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06 10:33:31

文档简介

2023-2024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5每题2分,共计50分)
1.A 2.A 3.B 4.D 5.B 6.B 7.D 8.A 9.A 10.D
11.D 12.C 13.C 14.A 15.D 16.D 17.C 18.C 19.B 20.C
21.B 22.C 23.B 24.C 25.C
二、不定项选择题(26-30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共计15分)
26.AD 27.AC 28.BCD 29.ABC 30.C
三、非选择题(35分)
31.(11分) 样方法(1分) 竞争 (2) 化学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生物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此处两空答案可互换)
32.(12分)(1) 胰岛素 效应器
(2)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3) 记忆 抗体
33.(12分)(1)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垂直
(3)群落的物种组成 次生 (含碳)有机物
(4)1000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生物学试题
(试题总分:100分 答题时间:75分钟)
温馨提示:沉着应对,冷静作答,成功属于自信的你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合计5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东亚飞蝗的幼虫和成虫
②惠州西湖的全部生物
③惠州西湖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④惠州西湖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②④
2.下列有关血糖、体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冬泳过程中,体内产热速率始终大于散热速率
B.胰岛素等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会失去活性
C.调节血糖、体温、水盐平衡的神经中枢均在下丘脑
D.人体血糖、体温、水盐的相对稳定是体内多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的结果
3.在2023年的马拉松比赛过程中,参赛运动员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生理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与此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
B.运动过程中,内环境中进行的葡萄糖氧化分解反应加快,体温略有升高
C.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
D.大量流汗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
4.小明感觉不舒服,去医院做了血常规检查,下列物质中不能在血浆中出现的是(  )
A.尿素 B.甘油三酯
C.血清球蛋白 D.Na+载体
5.沙漠中的生物有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沙漠环境,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骆驼刺植株高几厘米,但根可长达15米,是适应环境的表现
B.蜥蜴等爬行动物的表皮往往有角质鳞片,防止其他动物的捕食
C.荒漠生物群落中的仙人掌在夜间吸收CO2,有助于减少水分散失
D.沙鼠、跳鼠等具有与周围环境一致的沙土色,有利于逃避敌害
6.下列关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主神经系统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
B.人可以通过意识支配自主神经系统以适应不同环境
C.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通常相反
D.自主神经系统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
7.下列描述的生物种间关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D.草多欺苗,苗多欺草
8.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C.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栖息地总量减少及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重要原因
9.在气候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从裸露的岩石开始的初生演替的完整过程是( )
A.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乔木阶段
C.地衣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
D.乔木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
10.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装置①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进行采集
B.装置①中的金属筛网能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C.装置②主要用于采集体型较大的小动物
D.装置②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置于70%的酒精中
11.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结构,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随着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12.某同学根据某湖泊的能量流动图解,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金字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Ⅰ→Ⅱ→Ⅲ构成一条食物链
B.图中未体现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由图可知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D.该金字塔若表示生物量金字塔,则不会出现倒置情况
13.研究者可以从“一片稻田中的全部生物”或“一片稻田中的全部河蟹”两种不同的视角开展研究,这说明群落和种群是不同水平的研究对象。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问题的是( )
A.物种丰富度 B.种间关系 C.年龄结构 D.生态位
14.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
B.如果要研究某生态系统中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则只需研究第二营养级的呼吸消耗量和生长量即可
C.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15.某草原的食物网如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有5个营养级
B.食物网中的生物之间可能同时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C.图中未呈现的生态系统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D.在食物网中占据营养级越多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多
16.某人从未感染过甲型H7N9流感病毒,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与病毒类似,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胞内寄生菌在侵入宿主细胞后,机体将通过体液免疫过程使它们失去寄生的基础,最终被吞噬消灭
B.浆细胞可以接受流感病毒的刺激,使其分泌特异性抗体
C.一旦甲型H7N9流感病毒侵入该人体,记忆B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
D.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流感病毒,不能直接作用于细胞内的流感病毒
17.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分子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
B.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后可持续发挥作用
C.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
D.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
18.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于免疫器官
B.胃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免疫系统
D.淋巴细胞只存在于淋巴液和淋巴结中
19.抗洪战士为了抢险抗洪长时间不吃饭、不休息时,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情况不正确的是( )
A.B.
