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语言文字天天练题组二打包6套(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语言文字天天练题组二打包6套(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6 11:11:41

文档简介

练习5 词语填空+标点作用+病句修改+语句补写+修辞效果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月令除指导农事外,也关乎祭祀;关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利、道路、房屋等的建设与修缮);关乎赏罚(包括赈济、抚恤);甚至关乎日用器皿的纹饰设计,衣冠服饰的 ① 等生活礼仪。可见,月令不只是施政纲领,还是生活指导;是古代社会的顶层设计,也关系到社会民生的 ② ;既是方法论,也是世界观。
一年的时节,由立春启程,大寒结束。即便是在隆冬时节,七十二候中的“水泉动”“雁北乡”依然给人以春的消息。“在古人眼中,每个季节,无论严还是慈,其实都是上天对于万物的悲悯。春天,护佑万物复苏;夏天,纵容万物成长;秋天,催促万物成熟;冬天, ③ 万物休息。”这个过程,既潜移默化、又 ④ ,既不动声色、又千变万化。
即使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天气变化依然深入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对于天气的关注,可以不止于自己的添衣保暖,也可以把眼界提高到从天地变化、万物生息悟得朴素的一些智慧。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答: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画波浪线处词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B.海伦·凯勒已经能够学会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C.共青团要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
D.诚者,实也,生意场上,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为好。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木鼓,佤语称为“克罗克”,是佤族用来凝聚人心、传递信号的一种工具。木鼓舞更是佤族民间的一种传统舞蹈。在节日喜庆的时候,热情豪迈的佤族群众欢聚在一起, ① 。
 ② ,在每个佤族村寨里,至少都有一对木鼓。成对的佤族木鼓,在外形上极为相似,但是 ③ ,大小与鼓内凹槽形成了不同的音色,而外观上的图腾标识也显示着两者的不同。略大一点的是母鼓,在过去用于召集群众;小的是公鼓,在村里主要供娱乐表演节目使用。
两根木鼓槌在鼓手的手中不停地上下翻动,时而急促,时而交错,变幻莫测的鼓点敲打出激昂的节奏,村民们伴随着鼓声、音乐声,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跳出佤族人的幸福生活,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                                    
                                    
