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一中高一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是关于生物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蓝细菌和黑藻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均位于细胞核,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硝化细菌与变形虫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含氮碱基都有 A、G、C、T、U
C.人体细胞与艾滋病病毒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
核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肝细胞都是真核细胞,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
胞核等
2.无机盐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影响非常巨大,民间有句谚语“有收无收在于水,
收多收少在于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体内的无机盐主要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植物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磷元素可用于合成核酸、磷脂等生物大分子
C.缺氮时植株矮小,及时施加氮肥能缓解此症状,说明氮是植物生长必需元素
D.“收多收少在于肥”是因为无机盐可以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能量
3.水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富含淀粉,油菜种子中富含脂肪。下图 1表示油菜种
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内的有机物、可溶性糖、脂肪的相对质量随时间发生的变
化;图 2表示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相关物质干重的百分含量,下列分析正确的
是( )
1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A.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会降低
B.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化成可溶性糖需要的氮元素增加
C.6~20 天内小麦种子中淀粉含量上升的原因是还原性糖转化成淀粉
D.质量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储存的能量大致相同
4.分子伴侣是帮助其他蛋白质装配、转运、降解,但自身不成为最后功能结构
中的组分的一类蛋白质。有些分子伴侣可以先与 ATP 分子结合,然后介导蛋白
质定向进入细胞核、细胞器、细胞膜,也可以介导噬菌体蛋白的正确组装。通
过囊泡运输的蛋白质一般没有分子伴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伴侣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原核细胞没有
B.消化酶在无分子伴侣的参与下可发挥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
C.细胞核中合成的分子伴侣可参与核仁中核糖体蛋白的组装
D.被定向运输进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蛋白质均含有分子伴侣
5.科学探究要选择合适科学方法,下列有关实验与科学方法对应错误的是( )
A施莱德、施旺创立细胞学说——不完全归纳法
B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提出假说法
C分离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差速离心法
D研究光合作用产物氧气的来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6.ATP 酶复合体存在于生物膜上,其主要功能是将生物膜一侧的 H转运到另一
侧,并催化 ATP 的形成。如图表示 ATP 酶复合体的结构和主要功能,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基粒上存在 ATP 酶复合体,在光下,叶肉细胞不
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B.原核细胞无叶绿体和线粒体,因此,原核细胞中无 ATP
酶复合体
C.ATP 酶复合体具有的功能说明该膜蛋白具有运输和催化作用
D.ATP 酶复合体在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2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7.不同细胞的几种生物膜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见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和脂质是生物膜不可或缺的成分,二者的运动构成膜的流动性
B.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二者膜上的糖类有关
C.哺乳动物红细胞的质膜与高尔基体膜之间具有膜融合现象
D.表内所列的生物膜中,线粒体内膜的功能最复杂,神经鞘细胞质膜的功能最
简单
+
8.柠檬、醋等物质中的 H通过细胞膜上的 OTOP1 通道进入味蕾细胞,从而使我
们感知酸味。最新研究发现,NH4Cl 在水中释放出少量的 NH3,NH3向细胞内移
+
动,进而调节 H的跨膜转运,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H3进入细胞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
B.NH4Cl 通过提高细胞内 H浓度使 OTOP1 通道打开
C.NH4Cl 减少会使人们感知酸味的能力增强
+ +
