
1 (2) 选择题 2 √ 易 原创
1 (3) 选择题 2 √ 易 原创
1 (4) 选择题 2、3 √ 中 原创
2 (1) 填空题 2、3 √ 易 原创
2 (2) 填空题 2 √ 易 原创
2 (3) 简答题 3 √ 中 原创
3 (1) 填空题 1 √ 易 原创
3 (2) 填空题 3 √ 中 原创
3 (3) 简答题 2、4 √ 中 原创
3 (4) 跨学科 实践题 4 √ 难 原创
(三) 参考答案
1. (1) B (2) A (3) D (4) C
2. (1)干旱 边缘
(2) 种植业 内流河 高山冰雪融水
(3) 位置方面: 由盆地内部转移至盆地边缘 面积方面:面积由大变小
数量方面:数量在变少
3.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木卡姆艺术
(2) 呈环状分布于盆地边缘
(3) 风沙;流动性沙漠 以桥代路
(4) 当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多大风 天气。植物要选择耐旱,耐风沙,生命力顽强,易存活的。
参考材料
柠条耐旱、耐寒、耐高温,是干旱草原、荒漠草原地带的旱生灌丛。深根性 树种,主根明显,侧根根系向四周水平方向延伸,纵横交错,固沙能力很强。
梭梭根系发达,主根弯曲下伸,具有抗旱、耐高温、耐盐碱、耐风蚀、耐寒 等诸多特性,具有沙漠卫士之称,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分布极为广泛。
沙柳为沙漠植物,可以生长在盐碱地的一种植物。其幼枝黄色,叶线形或线 状披针形,枝条丛生不怕沙压,根系发达,有利于防风固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