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县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云阳县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06 11:0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重庆市云阳县南溪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
高三地理
总分: 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共计15道小题,每题4分共计60分)
潜蚀是一种独特的土壤侵蚀方式,是水流沿土层的垂直节理、劈理、裂隙或洞穴进入地下,复向沟谷流出,形成地下流水通道所发生的机械侵蚀和溶蚀作用,在干旱半干早地区潜蚀地貌较为常见。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潜蚀形成的“竖井”地貌。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最可能有潜蚀地貌发育的是( )
A.海岸带 B.天坑 C.黄土城 D.丹霞山
2 “竖井”大规模连片发展,会导致当地( )
A.土壤肥力增强 B.易发地质灾害 C.耕地面积增加 D.地表水流有序
热带气旋“弗雷迪”2023年2月 6日形成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印度洋海城,向西横穿印度洋,先后登陆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和马拉维,在良好的环境下,“弗雷迪”成为目前唯一一个在生命史中经历 6 次快速增强过程(24 小时内风力增强 15 米/秒)的热带气旋,也是气象观测史上最“长寿”的热带气旋。监测显示,“弗雷迪”轨迹长度达到 1.2万公里,成为 21 世纪以来第一个完整穿越整个印度洋的热带风暴,“弗雷迪”在莫桑比克和马拉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使得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读图 2,完成3~5题
3 “弗雷迪”形成和发展的“良好环境”是( )
A.夏季温暖广阔的印度洋面 B.人类活动干扰小
C.热带气旋移动的路径较长 D.地转偏向力较小
4 导致“弗雷迪”在莫桑比克和马拉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次生灾害是( )
A.雷电冰雹 B.暴雨山洪 C.强风海啸 D.反复登陆
5 弗雷迪”在中途得以不断加速,延缓其“生命”,主要是基于( )
A.摩擦力小 B.狭管效应 C.温暖海洋 D.温差增大
东北冷涡,是春夏季节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或其附近的高空大型冷涡,是能够维持 3-4 天或更长时间的深厚系统。其中心温度比四周同高度低,强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强。东北冷涡是造成东北地区低温冷害、持续阴雨洪涝、冰雹和雷雨大风等突发性强对流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对东北地区的天气和气候有重大影响。图3为东北冷涡高空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 6~8 题。
6东北冷涡在成因上属于( )
A.热力低压 B.动力低压 C.热力高压 D.动力高压
7东北冷涡强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快速上升 B.冷空气快速下降
C.冷空气主导形成冷锋 D.暖空气主导形成暖锋
8 东北冷涡带来的暴雨区域主要分布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人口迁移格局变化与制造业空间转移相互影响,提高人口与产业的空间匹配程度将有助于减少区际经济差距,图4示意 2000-2015 年中国制造业重心与人口迁移重心的空间格局与变动轨迹。据此完成 9~10题。
9 2000-2015年间,我国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重心转移的共同方向是( )
A.2000-2005 年向东南迁移 B.2005-2010年向东北迁移
C.2010-2015 年向西南迁移 D.2000-2015 年向西北迁移
10. 2000-2015 年,重心转移方向最稳定的产业类型是( )
A.劳动密集型 B.能源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资本密集型
大都市区人口居住地和就业地往往差异较大,东京通过在大都市区外围地区推动新城建设,有效促进了多中心化发展,图 5示意日本东京市不同圈层居住和就业的组织模式(从内到外依次为I、II、III、IV层),据此完成11~12 题
11东京市四个圈层中就业岗位占比最高的是( )
A.I层 B.II层 C.III层 D.IV层
12东京市建立多个外围次中心,其主要作用有( )
