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23 成语填空+句式仿用+语段压缩+语句补写+论证手法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论语》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物命名是语言学、经济学、心理学、广告学等都十分关注的领域。北京冬奥会的五个标志性竞赛场馆的别名,简洁晓畅、音义皆佳又 ① 。
火种台设计主要参考“何尊”造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铭文含有“宅兹中国,自兹民”,这是目前所知最早将“中或”(即“中國”)二字连用的文献。“何尊”铭文对阐释中华文明之源有 ② 的重要意义,火种台整体设计既暗含奥运元素,又彰显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厚重历史。
“雪游龙”,“雪如意”,即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如意”,其剖面的S形曲线和顶端犹如“如意”的“两身”和“柄首”,而“如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寓意吉祥如意、称心如意。“雪飞天”是首钢滑雪大跳台的别名,其绚烂、扭转的外形好似敦煌莫高窟的名片——“飞天”灵动而飘逸的身形。“水立方”作为国家游泳中心早已 ③ ,如今“水立方”华丽转身“冰立方”,实现了两种运动的无缝衔接。“水”与“冰”的差异就在于是否有表意符号“冫”。“冰丝带”是世界上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冬奥速滑场馆,设计者受老北京传统冬季游戏“冰陀螺”启发,用环绕于外层的22条晶莹“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来“描摹”运动员飞速滑过的影迹。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
2.请根据“雪游龙”鸟瞰图,仿照文中画波浪线语句,为“雪游龙”场馆写一段介绍词。要求:符合场馆特点,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答:
3.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五大场馆设计所体现出的四个特点。要求:每个特点不超过15个字。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 ① 。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
风物长宜放眼量。考试分数固然能够体现学生在某一阶段的课业学习成果,但赢在分数的起跑线上,并不等于赢得人生的未来。人的成长并不是一场短跑竞赛, ② 。关注一生的成长目标,才能真正做到尊重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在众声喧哗中保持理性、从容。
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位来自教学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的话引发关注:学生如果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 ③ ,恐怕赢不了未来的大考。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这段话被广泛讨论的背后,是人民群众对更健康的成才观、评价观的期待,对于更丰富、更高质量教育的期待。
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
5.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答:
练习23 成语填空+句式仿用+语段压缩+语句补写+论证手法
1.答案:①名副其实 ②不可或缺 ③闻名遐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①空,此处成语应该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相呼应,所以应用“名副其实”。名副其实:名声或名称与实际完全一致。第②空,此处成语做“重要意义”的定语,而且还强调铭文对阐释中华文明之源不可缺少的意义,所以应用“不可或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第③空,此处语境强调“水立方”的知名度,所以应用“闻名遐迩”。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主要指远近闻名。
2.答案:即国家雪车雪橇场馆,设计理念取自中华文化图腾“龙”,其造型宛如一巨龙蜿蜒于崇山峻岭之巅,而“龙”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寓意吉祥、兴旺和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及句子仿写的能力。分析例句:“即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指出功用;“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如意’”,介绍设计灵感或理念;“其剖面的S形曲线和顶端犹如‘如意’的‘两身’和‘柄首’”,介绍外形特征;“而‘如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介绍外形的象征意义;“寓意吉祥如意、称心如意”,是说寓意。由五部分组成。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观察图片及文字可知,“雪游龙”是国家雪车雪橇场馆;“龙”字代表设计理念——取自中华文化图腾;外形宛如一巨龙蜿蜒于崇山峻岭之巅;“龙”象征着中华民族,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寓意结合成语“龙凤呈祥”“龙马精神”“龙腾虎跃”等可知有“吉祥、兴旺和力量”等。最后仿照例句句式整合出答案,注意在形状描绘上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3.答案:①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②与冬奥冰雪项目紧密关联;③与现代高端科技巧妙融合;④与冬奥理念、愿景高度契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如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寓意吉祥如意、称心如意”可概括出,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结合“‘雪飞天’是首钢滑雪大跳台的别名”“冰立方”“冰丝带”等名字,可概括出,与冬奥冰雪项目紧密关联;结合“‘冰丝带’是世界上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冬奥速滑场馆”可概括出,与现代高端科技巧妙融合;结合“‘水立方’华丽转身‘冰立方’,实现了两种运动的无缝衔接”意为节省能源,办蓝色奥运。可概括出,与冬奥理念、愿景高度契合。
