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卷
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迎考卷
地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 D 解析:当M地与南京(32°N)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不变时,两地位于太阳直射点的同一侧;当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变化时,两地在北回归线两侧,所以M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当太阳直射点位于M地以北且向北移动时,HM-H南京减小;当太阳直射点位于M地以北且向南移动时,HM-H南京增大;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HM-H南京最小为3°,表明夏至日M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南京更高,所以M地更靠近北回归线。设M地纬度为X,则90°-(23°26'-X)-[90°-(32°-23°26')]=3°,可知X=17°52',M地纬度约为18°N。因为甲日后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开始减小,所以甲日太阳直射M地所在纬度,故甲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18°N。
2. A 解析:当M地与南京(32°N)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不变时,两地同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等于两地的纬度差,由上题M地纬度为 18°N,可知Q值为14°。
3. B 解析:甲—乙期间,太阳直射点由M地所在纬度向北回归线移动,M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大,A错误;甲—乙期间,时间越来越接近北半球夏至日,M地、南京昼均变长,夜均变短,两地昼夜时长差值均增大,B正确;甲—乙期间,两地日出方位均向东北移动,C错误;甲—乙期间,太阳直射点在M地以北、南京以南,所以M地正午日影朝南,南京正午日影朝北,D错误。
4. C 解析:图中景观是在鄱阳湖水位不断下降过程中形成的,图中阴影区域为鄱阳湖水域,水位接近6.7 m,丙处接近鄱阳湖水域,海拔最有可能为6.7 m;甲、乙两地分别位于退水“树枝状”水系的上中游,丁地位于凸向湖泊的湖滩地带,三地海拔均应高于6.7 m。
5. A 解析: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水,挟带大量泥沙在湖底沉积,形成松散的湖底沉积物。枯水期水位下降,湖床由以泥沙沉积作用为主变为以侵蚀作用为主,流水侵蚀河床形成“树枝状”水脉。
6. B 解析:图中“树枝状”水脉是在鄱阳湖水位不断下降的过程中形成的,图示湖泊水位低,为枯水期,大气降水少,C错误;甲、乙两地上游处湖水几乎已经排干,也无河流水注入,A、D错误;残留水脉中的水最有可能是由地势较高处的湖床地下水补给,B正确。
7. D 解析:当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时,海冰增多,海峡水流通道变窄,在此经过的西风漂流形成的北上水流增多,使秘鲁寒流增强,寒流降温减湿的作用随之增强,导致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较常年冷干。
8. B 解析:海冰面积大小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海冰面积在9月达到最大,2月最小。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水结冰速度最快应为气温最低的7、8月前后,A错误;2月,南半球为夏季,此时融冰速度快,C错误;9月海冰面积最大,到次年2月海冰面积最小,为融冰期,耗时约5个月,而结冰期为2~9月,时长约7个月,所以海水融冰速度总体上比结冰速度快,B正确,D错误。
9. A 解析:赛里木湖位于多条大河的河源地带,而艾比湖处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带,赛里木湖地势比艾比湖高,C错误;赛里木湖较艾比湖海拔高,且河流汇入少,流域面积较艾比湖小,B错误;赛里木湖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地形雨较多,而艾比湖地处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D错误;赛里木湖降水多,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少,河流注入较少,周边汇入的可溶性盐类物质少,其盐度较艾比湖小,A正确。
10. D 解析:“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说明距大西洋远,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眼泪”的水汽来源是大西洋,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最后一滴”说明受地形阻挡,大西洋的水汽不能再向东输送,影响因素是地形;纬度位置对其没有影响。
11. B 解析:注意题干的关键词,“流域”而不是“湖面”的多年平均蒸发量。艾比湖流域属于内流区域,内流区水量平衡仅与流域内降水量和蒸发量相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多年平均蒸发量应是相等的。
12. C 解析:流域是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分水线是流域四周水流方向不同的界线,分水线受地形因素影响,所以流域范围的划分依据是地形,C正确;我国降水量主要受夏季风影响,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不是流域的划分依据,B错误;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其划分与人口密度、行政区划等人文因素无关,A、D错误。