                                    
5.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练习5 词语填空+标点作用+病句修改+语句补写+修辞效果
1.答案:①更换 ②方方面面 ③强制 ④循序渐进
解析:更换:调换;替换。侧重于“更替”。根据语境,衣冠服饰应随着季节及时更替,故应填“更换”。方方面面:各个方面。结合语境,这里强调在各个方面。故应填“方方面面”。强制:以某种无形或者有形的力量强力约束人或者物。根据句子的主语“冬天”,应填“强制”。循序渐进:指按一定的顺序、步骤逐渐推进与进步。结合语境,此处是指四季按照顺序逐步推进,应填“循序渐进”。
2.A 文中画波浪线处词的引号作用是表示引用。A.表示引用。B.表示突出,强调。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讽刺。
3.答案:对于天气的关注,可以不止于自己的添衣保暖,也可以把眼界扩展到从天地变化、万物生息中悟得一些朴素的智慧。
解析:画线句有三处语病:(1)搭配不当。“眼界”与“提高”不搭配,应将“提高”改为“扩展”。(2)成分残缺。应是“从……中”,故应修改为“从天地变化、万物生息中”。(3)语序不当。“朴素的一些智慧”语序不当,应是“一些朴素的智慧”。
4.答案:①用歌舞挥洒激情 ②木鼓又分为公鼓和母鼓 ③仔细分辨却大有玄机
解析:第①处从语境可知,此处应是说节日喜庆之时佤族群众欢聚在一起所做的事情,结合前面“木鼓舞更是佤族民间的一种传统舞蹈”可知,此处所做的事情应是唱歌跳舞,而“热情豪迈”是佤族群众的特点,所以填写“用歌舞挥洒激情”;第②处补写的是第二段的开头句,这样的句子一般是段落的总领句,而第二段后面介绍佤族村寨“至少都有一对木鼓”“略大一点的是母鼓……小的是公鼓”,由此可知,此处应是说木鼓的分类,即“木鼓又分为公鼓和母鼓”;第③处前面说成对的木鼓“在外形上极为相似”,“但是”表转折,可见后面是说二者的不同;因为前面说“极为相似”,所以应是“仔细分辨”,所以此处填写“仔细分辨却大有玄机”。
5.答案:示例:①由佤族人伴随木鼓声和音乐声跳起民族舞蹈,自然拈连(带出)跳出佤族人的幸福生活,欢迎远道的游客,三个分句结构相似,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构成了排比的句式;②使表达生动活泼,语句更有气势,形象地表现了木鼓对佤族人的意义。
解析:首先要了解排比的表达效果。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可以强调内容,可以加重感情。然后分析画线句中排比的具体运用。由“村民们……跳起……舞蹈”引出“跳出……幸福生活”,引出“欢迎……游客”,三句之间内容环环相连,语意连贯。“跳起……舞蹈”“跳出……生活”“欢迎……游客”,这是三个结构一致的动宾句,句式结构整齐,节奏和谐,语言表达很有气势。结合“木鼓,佤语称为‘克罗克’,是佤族用来凝聚人心、传递信号的一种工具”“村民们伴随着鼓声、音乐声”可知,画线句展现了佤族人在木鼓伴奏下跳出的舞蹈,表达出的心情,以此展现木鼓之于佤族人的重大意义。练习6 成语填空+病句修改+句式
选用+语句补写+图文效果
1、 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往扁平化、低互动的展览形式已经不足以激发大众兴趣,因而“新媒体艺术”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形成一种 ① 的时尚风潮。沉浸式展览、沉浸式演出等活动 ② ,给生活增添了丰富的情趣。沉浸就是让人专注到当前的目标情境中并感到愉悦和满足,甚至忘记真实世界;而沉浸式体验, ③ ,就是通过集成大量技术、智慧和创意所创造出来的一种高价值经历。它一方面集成了大量前沿科技成果,如3D全息投影、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搭建了沉浸式体验的结构和形态;另一方面围绕主题性的空间造境为关键,通过交互式空间和叙事性空间,人们沉浸在特定情境、氛围与主题之中。沉浸式体验所提供的,既有以视觉、听觉等为主的感官体验,也有叙事性和故事性的情感体验,还有追求价值认同的精神体验,是一次集多种媒介和各种视听效果于一体、全方位作用于身心的难忘经历。事实证明,(    )。这种令人倾情投入的心理状态,恰恰是沉浸式体验正在努力追求的科技与人文珠联璧合的完美效果。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既融入感官体验又融入情感、精神体验的活动,能够创造令人倾情投入的心流
B.令人倾情投入的心流,如果仅仅依靠感官体验或者情感、精神体验,就无法创造
C.感官体验与情感、精神体验即使能融为一体,也不能创造令人倾情投入的心流
D.令人倾情投入的心流,离不开感官体验与情感、精神体验三者融为一体的活动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被认为是一种绿色、高效的制冷技术。 ① ,制冷剂一般是氟利昂,这种化学物质会破坏臭氧,进而影响全球气候。而这次北京冬奥会的部分场馆用到的制冷剂则是二氧化碳,这在冬奥会历史上还是首次。虽然制冷剂发生了变化,但是制冷的原理其实和原来的冰箱、空调是一样的。简单地说,就是将二氧化碳通过加压的形式变成液态。不过 ② ,所以需要将高温下的二氧化碳气体冷凝成液体,然后减压让液体挥发掉,在液体挥发的过程中,它会从周围的介质(比如水)中吸收热量,以达到制冷的效果。
虽然二氧化碳也是温室气体,但相对于其它制冷剂而言,它是大气中天然存在的成分,所以还是非常环保的。而且,这种技术可以让冰面温度差控制在0.5℃以内,而国际滑联的要求是不超过1.5℃,所以,许多制冰专家认为, ③ 。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                                    
                                    
                                    
5.结合材料内容,分析语段中使用流程图配合文字表达的作用。
答:                                    
                                    
                                    
                                    
