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乙醇与乙酸 基础检测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3.乙醇与乙酸 基础检测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06 12:1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3.乙醇与乙酸基础检测题-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一、单选题
1.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分子易溶于水及甲苯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D.该分子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乙酸橙花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它含有的官能团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灼烧碎海带 B.混合浓硫酸和乙醇
C.吸收氨气防止倒吸 D.乙酸乙酯的制取
4.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
5.下列关于乙酸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常温下,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
B.食醋可清除水壶中的少量水垢,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C.向盛有乙酸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乙醇,振荡,静置,溶液分层
D.乙酸可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6.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钠块开始反应时,浮在乙醇液面的上面 B.钠块熔化成小球
C.钠块在乙醇的液面上游动 D.钠块表面有气体放出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碘食盐中的含碘物质为碘单质 B.聚氯乙烯塑料品常用于食品包装
C.苯应密封保存,置于阴凉处且远离火源 D.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8.如图是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某有机物的简易球棍模型,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有机物含有酯基
B.该有机物分子式为
C.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
D.该有机物是由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的
9.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久置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足量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久置已部分被氧化。
B 与浓硫酸共热至,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溶液,紫红色褪去 反应生成了乙烯
C 常温下,向浓度均为的和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溶液,先生成蓝色沉淀
D 测定等浓度的和溶液的,前者比后者的大 非金属性:
A.A B.B C.C D.D
10.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采用的相同措施是( )
A.水浴加热 B.冷凝回流
C.用浓硫酸做脱水剂和催化剂 D.乙酸过量
11.《本草纲目·草部·龙胆》冲记载。龙胆可治疗伤寒发狂四肢疼痛等,龙胆中的活性成分龙胆胆苦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龙胆苦苷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中含有16个碳原子 B.能与金属钠反应
C.能使酸性K2Cr2O7溶液褪色 D.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12.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刚开始钠块浮在乙醇的上面
B.钠块熔化成小球
C.钠块发出“嘶嘶”的响声
D.钠块表面有气泡产生
13.薰衣草醇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薰衣草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分子式为C10H16O
B.含有两种官能团
C.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14.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NaOH溶液代替饱和溶液
B.试管a中发生的是酯化反应
C.反应结束后试管b中液体分层,有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在上层
D.加入浓硫酸并加热起到了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
15.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 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为无色液体,可溶于四氯化碳
B. 将一小块钠分别投入盛有水和乙醇的小烧杯中,钠与乙醇反应要平缓得多 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C. 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石蜡油加强热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 石蜡油的分解产物中含有烯烃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 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A.A B.B C.C D.D
16.关于结构如图所示的有机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
B.1mol 此有机物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有2mol π键断裂
C.1mol 此有机物与足量Na发生反应,有1.5molH2生成
D.分子中sp2、sp3杂化的原子个数比为1:1
17.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氯乙烯、聚乙烯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1mol苹果酸[HOOCCH(OH)CH2COOH]可与3molNaHCO3发生反应
C.酸性条件下,C2H5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2H5CO18OH和C2H5OH
D.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8.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按官能团分类,它不属于
A.烯类 B.酚类 C.醚类 D.醇类
19.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冰醋酸