①降低城市规模 ②缩小圈层差距
③缩短通勤距离 ④减轻交通拥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某地某日的日出、日落时刻是指该地当日太阳位于地平线的时刻。下表示意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时刻及昼长时间 (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3~15题
13 该地位于( )
A.120°E 以东 B.120°E以西 C.40°N 以北 D.南回归线以南
14 该地夏至日日出时刻最早,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球形状 B.地势起伏 C.气压梯度力 D.太阳回归运动
15二分日,该地昼长大于 12 小时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高 B.天气睛朗 C.海拔较高 D.太阳活动强
二 材料分析题(共3道小题,共计40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老挝钾盐矿资源丰富,矿体厚、埋藏浅,开采条件较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内某钾肥生产企业前往老挝开发钾盐矿,再生产钾肥销往国内,弥补我国钾肥短缺问题。该企业还将国内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老挝,实施农业产业帮扶措施,受到当地政府和居民广泛好评。图 6为老挝钾盐资源及钾肥销售运输路径分布示意图。
(1)简要分析老挝钾盐矿富集特征对钾肥企业开采钾盐矿的影响。
(2)简述我国钾肥企业在老挝建广并实施农业帮扶措施对企业的有利影响。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分布着最具代表性的早作石堰梯田,当地农民利用不同大小的砾石搭建底层基础,上覆土壤层进行耕作,土壤与基岩致密。每年春季播种前需要对土地进行“一翻一耙(把块弄碎整平)”,秋季收获后“一翻不耙”。石堰梯田系统不仅维持了当地的生态系统,也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农产品,这种农业生产方法在当地已经延续了 700 多年,图7为涉县梯田区地形和石堰梯田垂直剖面图。
(1)描述涉县梯田区的气候特征。
(2)分析梯田从下到上分别布置大岩石、中岩石、小岩石和土壤层的目的。
(3)说明春季时对梯田进行“一翻一耙”的原因。
(4)列举涉县梯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锋是指温度、盐度、密度等要素特性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海洋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常具有强烈的水平辐合与垂直运动。某年1月 10-14 日,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与南极罗斯海之间航行时,进行了沿南太平洋区域的抛弃式温、盐、深观测,统计得到如图 8 所示的某断面温度和盐度分布图。
(1)图中甲点可能存在海洋锋,比较该海洋锋两侧海水的性质差异。
(2)简析海洋锋附近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
(3)说明海洋锋附近海雾弥漫的原因。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潜蚀是发生在土层的节理等处,要求土层深厚,垂直节理发育。因此最可能发育在黄土高原地区。故选C。
2 【答案】B【解析】竖井发育并垮塌,本质上属于沟蚀里面的侧蚀,大规模连片发展,会导致地表更为破碎,侧蚀更为严重。洞穴发展可诱发甚至加剧地裂缝、泥流等灾害的发生与发展,陷穴周围一般有较大的汇水面积,水流又通过暗穴通道排泄,同时携带大量泥沙,从而为泥流灾害提供了水源和物质来源。
3【答案】A 【解析】气旋为低压,其形成需要大量的热量和水汽,因此,处于夏季的热带印度洋能提供充足的能量和水汽。
4【答案】 B【解析】气旋主要造成的灾害为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海啸主要由地震、火山等造成,冰雹主要由强对流天气造成。
5【答案】 C【解析】
气旋得到不断的加速,主要是它回到海面以后能得到能量和水汽的补充。
6【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读图3可知,图中等压线闭合区域中心气压低,为低压系统。春夏季节,我国东北地区冷暖空气交汇频繁,由于当地靠近北半球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冷空气势力较强,在冷暖空气交汇过程中,受特定环境影响,冷空气盘旋上升,形成动力低压。故选B。
7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东北冷涡属于较强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汇形成的动力低压,冷暖空气交汇后气温迅速降低,在盘旋上升过程中气温继续下降,导致高空气温更低,气流上升速度较快,冷涡中心气压进一步降低,低压势力进一步加强。故A正确。
