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典型真题)计算大综合-重庆市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高频易错期末真题精选(含解析)(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典型真题)计算大综合-重庆市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高频易错期末真题精选(含解析)(西师大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1-07 07:0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典型真题)计算大综合-重庆市2023-2024学年
三年级上册数学高频易错期末真题精选(西师大版)
试卷说明:本试卷试题精选自重庆市近两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真题试卷,难易度均衡,适合重庆市及使用西师大版教材的三年级学生期末复习备考使用!
1.估算:
39÷5≈ 40÷2≈ 41÷4≈ 42÷5≈
2.估算下面各题.
104×59≈ 251×52≈ 19×71≈
720×21≈ 708×31≈ 496×32≈
3.口算。
60×5= 400×2= 201×4= 96÷3=
678×0= 50×8= 72÷6= 80÷4=
4.估算:
52×68≈ 89×30≈ 25×31≈
604÷3≈ 122÷3≈ 302÷6≈
5.估算我不怕.
220×9≈ 590×7≈ 870×4≈ 503×8≈
897×3≈ 618×5≈ 586×2≈ 710×4≈
6.口算。
42×2= 5×200= 3×202= 90-9=
90÷3= 700+4= 22÷2= 40×5=
7.直接写出得数。
3×100= 5×200= 300×8= 6×500=
4×700= 300×7= 200×2= 300×6=
900×3= 500×3= 100×2= 300×4=
8.直接写出得数。
42×8= 3×600= 64÷2= 75÷5= 50÷2=
= = = = =
9.用竖式计算。
86÷4= 78÷9= 72÷3=
48×9= 203×6= 560×3=
10.竖式计算。
305×6= 95÷5= 5×175= 53÷4=
270×6= 98÷7= 45×8= 72÷2=
11.利用竖式进行计算:
52÷2= 54÷2=
12.列竖式计算.
325×6= 506×4= 420×5=
65÷5= 58÷8= 87÷4=
13.用竖式计算。
376×8= 84÷7= 6×405=
480×7= 48÷3= 92÷9=
14.我的竖式最工整.
128÷4= 417÷3= 285÷5=验算:
15.竖式计算:
604×8 520×7
16.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97+425= 500-257= ☆602-85=
279×3= 304×7= 360×5=
17.竖式计算.
760+140= 407﹣229= 342×2=
487×5= 205×3= 720×4=
18.竖式计算。
26÷3= 38÷7= 270×6=
28×4= 37×7= 308×3=
77÷6= 657×9= 132×5=
19.列竖式计算。
46÷9=      64÷4=      95÷5=
73÷6=83÷3= 98×7=
20.用竖式计算。
427×7= 506×7= 136×7=
524×3= 720×9= 506×4=
21.用竖式计算。
(1)38×9= (2)68÷2= (3)254×4=
(4)7×505= (5)84÷3= (6)95÷7=
22.用竖式计算(画“△”的要验算)
642÷6= 963÷8= △363÷5=
23.脱式计算。
25+75×9 72÷2×3 (215-85)×8 402-244+56
24.用脱式计算。
6×6+7 78-21×3 82+24×3
78-2×3 95+41-100 32÷4×7
25.脱式计算。
91÷7×60 28×(49-35) 146-35×3
26.四则混合运算。
(1)4×(89+11) (2)49÷7×9
(3)35+12×8 (4)83+78-23
27.计算下面各题。
(1)24+32×5 (2)21×(48÷6) (3)98-98÷7
(4)5×(46+12) (5)81÷9×6 (6)464-54-46
28.脱式计算。
256×4-871 28×6+218 408×4-48
81×9+270 420×2-308 2×62+289
29.脱式计算。
470+110+280 530-325+317 824-320-134
8×6+74 352+7×5 9×9-28
30.脱式计算。
48÷4+59 23×4-26
(48+29)÷7 100-96÷3
31.脱式计算。
29+35÷7 195-123+47 (65+121)×7
36+56×3 186-(128-72) 32÷8×117
125-75÷3 72÷(4×2) 7×70-420
32.脱式计算。