13. D 解析:黄河是西北、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水源地,随着黄河流域城镇化的加快、经济规模的扩大,以及生态恢复紧迫性的增强,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科学高效地配置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对于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D正确;水电开发应因地制宜,不宜加快发展,否则会出现一系列生态问题,A错误;流域内生态修复,应充分考虑上、中、下游差异,因地制宜,C错误;黄河由于水量小,含沙量大,冬季结冰,且部分河段冬季有凌汛,航运价值低,B错误。
14. A 解析:从坡向看,南坡沟壑密度最大,西北坡最低。南坡水热条件好,开发历史早,人类活动多,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沟壑密度大;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坡面径流量大,侵蚀能力强;南坡为阳坡,土壤昼夜温差较大,冻融作用较强,土壤疏松,易导致沟壑形成。因此,植被状况、年降水量、冻融作用影响沟壑密度。不管哪个坡向,黑土质地基本相同,与当地沟壑密度大小无关。
15. B 解析:高强度的农业垦殖会造成大量侵蚀沟,导致严重的黑土流失,治理侵蚀沟的重点区域应选在农业垦殖强度最大的区域。从两图分析得知,3°以下的东坡沟壑密度大,但都不是最大,垦殖强度不是最大,A错误;6°~9°左右的南坡沟壑密度最大,垦殖强度最大,最应该进行黑土保持,降低沟壑密度,B正确;12°~15°的东南坡沟壑密度较小,不是重点区域,C错误;18°~21°的西北坡沟壑密度最小,垦殖强度最小,不是重点区域,D错误。
16. A 解析:沿等高线耕作,减小地形坡度,可减少土壤侵蚀,降低沟壑密度,A正确;增施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肥力,与减少沟壑无关,B错误;草方格主要用于治理沙漠化,C错误;实行作物轮作,可形成良性循环,保护土壤肥力,但对沟壑密度没有影响,D错误。
17. D 解析:南京都市圈形成后,南京作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有部分产业转出,产业集聚作用减弱,产业结构升级,可能会大力发展高端第三产业,如现代服务业,A错误,D正确;可以缓解但不能解决南京环境污染问题,B错误;南京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错误。
18. B 解析:与江苏淮安相比,安徽马鞍山地理位置更靠近南京,具有天然的空间距离优势,受南京辐射影响更强,B正确;淮安与南京同属江苏省,两者行政联系密切,而马鞍山属于安徽省,与南京的行政联系不密切,A错误;马鞍山受南京辐射影响程度强,淮安的地区生产总值高于马鞍山,但人均低于马鞍山,C错误;淮安、马鞍山同为地级市,城市等级相同,D错误。
19. B 解析:南京为省会城市,高等院校多,科技、经济发达,且电子信息优势明显,适合发展集成电路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马鞍山是钢铁城市,产业基础好,钢铁、装备制造业优势突出,适合发展大规模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淮安常住人口多,人均GDP在三市中最低,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20. D 解析:皖北、豫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水资源短缺制约了该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引江济淮”调水工程,使得江水北送,对皖北、豫东地区最主要的作用是灌溉,D正确;对航运、养殖有一定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作用,A、B错误;调水工程沿线多为平原地区,水能资源缺乏,水电效益不明显,C错误。
21. D 解析:“引江济巢”使长江水补充巢湖,可以缩短巢湖水体更新周期,改善湿地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水体自净能力增强;“引江济巢”以长江作为水源地,有利于提高巢湖枯水期水位。
22. C 解析:江淮运河段与淠河总干渠交会处修建了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通水通航渡槽,渡槽水面宽广,大型船舶可通过,能够保障江淮运河的航运,C正确;渡槽在淠河河面以上,会干扰淠河的航运,降低其航运价值,A错误;修建“水上立交”成本高,B错误;修建“水上立交”技术难度高不是其优点,D错误。
23. (18分)(1) 外力作用:黄土为风力堆积作用,(2分)砂岩为流水堆积作用。(2分) 差异:黄土透水性好,砂岩隔水性好。(2分)(2) 地表水沿黄土中的垂直裂隙下渗,溶蚀、冲蚀将裂隙扩大,并伴随部分崩塌作用,形成黄土落水洞;(3分)流水下渗过程中遇到隔水性较好的砂岩层,下渗受阻,转向沿砂岩层倾斜方向水平侵蚀,形成洞道。(3分) (3) 黄土高原西部降水时间短,雨季更集中,降水对黄土的侵蚀作用更强;(2分)西部的黄土颗粒较粗,透水性更强;(2分)西部黄土层厚,垂直高差大,更容易形成落水洞。(2分)
24. (20分)(1) M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分) 原因:黄岗山地处亚热带地区南缘,热量条件好;山麓地带附近山地坡度较小,山体面积较大,生长条件好;山麓地带海拔较低,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植被类型少;人类活动影响小。(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2) 海拔较高,潮湿多雾,日照少,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树木植株生长缓慢;(2分)土层浅薄,土壤贫瘠;(2分)风力较强劲,在风力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2分) (3) 温度升高导致生长环境改变,草甸群落生产力下降,有机质来源减少;草甸破坏导致地表保护作用降低,加之该区域降水多,地表侵蚀加剧;土壤地温升高导致微生物活动增强,有机质分解加快;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草甸向森林演变,有机质吸收增加。