                                    
练习6 成语填空+病句修改+句式选用+语句补写+图文效果
1.答案:①别具一格 ②应运而生 ③顾名思义
解析:第①处语境形容“新媒体艺术”风格独特,可以填“别具一格”。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风格。第②处语境是说“沉浸式展览、沉浸式演出等活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可以填“应运而生”。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第③处语境在根据“沉浸式体验”的名字阐释其内涵,可以填“顾名思义”,顾名思义:从事物的名称联想到它的含义。
2.A 根据前文“既有以视觉、听觉等为主的感官体验,也有叙事性和故事性的情感体验,还有追求价值认同的精神体验”,可知后文应与前文照应,句首应为“感官体验”“情感、精神体验”,据此排除B、D项;根据后文“这种令人倾情投入的心理状态”可知,前句句末应是“令人倾情投入的心流”,C项说的是“不能创造”,与文段内容不符,排除。故选A。
3.答案:另一方面以主题性的空间造境为关键,通过交互式空间和叙事性空间的营造,让人们沉浸在特定情境、氛围与主题之中。
解析:第一处“围绕……为关键”句式杂糅,改为“以……为关键”或“围绕……”;第二处“通过交互式空间和叙事性空间”成分残缺,“通过”是介词,应在句末加“营造”;第三处“人们沉浸在特定情景、氛围与主题之中”前面缺少“让”。
4.答案:①对于以前的冰箱和空调而言 ②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热量 ③北京冬奥会拥有史上最公平的冰面
解析:第①处这次冬奥会“用到的制冷剂则是二氧化碳”,“但是制冷的原理其实和原来的冰箱、空调是一样的”,由此可知,此处是说原来的冰箱、空调用的制冷剂,可填:对于以前的冰箱和空调而言;第②处根据“所以需要将高温下的二氧化碳气体冷凝成液体”“吸收热量,以达到制冷的效果”可知,将二氧化碳变成液态的过程有热量产生,可填: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第③处这是一处总结句,根据“这种技术可以让冰面温度差控制在0.5℃以内,而国际滑联的要求是不超过1.5℃”可知,北京冬奥会的冰面优势突出,增加了比赛的公平性,可填:北京冬奥会拥有史上最公平的冰面。
5.答案:①形象直观地显示各制冷环节之间的关系;②便于呈现材料的重点内容;③逻辑层次清楚,不会产生“歧义”;④简明扼要,便于理解,一目了然。
解析:从“二氧化碳”到“冰面”中间各制冷环节之间的关系非常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而且每一环节中只呈现重点说明性的文字,呈现出材料的重点内容。练习7 词语填空+标点符号+修辞
辨析+语句补写+下定义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与所有寒门弟子一样,李渔曾认定以仕途经济光宗耀祖为人生正道。不料风云变幻,学而优则仕梦碎。尽管“人泪桃花都是血,纸钱心事共成灰”,但他并未“躺平”,而是另辟蹊径。
命运注定了他对世俗传统的游移和偏离、李渔选择的是正统文人所 ① 、时人亦皆视为“贱业”的“卖文字”的“末技”。在自甘低贱这一点上,他与元杂剧奠基人关汉卿或有相似之处。
关汉卿以“铜豌豆”自侮表达对传统规范的叛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抗争。而李渔没有这样的傲骨,没有这样的 ② 。他的选择纯粹是顺其自然。
纵览古今,多少大家作品学说晦涩艰深,文坛地位令人仰之弥高,可望而不可即。但李渔让世人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平易和亲切。
成名后的李渔又给自己取了许多名号:“笠鸿”“笠翁”“觉世稗官”“笠道人”“随庵主人”“湖上笠翁”,所有这些都标榜着一个意思—— ③ 小人物,仿佛刻意与他特别显赫、特别精彩、特别响亮的人生形成对照。后人给他冠上的头衔让人 ④ :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出版家、书籍经营家、社会活动家、园林艺术家、发明家、美学家、美食家、时尚文化倡导者、文化产业先行者……而我以为他最有资格享有的头衔应该是生活家——独一无二的生活家。在艺术的海洋中,他成了一尾快活的鱼。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答: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应该是生活家——独一无二的生活家”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你真走得开,(暗指地)你放得下这好的地方么?你放得下周家——
B.我们舔盐,眼睛看着远方,但谁也不敢嚼盐。嚼——盐?那可太厉害了。
C.“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D.三只五只的白鸥轻轻地掠过,翅膀扑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
3.下列各句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B.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C.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D.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太空是一个微重力的环境,像依赖于重力自流作用才能书写的钢笔和圆珠笔, ① ,如果要书写,必须使用能够依靠气体的压力将墨水压出的特制太空圆珠笔, ② ?
关键就在于一个神奇的物理现象——毛细现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估计都遇到过这种现象,如果将一根毛细管浸入装有水或者酒精的容器中,由于水能浸润玻璃,立即就会出现管内液面上升的现象,使得管内的液面高度要高出容器中原有液体的水平。如果用水银作为容器内的液体,由于水银不能浸润玻璃,那么细管内的液面高度,将会低于容器中的液面。
毛笔书写过程中, ③ ,墨汁与可以被浸润的毛笔材料发生相互作用力的平衡,于是墨汁便被吸附到毛笔材料上,并牢牢“困”在毛笔内部。而当毛笔尖与纸张接触时,留在毛笔表面的墨汁,同样在毛细作用下,被吸附到纸上,其间根本不需要重力。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                                    
                                    