D.食物中的酸性物质使细胞外的 H浓度升高,可提高 OTOP1 通道转运 H的速率
9.下列关于 ATP 和酶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数是( )
3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 ATP
②利用 0.3g/ml 蔗糖溶液及洋葱鳞片叶来进行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
不消耗 ATP
③ATP 和 RNA 具有相同的五碳糖
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各阶段都能形成 ATP
⑤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⑥酶适宜在低温下保存,是因为低温时酶空间结构稳定
⑦ATP 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与相关蛋白结合后,可通过改变其空间结构来影响
其活性
⑧能合成激素的细胞一定能合成酶,许多放能反应与 ATP 合成相联系
A. 四项 B. 五项 C. 六项 D. 七项
10.如图是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得的小麦种子气体交换相对值与O2浓度之间的
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马铃薯块茎细胞 CO2释放总量与 O2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右图表示
B.若图中 AB 段与 BC 段距离等长,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量的一半
C.P 点时产生 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D.图中 O2吸收量最终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细胞中呼吸酶的数量有限
11.研究人员以大豆、甘薯、花生、水稻、棉花作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了三
-1
种不同的实验处理,甲组提供大气 CO2度(375μmol·mol ),乙组提供 CO2,
-1
浓度倍增环境(750μmol·mol ),丙组先在 CO2,浓度倍增的环境中培养 60d
4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测定前一周恢复为大气浓度。整个过程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选择晴天上午测
定各组的光合作用速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CO2浓度和作物种类,其中作物种类对实验结果影响更大
B.CO2浓度倍增,光合作用速率并未倍
增,其限制因素可能为光照强度、温
度、水分、矿质元素等
C.化石燃料的使用升高了大气 CO2浓
度,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因此
没有必要签署碳减排协议
D.丙组的光合作用速率比甲组低,可
能是作物长期处于高浓度 CO2环境而降低了固定 CO2酶的活性或数量
12.图甲是测定温度与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变化关系的曲线。图乙
是测定该植物相关生理过程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全天光照,则在 25℃条件下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B.测净光合速率时,一段时间后若液滴不移动,此时该植物叶肉细胞净光合速
率一定为 0
C.若将乙装置中 NaHCO3溶液换成蒸馏水,则在黑暗条件下可测得 B曲线
D.交替进行 12h 光照、12h 黑暗,24h 后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在 30℃条件下
增加,在 35℃条件下减少
13.细胞内复杂的物质变化在温和条件下有序进行,离不开酶的催化。下列有
5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关酶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斯帕兰札尼让鹰吞下放入肉块的金属笼,一段时间后笼内的肉块消失,这说
明胃对食物有化学性消化
3+
B.“比较 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加热、Fe 和过氧化氢酶促使 H2O2
分解的原因是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建议用 H2O2酶催化 H2O2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应先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分别置
于相应温度梯度下保温,然后再将它们混合
14.下图为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呼吸示意图(底物全为葡萄糖),其中①②③④⑤
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④⑤发生在线粒体中
B.①②③④生成的 ATP 量较少,⑤生成的 ATP 量较多
C.④阶段水中的氧原子会转移到终产物 CO2中去
D.O2不足时,人体骨骼肌细胞产生的 CO2量等于消耗的 O2量
15. RuBP 羧化(Rubisco)是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关键酶,可催化 RuBP 固定 CO2,
其活性受到多重调控。未活化的 Rubisco 与底物 RuBP 连接在一起,需先在
Rubisco 活化酶的作用下释放出 RuBP,然后再连接一个 CO2分子而被激活,过
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A.植物细胞的 Rubisco 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B.CO2既能激活 Rubisco 又是 Rubisco 的催化底物
C.Rubisco 与 RuBP 结合后即可催化 RuBP 发生反应