33.脱式计算.
(36+54)÷2 85×(4-2) (359-59)×3
(9+1)×89 49×(5+2) 95÷(15-10)
80÷(6-4 ) 21÷3+81 24×(8-3)
34.脱式计算.
126﹣96÷3
4×(92+28)
105×(2×5)
(60﹣32)÷4.
35.脱式计算
(1)200÷2÷5
(2)9×(25+55)
(3)72÷8×6
(4)5×19×5
(5)425+(238﹣125)
(6)(83﹣78)×5.
36.脱式计算。
136+84÷7 369-(154+73) (382-163)×3
36÷3+52 7×(229-136) 125×8-178
37.脱式计算。
236+80÷5 84÷(301-298)
98÷7×9 839-152×5
38.看图列式计算。
( )-( )=( )
39.看图列式计算。
□+□=□
40.看图列式计算.
41.看图列式计算。
□+□=□
42.看图写算式并计算。
43.看图列式并计算。

44.看图列式计算。
( )+( )=( )
45.看图列算式。
46.看图列式计算。

( )+( )=( )
47.看图列式计算。
48.看图列式计算。
( )+( )=( )
49.看图列式计算。
( )+( )=( )
50.求下面图形的周长。
51.计算下列各图形的周长。
5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53.求下面图形的周长。
54.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55.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1)
(2)
56.求出下面各图的周长。
57.计算下面各个图形的周长。
58.计算各个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59.计算下列各图形的周长。

60.计算图形周长.
61.量出下面图形的各边的长度,并求出图形的周长。

6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参考答案:
1.8;20;10;8
【详解】除法的估算和乘法一样,取近似值计算.
2.6000,12500,1400,14400,21000,15000
【详解】试题分析:在进行乘法估算时,一般要用“四舍五入”法,把因数看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来进行计算.
(1)104×59中要把104看作100,59看作60来进行计算,
(2)251×52中要把251看作250,52看作50来进行计算,
(3)19×71中要把19看作20,71看作70来进行计算,
(4)720×21要把720不变,21看作20进行计算,
(5)708×31中要把708看作700,31看作30来进行计算,
(6)496×32要把496看作500,32看作30进行计算,据此解答
解:(1)104×59≈100×60=6000,
(2)251×52≈250×50=12500,
(3)19×71≈20×70=1400,
(4)720×21≈720×20=14400,
(5)708×31≈700×30=21000,
(6)496×32≈500×30=15000,
故答案为6000,12500,1400,14400,21000,15000.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在乘法估算时要用“四舍五入”法,把因数看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来进行计算的知识掌握情况.
3.300;800;804;32
0;400;12;20
4.3500,2700,750,200,40,50
【详解】试题分析:在估算中一般要把数看作是一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来进行计算,
(1)52×68要把52看作50,68看作70来进行计算.
(2)89×30要把89看作90来进行计算.
(3)25×31要把31看作30来进行计算.
(4)604÷3要把604看作600来进行计算.
(5)122÷3要把122看作120来进行计算.
(6)302÷6要把302看作300来进行计算.
解:52×68≈3500 89×30≈2700 25×31≈750
604÷3≈200 122÷3≈40 302÷6≈50
故答案为3500,2700,750,200,40,50.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估算能力.25×31的估算中也可以把25看作30来进行计算,估算无定法,合理即可.
5.1800,4200,3600,4000,2700,3000,1200,2800.
【详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要把三位数看作接近它的整百数,再乘一位数.
6.84;1000;606;81
30;704;11;200
7.300;1000;2400;3000
2800;2100;400;1800
2700;1500;200;1200
8.336;1800;32;15;25;
;;0;;
9.21……2;8……6;24
432;1218;1680
【分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二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除时,应商0占位。
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法则:从右边起,依次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那一位对齐,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多位数末尾有0时,把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上没有参加运算的几个0。
【详解】86÷4=21……2 78÷9=8……6 72÷3=24

48×9=432 203×6=1218 560×3=1680

10.1830;19;875;13……1
1620;14;360;36(竖式见详解)
【分析】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法则:从右边起,依次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哪一位对齐,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如果最高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详解】305×6=1830 95÷5=19 5×175=875 53÷4=13……1