                                    
5.请根据以上材料,给毛细现象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45个字。
答:                                    
                                    
                                    
                                    
练习7 词语填空+标点符号+修辞辨析+语句补写+下定义
1.答案:①不齿 ②愤世嫉俗 ③自诩 ④眼花缭乱
解析:不齿:不愿意提到,表示极端鄙视。本处是说李渔选择的是正统文人所鄙视的“卖文字”的“末技”,“不齿”比较符合语意。愤世嫉俗:指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不良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本处是说关汉卿通过自己的做法表达对传统规范的叛逆,是一种抗争,而李渔却没有像关汉卿那样对黑暗社会进行强烈的抗争,所以应填“愤世嫉俗”。自诩:自夸。本处李渔给自己取的名号并没有嘲笑自己的意味,所以应填“自诩”。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本处是说后人给李渔冠上的头衔很多,让人感到迷乱,所以应填“眼花缭乱”。
2.D “应该是生活家——独一无二的生活家”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A项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B项破折号表示说话中断或间歇。C项破折号表示突然转变话题或突出语意转折。D项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3.A 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艺术比作海洋,将李渔比作一尾快活的鱼。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离散的手足比作分飞的孤雁,将辞别故乡流离四方的手足比作深秋中断根的蓬草。B项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古代妇女的首饰,用在这里,指的是戴首饰的美女。C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认为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D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展现出祖国大好河山的壮阔,侧面表现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4.答案:①在太空中无法书写 ②为什么用毛笔能书写 ③在毛细现象作用下
解析:第①空由上文“太空是一个微重力的环境”“依赖于重力自流作用才能书写”可知,此处应填“在太空中无法书写”之意的句子。第②空由此处的问号和后文的解说,特别是关键词句“毛笔书写过程中”可知,此处应填“为什么用毛笔能书写”之意的句子。第③空由前文对“毛细现象”的解说,和后文“于是墨汁便被吸附到毛笔材料上,并牢牢‘困’在毛笔内部”可知,此处应填“在毛细现象作用下”之意的句子。
5.答案:毛细现象是一种在浸润(或不浸润)情况下,液体沿细微缝隙上升(或下降)的物理现象。
解析:下定义,需注意判断句式、属概念、本质特征。其中,判断句式需是单句,用上判断词“是”。据“关键就在于一个神奇的物理现象——毛细现象”可知属概念是一种“物理现象”;据第二段“由于水能浸润玻璃,立即就会出现管内液面上升的现象”“由于水银不能浸润玻璃,那么细管内的液面高度,将会低于容器中的液面”可知,这种现象与“浸润”或“不浸润”有关,而且结果是“液面上升”或“细管内的液面高度,将会低于容器中的液面”也就是“液面下降”;再分析液面上升或下降的原理,是因为液体能够沿着浸润材料的细微缝隙上升或下降。由此得出答案:毛细现象是一种在浸润(或不浸润)情况下,液体沿细微缝隙上升(或下降)的物理现象。练习8 病句修改+修辞辨析+标点
作用+语句补写+流程图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独具匠心的冬奥村、叹为观止的场馆、非凡卓越的组织工作……这是中国开启了冰雪运动新时代,也为全球奉上的体育盛宴,向全世界表现一起向未来的鲜明信号。
北京冬奥会,全要素、创新性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从开幕式上以二十四节气的形式倒计时,到颁奖花束上的非遗技艺;从把《千里江山图》制作成赛场上的形象景观,到冬奥村里的中医诊疗;从迎客松,到送别柳……冬奥盛会上,中国文化元素大放异彩,“中国式浪漫”浸润人心,一次又一次惊艳世界,也释放着厚重的文化自信。
面对疫情全球蔓延与新型变异毒株不时出现的“双重夹击”,安全、成功举办冬奥会,是难题又是挑战。北京冬奥会,以非常成功的闭环管理,做到约0.01%的阳性率,以实际行动和务实成果展示了中国强大的疫情防控能力和治理能力。
1.下列各项中,与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C.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
D.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引号“中国式浪漫”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B.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
C.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文明”的面具。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俗话说“头孢就酒,一吃就走”,但有些人不当回事,也有些人不知道原因。人喝酒后,大约有10%的酒精能通过呼吸、排尿、排汗等方式以原形排出体外, ① 。酒精进入肝脏后,在肝脏细胞中的乙醇脱氢酶的催化作用下,会转化为乙醛,进而被另一种酶——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乙酸最终会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从体内排出。 ② ,乙醛就会在人体内蓄积,从而造成乙醛中毒。很多头孢类药物都有一个名为“四氮唑”的结构,这一结构会对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如果在这类药物被代谢失效前摄入了大量酒精,就会导致体内蓄积较多的乙醛。 ③ ,会引起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                                    
                                    