D.Rubisco 激活前后的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改变
二、选择题:本题共 5小题,每小题 3分,共 15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
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6.在氧气充足条件下,肿瘤细胞的能量供应仍主要依赖效率较低的糖酵解途
径,并产生大量乳酸。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是糖酵解途径中的一个
关键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肿瘤细胞的糖酵解途径既可在有氧条件也可在无氧条件下发生
B.肿瘤细胞有氧条件下产生 ATP 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若仅考虑葡萄糖为底物肿瘤细胞呼吸消耗 O2和产生 CO2的比值小于 1
D.可通过抑制 GAPDH 的活性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
17.有氧呼吸过程中,NADH 在线粒体内膜上脱下 H,产生的电子经一系列过程
+ +
传递至氧气用于合成水。内膜上的 H泵能将脱下的 H转运到内、外膜的间隙,
+ +
使膜间隙中 H浓度大于基质,然后 H可经内膜上 ATP 合成酶回流到基质,产生
的电化学势能驱动 ATP 的合成。用超声波破碎线粒体,可得到由内膜围成的亚
线粒体小泡,该过程如下图所示,提供适宜溶液后,亚线粒体小泡既能利用氧
气又能合成 ATP。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A.H 泵和 ATP 合成酶均能转运 H但运输方式不同
B.为亚线粒体小泡提供的适宜溶液中应含有丙酮酸
+
C.小泡内的 H浓度高于外侧时能驱动 ATP 的合成
7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D.ATP 合成酶不可能存在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
18.叶绿体是一种动态的细胞器,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在细胞中的分布和位
置也会发生相应改变,称为叶绿体定位。CHUP1 蛋白能与叶绿体移动有关的肌
动蛋白(构成细胞骨架中微丝蛋白的重要成分)相结合,用野生型拟南芥和
CHUP1 蛋白缺失型拟南芥进行实验,观察到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肉细胞中叶绿
体的分布情况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藻蓝素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因此叶绿体属于能量
转换器
B.强光条件下叶绿体移到细胞的两侧,有利于叶肉细胞更充分地吸收光能
C.若破坏细胞微丝蛋白后叶绿体定位异常,推测微丝蛋白可能与叶绿体的运动
有关
D.实验表明,CHUP1 蛋白和光照强度在叶绿体与肌动蛋白结合及其移动定位中
起重要作用
19.下图为不同光照强度下浙东 1号和洞头本地菜两种坛紫菜的光合熵(光合
作用净产氧量与光合作用固碳量的摩尔比值)。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随光照强度的增加,两品系坛紫菜光合熵均先升后降
8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B.光照强度为 38001x 时,两品系坛紫菜光合作用速率相同
C.2800lx 时,洞头本地菜每天至少光照 13.2 小时才能正常生长
D.浙东 1号和洞头本地菜的最适宜光照强度均为 20001x
20.细胞分裂过程中,当某一阶段出现异常时,细胞会通过调控排除故障,或
中断细胞周期处于静息状态。如缺少某种氨基酸时,细胞会终止间期蛋白质合
成,变成静息状态,补充营养后,则重新启动合成。下列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进入静息状态可以避免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B. 进入分裂期,中心粒倍增,并在移向细胞两极过程中发出星射线,形成纺
锤体
C. 蛋白质合成中断后,重新启动的过程受基因调控
D. 观察细胞分裂时,应选择分裂期相对较短的细胞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21.某实验小组在气球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活化的酵母菌,扎紧气球口,置于
烧杯中培养如图 1所示。
(1)与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 CO2相关的酶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
CO2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中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试剂检测
CO2的产生,其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欲用图 1装置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请写出合理
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3)实验小组另取一组如图 1的装置,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将装置
置于最适温度恒温水浴箱中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烧杯内液面高度变化情况为
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该小组用传感器测定实验装置中溶解 O2和 CO2含
量,测定结果如图 2。请据图 2判断:100S 时,该实验装置中酵母菌的 O2吸
收速率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CO2 释放速率;200S 时,酵母菌细