270×6=1620 98÷7=14 45×8=360 72÷2=36

11.;
【详解】根据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求解,本题考查了简单的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
12.1950 2024 2100 13 7……2 21……3
13.3008;12;2430;
3360;16;10……2
【分析】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上相应的积。
除法竖式计算时,从最高位开始除起,若除不了,那么就用最高位和下一位合成一个数来除,直到能除以除数为止。如果有余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详解】376×8=3008 84÷7= 12 6×405=2430

480×7=3360 48÷3=16 92÷9=10……2

14.32,139,57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法则,列竖式计算即可解答,除法是利用逆运算乘法进行验算的.
解:128÷4=32,
417÷3=139,
285÷5=57,
验算: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笔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5.;
【详解】竖式计算就是一个数的第i位乘上另一个数的第j位,就应加在积的第i+j-1位上.
16.822;243;517
837;2128;1800
【分析】三位数加三位数上下对齐相加,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百位加百位,满十的向前一个数位进1,然后把各自加出来得到的数字的个位按顺序放在一起;
三位数减三位数上下对齐相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百位减百位,不够减的向前一个数位借1作10再进行相减,然后把各自减出来得到的数字的个位按顺序放在一起;
三位数乘一位数,从个位开始算起,用一位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个数位相乘,与哪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就放在哪一位下面,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详解】☆397+425=822 500-257=243
验算:
☆602-85=517
验算:
279×3=837 304×7=2128 360×5=1800
17.900;178;684;2435;615;2880;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整数加减法和整数乘法的竖式的计算方法解答.
解:
(1)760+140=900
(2)407﹣229=178
(3)342×2=684
(4)487×5=2435
(5)205×3=615
(6)720×4=288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整数加减和整数乘法的笔算,根据各自计算方法计算.
18.8……2;5……3;1620
112;259;924
12……5;5913;660
【分析】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法则:从右边起,依次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哪一位对齐,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如果最高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详解】26÷3=8……2 38÷7=5……3 270×6=1620

28×4=112 37×7=259 308×3=924

77÷6=12……5 657×9=5913 132×5=660

19.5……1;16;19
12……1;27……2;686
【分析】根据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如果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可解答此题。
【详解】46÷9=5……1 64÷4=16 95÷5=19

73÷6=12……1 83÷3=27……2 98×7=686

20.2989;3542;952
1572;6480;2024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笔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427×7=2989 506×7=3542 136×7=952

524×3=1572 720×9=6480 506×4=2024

21.(1)342;(2)34;(3)1016;
(4)3535;(5)28;(6)13……4
【分析】(1)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如果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详解】(1)38×9=342 (2)68÷2=34 (3)254×4=1016

