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高二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公”可以理解为公正、公平、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平。
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义:一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太平”概念视界阔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好相处就是没有战争。张载提出的“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意义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换句话说,张载要的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开”就不能靠等,靠恩赐,事实是太平等不来,也没有谁能恩赐。“开”,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
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里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曾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材料三:
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节选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国”是将“家”和“天下”串联起来的现实的伦理实体,它使得中国人与其所在的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相互依存。
B.中华文化的礼治、德治和文明教化植根于历史悠久的共同体想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人价值观中的伦理自觉。
C.“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愿望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
D.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的观点。
B.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开”字体现了一种积极入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C.基于中国国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沿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或照搬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都是有局限的。
D.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共同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B.“大河无水小河干”
C.“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D.“治大国若烹小鲜”
4.试简要说明材料二是如何对“天下情怀”展开论证的。
5.我们今天应当如何践行“家国天下”观?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医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眼前一阵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点。
或许天不绝人,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邻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地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了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地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头捻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真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家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鉴宝》节目,里面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怒,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诊病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墙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中医给“我”妈看病后,看中了一个“我”妈当年作为嫁妆的花瓶。那只花瓶对“我”妈来说是无价之宝,因此她连忙摇手表示不同意卖。
B.“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分别是从侧面、正面写出了老中医的医术高明。
C.“我”去送锦旗的时候,老中医说赎瓶子价钱要翻倍,是因为老中医不想让人家知道真相而博得感激。
D.老中医上门问诊、不计得失,嘱咐儿子不多收“我”的钱,是一位医德高尚的医者。
7.“我”对老中医的心理前后有哪些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8.小说最后以对老中医家中题有“医者”二字匾额的描写作为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开庆初,大元兵伐宋,宦官董宋臣说上迁都,人莫敢议其非者。天祥时入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乞斩宋臣,以一人心”。不报。除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贾似道称病,乞致仕,以要君,有诏不允。天祥当制,语皆讽似道。时内制相承皆呈稿,天祥不呈稿,似道不乐,使台臣张志立劾罢之。德祜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至是,痛自贬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加临安府。未几,宋降。仍除天祥枢密使。十月,遣参谋赵时赏、谘议赵盂溁将一军取宁都,参赞吴浚将一军取雩都。至元十四年正月,大元兵入汀州,天祥逐移漳州,乞入卫。时赏、孟溁亦提兵归,独浚兵不至。未几,浚降,来说天祥。天祥缚浚,缢杀之。天祥收残兵奔循州,驻南岭。十二月,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众不及战,皆顿首伏草莽。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至元十九年,召入谕之曰:“ 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阳风而起者/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C.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D.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策,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