胞主要呼吸方式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图甲是叶绿体模式图,图乙表示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丙表示在密闭恒
温(温度为 25℃)小室内测定的 a、b两种不同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光照强度
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叶片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会变成白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 A的作用是___________,C3是指三碳化合物,即___________,
①表示的过程是_____。若光照强度突然减弱,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随之减
少的物质有_____(填序号:④C5、⑤ATP、⑥NADPH、⑦C3选不全不得分)。
(3)图丙中光照强度为 Z时,a、b植物制造葡萄糖速率之比为_____,对 a
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 12h,平均光照强度在_____klx 以上才
能使该植物处于生长状态。若 a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最适温度分别是
25℃和 30℃,若将温度提高到 30℃(其他条件不变),则图中 M点的位置理论
上会向_____(选填“左”“左下”、“右”或“右上”)移动。
23. 聚乙二醇(PEG)作为渗透调节剂可用于干旱胁迫实验。选取长势一致的
博辣 6号和甜杂 1号两个辣椒品种的幼苗作为实验材料,采用 PEG 模拟干旱胁
10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迫辣椒幼苗,下图表示辣椒幼苗光反应的过程,下表所示为不同浓度的 PEG
处理对辣椒光合作用相应参数的影响。
注:气孔导度表示的是气孔张开的程度
+
(1)图中表示叶绿素 a吸收光能后将水分解产生 H、02、电子 e,e经叶绿素
+ +
a 吸收后再释放并最终传给受体 NADP 产生 NADPH;H 参与 ATP 的生成,上述过
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光
照一段时间后,暗反应产生有机物的过程也会停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请解释随 PEG 浓度变化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抗干旱胁迫环境反应机
制更强的是___________(填“博辣 6号”或“甜杂 1号”),判断的依据是_____
11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叶绿体类囊体内的 pH 大约为 4,类囊体外的 pH 大约为 8。有人在无光的
情况下,将离体的叶绿体类囊体置于 pH 为 4 的酸性溶液中,平衡后将类囊体
转移至 pH 为 8 的缓冲液中,测定结果是 ATP 的含量升高。分析该实验现象并
结合上图推断,与 ATP 合成直接相关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图 1 表示人体造血干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部分图像,图 2表示该细胞分裂
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 DNA 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周
期的分裂间期的分子水平变化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丝分裂中染
色体消失于______期,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 1的①~④中染色单体数和核 DNA 数目相等的细胞是中的_______(填
序号),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处在细胞①所示时期时与细胞①的不同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 2中 EF 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 1中的③最可能位于图 2中的___________段。
(4)用铅笔画出进行有丝分裂的人体细胞(已知人体细胞有 23 对染色体)的一个
细胞周期中核 DNA 的数量变化曲线。
12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曹县一中高一月考生物试题答题页
2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2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4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曹县一中月考生物试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C B D C C D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B B B BC C AB AC BD
说明:1-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16-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全部选对得 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分,有选错的得 0分。
21.(除标注外,每空 2分,共 15 分)(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答案不
全得 0分)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由蓝变绿再变黄(2)取若干图 1装置,将
各组装置分别放置在系列温度梯度的恒温水浴中进行计时培养,观察并记录计
时前后烧杯的液面变化情况(3分)(3)先(不变后)升高再保持不变 不等
酶
于 C6H12O6 2CO2+2C2H5OH+能量
22.(除标注外,每空 1分,共 12 分)(1)绿叶中的色素会溶解在乙醇中 (2)