C. D.
2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真核生物,所有的分解者都是微生物
B.所有的生产者都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
C.有的分解者是原核生物,有的分解者是真核生物
D.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只能是生产者或分解者
21.调查是科学探究方法之一,下列关于调查方法的运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调查农田中某种昆虫卵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可以采用样方法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统计物种的相对数量
C.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进行计数
D.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可采用浸泡法或沾蘸法处理插条
22.为践行“长江大保护”,保护长江宜昌段生物多样性,近年来宜昌积极推动生态修复和库岸综合整治等三大工程,认真落实“十年禁渔”等相关保护计划。如今,长江宜昌段天更蓝水更绿,许久未见的江豚也频繁“露脸”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B.建立动植物繁育基地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地保护措施
C.“长江大保护”的有效实施可有效提高江豚的环境容纳量
D.“多吃蔬菜少吃肉”不仅有益健康,还可以增加个人的生态足迹
2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反馈调节可维持二者数量的相对稳定
B.因为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时不易恢复
C.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
D.河流中的污染物的自身净化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24.如图用来表示田鼠种群的理想增长曲线和在某自然环境中的实际增长曲线,关于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比较两条曲线,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
B.严密封储粮食,保护田鼠天敌等措施可以使e点向下移动
C.de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c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2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不能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B.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D.雄孔雀开屏吸引雌孔雀前来,属于物理信息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计15分,每题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
26.某景区每年5月底到6月初,成群的萤火虫一起发光来吸引异性,景色优美,引来了世界各地游客参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萤火虫发出的荧光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只能来源于生物
B.这一现象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既可以吸引异性的萤火虫,也可以吸引其天敌
D.萤火虫发出荧光的现象可供游客参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7.某同学画出三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所以三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
B.图甲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图乙中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CO2
D.若使图甲、图乙、图丙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
28.研究人员对某地不同物种三个种群甲、乙和丙的数量进行跟踪调查,并计算其λ值(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无法推断t1时甲乙数量是否相等
B.乙有固定的λ值,其种群年龄结构如图2中的I类型
C.t1~t4时间段内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
D.丙在t2~t4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29.下图中的三个曲线图表示种间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①②③表示的种间关系依次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B.图②可以表示草原上非洲狮和斑鬣狗之间的关系
C.图③可以表示海葵与寄居蟹之间的关系
D.环境发生变化后,图③中的b种群数量可能会超过a种群
30.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植物 田鼠 鼬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A.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3%
B.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2.45×1011J/(hm2·a)
C.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80只
D.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5分)
31.(11分)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对该农田的烟草数量进行估算,常采用的方法是 (1分)。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关系是 。
(2)烟草释放的这种化学物质属于 信息,这体现了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3)利用烟草的这种特性,我们可以人工合成类似的物质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这种方法属于 防治。
(4)生态系统的功能除了信息传递外,还有 。
32.(12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通过机体各个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 ,此过程中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 。
(2)人体感染感冒病毒后,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 增加,促进 重吸收水,从而减少尿量。
(3)当该病毒再次进入人体后, 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浆细胞,然后快速产生大量 。
33.(12分)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调查学校周边农田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获悉该地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 。
(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3)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区别于其它群落的重要特征为 ,该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发生了 演替。碳在农田生物群落中主要以 的形式传递。
(4)同学们同时又研究了该农田地上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形成的如下食物网,其中戊的食物有1/2来自乙,1/4来自丙,1/4来自丁,且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
若戊体重增加10g,需要消耗植物 g。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