B.迁都,古时特指国家由于受到某种军事胁迫,用另一个城市取代原来的都城。
C.溪峒蛮,指西南的某些少数民族,古代称中土以外的四方各族为四夷,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
D.千户,元朝将人民和土地划分为九十五个千户,首领一般由贵戚、功臣担任,并世袭管领。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天祥才华横溢,文采出众。他二十岁就考取了进士,在答对论策时,他提笔写下一万多字的议论策对,被理宗亲自选拔为第一名。
B.文天祥刚直不阿,敢于发声。董宋臣劝说皇上迁都,文天祥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来稳固民心;贾似道以病要挟皇上,文天祥起草制造加以讽刺。
C.文天祥散尽家财,坚持抗元。文天祥平常衣食丰厚,但面对国难,把家里的资产全部作为军费;吴浚降元后游说文天祥,文天祥把他勒死,誓死抗元。
D.文天祥坚守气节,从容殉国。文天祥被俘后,写《过零丁洋诗》明志,张弘范感其义节,以礼待之;文天祥临刑向南跪拜,坦然赴死。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内制相承皆呈稿,天祥不呈稿,似道不乐,使台臣张志立劾罢之。
(2)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众不及战,皆顿首伏草莽。
13.德柘初年,文天祥以江西提刑安抚使的名义率军人卫京师,他的朋友为什么要阻止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①
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②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注】①此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之时。元九:即诗人元稹,行九,是作者好友,曾任侍御之职,当时因抗礼当权宦官被贬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璧”一作“壁”。璧竹鞭:唐代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所产之竹制作的马鞭。②美人:这里指元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颔两联强调“美人”诚挚相赠和“郢客”细心封装,言语中流露着对友人的酬赞和对竹鞭的珍重。
B.颈联借物喻人,借竹的品性来赞美好友元稹不惧权宦、不畏逆境、傲然不屈的心志气节。
C.同处贬谪的境地,友人从千里外给诗人寄来壁州竹鞭,饱含牵挂、慰藉、鞭策、互勉之意。
D.诗歌虚实结合,从色泽、状貌、适宜的产地环境等方面描绘烘托,凸显了壁州竹鞭的名贵。
15.本诗尾联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共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 , ”两句,赞美屈原的志向可与日月争辉。
(2)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 , ”。
(3)在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然而,追寻意义的旅程,不可能是 的。现实中,( );有的人贪恋职位官帽,除此之外心无所寄、情无所托,只能在 的焦虑中艰难度日。一个人如果缺少对意义的追问和思考,就容易被各种诱惑所扰。长此以往,难免个人会失去干事创业的斗志与激情,进而陷入空虚无聊。
鲁迅先生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确,人生的意义难以在一己之私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找寻到人生意义并执着前进,就能在平凡中书写出伟大。塞罕坝林场夫妻11年坚守望火楼,用无声的奉献,见证了一片林海的诞生;王泽山院士本已 ,却又历时二十载攻克火炸药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为什么他们的内心如此安静恬淡,他们的步伐如此坚定从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 地肩负着自己的人生意义,守望着造福百姓的淳朴初心。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往无前 锱铢必较 功成名就 有始有终
B.一帆风顺 患得患失 功成名就 一以贯之
C.一往无前 患得患失 大功告成 有始有终
D.一帆风顺 锱铢必较 大功告成 一以贯之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长此以往,个人难免会失去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斗志,进而陷入空虚无聊的境地。
B.长此以往,难免个人会失去干事创业的斗志与激情,进而陷入空虚无聊的境地。
C.长此以往,个人难免会失去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斗志,进而陷入空虚无聊。
D.长此以往,难免个人会失去干事创业的斗志与激情,进而陷入空虚无聊的境地,。
19.填入文中括号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的人被事物外在的表象遮挡了视线,在浮华中迷失自我;有的人紧盯着物质财富,房子、车子、票子样样不缺,精神世界却一贫如洗
B.有的人在浮华中迷失自我,被事物外在的表象遮挡了视线;有的人精神世界却一贫如洗,紧盯着物质财富,房子、车子、票子样样不缺
C.有的人在浮华中被自我迷失,事物外在的表象把视线遮挡了;有的人紧盯着物质财富,房子车子、票子样样不缺,精神世界却被一贫如洗
D.有的人在浮华中迷失自我,被事物外在的表象遮挡了视线;有的人紧盯着物质财富,房子、车子、票子样样不缺,精神世界却一贫如洗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医用防护口罩即大家常说的N95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对非油性03μm颗粒的过滤效率大于95%,是应对空气传播疾病常用的个人防护用品。防护性高了,同时口罩的透气性和吸湿性也随之变差,这就意味着其佩戴的舒适性降低了, 。医用外科口罩用于飞沫隔离的防护,在感染性疾病科以及发热门诊等需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它分为三层,外层有阻水作用, ;中层有过滤作用,可阻隔空气中大于5μm颗粒,过滤效果≥90%;靠近口鼻的内层用以吸湿。名称上没有“防护”“外科”字样的医用口罩都是普通级别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该级别口罩不要求对血液具有阻隔作用,也没有密合性要求,对于极细小的颗粒物,一次性口罩的防护效果是不如防护口罩的,因此仅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佩戴使用;但 ,比如防粉尘、花粉、飞絮。