还原 C3 二氧化碳的固定 3-磷酸甘油酸 ④⑤⑥(写不全,不给分,2分)(3)
10:7(2 分) Y(2分) 左下方(2分)
23.(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4 分)(1)光能转化为 ATP、NADPH 中活跃的
化学能 光反应停止,无法为暗反应提供 ATP 和 NADPH,导致暗反应无法进行
(2)随着 PEG 浓度的增大,气孔导度降低,导致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最终光合
速率减慢(3分) 博辣 6号 随着 PEG 浓度的增大,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
+
减小,且净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幅度小于甜杂 1号(3分) (3)类囊体内外 H
浓度差
24.(除标注外,每空 2分,共 14 分)(1)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末
(1分)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 (2)②③ 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
板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3)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DE
(1 分)
(4)
15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参考答案:
1.B
【详解】A. 雪天道路上撒盐融雪是盐可使雪的熔点降低从而促进其
熔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 A错误;
B.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线发生了散射;豆浆
属于胶体,因此,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
故 B正确;
C. 工业上利用消石灰吸收氯气制备漂白粉,故 C错误;
D. 维生素 C可用作水果罐头的抗氧化剂是由于其具有还原性,故 D
错误;
故选 B。
2.B
【详解】A.量筒的刻度从下往上标,但没有“0”刻度,A不正确;
B.进行容量瓶检漏时,先往容量瓶内加一定量的水,盖上瓶塞,倒置,
若不漏水,再将瓶口朝上,并将瓶塞旋转 180°,再倒置,看是否漏水,
B正确;
C.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完后,不需烘干,可直接配制溶液,且烘干会影
响容量瓶的精度,C不正确;
D.量筒的精确度较低,只能读到小数点后一位,量取 2.50mL浓硫酸
时,应使用酸式滴定管,D不正确;
故选 B。
3.D
【详解】A.硫易溶于 CS2,且能与热 NaOH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的
Na2S和 Na2SO3,故 A正确;
答案第 1页,共 14页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B.硫单质具有弱氧化性,硫单质与变价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低价态的
金属硫化物,故 B正确;
C.汞蒸气有毒,汞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实验室里不慎洒落一些汞,
可撒上硫粉进行处理,故 C正确;
D.S2、S4 、S8互为同素异形体,但是性质不完全相同,故 D错误;
选 D。
4.B
【详解】A.实验室用软锰矿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实验室制取氯气:
△
MnO2 4H
2Cl Mn 2 Cl2 2H 2O ,故 A正确;
B.醋酸(CH3COOH是弱电解质)去除水垢中的CaCO3:
CaCO3 2CH
2
3COOH Ca H2O CO2 2CH3COO ,故 B错误;
C.湿法炼铜是用铁将铜离子还原出来:Fe Cu2 Cu Fe2 ,故 C
正确;
D.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2Na 2H 2O 2Na 2OH H2 ,故 D正确;
故选 B。
5.C
【详解】A.透明溶液中可以含有色离子,故 A错误;
B.Fe3+、NH3 H2O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3++3NH3 H2O=Fe(OH)3↓+3NH+4,故 B错误;
C .K 、Ca2 、HCO3 、NO3 离子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 故 C正确;
答案第 2页,共 14页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D.I 与ClO 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 与ClO 要反应生成HClO ,不
能大量共存,故 D错误。
答案选 C。
6.C
【详解】A.氨气极易溶于水,滴加 NaOH溶液反应后,由于没有加热,
导致氨气没有逸出,则试纸不变蓝,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 NH 4 ,
A错误;
B.向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酸性物质,H+与 NO 共同作用可将 Fe2+3 氧化
为 Fe3+而使溶液变黄色,故此实验操作和现象不能证明是 H2O2的氧化
性强于 Fe3+,B错误;
C.Mg和硝酸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Mg+10HNO3=4Mg(NO3)2+NH4NO3+3H2O,此时Mg 完全溶解,未
出现气泡,生成Mg(NO3)2和 NH4NO3,C正确;
D.浓硝酸在热炭作用下受热分解也可以产生 NO2,无法证明 NO2是
由浓硝酸与 C反应产生的,D错误;
故选 C。
7.C
【详解】①Fe只具有还原性,H2O2中氧为-1价可升高也可降低,既具
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故错误;
②某元素由化合态转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