8【答案】 C【解析】
此题考查信息提取和区域综合能力。在图3中冷涡南部形成有低压槽线,根据冷涡的逆时针辐合气流,槽线西侧为冷气流,东侧为暖气流,有冷暖空气在此交汇形成冷锋,降雨区常常位于冷锋东部,即③地,东侧的暖气流属于偏南气流,来自南部的日本海等地,水汽含量高,在强冷空气的推移下迅速抬升容易形成暴雨,故C正确。①地附近为暖锋,降雨强度不大,②④为过渡地带,缺少锋面系统,通常不会带来显著降雨。
9 【答案】B【解析】 此题考查读图能力。根据年份的先后顺序和地图方位读出迁移方向,故B正确;2000-2005年向东北迁移;2010-2015年迁出人口向东南、迁入人口向西南迁移;整体来看,2000-2015年向东北迁移。
10【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读图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重心转移方向最稳定”意味着转移方向不变或者少变,表现为产业转移曲线最平直,故D正确。
11【答案】A 【解析】(11) 从图中可以看出外面的三个圈层都与最内层通勤,最内层为大都市中心商业区,就业岗位最多,而外面三层更多的是提供居住,所以Ⅰ层就业岗位数量占比最高。故选A。
12【答案】 D【解析】由于最内层就业岗位最多,所以就会产生和其它圈层更大的通勤量,就会产生交通拥堵的问题,所以外围的次中心可以提供就业机会,缩短通勤距离,减轻交通压力。故选D。
13【答案】 B【解析】 此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读表可知,日出日落时刻均为北京时间,选取春分日和秋分日两个特殊日期,日出时刻均超过6点,日落时刻均超过18点,可以推断当地位于120°E以西,故B正确;根据夏至日40°N昼长为14h51m,而该地昼长为13h59m44s,可判断此地位于40°N以南,赤道以北。
14【答案】 D【解析】此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该地夏至日日出时刻最早”的原因,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移动到一年中的最北位置,到达北回归线上,属于太阳回归运动,导致北半球白昼最长,表现为日出最早,日落最晚,故D正确;地球形状对昼夜长短变化无明显影响;地势起伏是固定因素,不随季节发生变化,不会带来昼长的变化;气压梯度力是大气因素,主要影响天气变化,不属于测量日出日落时刻所考虑的主要因素范畴。
15 【答案】 C【解析】此题考查综合分析和推理能力。根据已有知识,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此日昼长与纬度无关;天气不属于测量昼长所考虑的主要因素范畴;海拔较高,看到的地平线也较远,会更早看到日出,更晚看到日落,昼长更长,故C正确;太阳活动不影响太阳方位,也不影响昼长变化。
16. 【答案】
(1)影响:矿体埋藏浅,开采难度低,矿山投资成本低;矿体厚,可开采时间长,开采运营成本低。
(2)影响:推广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发展,获得当地政府和民众认可,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壮大;提高当地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增加剩余劳动力数量,满足工厂用工需求;发展农业生产,可增加当地钾肥销售量,增加企业效益。
17 【答案】(1)特征:夏季高温多雨,以暴雨为主,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总量较少,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2)目的:该地区降水较少,以暴雨为主,大岩石在下,小岩石在上,可以保证梯田地基抗强降水的冲击能力,使下部有充足的空隙可以存蓄洪水。
(3)原因:春季翻地可以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强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该地春季降水少,升温快,土壤缺水严重,耙地可以减少土壤水分散失,保持土壤水分。
(4)措施:保护梯田农业,依托梯田发展文旅产业,增加经济收入;根据梯田的传统方式继续耕作,既可以满足当地农产品需求,又可以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加强宣传,增加梯田景观的知名度。
18. 【答案】(1)差异:西北侧温度高、盐度低;东南侧温度低,盐度高;从海洋表层向深层都有此特点。
(2)原因:海洋锋附近,海水水平与垂直运动,会扰动海水,将海底盐类物质带到表层,促进浮游植物繁殖,为浮游生物和鱼类等提供丰富的饵料,故鱼类较多。
(3)原因:海洋锋附近,两侧海水温度不同,暖水面蒸发水汽较多,水汽运动中遇到冷水面及冷水面上空的冷空气,导致水汽凝结,形成近海面的雾。
答案第2页,总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