4.答案:①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 ②而是一场持久的长跑 ③但学生如果只有分数
5.答案:①对比论证,将只注重学生分数与关注一生的成长目标这两种教育观进行对比,强调教育要注重人生长远目标;②比喻论证,将人的成长比作赛跑,形象地突出教育要注重长远目标的培养。③引用论证,引用人大代表的话来论证观点。练习24 词语辨析+标点作用+语句补写+标题拟写+语言鲜明生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在原始时期,物质生活极度贫乏,人们往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常常要和野兽争夺食物和生存的空间。与野兽的抗争可以通过武器,通过集体的力量慢慢解决,但是面对一望无际、神秘莫测的大海,人们束手就擒,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海”字“从水从晦”。晦,便是晦暗。又有人记载“海之言,晦昏无所睹。”“无所睹”表明不可知,这样可以想象当时人对海洋的敬畏程度了。人类始终怀着一种矛盾的心情看待海洋,海洋的浩瀚无垠使人类感到自身的渺小, ① 。
科学家们从河姆渡古人类遗址厚达2米的海生贝壳层中发现了一把小型木桨,证实了船的历史至少有7000年之久,在夏代也曾出现过“东狩于海,获大鱼”的文字记载。渐渐地,人们的视线扩展到了海的那一边,发现新的大陆,感受不同的文化。再然后, ② 。相传在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就曾经亲自在玻璃罐中潜入海中。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潜水技术应当从17世纪末世界上第一个潜水钟开始算起,真正的深潜是从深潜器发明开始的。近年来,我国快速发展深潜设备,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如今的“奋斗者号”,它们就像不断走向深海的战士,为我们探寻着大洋深处的奥秘。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贫乏B.束手就擒
C.浩瀚无垠D.探寻
2.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与文中“奋斗者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B.“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C.“时代楷模”张桂梅无私奉献,改变了贫困地区女孩失学辍学的现状。
D.外国地摊上的书,到国内摇身一变成为“传世经典”,真是贻笑大方。
3.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2月20日,为期3个月的“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展览由二十多家文博单位参展,展出《红楼梦》相关的各类文物、文献、艺术品近600件(套),全景式呈现了这部百科全书式巨著的文化景观。
此次展览展出了《红楼梦》各种各样珍贵的版本、续本及译本,许多版本是首次公开露面。此外,展览还展出了与《红楼梦》有关的学术研究、艺术创作和生活日用,其中不乏珍贵的名家手稿、鲜见的报纸照片、精美的绘画书法等。展览最后汇集了中外众多对《红楼梦》的重要评价,彰显了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深远影响。主办方表示,《红楼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此次展览是有史以来国内规模最大、类型最广、展品最全的一次《红楼梦》主题展览。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为广大观众坚定文化自信,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4.根据上面文段内容,拟写一则包括引题与正题的复合式新闻标题,引题、正题均不超过20个字。
答:
5.作为该展览的解说员,请你为它写一则70字左右的引导语,要求主题鲜明、构思新颖、至少使用两种修辞。
答:
练习24 词语辨析+标点作用+语句补写+标题拟写+语言鲜明生动
1.B A项“贫乏”:贫穷,穷困;枯竭。使用正确。B项“束手就擒”: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此处语境是“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应用“束手无策”。C项“浩瀚无垠”:水势盛大没有边际。使用正确。D项“探寻”:探索寻求。使用正确。
2.C “奋斗者号”的引号是表示特定称谓。A.表示强调;B.表示引用;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反语讽刺。
3.答案:示例:①海洋的奇幻神秘又激发了人类征服它的欲望 ②人们将目光由海洋表面投向大海深处(意思对即可)
解析:第①空,根据语境“人类始终怀着一种矛盾的心情看待海洋”说的是人类看待海洋的矛盾,而前一句“海洋的浩瀚无垠使人类感到自身的渺小”说的是人类面对海洋的无奈之感,此处与上一句呼应,应填人类对海洋的征服欲,即“海洋的奇幻神秘又激发了人类征服它的欲望”。第②空,由“渐渐地,人们的视线扩展到了海的那一边”“再然后”可知,此处是人类对海洋探寻的更进一层。再结合下句“相传在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就曾经亲自在玻璃罐中潜入海中”可知,应填“人们将目光由海洋表面投向大海深处”。
4.答案:示例一:引题:隻立千古,谁解其味 正题:最大规模《红楼梦》文化展亮相国博
示例二:引题:都云作者痴,试解其中味 正题:《红楼梦》文化展600余件文物文献再现红学世界
解析:“引标”是指在主标题前作为引出主标题的一句简短的话,一般用来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解释意义等。考生作答时应注意引题特征要清晰,或揭示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或说明原因,或烘托气氛。还要注意文句要优美。比如“隻立千古,谁解其味”,“隻立千古”高度地评价了《红楼梦》,“谁解其味”烘托了气氛,引人深思。新闻共两段,其中第一段为导语,应据此概括标题。依据“为期3个月的‘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可概括为:最大规模《红楼梦》文化展亮相国博。
5.答案:示例一:重温经典,梦回红楼。做一回红楼梦中人,饮仙醪,赏妙曲;携一卷海棠菊花诗,寻香菱,忆潇湘。亭台楼阁见巧制,鲜衣美食显气度,烈火烹油兆危机,隻立千古!