(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25. (18分)(1) 地处低纬度,鄱阳湖平原东侧,昌江、乐安江中游地区;(2分)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北部与安徽省相邻。(2分) (2) 柱状统计图如下。(4分) 变化特点:陶瓷产业产值占景德镇生产总值比重先减少、后增加。(2分) (3) 景德镇:千年瓷都,知名度更高;(2分)劳动力更充足,熟练工匠更多。(2分) 佛山:具有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便于引入外国生产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更为便利;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快速发展,对陶瓷产品需求大。(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绝密★启用前 B卷
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迎考卷
地 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学号写在密封线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M地与南京(32°N)正午太阳高度差值(HM-H南京)年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1. 甲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 )
A. 0° B. 23°26'N
C. 23°26'S D. 18°N
2. 图中Q值为 ( )
A. 14° B. 18°
C. 29° D. 35°
3. M地、南京在甲—乙期间,两地的 ( )
A. 正午太阳高度均减小
B. 昼夜时长差值均增大
C. 日出方位均向东南移
D. 正午日影均朝北
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自2022年8月6日跌破12 m后,水位持续维持在低水位。2023年3月15日,星子站出现2023年以来最低水位6.7 m。下图为该日鄱阳湖某处湖床上出现的“树枝状”水脉景观图。据此完成4~6题。
4. 图中四地海拔最接近6.7 m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 图中湖床“树枝状”水脉的形成过程是 ( )
A. 丰水期流水沉积—枯水期流水侵蚀
B. 丰水期流水侵蚀—枯水期流水沉积
C. 枯水期流水沉积—丰水期流水侵蚀
D. 枯水期流水侵蚀—丰水期流水沉积
6. 2023年3月15日前后,图中湖床“树枝状”水脉中的水体来源最可能是 ( )
A. 河流水 B. 地下水
C. 大气水 D. 湖泊水
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退(海冰较常年减少)会导致海峡水流通量增加,北上水流减少;冰进则相反。下图分别示意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总面积季节变化和南太平洋附近海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 当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时,南美西海岸气候较常年 ( )
A. 暖湿 B. 暖干
C. 冷湿 D. 冷干
8. 据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总面积季节变化图,可推断 ( )
A. 9月海水结冰速度最快
B. 海水融冰速度总体上比结冰速度快
C. 2月海水融冰速度最慢
D. 海水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快
赛里木湖和艾比湖是新疆西北部两个较大的内陆湖泊。赛里木湖是一个风光秀美的高山湖泊,被誉为“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艾比湖湖面面积在20世纪50年代曾达1 200 km2,如今萎缩至500 km2左右。下图示意赛里木湖和艾比湖流域。据此完成9~11题。
9. 与艾比湖相比,赛里木湖 ( )
A. 盐度小 B.流域面积大
C. 地势低 D.降水较少
10. 赛里木湖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与此称誉无关的因素是 ( )
A. 海陆位置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纬度位置
11. 艾比湖湖面面积较20世纪50年代变小,艾比湖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 )
A. 接近湖面多年平均降水量
B. 接近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
C. 小于湖面多年平均蒸发量
D. 大于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下图为黄河流域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划分黄河流域界线的依据是 ( )
A. 人口密度 B. 降水量 C. 地形 D. 行政区划
13.为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流域内综合整治和开发应该 ( )
A. 加快水电梯级开发 B. 优先发展航运业
C. 实施全流域生态造林 D. 优化水资源配置
由于自然原因及高强度的农业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日益加剧,侵蚀沟逐渐发育。下图为某年东北低山丘陵区不同坡度与不同坡向的沟壑密度差异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 从坡向看,与当地沟壑密度大小无关的因素是 ( )
A. 黑土质地 B. 植被状况
C. 年降水量 D. 冻融作用
15. 该地治理侵蚀沟的重点区域,应选在 ( )
A. 3°以下的东坡 B. 6°~9°左右的南坡
