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西北地区》
一、单元信息
——————人教版地理单元作业设计
单元作业设计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地理 八年级 第二学期 人教版 第八章西北地区
单元性质 中国西北地区自然人文知识综合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西北地区》第一课时
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西北地区》第二课时
二、单元分析
(一) 课程要求
《地理课程标准》具体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 西北地区》的学习标准,其核
心内容和活动建议如下表:
第一课时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 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 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 活的影响。 1.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西 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 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找出西北地区的 范围,并说出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 2.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西 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 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 化规律。 3.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西 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农牧业生产 和生活的特色。
第二课时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 特点。 2.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1.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根 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 布特点。 2.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说 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 发展的意义。 3.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以 塔里木盆地为例,说明我国开发塔里木 盆地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 态环境的重要性。
——————人教版地理单元作业设计
(二) 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
2. 内在联系
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西北地区是四大地理区域中第三个。该部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前 面南方、北方区域学习方法实现迁移、运用,引导学生提高对区域内自然和人文要素综合分析、 归纳能力。对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认识区域差异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分为“草原和荒漠”、“牧区和灌溉农业区”两大框题。第 一框题首先穿插西北地区的“沙漠景观图”和“草原景观图”,通过视觉感知来吸引学生,然 后再利用“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来引导认识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等自然特征。接着引入“西 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帮助学生理解和探究西北地区地表景观变化规律及其原因。这一 章节是教学难点。第二框题“牧区和灌溉农业区”重在成因分析和特色农牧业介绍。配备的活
——————人教版地理单元作业设计
动题主旨在于通过“俯视图”和“剖面图”,来引导学生认识坎儿井这一古老饮水工程的结构、 设计原理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而深刻体味古代人民的勤劳和勇敢,感知因地制宜、人地 协调的发展理念。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教材选择了塔里木盆地作为西北地区的代表区域。首先,塔里木 盆地因其特殊的地形和丰富的资源,在我国西北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次,塔里木盆地的自 然环境特点对人口和城镇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其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也十分突 出,具有典型性。本节教材从内容选择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 征,突出它的“干旱”特征,并通过活动式课文,说明当地自然环境对人口、城镇、交通线分 布的影响;第二部分突出塔里木盆地的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彰显它是一块宝地,这两部分之间 具有关联性,并以递进的形式呈现, 自始至终贯穿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过中国地理自然环境和农业,掌握了地理自然环境组成要
素,以及农业相关地图读图分析方法。学生已学过中国区域地理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需要 系统学法的指导,实现地理区域学习方法的迁移、提升。学生虽已有自然地理环境相关知识, 但缺乏自然与人文环境综合分析、对比、归纳等能力。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依据课标,制定本单元作业目标如下:
1.通过读《西北地区地形分布图》,认识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和相关自然特征。掌握位置和范 围的阅读方式,懂得地理位置对自然特征的影响。 2.通过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的相关练习,使得学生明白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地理环 境之间的关系。
3.通过《坎儿井》俯视图和剖面图,了解劳动人民如何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利用自己的智慧获 得生存条件。