(4)7×505=3535 (5)84÷3=28 (6)95÷7=13……4

22.107,120…3,72…3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整数除法的运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除法的验算是利用它们的逆运算进行验算的.
解:642÷6=107,
963÷8=120…3,
363÷5=72…3,
验算: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属于基础题,细心计算即可解答.
23.700;108;1040;214
【分析】(1)有加有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有除有乘,从左往右计算;
(3)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有减有加,从左往右计算。
【详解】25+75×9
=25+675
=700
72÷2×3
=36×3
=108
(215-85)×8
=130×8
=1040
402-244+56
=158+56
=214
24.43;15;154;
72;36;56
【分析】(1)有乘有加,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2)有减有乘,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减法;
(3)有乘有加,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4)有减有乘,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减法;
(5)加、减同级混合运算,从左往右计算;
(6)乘、除同级混合运算,从左往右计算;据此计算。
【详解】(1)6×6+7
=36+7
=43
(2)78-21×3
=78-63
=15
(3)82+24×3
=82+72
=154
(4)78-2×3
=78-6
=72
(5)95+41-100
=136-100
=36
(6)32÷4×7
=8×7
=56
25.780;392;41
【分析】第一小题,乘除混合运算,是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即可;
第二小题,先算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第三小题,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详解】91÷7×60
=13×60
=780
28×(49-35)
=28×14
=392
146-35×3
=146-105
=41
26.(1)400;(2)63
(3)131;(4)138
【分析】(1)先算加法,再算乘法;(2)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3)先算乘法,再算加法;(4)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详解】(1)4×(89+11)
=4×100
=400
(2)49÷7×9
=7×9
=63
(3)35+12×8
=35+96
=131
(4)83+78-23
=161-23
=138
27.(1)184;(2)168;(3)84;
(4)290;(5)54;(6)364
【分析】(1)24+32×5,此题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21×(48÷6),此题应先算小括号里的除法,再算小括号外的乘法;
(3)98-98÷7,此题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4)5×(46+12),此题应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小括号外的乘法;
(5)81÷9×6,此题应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6)464-54-46,此题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详解】(1)24+32×5
=24+160
=184
(2)21×(48÷6)
=21×8
=168
(3)98-98÷7
=98-14
=84
(4)5×(46+12)
=5×58
=290
(5)81÷9×6
=9×6
=54
(6)464-54-46
=410-46
=364
28.153;386;1584
999;532;413
【分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
【详解】256×4-871
=1024-871
=153
28×6+218
=168+218
=386
408×4-48
=1632-48
=1584
81×9+270
=729+270
=999
420×2-308
=840-308
=532
2×62+289
=124+289
=413
29.860;522;370
122;387;53
【分析】(1)从左到右算;
(2)从左到右算;
(3)从左到右算;
(4)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5)先计算乘法,再算加法;
(6)先计算乘法,再算减法。
【详解】(1)470+110+280
=580+280
=860
(2)530-325+317
=205+317
=522
(3)824-320-134
=504-134
=370
(4)8×6+74
=48+74
=122
(5)352+7×5
=352+35
=387
(6)9×9-28
=81-28
=53
30.71;66;
11;68;
【分析】48÷4+59此题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23×4-26此题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48+29)÷7此题先算加法,再算除法。
100-96÷3此题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详解】48÷4+59
=12+59
=71
23×4-26
=92-26
=66
(48+29)÷7
=77÷7
=11
100-96÷3
=100-32
=68
31.34;119;1302
204;130;468
100;9;70
【分析】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详解】29+35÷7
=29+5
=34
195-123+47
=72+47
=119
(65+121)×7
=186×7
=1302
36+56×3
=36+168
=204
186-(128-72)
=186-56
=130
32÷8×117
=4×117
=468
125-75÷3
=125-25
=100
72÷(4×2)
=72÷8
=9
7×70-420
=490-420
=70
32.284;7866;2700
【分析】计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时,有小括号的,先计算小括号的,再按照运算顺序计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据此解答。
【详解】
33.45,170,900,890,343,19,40,88,120.
34.94;480;1050;7
【详解】试题分析:(1)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
(3)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
(4)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
解:(1)126﹣96÷3
=126﹣32
=94
(2)4×(92+28)
=4×120
=480
(3)105×(2×5)
=105×10
=1050
(4)(60﹣32)÷4
=28÷4
=7
【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
35.20;720;54;475;538;25
【详解】试题分析:(1)(3)(4)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
(5)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加法;
(6)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
解:(1)200÷2÷5
=100÷5
=20
(2)9×(25+55)
=9×80
=720
(3)72÷8×6
=9×6
=54
(4)5×19×5
=95×5
=475
(5)425+(238﹣125)
=425+113
=538
(6)(83﹣78)×5
=5×5
=25
【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
36.148;142;657
64;651;822
【分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
【详解】136+84÷7
=136+12
=148
369-(154+73)
=369-227
=142
(382-163)×3
=219×3
=657
36÷3+52
=12+52
=64
7×(229-136)
=7×93
=651
125×8-178
=1000-178
=822
37.252;28;
126;79;
【分析】236+80÷5此题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84÷(301-298)此题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98÷7×9此题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839-152×5此题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详解】236+80÷5
=236+16
=252
84÷(301-298)
=84÷3
=28
98÷7×9
=14×9
=126
839-152×5
=839-760
=79
38.
【分析】根据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可知,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涂色的份数,依此写出这两个图对应的分数,然后再相减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列式如下:
-=
39.+=
【分析】把正方形的面积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其中1份涂色,表示;其中2份涂色,表示 ,然后把和相加即可。
【详解】据分析可知:
可列式为:+=
40.40×4+35=195
41.
【分析】把一个圆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6份,表示其中的2份是,表示其中的3份是,然后两个分数相加求和,据此解答。
【详解】把一个圆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它的,一个加数是其中的2份,这样的2份是2个,就是它的,另一个加数是其中的3份,这样的3份是3个,就是它的,那么一共是。
【点睛】掌握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42.16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5等份是80,求每份表示的数,用除法计算即可。
【详解】80÷5=16
43.;;;
【分析】根据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可知,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涂色的份数,依此先写出这两个图涂色部分所对应的分数,然后再将这两个分数相加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列式为:。
44.
【分析】根据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可知,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涂色的份数,依此写出两个图涂色部分对应的分数,然后再相加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填空如下:
+=
45.;+;;
【分析】根据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可知,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涂色的份数,依此先写出这两个图涂色部分所对应的分数,然后再将这两个分数相加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列式如下:
46.
【分析】根据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可知,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涂色的份数,依此写出这两个分数,然后再相加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列式如下:

+=
47.848
【分析】根据题图可知,一条线段表示212,4条线段表示的数就是4个212,即212×4。
【详解】212×4=848
48.
【分析】计算两部分的和,用加法计算,因此用加即可,依此列式并计算。
【详解】根据分析,列式如下:
+=
49.
【分析】根据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可知,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涂色的份数,依此写出两个图涂色部分对应的分数,然后再相加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填空如下:
+=
50.40厘米;60厘米
【分析】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2+8)×2
=20×2
=40(厘米)
15×4=60(厘米)
则长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正方形的周长是60厘米。
51.32cm;51cm;46cm
【分析】根据周长的意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分别将左图和中图的各个边的长度相加求和即可。
如图所示,将图形的边平移后,可知这个图形的周长比长14cm、宽6cm的长方形的周长多2个3cm,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解答。
【详解】左图:12+8+12=32(cm),则左图的周长是32cm。
中图:8+8+20+15=51(cm),则中图的周长是51cm。
右图:(14+6)×2+2×3
=20×2+2×3
=40+6
=46(cm)
则右图的周长是46cm。
52.65毫米;80毫米;6厘米
【详解】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20毫米,20毫米,25毫米
20+20+25=65(毫米)
梯形的边长为:20毫米,15毫米,20毫米,25毫米
20+15+20+25=80(毫米)
六边形的六条边都是1厘米
1×6=6(厘米)
53.20厘米;76厘米
【分析】图一为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通过平移可知,图二的周长等于长为26厘米,宽为12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依此计算即可。
【详解】图一:5×4=20(厘米)
图二通过平移后,如下图所示:
(26+12)×2
=38×2
=76(厘米)
54.126厘米 56厘米
【详解】(40+15)×2+8×2=126(厘米)
12×4+4×2=56(厘米)
55.(1)40cm;(2)36cm
【分析】(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详解】(1)(13+7)×2
=20×2
=40(cm)
则长方形的周长为40cm。
(2)9×4=36(cm)
则正方形的周长为36cm。
56.32米;78cm
【分析】图形一:经过平移可知它是一个正方形,根据正方形周长公式=边长×4,代入数据即可求出;
图形二: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长+宽)×2,代入数据即可求出周长,据此解答。
【详解】
【点睛】本题考查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熟记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7.74cm;52cm;48cm
【分析】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三角形的周长等于它的三边长度之和,据此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12+25)×2
=37×2
=74(cm)
13×4=52(cm)
12+20+16
=32+16
=48(c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58.30厘米 24厘米
59.36分米 36分米
【详解】8+6+12+10=36(分米)
8+10+8+10=36(分米)
60.(15+9)×2=48(厘米)
12×4=48(厘米)
(23+6)×2=58(分米)
18×4=72(米)
61.测量见详解;10厘米;8厘米
【分析】直尺上1个大格是1厘米,因此用0刻度线对准线段的首端,线段的末端指向第多少个大格,则线段就长多少厘米,依此测量。
图一为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图二为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依此计算。
【详解】经过测量,如下图所示:
图一的周长为:
(3+2)×2
=5×2
=10(厘米)
图二的周长为:2×4=8(厘米)
62.16cm
【分析】如下图,原图形周长与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把数据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5+3)×2
=8×2
=16(c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