                                    
5.下图是酒精进入人体后的代谢过程,请根据上文信息,在图中序号处填出相应的词语。
答:                                    
                                    
                                    
                                    
                                    
                                    
                                    
练习8 病句修改+修辞辨析+标点作用+语句补写+流程图
1.D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双重夹击”赋予了“疫情”和“毒株”人的动作。A项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意思是: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在这五月的江城好似见到纷落的梅花。B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乌云比作墨汁,将雨滴比作珍珠。意思是:乌云翻滚,像打翻的墨汁,还未遮住不远处的青山,便大雨倾盆;白亮亮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乱窜入船。C项使用了借代的修辞,“粉香”代“梅花”。意思是:她(美人)笑捻着梅花回到闺房,又放下帘幕遮护窗纱。D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先偷眼”“合断魂”等词语分别赋予了“霜禽”“粉蝶”人的情态。意思是: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销魂失魄。
2.B 文中加引号的词语“中国式浪漫”,是作者根据特定语境造出词语,所用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项引号表示特定称谓。B项引号表示特殊含义。C项两处引号均表示否定或讽刺。D项引号表示引用。
3.答案:这是中国为全球奉上的体育盛宴,也开启了冰雪运动新时代,向全世界传递一起向未来的鲜明信号。
解析:一是“这是中国开启了冰雪运动新时代,也为全球奉上的体育盛宴……”语序不当。冬奥先是一场体育盛宴,开启新时代及传递信号是举办冬奥的意义,故“开启了冰雪运动新时代,向全世界传递一起向未来的鲜明信号”应放在“体育盛宴”之后;二是“表现……信号”搭配不当,应改为“传递……信号”。
4.答案:①剩下约90%进入肝脏 ②但如果乙醛脱氢酶活性受到抑制 ③过多的乙醛蓄积在体内
解析:①处,前句说人喝酒后,大约有10%的酒精能排出体外,此处应说另外约90%的情况,下句有“进入肝脏”之说,据此应填:剩下约90%进入肝脏。②处,下文有“这一结构会对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的提示,根据下句“乙醛就会在人体内蓄积,从而造成乙醛中毒”的表述,是说受到抑制的表现,此处是说这种假设的情况,据此应填:但如果乙醛脱氢酶活性受到抑制。③处,前句是“导致体内蓄积较多的乙醛”,后句“会引起消化……甚至威胁生命安全”是说这种情况导致的后果,据此应填出条件:过多的乙醛蓄积在体内。
5.答案:①原形(酒精) ②乙醛 ③乙醛脱氢酶 ④抑制 ⑤乙酸
解析:①处根据“人喝酒后,大约有10%的酒精能通过呼吸、排尿、排汗等方式以原形排出体外”可知,应填“原形(酒精)”;②处根据“在肝脏细胞中的乙醇脱氢酶的催化作用下,会转化为乙醛”可知,应填“乙醛”;③⑤处根据“会转化为乙醛,进而被另一种酶——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乙酸最终会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从体内排出”可知,③处应填“乙醛脱氢酶”,⑤处应填“乙酸”;④处根据“很多头孢类药物都有一个名为‘四氮唑’的结构,这一结构会对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可知,应填“抑制”。注意只能填词语,不能填句子。练习9 成语填空+病句修改+引用
效果+语句补写+语段压缩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鲁迅的创新精神并非凭空而来,而是 ① 、厚积薄发的结果,是继承转化、融合创造的结晶。鲁迅曾说:“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在新文学革故鼎新的历史大潮中,鲁迅以理性清醒的头脑、 ② 的胸怀,既从古典文学中汲取养分,又从外国文学中获得启迪,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鲁迅精通古典文学,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古典文学的滋养同样体现在他的创作中,《故事新编》中的作品大部分源自于古典文学中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鲁迅十分注重从外国文学中获取经验,其翻译著作体量与创作体量不相上下。他倡导“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的文学观,取古今中外之精华,加以 ③ ,为我所用,别立新宗。鲁迅还特别关注木刻、版画、戏剧、电影,对世界范围内各种艺术形式兼收并蓄。这种开阔的视野和辩证的吸收从根本上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形塑了 ④ 的文学风貌,使他的创作在新文学大幕开启之初具有高度的成熟性,从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领路人和先行者。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                                    
                                    
                                    
2.引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文中两次引用鲁迅的话,请对其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答: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信工具, ① ,但是过度使用手机也产生了许多问题,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据调查,许多人吃饭、走路都在看手机,甚至熬夜刷手机,一旦手机不在身边,很多人就会不自在。 ② ,一项调查表明,我国“00后”近视眼率高达60%,他们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长达两小时15分钟。虽然科技改变生活,但所谓的改变不应是产生了大量的“低头族”。如果人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未因科技而改善和提升,那么,不是我们主导了科技进步, ③ 。
有人说,手机将人类带到了黑洞边缘,通过手机,一天的信息获取量,相当于从前的人一辈子对于世界的理解。也有人说,拥有智能手机的这十几年,闲暇之余的时间几乎都被手机占有,十几年来,对真实世界所有的体验,不比十几年前一个暑假的多。
4.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                                    
                                    
                                    
5.根据上面的文段,简要概括手机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答:                                    
                                    
                                    
                                    