示例二:请走进这亦真亦幻的梦,请一探这百年未解的谜。大观园的灯谜雅趣、秋爽斋的海棠诗韵、怡红院的酒令喧嚣,凤姐的华服、妙姑的茶盏、惜春的残图也许就与你撞个满怀。
解析:引导语的作用是引导参观者进入展馆浏览,要求语言简洁精炼,又能体现展览的内容和主题,具有激发参观兴趣的作用。本次展览展出与《红楼梦》相关的各类文物、文献、艺术品,所以考生可以从《红楼梦》本身的魅力角度加以引导,为参观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也可以从展品的艺术魅力角度加以引导,激发参观者的参观兴趣。练习25 成语填空+散句变整句+语句补写+语段压缩+图文转换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天边月明如水,地上灯火如昼。中国人将吉祥喜庆之时悬挂的彩灯叫做“花灯”。 ① ,是元宵节最为重要的民俗活动。“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用绝美的文字,记录了那个繁华熙攘、流光溢彩的浪漫元宵之夜。
正月十五不但要“赏花灯”, ② 。在传统民俗图谱中,元宵节更是一个全民参与的“狂欢节”。“闹元宵”妙在一个“闹”字:人们耍起龙灯、舞动狮子、踩上高跷,在欢闹中祈求风调雨顺、吉祥如意、步步登高。锣鼓喧天,( ),将元宵节的欢乐气氛推向顶点。
③ ,“猜灯谜”就是需要静下心来,费一番脑筋的活动。传统灯谜谜头皆经传诗文、诸子百家、传奇小说,及谚语什物、羽鳞虫介、花草蔬菜,随意出之,( )。猜中者,能获得墨块纸张、毛笔砚台、巾扇香囊、果品食物等赠品,叫人流连其间,( )。
1.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
2.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为一组句式整齐的排比句,可以更换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3.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间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到峰值,之后再逐步回落。而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提出碳中和要从气候变化说起。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影响深重。海洋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等。高温热浪、极端强降水等气象灾害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更导致全球百万人死亡。我国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由气候变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全球平均水平的7倍多。基于此背景,2020年,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根据中国2020年的能源消费数据,煤炭的占比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72.2%下降到如今的57%。近年来中国一直大力实施电能替代,加快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中国还将持续对电池储能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太阳能燃料技术等新能源领域展开深入的研究。
4.如果三段材料是中学生小李就自己的三个疑问上网查询到的相应答案,小李有哪三个疑问?请简要表述,每个问题不超过15个字。
答:
5.请根据上文信息,结合下边重点国家碳排放总量情况,完成下面的题目。
注:横轴坐标是时间,纵轴坐标是排放总量。
(1)根据图表信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现状是 。
(2)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困难是 。
练习25 成语填空+散句变整句+语句补写+语段压缩+图文转换
1.答案:通宵达旦 丰富多彩 乐而忘返
解析:第一空,通宵达旦:意指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第二空语境用来形容元宵节的各种活动,可以填“丰富多彩”,丰富多彩:意思是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第三空语境指人们沉迷于元宵节的游戏,可以填“乐而忘返”。乐而忘返:意思指非常快乐,竟忘记回家,形容沉迷于某种场合,舍不得离开。
2.答案:人们耍起龙灯,在喜悦中祈求风调雨顺;人们舞动狮子,在欢腾中祈求吉祥如意;人们踩上高跷,在喧闹中祈求步步登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原句有两组排比,要求改写成一组句式整齐的排比句,可更换词语,不能改变原意。“耍龙灯”对应“祈求风调雨顺”;“舞狮子”对应“祈求吉祥如意”;“踩高跷”对应“祈求步步登高”。故可改为:人们耍起龙灯,在喜悦中祈求风调雨顺;人们舞动狮子,在欢腾中祈求吉祥如意;人们踩上高跷,在喧闹中祈求步步登高。
3.答案:①赏花灯玩花灯 ②更要闹元宵 ③元宵节的民俗有动也有静
解析:第①空,根据前语境“中国人将吉祥喜庆之时悬挂的彩灯叫做‘花灯’”,以及后语境“元宵节最为重要的民俗活动”“东风夜放花千树……夜鱼龙舞”“正月十五不但要‘赏花灯’”,可确定为“赏花灯”或“玩花灯”或“赏花灯玩花灯”。第②空,根据前语境“正月十五不但要‘赏花灯’”,以及后语境“‘闹元宵’妙在一个‘闹’字”,应该填“更要闹元宵”。第③空,根据前语境“将元宵节的欢乐气氛推向顶点”,以及后语境“‘猜灯谜’就是需要静下心来,费一番脑筋的活动”来确定答案,应该填“元宵节的民俗有动也有静”。
4.答案:①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②中国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③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是什么?