原如氮元素,可由-3变 0价,也可由+5变为 0价,故正确;
③氯气和活性炭不反应,但活性炭吸附能力强、能吸附氯气,减弱漂
白效果,故错误;
答案第 3页,共 14页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④等量的小苏打与酸反应比受热分解能产生更多的CO2气体,受热分
解时产生碳酸钠,故正确;
⑤Na2O2与水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和氢氧化钠、氧气,石蕊
试液中加入Na2O2粉末,先变蓝后褪色,并有气泡生成,故正确;
⑥在强酸性溶液中Fe2 、H+、NO3 不可能大量存在会生成Fe3 等,故
错误;
有 3项错误,故选 C。
8.C
【分析】金属 X常用于制造路灯,X是 Na;Na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
钠和氢气,Z是 NaOH;Na和氧气加热生成过氧化钠,Y是 Na2O2;过
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Q是 Na2CO3。
【详解】A.Y是 Na2O2为淡黄色粉末,可用作供氧剂,故 A错误;
B.Q是 Na2CO3,Na2CO3受热不易分解,不能用作膨松剂,故 B错误;
C.Z是 NaOH,向 Z的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生成 Na2CO3,故 C正确;
D.图示 5步转化中,NaOH→Na2CO3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 D错误;
选 C。
9.D
【分析】HBr(少量 Br2)中加入 BaS,将 Br2还原为 Br-,同时 BaS转化
为 BaBr2和 S;BaBr2与 H2SO4反应生成 BaSO4沉淀和 HBr;过滤出滤
渣 BaSO4和 S,滤液中的主要成分为 HBr,加入 Li2CO3中和,与 HBr
反应生成 LiBr、CO2和水,经浓缩等一系列操作可得 LiBr,据此分析
解答。
答案第 4页,共 14页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详解】A.在“还原”步骤中发生反应BaS Br2 S BaBr2,在“除杂”
步骤中发生反应Ba 2 SO2 4 BaSO4 ,所以滤渣为硫酸钡和硫,A正
确;
B.“中和”步骤中,加入 Li2CO3与 HBr反应生成 LiBr、CO2和水,即
产生的气体为 CO2,属于酸性氧化物,B正确;
C.“还原”步骤中,Br2将-2价硫氧化,化学方程式为:
BaS Br2 S BaBr2,C正确;
D.碳酸锂是盐,属于强电解质,D错误;
故选 D。
10.A
【分析】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故排净空气后再生成氢氧
化亚铁。
【详解】A.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液,A正确;
B. 试剂 X的密度小于水,不能选用CCl4,B错误;
C.实验时先打开 K2、K3,用铁粉与稀 H2SO4反应生成的氢气排尽锥
形瓶中空气,然后关闭 K1,打开 K3即可看到Fe OH 2沉淀,C错误;
D.Fe OH 2应该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中生成,D错误;
故选 A。
11.AC
【分析】设 SO2、SO3的质量均为 m,则 SO2、S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m mol m、 mol。
64 80
【详解】A.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推论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
答案第 5页,共 14页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故 SO2、SO3的密度比为 64g/mol:80g/mol=4:5, 故
A正确;
m m
B.根据分析,S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mol: mol =5:4,故64 80
B错误;
C.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推论可知,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
之比,根据 B选项的分析,SO2、SO3的体积比为 5:4,故 C正确;
m m
D.根据分析,SO2、SO3的原子数之比为3 mol:4 mol =15:16,64 80
故 D错误;
故选 AC。
12.C
【详解】A.铁粉先和 Fe3+反应,再和 Cu2+反应,所以 a点时溶液中发
生的反应为:Fe+2Fe3+=3Fe2+,故 a 点时溶液中金属阳离子有Cu2 、
Fe2 、Fe3 ,所以 A正确;
B.由图可知,b点时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 Fe Cu2 =Cu Fe2 ,所
以 B正确;
C.当加入铁粉质量从 1.68-2.24时,剩余固体质量从 1.28-1.84,说明
就是增加了铁粉质量,铁粉过量,c点时溶液的溶质只有 FeSO4,由图
可知,结合 Fe+2Fe3+==3Fe2+、Fe+Cu2+=Cu+Fe2+,溶液中 Fe2+的物质的
量为 0.5mol,所以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为 0.25mol/L,所以 C错误;
D.由 C易得原溶液中 Fe2(SO4)3和 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2,
所以 D正确;
故本题选 C。
13.C
答案第 6页,共 14页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详解】A.纳米碳材料需要分散在分散剂中才能形成胶体,A错误;
B.胶体的电泳现象是由于胶体的胶粒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阳离子或
阴离子,从而带正电荷或负电荷,胶体本身呈电中性,B错误;
C.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能产生散射作用,丁达尔效应就是光发
生散射而形成的光亮的“通路”,C正确;
D.胶体颗粒能吸附水中的色素、悬浮固体等,而重金属 Cu2+等需要
其他方法除去,D错误;
故选 C。