21.请对下面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船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0分钟后,袖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执行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为了此次出征太空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执着坚守和艰苦训练,今晚他们将带着党和人民的期望重托奔向“天宫”,踏上为期6个月的飞天圆梦之旅,将在太空见证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正式建成的圆梦时刻。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B 2.A 3.D 4.①先指明“天下情怀”在古代呈现“天下为公”和“天下太平”两种理念形态,分别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加以分析论证;②后阐发“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通过古今对比,指出其现实意义,提出时代要求。 5.①继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价值观念,积极投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践;②厚植家国情怀,追求“天下为公”“天下太平”,抓住机遇,努力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③将传统的家庭伦理原则和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爱国爱家,勇于担当。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它使得中国人与其所在的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相互依存”错误。由原文“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可知,将中国人与其所在的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相互依存的是“家国天下”,不是“国”,该表述偷换概念。
C.“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错误。由原文“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可知,他们的愿望“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但这些愿望并非空想,不可践行。
D.“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错误。原文是“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并没有要求“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且无“当务之急”的相关表述。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的观点”错误。由原文“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可知,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侧重强调的是将“天下”和“公”联系在一起,未谈及“太平”。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是为了证明“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的观点。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材料三观点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D.“治大国若烹小鲜”是比喻的说法,意为“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是讲如何治理国家的。只是强调了“治国”这一方面,不能用来说明“家”“国”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二共4段。
第1、2段是一层,重点阐释“是什么”。结合材料二第一段“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分析可知,本文先指明“天下情怀”在古代呈现“天下为公”和“天下太平”两种理念形态,并且引用“《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和举宋代大儒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例子加以分析论证。
第3段是第二层,结合“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里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分析可知,文章后阐发“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通过“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古今对比,“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指出其现实意义,提出时代要求。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原文“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分析可知,我们今天应当继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价值观念,积极投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践。
由原文“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回答无疑是肯定的”分析可知,我们今天应当厚植家国情怀,追求“天下为公”“天下太平”,抓住机遇,努力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由原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分析可知,我们今天应当将传统的家庭伦理原则和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爱国爱家,勇于担当。