解析:第一个问题:结合第一段“碳达峰是指……而碳中和是指国家……”可知,在具体介绍“碳达峰”和“碳中和”,所以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第二个问题:结合第二段“提出碳中和要从气候变化说起”和“我国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可知,介绍的是中国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所以第二个问题是“中国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第三个问题:结合第三段“近年来中国一直大力实施电能替代……太阳能光伏技术、太阳能燃料技术等新能源领域展开深入的研究”可知,是在讲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具体做法,所以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是什么”。
5.答案:(1)排放总量较大;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均较晚。(2)能源结构不够合理,碳减排难度大;排放总量较大,控制碳排量难度大。
解析:(1)根据图表信息,中国在四个国家中碳排放总量最高,可见中国排放总量较大;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还没有达到碳达峰,中国预计在21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达到碳达峰,由此可知,较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均较晚。(2)根据材料“根据中国2020年的能源消费数据,煤炭的占比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72.2%下降到如今的57%”可知,能源结构不够合理,碳减排难度大;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与发达国家比较,中国排放总量较大,想要实现碳中和,控制碳排量难度大。练习26 成语填空+病句修改+句式分析+语句补写+微信拟写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俯瞰奥林匹克公园,几座地标性建筑 ① 。中轴线东侧,鸟巢犹如健壮的猛士,热烈似火;中轴线西侧,水立方犹如娴静的少女,温婉动人。
新落成的冰丝带,偏居西北一隅,犹如竹林深处品茗抚琴的“隐士”。人站在场馆前,会感觉这座建筑很矮,但一进入场馆内部,就发现 ② ,一块1.2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冰面,让人为之一振。“作为冬奥会北京赛区标志性场馆,冰丝带被赋予了很多期待。当这么多需求放在一起的时候,是很难同时满足的,怎么办?中国有个成语: ③ 。越是复杂的设计,承载的内容越少,越是至简的设计,承载的内容越多。”郑方说:“最好的体育建筑,不是要成为观众的焦点,更是要让大家惊叹于体育本身,为比赛服务。我们既不能落后于时代,又不能超越时代。脚踏实地,保持一个刚刚好的状态,这才是建筑真正应当承载的使命。”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
2.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特点及表达效果。
答: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长久以来,人们只是把体育运动简单地和锻炼身体联系起来,而忽略了 ① 。当人们只顾着眼前利益的时候,谁会把40岁时的一次车祸跟小时候喜欢宅在家里看电视联系起来?谁会把50岁搬东西时扭伤了腰与年轻时不跟小伙伴出去打打球联系起来?
