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沪教版5.15《出塞》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上沪教版5.15《出塞》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4 21:1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作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开元进士。他在当世就以诗著名,被称为“诗家夫子”。其诗尤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其中《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特别有名。他和李白的七言绝句是这一诗歌体裁的最高水平。王昌龄王昌龄 ①唐朝著名边塞诗人
②“诗家天子”
③“七绝圣手
4.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 ①唐朝著名边塞诗人
②“诗家天子”
③“七绝圣手
4.有《王昌龄集》。《出塞》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种军歌,主要用来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边塞诗是唐代的诗歌流派之一,王昌龄的诗有很多是反映边塞生活的,这首是他的代表作。边塞诗的代表诗人有 高适、王之涣、王昌龄等。
出塞:乐府旧题。塞,边塞。出塞,就是到边防线去守卫边疆。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汉:公元前206-公元23年唐:公元618-公元907年王昌龄:公元698-公元756年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秦时明月汉时关”描写了怎样的景象?静静的月夜,守卫边关的战士们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孤寂凄清,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想象:久未回家的边关战士,面对明月会想些什么?
(战士对战争的怨恨,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对和平的期待。)这两句诗句反映了作者对守卫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能回家的无比哀叹和同情。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李广飞将军李广:是西汉著名军事将领。他射得一手好箭,以打硬仗而闻名。他一生皆在边关御敌,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他曾经与匈奴交战七十多次,每次制敌先机,匈奴称他为“飞将军”。武帝在位时派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来了,都畏惧得争相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内。他一生为人清廉,爱兵如子。他每得赏赐就和士卒共享。士卒不尽饮,他不近水边;士卒不尽吃饱,他决不先食……他,深受边关军民的爱戴,在历代的边疆士兵中都有着崇高的威望,是一位“才气天下无双”的将军。
作者借李广这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这个故事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