4.通过《塔里木盆地简图》练习,让学生认识到塔里木盆地的恶劣环境产生的原因 5.通过阅读《读西气东输管道线路图》,完成相应练习,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资源赋存与需求不 匹配的现状以及解决的措施。了解国家发展规划,增强对国家发展成就的自豪感。 6.通过单元作业,加强单元学习的整体性,构建单元内各课时的联系,强化区域地理的学习方 法: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区域差异与联系-区域发展,认识到区域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人教版地理单元作业设计
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基础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 力。基础知识的认知属于识记的内容,内容不多,难度不大,作业应该尽可能全覆盖。需要培 养的能力有很多,但是不可能在一章的课后作业中全面体现出来,所以要有侧重点。本节计划 在学生发散思维锻炼上做一定的尝试。本单元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细化到每一个框题,作业形 式有选择题、填图题、论述题等多种形式。基于双减大环境下,本着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原则
出发,本单元每一个题目时间安排在 6 分钟左右。作业内容如下表:
课时作业 单元质量检测
题量 自然特征与农业 3 题 7 题
干旱的宝地 2 题
题型 书面作业
选择题、填图题、论述题、活动题 (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时间 每题 6 分钟左右 20 分钟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作业 1:
一、作业内容
通过给出的西北地区相关图示,认识和推导出西北地区相应的自然环境特征:
——————人教版地理单元作业设计
①据图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②读图说明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特征。
③读图分析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特点及其成因,指出高原山地气候分布的位置。
④找出本区主要的河流,并简单描述本区的河流特征。
⑤根据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特点,你认为该地的自然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二、时间要求:6 分钟
三、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等级
优秀 良好 合格 问题
是否能够准确描述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是否能够说明西北地区的地形分布,并总结地形特征。
理解西北地区气候类型。
知道河流的水文特征,并联系西北自然特征加以说明。
总结西北地区“干旱”特征及原因。
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第①题:通过读图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同时回顾其他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并 且掌握位置和范围的答题模式。第②题:学生回顾中国地形分布状况,了解西北地区主要地形 分布特征,让学生懂得地形特征需要从主要地形、地形分布和地势起伏等方面入手描述。第③
——————人教版地理单元作业设计
题:学会阅读气候统计图,并且能够分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以及温差大小的原因。得 出所处的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同时在讲解分析的时候,能够联系其他地理位置的气候及其 成因。第④题:本区主要是内流河,找出塔里木河并理解河水的补给形式,同时关注黄河和额 尔齐斯河这两条外流河的存在。并由此推广得出河流的特征的答题方向 (水文特征是关注的要 点) ,以及这些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第⑤题:认识到位置决定性质的地理特征,并得出“干” 和“旱”,并能说明形成理由。推广到让学生说明东北的“冷湿”,南方的“湿热”,甚至可 以联系下一章青藏地区的“高寒”内容。
作业 2:
一、作业内容
通过给出的西北地区相关图示,认识和推导出西北地区相应的农业特征:
——————人教版地理单元作业设计
①观察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②景观变化分界的大致位置在什么地方,降水量是多少?
③对比贺兰山东西的自然条件,说出贺兰山东西两侧的牧场差异。
④读图指出,你了解的西北地区优良畜种。
二、时间要求:5 分钟
三、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等级
优秀 良好 合格 问题
能否准确描述示意图不同位置差异。
知道自然景观与降水量的分布关系。
理解西北地区不同位置牧场形成的差异。
了解中国西北地区知名的畜种。
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第①题:让学生学会对比分析差异性。读图分析图中的差异以及变化规律,认识到由东向 西依次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最好能够将降水量的变化联系起来考虑。关注 400mm、200mm 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以及和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关系。第②题:使学生认识到 中国东西主要差异是由降水多少变化影响形成的,并且能够联系到影响气候的形成因素。第③ 题:认识到我国西北地区以贺兰山为界,分为温带草原牧区和山地牧区,并能够延伸到哈萨克 民族的转场放牧规律。第④题:了解中国主要畜种:三河牛、三河马、细毛羊、伊犁马等,吸
引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知识面。
作业 3:
一、作业内容
——————人教版地理单元作业设计
通过给出坎儿井结构图,认识和推导出西北地区坎儿井的特性:
①思考坎儿井的开凿利用了当地的哪些有利条件。
②为什么当地引水是修暗渠而不是修明渠?
③坎儿井工程是西北地区劳动人民利用自然的创举,对此说说你的感想。
二、时间要求:4 分钟
三、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等级
优秀 良好 合格 问题
了解坎儿井的修建是如何因地制宜的。
理解地下暗渠修建的目的。
是否能够联系生产生活需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第①题:考查学生对图形的认知能力,能认识到坎儿井内的水是由山顶的积雪融化自流而 下。第②题:学生学习了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的相关内容,得出关于干旱的内容,因此能够分 析出地下引水与地表引水的差异性。第③题: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了解深入, 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
——————人教版地理单元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作业 1:
一、作业内容
展示西北塔里木盆地绿洲、聚落和交通线分布图,理解其分布的原因。
①你认为塔里木盆地自然景观具有什么特点,分析原因。
②绿洲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什么位置,受什么因素影响的?