6.A 7.(1)开始时对老中医医术有怀疑;(2)对老中医给妈妈治病抱着希望;(3)老中医没有要诊费,还花了一千块钱买走了一个不值钱的花瓶,“我”内心更多的是庆幸;(4)妈妈的病治好了,“我”对老中医有感激之情;(5)“我”认为被老中医欺骗了,心怀怨愤;(6)得知瓶子的真相,对老中医充满了深深的歉意和敬重。 8.①情节结构方面,照应了标题,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②人物形象方面,通过富有深意的描写,强化了老中医以“医者”身份自居,秉持职业操守的人格魅力;③思想内容方面,进一步深化主题,表达了“我”对老中医高尚品德的称颂和感激。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A.“那只花瓶对‘我’妈来说是无价之宝”错,原文“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花瓶不值钱,说明“我”妈知道老中医是为了帮他们家,才连忙摇手表示不同意卖。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结合“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刚开始见到老中医是持怀疑态度;
结合“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可知,老中医开了药方,“我”感到母亲的病有了希望,表现出对老中医寄寓的希望;
结合“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真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老中医没有要诊费,还花了一千块钱买走了一个不值钱的花瓶,“我”内心更多的是庆幸;
结合“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妈妈的病治好了,“我”对老中医有感激之情;
结合“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二十多年后,“我”得知青花瓷瓶价格不菲,认为被老中医欺骗了,心怀怨愤;
结合“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得知瓶子的真相,对已经过世的老中医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歉意和敬重。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以对老中医家中题有“医者”二字的匾额的描写作为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答题是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题结尾“一块匾额悬在壁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医者”,从人物形象分析:强化了他以“医者”身份自居,“两个字熠熠生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秉持职业操守的人格魅力。
从主题的表达方面看,“匾额”表达了“我”对老中医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品德的赞颂和感激之情。这起到了深化主题,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
最后分析在结构方面的作用:“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照应了标题“医者”,暗示了作品的主旨,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综上,本题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安排、主旨的设置和结构方面来回答。
9.D 10.B 11.D 12.(1)当时接受起草内制沿袭原来的规定都要递交文稿,文天祥没有递交文稿,贾似道不高兴,让台臣张志立弹劾罢免他。
(2)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来到,众士兵来不及抵抗,都埋头趴在荒草中。 13.①元兵大举进攻,战争形势十分不利,出兵凶险。②文天祥当时所带领的士兵,由各方势力和民间力量构成,不是正规的军队,力量悬殊。
【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从语法关系来看,“深恨于此”的主语是“吾”,不能是“入关者吾”,应在“吾”前断开,排除AC;“养育臣庶”构成动宾关系,而“三百余年”作“养育臣庶”的补语,“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中间不必断开;“将有闻风而起者”的主语是“天下忠臣义士”,中间也不必断开,语句更流畅,排除B。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古时特指国家由于受到某种军事胁迫”错误,迁都的状况通常是因国家受到不稳定的政治、军事、经济环境等影响,选择另一个城市作为都城。并非特指“受到某种军事胁迫”。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文天祥被俘后,写《过零丁洋诗》明志,张弘范感其义节,以礼待之”错。曲解文意。原文意思是:张弘范以宾客的礼节接见文天祥,让他写信招张世杰前来,文天祥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相承:沿袭原来的规定;使:让;劾:弹劾。
(2)关键词:饭:名词用如动词,吃饭;顿首:低头,埋头;伏:趴。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原文他的朋友阻止他的话中,可以分为两层意思:从元军来看,“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元军大举进攻,士气正盛,迎战对我军不利;从自身实力来看,“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说文天祥率领的是乌合之众,战斗力弱,元军如猛虎,我方如群羊。因此阻止他。
参考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他二十岁考中进士,在集英殿考策问。当时理宗在位时间长,治理政事渐渐懈怠,文天祥以遵循天意不懈怠作答,其文章长达一万多字,没有写草稿,一挥而就,皇帝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开庆初年,大元的军队进攻宋朝,宦官董宋臣游说皇上迁都,人们都不敢说他不对。文天祥当时入朝任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使民心一致”。没有回答。担任军器监并兼任代理直学士院。贾似道称有病,请求退休,以此要换皇上,诏令不同意。文天祥起草制书。用词都是讽刺贾似道的。当时接受起草内制沿袭原来的规定都要递交文稿,文天祥没有递交文稿。贾似道不高兴,让台臣张志立弹劾罢免他。德祐初年,江上告急,诏令天下起兵勤王。文天祥捧着诏书流涕哭泣,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集吉州的士兵前来,各英雄豪杰群起响应,聚集兵众万人。此事报到朝廷,任命他为江西提刑安抚使召他进京。他的朋友制止他说:“现在蒙古大军兵分三路击鼓前来,攻破京郊,逼近内地,你以仓促集合的一万多人前往抵抗,这与驱赶群羊同猛虎相斗有什么不同。”文天祥答道:“但国家抚养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急难,征集天下的军队,却没有一人一骑入卫京师。我对这种情况感到非常痛心,所以不自量力,要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闻风而起的。”文天祥生性喜欢豪华,平常自己享用很丰厚,到这时,自己痛加裁减,把家里的资产全部作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担任临安府知府。