B.用CH3CH218OH与乙酸反应制取乙酸乙酯,18O存在于水中
C.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b中液体分为两层,下层为乙酸乙酯
D.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同时加快反应速率
20.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曾青(硫酸铜)涂铁,铁赤色如铜”过程中发生了置换反应
C.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或硅胶
D.医用酒精体积分数是75%,用医用酒精菌消毒是使细菌、病毒蛋白质变性后死亡
21.对下列物质的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丙烷的结构式为: B.羟基的电子式为:
C.Ca2+的结构示意图: D.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
22.不能鉴别乙醇和乙酸的方法是
A.观颜色 B.闻气味 C.加石蕊试液 D.用pH试纸
23.有机物X是某种合成药物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关于有机物X的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分子式为C16H16O3
B.X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同分异构体有2种
C.X既可发生氧化反应,又可发生加成反应
D.X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24.金刚烷胺作为帕金森病的治疗药,于1998年被批准用于流感病毒A型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烷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金刚烷胺能溶于稀盐酸
C.金刚烷与篮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D.上述四种有机物中篮烷的沸点最高
25.如下表所示,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少量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与主要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不纯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乙烷(乙烯) KMnO4(酸化) 洗气
B 溴苯(溴) NaOH溶液 过滤
C 乙醇(水) 生石灰 蒸馏
D 苯(苯酚) 浓Br2水 过滤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26.在做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中,某同学有个意外发现:在酒精灯外焰灼烧铜丝观察到铜丝表面变黑;当铜丝接近灯芯,变黑的铜丝又恢复原来的红色。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上述变化过程 。
27.(1)按系统命名法填写下列有机物的名称:
的名称是 。1 mol该烃完全燃烧需消耗氧气 mol。
(2)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 、 。
(3)C5H12的某种同分异构体只有一种一氯代物,写出它的结构简式 。
(4)某芳香烃结构为。它的分子式为 ,一氯代物有 种。
28.化学工业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常用的消毒剂产品按成分可以分为含氯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等9种。回答下列问题:
(1)①碘酊又称碘酒,常见配制方法是将一定质量的单质碘溶于适量酒精,再加水稀释。碘酒属于 。(选填:溶液、胶体、悬浊液、乳浊液)
②I4O9是碘元素最稳定的氧化物之一,已知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3、+5价,则I4O9中+3价和+5价的碘原子数目之比为 ,若I4O9溶于水会生成两种含氧酸,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2)乙醇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醇类消毒剂。
①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日常饮用的白酒直接蒸馏即可得到无水乙醇
b.95%的酒精消毒杀菌效果比浓度为75%的酒精好
c.表面氧化的铜丝在酒精灯内焰加热时会恢复红色,说明酒精具有挥发性和还原性
d.平时生活中,可以采用大面积喷洒酒精的方式对室内等封闭空间消毒
②酒驾的检测原理是乙醇使酸化的K2Cr2O7橙色溶液迅速还原成绿色的Cr2O3,同时生成无色无味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该有机物易溶于有机物,不易溶于水,A错误;
B.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所以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B正确;
C.该有机物含有甲基,故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正确;
D.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故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正确;
故选A。
2.B
【详解】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碳碳双键、酯基(-COOR),只有2种官能团;
故答案为B。
3.C
【详解】A.灼烧碎海带需要在坩埚中进行,A错误;
B.混合浓硫酸和乙醇应将浓硫酸倒入乙醇中,B错误;
C.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可用于防止倒吸,C正确;
D.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中,试管中的导管不能插入碳酸钠溶液中,D错误;
故选C。
4.A
【详解】A选项的标志是“易燃物”,B选项的标志是“氧化剂”,C选项的标志是“有毒气体”,D选项的标志是“腐蚀品”,乙醇属于易燃物,故选A。
5.C
【详解】A.常温下,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A项正确;
B.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可清除水壶中的水垢,反应原理为:,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B项正确;
C.由于乙酸易溶于水和酒精,所以向盛有乙酸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乙醇,振荡,静置,溶液不分层,C项错误;
D.乙酸和盐酸、硫酸一样,可与活泼金属(如Zn、Al等)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D项正确;
答案选C。
6.D
【详解】A.Na的密度比乙醇的大,不会浮在乙醇液面上,故A错误;
B.钠与乙醇反应较为缓慢,钠块不能熔化为小球,故B错误;
C.钠沉在液面以下,故C错误;
D.钠与乙醇反应有氢气生成,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7.C
【详解】A.加碘盐中含碘物质为碘酸钾,A错误;
B.聚氯乙烯有毒,不能用于食品包装,B错误;
C.苯易挥发、易燃,故应密封保存,置于阴凉处且远离火源,C正确;
D.体积分数75%的乙醇溶液用于杀菌消毒,D错误;
答案选C。
8.D
【详解】A.CH3CH2COOCH3结构中含有酯基,属于丙酸甲酯,A正确;
B.由CH3CH2COOCH3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4H8O2,B正确;