14.AD
【详解】A.反应①中浓硫酸与 Cu反应生成 SO2,S的化合价降低 2
价,Cu的化合价升高 2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氧化剂与还原剂
物质的量之比为 1∶1,A不正确;
B.反应②SO2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 Na2SO3和 H2O,表明 SO2具有
酸性氧化物的性质,B正确;
C.反应③为 Na2SO3+S=Na2S2O3,生成物只有一种,原子利用率是
100%,C正确;
D.反应④中在稀 H2SO4环境下,Na2S2O3中的+2价 S发生歧化反应得
到 S,H2SO4中的 S化合价不变,D不正确;
故选 AD。
15.AD
【详解】A. 氯由 0价变为-1价,1mol Cl2与足量铁粉反应转移的电
子数目为 2 NA,故 A错误;
B. 常温常压下,48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含氧原子数是
答案第 7页,共 14页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48g
N -1
16g mol-1 A
mol =3 NA,故 B正确;
C. 标准状况下,78gNa2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78g -1
78g mol-1
NAmol = NA,故 C正确;
D. 将 0.4mol的氯气通入足量 NaOH溶液中,
Cl2+2NaOH=NaCl+NaClO+H2O,转移的电子数为 0.4 NA,故 D错误;
故选 AD。
16.(1) ④⑤⑦⑧ ①⑥⑨ ②③
(2)CaCO3+2H+=Ca2++CO2↑+H2O
(3)Ba2++OH-+H++SO 2 4 =BaSO4↓+H2O
(4)正盐
【详解】(1)①干燥的氯化钠晶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不导电,其
水溶液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②CO2气体属于非电解质;⑧蔗糖晶体自
身不能电离,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④铜固体导电,但是为单质,
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NaHSO4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
导电,NaHSO4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⑥碳酸钙
中不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熔融态导电,是电解质;⑦稀
盐酸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稀盐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
质又不是非电解;⑧Ba(OH)2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
Ba(OH)2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⑨小苏打本身不
导电,溶于水导电,为电解质;可以导电的是④⑤⑦⑧,是电解质的
有①⑥⑨,是非电解质的为②③。
答案第 8页,共 14页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CO3+2H+=Ca2++CO2↑+H2O。
(3)氢氧化钡中逐滴滴加硫酸氢钠溶液,当溶液中的 Ba2+恰好完全沉
淀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a2++OH-+H++SO 2 4 =BaSO4↓+H2O。
(4)亚磷酸(H3PO3)属于二元弱酸,则 Na2HPO3属于正盐。
17.(1)SO2 2NaOH Na2SO3 H2O
(2) 静置片刻,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生
5
成,证明BaCl2已过量 稀HNO3、AgNO
6.4m 10
3溶液 233
(3)不符合
【详解】(1)用NaOH溶液浸泡是为了吸收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 2NaOH Na2SO3 H2O。
(2)证明BaCl2溶液已过量则需要证明溶液中不存在SO
2
4 ,实验操作
为静置片刻,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证
明BaCl2已过量;判断沉淀是否洗净即证明是否存在Cl ,所选用的试
剂为稀HNO3和AgNO mg3溶液;BaSO4的质量为 ,所以
n SO2- m4 =n BaSO4 = mol,由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关系式233
SO2 H2O2 SO
2
4 ,所以 n SO
m
2 = mol
64m
,质量为 g,所以党参
233 233
6.4m 105
中SO2残留量的表达式为 mg kg 1。
233
(3)m(SO2残留量)
答案第 9页,共 14页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0.005L 0.1000mol L 1 5 64g mol 1 1000mg g 1 0.1kg 800mg kg 1
2
,大于 400mg kg 1,不符合国家标准。
18.(1) 还原 物理
(2)杀菌消毒、净水
(3)
2Fe OH 3ClO 4OH =2FeO2 3 4 3Cl 5H2O
(4) 5NA BD
(5)C
【详解】(1)过程①中高铁酸钾转化为铁离子,铁元素化合价降低,
被还原,活性菌表现了还原性,该过程的还原产物是 Fe3+,过程③中
某一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还原;物理;
(2)根据上述原理分析,作水处理剂时,K2FeO4的作用有两个,即
杀菌消毒、净水,故答案为:杀菌消毒;净水;
(3)铁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6价,失去 3个电子,氯元素得到 2
个电子,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反应中转移 6个电子,所以用双线桥