不多久,宋朝投降。便任命文天祥为枢密使。十月,派遣参谋赵时赏、谘议赵盂溁率领一路军队攻取宁都,参赞吴浚率一路军队攻取雩都。至元十四年正月,大元军队攻入汀州,天祥转移到漳州,请求保卫皇帝。赵时赏、赵盂溁也率兵归来,唯独吴浚的军队没有到。不久,吴浚降元,来游说文天祥。文天祥绑起吴浚,勒死了他。文天祥召集残兵奔赴循州,驻扎于南岭。十二月,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来到,众士兵来不及抵抗,都埋头趴在荒草中。文天祥匆忙逃走,被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文天祥至潮阳,见张弘范时,左右命他行跪拜,他不拜,张弘范于是以宾客的礼节接见他,要他写信招张世杰前来。文天祥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他们。至元十九年,朝廷召见文天祥说:“你有什么请求?”文天祥回答说:“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担任宰相,哪能侍奉第二国,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对狱卒说:“我的事结束了。”向南跪拜后被处死。终年四十七岁。
14.D 15.①本诗尾联诗人联想何时能和好友元九一同策马归去,望着扶疏的关树,敲镫高吟;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尾联答谢友人的关怀,借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③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希望结束贬谪生活的心愿,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适宜的产地环境等方面描绘烘托,凸显了壁州竹鞭的名贵”错误。诗句“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说明了壁州竹生长于幽深的山林中,写出了制鞭之竹在“巴山冰雪”中傲然挺立的景象,可见“适宜”归纳不准,生长环境应该是恶劣的。再结合注释内容可知,这不是单纯地写竹,而是以竹喻人。这是元稹傲对阉竖、宁折不弯的形象写照。翠竹不惧巴山的深深冰雪,凸显的不是“壁州竹鞭的名贵”,而是元稹不畏权宦的赫赫淫威。而且壁州竹鞭之所以“名贵”,更因为它是“美人相赠”,所以“比双金”,以碧玉般的壁州竹鞭的名贵,暗示了赠鞭者品格的高尚。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本诗尾联“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何时才能策马同归去,在扶疏的关树下敲镫高吟?这是针对元稹诗中所说“张骞却上知何日,随会归朝在此年”而写的。刘禹锡对元稹“归朝在此年”的提法表示怀疑,提出了“何时策马同归去”的疑问。既然是不知何时,那么这幕“策马”“敲镫”的情景就出自诗人的想象,是他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诗人表示愿和元稹一同归去,望着扶疏的关树,轻敲金镫,朗吟新诗。而要想能够策马归去,共吟新诗,则必然不能处于如今双双被贬,远隔千里的情形下,故此这两句也表达了他们希望结束贬谪生活的共同心愿。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大意是说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以答谢友人的关怀;这一联诗一反上句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可见结尾情感急转直下,表示并不消极气馁,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励结束。
③两首诗在结尾都表达了希望尽早结束被贬的生涯,让人精神振奋,表现了坚定的意志、处事乐观的精神以及与朋友相互鼓励和劝慰的用心。
16. 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喻”“凤凰”“芙蓉”。
17.B 18.A 19.D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一往无前:无所畏惧地一直向前进。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语境形容追寻意义的旅程不可能一直很顺利,选择“一帆风顺”。
第二空,锱铢必较: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患得患失:本义指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去。后指对于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语境形容某些官员对自己的利害斤斤计较,因此选择“患得患失”。
第三空,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大功告成: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语境是说王泽山院士已经有了事业和名声,却依然要攻克世界难题,因此选择“功成名就”。
第四空,有始有终:有开头也有收尾,做事能坚持到底。一以贯之:指做人做事,按照一个道理,从始至终都不会改变。语境强调他们自始至终地肩负着自己的人生意义,选择“一以贯之”。
故选B。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以下语病:
第一处,语序不当,句子的主语是“个人”,应放在“难免”之前;
第二处,并列短语语序不当,先有了激情,然后才能有斗志,因此将“斗志与激情”改为“激情与斗志”;第三处,成分残缺,“陷入”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境地”。
故选A。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
空缺处与后文列举了三类现象,“有的人”是主语,因此是主动语态,排除C;先“迷失自我”,然后才会“被事物外在的表象遮挡了视线”,排除A;“紧盯着物质财富,房子、车子、票子样样不缺”是“精神世界却一贫如洗”的前提,排除B。
故选D。
20. 佩戴的时间就不能太长 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至其内部 可以用于过滤较大的颗粒物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上句“防护性高了,同时口罩的透气性和吸湿性也随之变差,这就意味着其佩戴的舒适性降低了”可知,佩戴的舒适性降低了,那么佩戴的时间就不能太长,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佩戴的时间就不能太长”。
第二空,根据上句“外层有阻水作用”可知,有阻水作用,那么外层就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至其内部,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至其内部”。
第三空,结合上文“对于极细小的颗粒物,一次性口罩的防护效果是不如防护口罩的,因此仅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佩戴使用”可知,对于极细小的颗粒物,一次性口罩的防护效果是不如防护口罩;再结合“比如防粉尘、花粉、飞絮”和转折词“但”可知,防粉尘、花粉、飞絮是较大的颗粒物,又是转折关系,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可以用于过滤较大的颗粒物”。