练习9 成语填空+病句修改+引用效果+语句补写+语段压缩
1.答案:①博采众长 ②海纳百川 ③融会贯通 ④别具一格
解析:第①处指鲁迅创新精神来源于汲取多方面的优点,可以填“博采众长”。博采众长:广泛采取各方面的优点、长处。第②处根据语境,他能够“既从古典文学中汲取养分,又从外国文学中获得启迪”可见强调的是其包容的东西广泛,又和“胸怀”搭配,指宽广的胸怀,没有表达谦虚的意思,可以填“海纳百川”。海纳百川: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也指心胸宽广);第③处指他把古今中外的知识都融合理解,可以填“融会贯通”。融会贯通:指融合贯穿各方面的知识,得到全面、系统、透彻的理解;第④处根据语境“使他的创作在新文学大幕开启之初具有高度的成熟性”,指的不是巧思,而是他文章有独特风格,可以填“别具一格”。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风格。
2.答案:(1)两次引用鲁迅的话,都表现了先生的主张,即应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获得启迪;(2)两次引用,使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3)两次引用,使文本语言表达更为简洁,并增添了文本的文学色彩,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解析:引用的作用,从观点论证的角度来说,一是借引用的话语来表达作者想表达的观点,如文中两次引用鲁迅的话,一次说“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证明鲁迅先生“博采众长”,从古今中外作品中汲取营养;另一次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是为了体现鲁迅先生既汲取外国营养,又不忘巩固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观。另一个作用是权威的话语能够增强作者观点的说服力。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说,引用已有的观点语言,就如同用典一般,能够用较少的文字阐述清楚自己的观点,使文本语言表达更为简洁;同时还能增添文学色彩,让文章富有文化底蕴,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3.答案: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并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
解析:原句语病有二:一为成分残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缺少介词,应在前面加上“通过”使其变为状语。二为语序不当,“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与“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语序不当,从逻辑关系上来说,应该先说小范围的“自己”,再说大范围的“中国”。
4.答案:示例:①(虽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②手机依赖还在向青少年蔓延 ③而是我们为科技所奴役
解析:第①处由前面可知,这句话仍应以“手机”为主语,后面是说手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由后面“但是过度使用手机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可知,此处应是说手机作为现代化通信工具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可以填写“(虽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第②处前面是说人们过度依赖手机的现象,由后面调查的内容可知,是说青少年对手机的依赖,所以此处应是说手机依赖对青少年的影响;承前应以“手机依赖”为主语,可以填写“手机依赖还在向青少年蔓延”。第③处这一句处于第一段的最后,所以应是对上文的小结,上文写手机对人类的影响,横线前面说“如果人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未因科技而改善和提升,那么,不是我们主导了科技进步”,后面应是说我们和科技之间的关系,应有“而是”与前面的“不是”呼应,且结构应与“我们主导了科技进步”相近,应为“而是我们为科技所奴役”。
5.答案:使用不当或过度使用,会危害人类健康,消磨时间,减少对真实世界的体验;若合理使用手机,会更便捷地获取信息、链接外界,可以改善生活、提升工作效率等。