C.CH3CH2COOCH3属于酯,酯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属于取代反应,C正确;
D.甲醇和丙酸在浓硫酸的催化条件下发生反应CH3CH2COOCH3和水,D错误;
故选D。
9.C
【详解】A.即便亚硫酸钠没有被氧化,加入硝酸后也会将亚硫酸根氧化成硫酸根,故A错误;
B.乙醇易挥发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无法证明是否产生了乙烯,故B错误;
C.根据现象可知先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同种类型的沉淀Ksp越小溶解度越小,越先沉淀,所以Ksp[Cu(OH)2]<Ksp[Mg(OH)2],,故C正确;
D.亚硫酸并非S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不能通过比较碳酸和亚硫酸的酸性强弱来判断S和C的非金属性强弱,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同种类型的沉淀如AB型、AB2型等可以认为溶解度越大则Ksp越大,不同种类型的沉淀的Ksp比较没有意义。
10.C
【详解】A. 乙酸乙酯沸点770。C,乙酸正丁酯沸点1260。C,制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需要的温度较高,需要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不能用水浴加热,A项错误;
B. 乙酸乙酯采取边反应边蒸馏的方法,但乙酸丁酯则采取直接冷凝回流的方法,待反应后再提取产物,B项错误;
C. 制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都为可逆反应,用浓硫酸做脱水剂和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两者措施相同,C项正确;
D. 制备乙酸乙酯时,为了提高冰醋酸的转化率,由于乙醇价格比较低廉,会使乙醇过量,制备乙酸丁酯时,采用乙酸过量,以提高丁醇的利用率,这是因为正丁醇的价格比冰醋酸高,D项错误;
答案选C。
11.D
【详解】A.根据每个拐点是一个碳,末端是一个碳原子分析得到该分子共含有16个碳原子,故A正确;
B.该物质含有羟基,因此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故B正确;
C.该物质含有碳碳双键、羟基,因此能使酸性K2Cr2O7溶液褪色,故C正确;
D.该物质含有酯基,因此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2.D
【分析】乙醇中含有羟基,能与金属钠缓慢反应生成氢气,乙醇的密度比钠小,比在水中反应安静,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钠的密度大于乙醇,所以刚开始钠会沉在乙醇底部,故A错误;
B.钠和乙醇的反应缓慢,放热慢,不足以将钠融化,故B错误;
C.钠与乙醇反应缓慢,不发出“嘶嘶”的响声,故C错误;
D.钠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钠表面有气体放出,故D正确;
故选D。
13.A
【详解】A.根据有机物成键特点,其分子式为C10H18O,A选项错误;
B.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羟基两种官能团,B选项正确;
C.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选项正确;
D.有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羟基能和羧酸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D选项正确;
答案选A。
14.A
【详解】A.乙酸乙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故A错误;
B.试管a中发生的反应是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酸与乙醇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B正确;
C.试管b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用于吸收乙酸乙酯,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有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所以反应结束后试管b中液体分层,有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在上层,故C正确;
D.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酸与乙醇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浓硫酸是反应的催化剂,所以试管a中加入浓硫酸并加热起到了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A。
15.D
【详解】A.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表明乙烯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且产物溶于四氯化碳,A正确;
B.钠与乙醇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平缓,则表明乙醇电离出H+的能力比水弱,从而得出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B正确;
C.石蜡油加强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表明石蜡油的分解产物中含有烯烃,C正确;
D.甲烷与氯气反应产物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则表明有酸性物质生成,CH3Cl难溶于水,则酸性气体应为HCl,D不正确;
故选D。
16.D
【详解】A.六元环上连接羟基的那两个碳是手性碳,连接不一样的原子或基团,A正确;
B.该有机物分子有两个碳碳双键,双键中有一个是π键,故1mol 此有机物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有2mol π键断裂,B正确;
C.1mol 此有机物含有3mol羟基,与足量Na发生反应,有1.5molH2生成,C正确;
D.三个碳原子和三个氧原子均采用sp3杂化,四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故分子中sp2、sp3杂化的原子个数为4和6,原子个数比为2:3,D错误;
故选D。
17.D
【详解】A. 聚乙烯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烯、氯乙烯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
B. 1个苹果酸分子中只含有2个-COOH可与NaHCO3发生反应,则1mol苹果酸[HOOCCH(OH)CH2COOH]可与2molNaHCO3发生反应,故B错误;
C. 酯化反应时羧酸脱羟基、醇脱H,水解与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则酸性条件下C2H5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2H5COOH和C2H518OH,故C错误;
D.乙酸含有羧基能和氢氧化钠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油脂含有酯基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故D正确;
答案选D。
18.D
【详解】A.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属于烯类有机物,故A正确;
B.结构中含有酚羟基,属于酚类有机物,故B正确;
C.结构中含有醚键,属于醚类有机物,故C正确;