21.神船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成功。3名宇航员今晚奔向“天宫”,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天之旅,将见证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正式建成的时刻。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阅读语段,可发现这则新闻开门见山点明了新闻报道的中心事件——“搭载神船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要保留。
后面句子“此次执行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为了此次出征太空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执着坚守和艰苦训练,今晚他们将带着党和人民的期望重托奔向‘天宫’,踏上为期6个月的飞天圆梦之旅,将在太空见证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正式建成的圆梦时刻”,是对后续事件的报道,要保留。
其它诸如新闻报道的来源及飞船发射的具体情况“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0分钟后,袖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等属于次要信息,可以删除。
由此可以按照要求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要注意字数要求。
22.例文:
以乐观为翅膀,于逆风中飞翔
漫画中两个人对于同一件事情的态度截然不同, 一个乐观,一个悲观,孰可取,孰可弃,吾辈青年当深思。
英国诗人雪莱有言:“如果你过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能再凌空飞翔。”诚哉斯言,同是被贬远方,刘禹锡笑对人生波折,唱出“我言秋日胜春朝”之豪情,反观柳宗元困自我于囹圄,“独钧寒江雪”,终留千古叹息。由此观之,吾辈青年不应被挫折打败,而应以乐观为翅膀,于逆风中飞翔。
眼里有诗,心向星光。以乐观为翅膀,助我们展现风采,在锦绣岁月奏响人生的华美乐章。
“要向人生索取,不向命运祈求”,乐观面对生活,生活也会回以微笑。什么是乐观?是子瞻一路“黄州惠州德州”依旧“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随遇而安;是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是易安居士面对“山河破碎风飘絮”之衰微仰天长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情。乐观绝不是对所处境遇的盲目自信,而是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绝境依然坚守心中的希望,微笑面对命运的潮起潮落,不沉沦于命运的不公,最终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愿吾辈青年都能摆脱“丧”气,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荆棘,终将嗅得满园花香。
道路幽暗,提灯前行。以乐观为翅膀,以坚强作戎装,助我们逆风飞翔,踏碎坎壈,收获成功之硕果。
如果说乐观是翅膀,那么总有“坏”天气阻挡我们飞上蓝天的步伐。面对这样的“坏”天气有人选择躺平摆烂,亦有人选择逆风飞翔,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诗人海子为了追求心中的写作之梦,虽受皓首穷经,焚膏继晷之苦,但穷且益坚,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文学的星海中熠熠生辉;西南联大全体师生勇敢无畏,穿越苦难,肩负道义,高唱“千秋耻,终当雪”,在祖国边陲弦诵不绝,成为时代巨人,由此可见,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遇难而退,甘于沉沦。只要我们乐观坚强,于逆风中飞翔,终会到达人生的碧海蓝天。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以乐观作翅膀,于逆风中飞翔,成国之栋梁。
狭更斯曾落墨于《双城记》:“这是最好的时代。”而我却想说,当新时代青年能于穿林打叶声中,吟啸徐行,无视盏盏鬼火,成就和谐社会之日月光辉璀璨;当新时代青年能逆风飞翔,扶摇直上九万里,塑成年轻中国之乾坤明朗清清,这就是最好的崭新时代,这就是王小波笔下更好的“黄金时代”。而我们就是这美好时代的中流砥柱和铁骨脊梁。
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强弓射玉衡。面对前路未知的风雨,吾辈青年当报之以歌,以乐观的态度从容应对。正所谓“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们终将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实现人生彼岸的草长莺飞。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漫画作文题。
材料所给的特别简单,面对一瓶倒在地上的水,乐观的人说“幸好还有一点”,悲观的人说“全完了”。从漫画可知,乐观的人与悲观的人面对同一件事情的时候,表现和态度是不一样的。
可见,漫画的主题是心态。为什么对于同一件事情,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呢?主要取决于人的心态。从正面积极的角度来看,毕竟还剩下一部分水,说明这人的心态是积极而乐观的;从消极的角度来看,没剩下什么,说明这人的心态消极而悲观。对待问题或现象,究竟乐观好还是悲观好呢?这就体现人的认识、鉴别和取舍了。乐观的人,看到的是机会,看到的是希望,因此他会积极去干事情;悲观的人,看不到机会,看不到希望,因此他可能会放手不干,坐以待毙。所以说,人还是应该有积极的心态,这样既可悦己,又能悦人,也就是不会让自己沮丧,也会用好心情去影响别人。
从写作要求来看,需要整体把握漫画内容和寓意,并且能够体现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同时还要注意身份,那就是新时代青年。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肩负使命、继往开来的新一代,新时代青年在面对挫折、困难时,不能消极悲观,不能“躺平”“佛系”“摆烂”,而应该拥有乐观积极的态度,这样才能不断成长成熟起来。
从“认识与评价”“思考”可知,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我们要拥有乐观的心态∕不可用悲观的眼光看世界,为什么要有乐观的心态∕为什么不可用悲观的眼光看世界,我们应该如何做。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谈我们不可悲观面世(悲观心态的危害性),而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投入生活,这样生活才有希望(乐观心态的好处)。
立意:
1.乐观面对困境,奋斗成就梦想。
2.逆境锤炼呈自强,良好心态赢人生。
3.以乐观面对困难,于逆境创就辉煌。
4.穷且益坚守豁达,踏尽坎坷成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