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第 10页,共 14页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2Fe OH 3ClO 4OH =2FeO2 4 3Cl 5H2O3 。
(4)6HCl KClO 3 KCl 3H 2O 3Cl 2 ,反应中 HCl部分氧化,KClO3
- 1
全部还原,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e )=6mol 5 NA 5N6 A
。
还原剂HCl 5
A.反应①中, = ,则氧化剂 KClO3和还原剂 HCl的物质
酸性HCl 1
的量之比为 1:5,A错误;
B.若将 Cl2通入含有淀粉的 KI溶液中,少量 Cl2发生反应②生成碘单
质(I2)使淀粉变蓝,Cl2过量发生反应③,碘单质被消耗后而褪色,B正
确;
C.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根据反应②,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
I Cl ,C错误;
D.氧化性:氧化剂大于氧化产物,由反应①得出氧化性 KClO 3 Cl2,
由反应②得出氧化性 Cl 2 I2,则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KClO 3 Cl2 I2,
D正确。
(5)在硫酸溶液中,NaClO3和 Na2SO3能按粒子个数比 1:2完全反应,
Na2SO3被氧化为 Na2SO4,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2价,总共升高 4价,
则 Cl的化合价降低 4价,NaClO3中 Cl为+5价,降低 4价,生成的
产物中为+1价,则反应产物为 Cl2O,故 C正确。
19.(1)O2
(2)NaH
(3)MnO2 4HCl(浓) MnCl2 Cl2 2H 2O
(4)4Fe(OH)2 O2 2H2O 4Fe(OH)3
答案第 11页,共 14页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高温
(5) 3Fe 4H 2O g Fe3O 4 4H 2 验纯
【分析】K为白色沉淀,N为红褐色沉淀,而 K与常见液体 A、单质
M作用得到 N,故 K为Fe(OH)2 ,A为H2O,M为O2,N为 Fe(OH)3;
I为黄绿色气体,则 I为Cl2;黑色粉末 E与 D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
故 E为MnO2,D为HCl,J为MnCl2;D(HCl )与单质 C反应得到
H与单质 G,化合物 B与 A(H2O)反应生成下与单质 G,而 F含有钠
元素,且 F与 H反应生成 K(Fe OH ),故 C为 Fe、H为FeCl2 2、G
为H2 、F为NaOH;化合物 B的摩尔质量为 24g mol 1,可推知 B为
NaH;H(FeCl2)与 I(Cl2)反应生成 L为FeCl3,L(FeCl3)与 F
(NaOH)生成 N(Fe OH 3)。
【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M为O2;
(2)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NaH;
(3)反应②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化学方
程式为:MnO2 4HCl(浓) MnCl2 Cl2 2H2O;
(4)反应③是氢氧化亚铁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化学方程式
为: 4Fe(OH)2 O2 2H2O═ 4Fe(OH)3;
(5)铁在高温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第 12页,共 14页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高温
3Fe 4H 2O g Fe3O 4 4H 2 ;氢气是可燃性气体,点燃氢气前需要
验纯。
20.(1) 分液漏斗 浓硫酸
Δ Δ
(2) MnO2+4H++2Cl- Mn2++Cl2↑+2H2O; Sn+2Cl2 SnCl4
(3) 丁→戊→丙→乙 甲
(4)吸收未反应的氯气同时防止空气中水分进入装置戊使产物水解
【分析】本题为实验题,根据题干装置图可知,SnCl4极易水解,反应
应在无水环境下进行进行,甲中发生反应:MnO2+4HCl(浓)
Δ
MnCl2+Cl2↑+2H2O,由于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 HCl及水
蒸气,丁中试剂 E为饱和食盐水除去 HCl,可以降低氯气的溶解,试
剂 F为浓硫酸吸收水蒸气,干燥氯气,氯气与 Sn 在装置戊中反应生成
SnCl4,未反应的氯气,用装置乙中的碱石灰吸收,同时碱石灰还可以
防止空气中水分进入装置戊使产物水解,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1)根据装置图可知,装置甲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分
液漏斗,试剂 F是浓硫酸,故答案为:分液漏斗;浓硫酸;
(2)由分析可知,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
Δ
(浓 ) MnCl2+Cl2↑+2H2O,故离子方程式为:
Δ
MnO2+4H++2Cl- Mn2++Cl2↑+2H2O,装置戊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Δ Δ
为 Sn+2Cl2 SnCl4,故答案为:MnO2+4H++2Cl- Mn2++Cl2↑+2H2O;
Δ
Sn+2Cl2 SnCl4;
答案第 13页,共 14页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
(3)由分析可知,该实验中先制备氯气,氯气经丁装置除杂,干燥后
与锡在装置戊中反应生成 SnCl4,尾气用乙装置吸收,所以连接顺序是
甲→丁→戊→丙→乙,实验开始时先要用氯气将装置中空气排尽,防
止空气中的水分对产物的影响,所以先点燃甲处的酒精灯,故答案为:
丁→戊→丙→乙;甲;
(4)装置乙的作用是 吸收未反应的氯气同时防止空气中水分进入装
置戊使产物水解,故答案为:吸收未反应的氯气同时防止空气中水分
进入装置戊使产物水解。
答案第 14页,共 14页
{#{QQABBYKUoggoAABAARgCUQFKCgOQkACCAIoGxBAEIAABAA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