D.结构中不含醇羟基,不属于醇类有机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9.D
【详解】A.制取乙酸乙酯时,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浓硫酸,冷却后在加入乙酸,防止混合液体溅出,发生危险,故A错误;
B.制取乙酸乙酯的反应中,产物水中的氧原子来自乙酸,乙醇只提供氢原子,故B错误;
C.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目的是除去乙醇和乙酸、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上层是乙酸乙酯,故C错误;
D.反应为可逆反应,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使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20.C
【详解】A.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故B正确;
C、生石灰或硅胶都不具有还原性,所以不能防止食品被氧化变质,只能防止食物吸湿受潮,故C错误;
D.医用酒精体积分数是75%,酒精能够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凝固,故D正确;
故选C。
21.C
【详解】A.丙烷的结构式为,A项错误;
B.羟基的电子式为,B项错误;
C.Ca为20号元素,最外层有2个电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Ca2+,Ca2+的结构示意图:,C项正确;
D.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D项错误;
答案选C。
22.A
【分析】
【详解】A、乙醇和乙酸均为无色溶液,无法鉴别,选项A选;
B、乙醇有特殊的香味,乙酸有刺激性气味,闻气味能鉴别,选项B不选;
C、乙醇为中性,乙酸为酸性,加石蕊试液变红的为乙酸,可鉴别,选项C 不选;
D.乙醇为中性,乙酸为酸性,用pH试纸测pH时,pH小的为乙酸,可鉴别,选项D不选;
答案选A。
23.C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16H14O3,故A错误;
B.分子中含有2个苯环,两个苯环上共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则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故B错误;
C.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羟基,故可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故C正确;
D.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该分子结构不对称,两个苯环上连接的侧链基团不同。
24.B
【详解】A.金刚烷不含不饱和键,不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选项A错误;
B.金刚烷胺含有氨基,能与稀盐酸反应而溶于稀盐酸,选项B正确;
C.金刚烷的分子式为C10H14,篮烷的分子式为C10H12,二者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选项C错误;
D.四种物质都属于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W,所以上述四种有机物中W的沸点最高,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25.C
【分析】除杂必须遵循的原则:不增加新杂质(不增)、不减少被提纯物质(不减)、操作简便易行(易分)等,据此分析选项正误。
【详解】A项:酸化KMnO4溶液能将杂质乙烯氧化,但生成的二氧化碳成为乙烷中的新杂质。常用溴水洗气以除去乙烷中的乙烯,A项错误;
B项:溴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钠盐,通常溴苯与NaOH溶液不反应,且溴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故用分液法分离而非过滤法,B项错误;
C项:乙醇中的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Ca(OH)2,蒸馏时只有乙醇能汽化,再冷凝得无水乙醇,C项正确;
D项:苯酚与浓Br2水取代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不溶于水、能溶于苯中,不能过滤除去。除去苯中的苯酚,常用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D项错误。
本题选C。
【点睛】有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常用方法:分液或转化后分液、蒸馏或转化后蒸馏等。
26.2Cu+O22CuO; CuO+CH3CH2OHCH3CHO+H2O+Cu
【详解】铜丝变黑,是因为发生反应:2Cu+O22CuO;变黑的铜丝在灯芯附近和逸出的乙醇蒸汽反应后又变红,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O+CH3CH2OHCH3CHO+H2O+Cu。
【点睛】乙醇的催化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其过程是Cu先被空气氧化为CuO,CuO再和CH3CH2OH反应生成CH3CHO。
27. 2-甲基-1-丁烯 7.5 羟基 酯基 C18H14 4
【分析】烯烃的命名,按命名规则,编序号定位时要使碳碳双键的位次最小;烃分子内有几种氢原子,其一氯代物就有几种,据此回答;
【详解】(1)分子中碳碳双键位于1号碳和2号碳之间,2号碳上有1个甲基,该有机物的名称为:2-甲基-1-丁烯,分子式为C5H10;1 mol该烃完全燃烧需消耗氧气7.5mol。
(2)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酯基。
(3)C5H12的某种同分异构体只有一种一氯代物,那意味着烃分子内只有一种氢原子,即同一个碳原子上联有4个甲基,它的结构简式为。
(4)芳香烃分子式为C18H14,分子内有4种氢原子,则一氯代物有4种。
28.(1) 溶液 1:3 I4O9+2H2O=HIO2+3HIO3
(2) c 2+CH3CH2OH+4H+= 2Cr2O3+2CO2↑+5H2O
【详解】(1)①从常见配制方法可知,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酒属于溶液。
②I4O9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3、+5价,碘酸根中I的化合价为+5价,碘酸根为 1价,则I4O9可写成Im(IO3)n形式,所以前面的I的化合价为+3价,则I4O9化学式为I(IO3)3, I4O9+3价和+5价的碘原子数目之比为1:3,若I4O9溶于水会生成两种含氧酸,则元素化合价不变,故生成的酸为HIO2和HIO3,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I4O9+2H2O=HIO2+3HIO3。
(2)①a. 将日常饮用的白酒直接蒸馏,会有少量水随酒精一起蒸馏出来,无法得到无水乙醇,加入新制的生石灰吸水再蒸馏可得到无水乙醇,故a错误;
b. 医用酒精是75%的酒精,95%的酒精消毒杀菌效果比浓度为75%的酒精差,故b错误;
c. 表面氧化的铜丝在酒精灯内焰加热时会恢复红色,是因为氧化铜和焰心、内焰处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重新生成了铜,说明酒精具有挥发性和还原性,故c正确;
d. 酒精是易燃物,封闭空间大面积喷洒酒精有易燃易爆的可能,这种做法极其危险,故d错误;则说法正确的是c。
②酒驾的检测原理是:乙醇具有还原性,使酸化的K2Cr2O7橙色溶液迅速还原成绿色的Cr2O3,同时生成无色无味气体二氧化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H3CH2OH+4H+= 2Cr2O3+2CO2↑+5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