解析: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材料中筛选出手机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这影响应包括两个方面,即弊和利。从弊端来看,“过度使用手机也产生了许多问题,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据调查,许多人吃饭、走路都在看手机,甚至熬夜刷手机,一旦手机不在身边,很多人就会不自在”,这说明过度使用依赖手机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会消磨我们的时间,而且由“拥有智能手机的这十几年,闲暇之余的时间几乎都被手机占有,十几年来,对真实世界所有的体验,不比十几年前一个暑假的多”可知,还会减少我们对真实世界的体验。从利的角度来看,“现代化的通信工具”“通过手机,一天的信息获取量,相当于从前的人一辈子对于世界的理解”,合理使用手机可以让我们获取信息更为便捷,获取的信息量更大,而且联系更为方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会因科技而改善和提升。练习10 成语填空+病句修改+句式
选用+语句补写+关键词提取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塞罕坝林场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每年可涵养水源量2.84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9.84万吨,牢牢守护着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塞罕坝”是蒙汉语合璧,意为“美丽的高岭”,曾是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谁也无法想象,这里60年前却是 ① 的荒漠,因开围垦荒、大肆砍树,逐步退化成荒原沙地。树木倒下了,飞鸟走禽不见了,伴随而来的是黄沙 ② ,乃至肆虐蔓延,波及北京。为改善“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近60多年间,三代塞罕坝人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与毅力,将荒坡成功变为万亩林海。如今,高天流云下,一行行、一排排落叶松、云杉、樟子松,像挺拔的卫士,傲然矗立,铸就了塞罕坝这 ③ 的“绿色屏障”。
九月的塞罕坝迎来了一年中颜色最丰富的季节,层峦尽染、露红烟紫的林间风光吸引着无数远道而来的摄影爱好者。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生态修复试验场,(  )。如今,绿色“接力棒”已传递至“80后”“90后”林场职工手中,“林三代”们在续写塞罕坝绿色传奇的同时,用青春奏响激昂的奋斗乐章。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三代塞罕坝人凝聚心血和努力,打造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中国生态样本,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B.塞罕坝凝聚了三代人的心血和努力,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提供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中国生态样本
C.三代塞罕坝人凝聚心血和努力,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打造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中国生态样本
D.塞罕坝凝聚了三代人的心血和努力,提供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中国生态样本,其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以往判断一件纺织品是不是丝绸, ① 。先是形貌,将织物置于显微镜下,就能明显地看出其特征;其次是结构, ② ,而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各不相同,运用光谱分析,可以明确其是否是丝绸;最后是成分,丝绸是由十八种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 ③ ,也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
而三星堆遗址中的丝绸呈现泥化、矿化和灰化的状态,已经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纺织品范畴,上述常规方法难以奏效。此时,丝绸微痕检测技术进入大众视野。遗址中的丝绸残留物也许非常微弱,但即便抗原(丝绸的分子标识物丝素蛋白)浓度很低,抗体(丝素蛋白抗体)也能在复杂环境中突破重重障碍,找到抗原并与之结合。检测时不需要大型设备,测试结果立等可取。与大型仪器动辄几百块甚至上千块的样品测试单价相比,这种方法的测试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推广。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                                    
                                    