③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二、时间要求:5 分钟
三、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等级
优秀 良好 合格 问题
理解并学会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描述方法。
知道西北地区的人类活动分布受到水源的分布影响。
理解水—聚落—交通线的关系。
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第①题:由西北地区的干旱推及塔里木盆地的极端干旱 (距离海洋远和高大的山脉地形阻 挡) 。得出海陆位置和地形是导致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第②题:通过本题的练习, 提高学生阅读图形的能力,并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形成原因。第③题: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 产生活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进而影响区域的总体发展。
——————人教版地理单元作业设计
作业 2:
一、作业内容
阅读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图和中国西气东输线路分布图,了解中国能源相关问题。
①读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图,思考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
②在图上找到中国西气东输工程中一线工程,结合图示分别指出经过了哪些典型地形区和省级 行政区。
③讨论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二、时间要求:10 分钟
三、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等级
优秀 良好 合格 问题
知道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
掌握西气东输工程沿途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
理解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因素。
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第①题:锻炼学生对统计图表的阅读能力,掌握这种地理图表的一般阅读方法。得出结论: 中国东部能源需求多但赋存少,西部地区赋存多但需求少,能源需求与赋存不匹配。这是一个 问题,思考怎样解决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②题:认识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困难程 度。西气东输工程所经过的地形区和省份,从而认识到这一工程的重要性。第③题:对西部地 区的影响:发挥西部地区能源优势;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岗位,扩大就业;带动西部地 区经济发展。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改善东部 地区环境质量。对全国的影响: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等。由此 树立全面看问题的观点。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内容
1.下列几组地形区是西北地区的是:
A.天山、秦岭、阴山、四川盆地 B.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秦岭、大兴安岭 C.内蒙古高原、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D.天山、阿尔泰山、阴山、塔里木盆地
2.西北地区农业主要以畜牧业为主的原因是:
A.当地以肉食为主的生活习俗
C.发展畜牧业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3.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B.草场广布
D.当地拥有许多优良的畜牧品种
②纬度较高,气温较低
③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④周围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东西部双赢的战略工程——西气东输在建设时需要注意: A.资金的运用 B.技术的革新 C.人才的培养 D.生态的保护
5.读塔里木盆地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
②
)
(
①
③
④
)
①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图中①是________ (山脉) ,图中②________ (山脉) 是我 国地势阶梯的分界线,同一阶梯分界线的山脉还有________________。
②内流河③是__________河,河水来自 ,汛期发生在 (季节) 。
③塔里木盆地分布着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④是__________沙漠,内部气候极其干旱,尝试分析 干旱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通过 工程将其运输到我国东部地区。 6.下图为兰新铁路分布示意图及两个城市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地理单元作业设计
①连云港是陇海线的起点,陇是_______省的简称,铁路东部主要的地形区是________,兰新 线穿越河西走廊,其南部的山脉是________。
②与连云港相比,乌鲁木齐的气温年较差__________;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
③兰新线沿途的农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能否分析此位置农作物品质比较高的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西北地区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适合发展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是_________。 7.西北地区的种植业:
①据图指出西北地区的种植业分布 A、B、C、D 的具体位置。
②在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③思考图中 A、B、C、D 在灌溉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④新疆的苹果品质高,又红又甜,分析一下具体的原因。请从地理角度分析农作物“品质高”
——————人教版地理单元作业设计
的影响因素。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题型 对应学 难度 时间要求
了解 理解 应用
1 选择题 √ 易 20 分钟
2 选择题 √ 易
3 选择题 √ 中
4 选择题 √ 易
5 填图题 √ 中
6 填图题 √ 中
7 论述题 √ 难
(三)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6 题设计意图:对西北地区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性练习,内容以识记性为主。强化地理 位置的确定和读图能力的锻炼。第 7 题:①巩固学生对西北地区地形的认知,知道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并考虑到种植业分布并不是连片分布,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是水源的多少。②让学生认识到分析问题要一分为二,事物的影响总是有利弊两方面。针对西 北地区对种植业的影响同样是有利也有弊。③根据提供的水源不同得出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是 引黄河水灌溉,而天山山麓和河西走廊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灌溉,同属于灌溉农业。④ 由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特性推广至所有农业农产品的品质受到的影响因素。关注学生给出的各种 答案,在关注答题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分析学生答案得出的理由,在学生的认知范围以内加以 评价,完善其答案的科学性,并对学生的认识加以引导、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