C. 12°~15°的东南坡 D. 18°~21°的西北坡
16. 为降低沟壑密度,当地农业生产应 ( )
A. 沿等高线耕作 B. 增施有机肥料
C. 坡地铺草方格 D. 实行作物轮作
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地跨苏皖两省,是我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圈,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下图为南京都市圈成员示意图。据此完成17~19题。
17. 南京都市圈的建设,有利于南京 ( )
A. 增强产业集聚
B.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C. 缓解逆城市化
D. 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18. 同为南京都市圈的成员,与淮安相比,马鞍山受南京辐射影响程度及影响因素是 ( )
A. 弱 行政区划 B. 强 空间距离
C. 弱 经济实力 D. 强 城市等级
19. 从产业协调发展角度分析,南京都市圈中的南京、马鞍山、淮安三城市的产业发展方向可能分别为 ( )
A. 大规模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成电路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B. 集成电路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大规模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C. 集成电路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规模资本密集型制造业
D. 大规模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成电路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
“引江济淮”是一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分引江济巢、江淮运河、江水北送三段。其中江淮运河段可通航2 000吨级船舶,该段与淠河总干渠交会时,没有通过地下隧道“下穿”输水,而是修建了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通水通航渡槽,形成“河上有河、船上有船”的水上立交奇观。甲图示意引江济淮工程,乙图示意通水通航渡槽景观。据此完成20~22题。
甲
乙
20. “引江济淮”调水工程的实施,对皖北、豫东地区最主要的作用是 ( )
A. 航运 B. 养殖 C. 发电 D. 灌溉
21. “引江济巢”段对巢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
A. 减少生物多样性
B. 降低水体自净能力
C. 枯水期水位下降
D. 缩短水体更新周期
22. 江淮运河段与淠河总干渠交会处修建“水上立交”,其突出优点是 ( )
A. 提高淠河航运价值 B. 降低修建成本
C. 保障江淮运河航运 D. 增加技术难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6分。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在陕北黄土高原上有许多“大脚印天坑”,这些大坑并非天坑,而是黄土落水洞。落水洞上层为垂直裂隙发育的黄土,下层深色岩层为隔水性较好的砂岩。黄土高原西部地区落水洞发育程度和密度均远大于东部地区。下图示意黄土落水洞形成过程。
(1) 指出图中黄土和砂岩形成的外力作用,并说出黄土和砂岩在隔水性和透水性上的差异。(6分)
(2) 描述落水洞及洞道形成的地质过程。(6分)
(3) 简析黄土高原西部地区落水洞发育程度高于东部地区的原因。(6分)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黄岗山(武夷山主峰)海拔2 158 m,是我国大陆东南部最高峰。该山海拔1 600~1 800 m左右,有山地矮曲林分布,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海拔1 900 m以上,为山地草甸带,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表现为暖湿化),近二十年来,该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下图为黄岗山位置、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1) 据图推测M植被类型,并说明其垂直空间范围最大的原因。(8分)
(2) 简析黄岗山海拔1 600~1 800 m处的山地矮曲林的形成原因。(6分)
(3) 分析近年来山地草甸带地区土壤有机质减少的原因。(6分)
2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中国陶瓷之所以享誉世界,当然离不开景德镇。景德镇在战国时期就开始制陶,被称为“千年瓷都”,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一直是传统陶瓷产业占主导地位。20世纪80年代初,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佛山市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当前的日用陶瓷领域,景德镇已被佛山等地超越,千年瓷都面临着如何突围的问题。下图为景德镇地理位置图,下表为不同年份景德镇陶瓷产业产值占该市生产总值比重变化表。
时间 20世纪80年代 1991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陶瓷产业产值占景德镇生产总值的比重(%) 60 20.4 2.6 34.7 41.9
(1) 描述景德镇市的地理位置特征。(4分)
(2) 绘制不同年份陶瓷产业产值占景德镇生产总值比重变化的柱状统计图,并据此说明变化特点。(6分)
(3) 从社会经济因素角度,简析景德镇和佛山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陶瓷产业不同的区位优势。(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