                                    
5.请用三个双音节词语概括丝绸微痕检测技术的优势。
答:                                    
                                    
                                    
练习10 成语填空+病句修改+句式选用+语句补写+关键词提取
1.答案:①寸草不生 ②遮天蔽日 ③一望无际(符合语境即可,答案不唯一)
解析:寸草不生:形容土地贫瘠,环境恶劣,连一点儿草都不长。此处强调土地贫瘠、荒凉,可填“寸草不生”。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遮盖的范围非常广。从后文的“肆虐蔓延”可知,此处强调的是黄沙遮蔽的范围很广,可填“遮天蔽日”。一望无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此处强调的是“万亩林海”“绿色屏障”面积之大、空间之广,而非“平坦”,可填“一望无际”。
2.D 根据上句“生态修复试验场”可知,此处应由“塞罕坝”做主语,排除A、C;获得“地球卫士奖”的应是塞罕坝建设者,故排除B。
3.答案:为改变“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近60年间,三代塞罕坝人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与毅力,成功将荒坡变为万亩林海。
解析:原句共有三处语病:一是“改善”和“形势”搭配不当,应为“改变形势”;二是“近60多年间”重复赘余,应是“近60年间”;三是语序不当,“成功”应放在“将”的前面。
4.答案:①可以从三方面展开研究 ②丝绸是天然高分子材料 ③通过对氨基酸的分析
解析:第①空,分析层次内容和结构,后面阐述的内容是“先是形貌……其次是结构……最后是成分……”,说明后文是对前文的展开,此空应是一句总括句,再依据后文具体内容阐述的是丝绸研究的不同角度和方向,据此可推断此处应填“可以从三方面展开研究”;第②空,结合后一句“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各不相同”可知,所填空这一句应出现了关键词“高分子材料”,即可推断此处应填“丝绸是天然高分子材料”;第③空,可通过前一句“丝绸是由十八种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作为入手点判断,提取关键词是丝绸的构成成分“氨基酸”,再结合后句“也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得出结论应该是基于研究分析得出的,而分析的入手点就应是关键词“氨基酸”,即可推断此处应填“通过对氨基酸的分析”。
5.答案:敏锐、便捷、价廉
解析:在第二段提出了“丝绸微痕检测技术”这一概念,本题答案集中在第二段。“遗址中的丝绸残留物也许非常微弱……找到抗原并与之结合”说明“丝绸微痕检测技术”在复杂环境中也能找到抗原并与之结合,说明其有敏锐的特点;“检测时不需要大型设备,测试结果立等可取”说明“丝绸微痕检测技术”非常便捷;“与大型仪器动辄几百块甚至上千块的样品测试单价相比……适合大规模推广”说明“丝绸微痕检测技术”成本较低。题目要求用双音节词语概括,据此可得答案为“敏锐、便捷、价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