没有远见的人是无法弄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这是因为体育运动的功能具有强烈的滞后性。经常运动的人反应灵敏,机体协调,面对撞来的汽车,如果处理及时,控制得当, ② 。经常锻炼的人,身体各部位肌肉配合默契,搬动重物时调动起来的肌肉更多,身体肌肉该用力的用力, ③ ,便不容易扭伤。
因此,正确认识运动的生命教育价值十分重要。学习是为了过得好,而体育运动则有助于活得健康。每位学生都要重视运动。
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
5.根据语段信息,给好朋友拟写一则手机微信,邀请他(她)周末一起打羽毛球,不超过42个字。
答:
练习26 成语填空+病句修改+句式分析+语句补写+微信拟写
1.答案:①熠熠生辉 ②别有洞天 ③大道至简
解析: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别有洞天:另有一种境界,形容景物等引人入胜,别有洞天侧重于实体。大道至简: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
2.答案:①运用整句,鸟巢和水立方对举描摹,相得益彰;上下句两两对应,整齐匀称。
②运用倒装句式,将定语“热烈似火”和“温婉动人”置于中心语之后,起突出强调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运用整句。“中轴线东侧”与“中轴线西侧”,“鸟巢犹如健壮的猛士”与“水立方犹如娴静的少女”,“热烈似火”与“温婉动人”上下句两两对应,整齐匀称,句式整齐,鸟巢和水立方对举描摹,相得益彰。运用倒装句式,“鸟巢犹如健壮的猛士,热烈似火”与“水立方犹如娴静的少女,温婉动人”定语后置,更能突出和强调鸟巢和水立方各自的特点。
3.答案:最好的体育建筑,不是要成为观众的焦点,而是要为比赛服务,让大家惊叹于体育本身。
解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搭配不当,“不是……,更是……”搭配不当,改为“不是……,而是……”。二是语序不当。先“为比赛服务”,再“让大家惊叹于体育本身”。
4.答案:①运动的生命教育价值 ②能轻松化解危机 ③该放松的放松
解析:全文均在论述有关“运动的生命教育价值”的问题,又根据第一段文字的总起作用及第三段中“因此,正确认识运动的生命教育价值十分重要”的提示,可知第①空应该填写“运动的生命教育价值”;第②空,根据“面对撞来的汽车,如果处理及时,控制得当”这一句的假设,可知此处应该填写在这种假设之下可以达到的效果,比如“能轻松化解危机”“就可以轻松避开危险”等;根据上文“经常锻炼的人,身体各部位肌肉配合默契”的提示,以及“该用力的用力”的对照,可知第③空应该填写与“用力”内容相对的句子,比如“该放松的放松”。
5.答案:经常运动和锻炼可使身体各部位肌肉配合默契,反应灵敏,咱们这个周末一起去打羽毛球吧!(或:体育运动有助于让我们活得健康,我们要重视运动和锻炼,咱们这个周末一起去打羽毛球吧!)
解析:因为字数限制,所以此信息只需交代两大要素即可:一是讲明经常运动和锻炼的重要意义,这也是邀请朋友打羽毛球的根本原因;二是发出周末打羽毛球的邀请。于此,就可以写成:经常运动和锻炼可使身体各部位肌肉配合默契,反应灵敏,咱们这个周末一起去打羽毛球吧!或者写成:体育运动有助于让我们活得健康,我们要重视运动和锻炼,咱们这个周末一起去打羽毛球吧!注意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练习27 词语填空+短句变长句+病句修改+修辞判断+句式仿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起源于国外的快闪, ① 在中国大地上迅速开花, ② 形成了鲜明的中国风格。
传统快闪是一种公共空间的行为艺术,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通过网络等联系方式,一群在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人,约定某一时间聚集在指定地点,做出一系列出人意料的举动,引起关注后迅速离开。中国式快闪大大拓展并丰富了快闪这一艺术形式的应用场景与价值意义,“快闪”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
从运作机制来看,中国式快闪通常是由特定的机构组织的,其目标明确。参与成员大多 ③ 彼此熟识。如轮椅快闪的组织者可以是某公益基金会,武术快闪的组织者则可以是锦标赛组委会。
在呈现方式上,中国式快闪极少“快闪行为”,基本都是“快闪表演”,表演内容围绕音乐和舞蹈为主,往往经过精心排练,邀请旁观者共同参与,有时还为周围群众献上免费的视听盛宴。
传统快闪往往是“一次性”的, ④ 注重现场反馈,影响力有限。如今的很多快闪,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二次” ⑤ “N次”传播,瞄准电视、网络观众群体。快闪拍摄剪辑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模式,包括加入外景镜头、跟拍参与成员、表演结束后采访现场群众等,内容更丰富。
相比之下,国外的快闪多为个人发起的嬉皮行为,带有明显的玩笑和游戏意味,而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代表的中国快闪,不仅有更积极的社会意义,还能够以强大的组织力鼓动起更多的社会资源,使快闪具有更高的艺术水准和观赏价值。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答:
2.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写成一个长单句,可以适当增删或改变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思 念
①
②
③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4.下列对诗歌中修辞手法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 ② ③
A 排比、比拟 对偶 夸张、对偶
B 排比、比喻 对偶、比拟 夸张、比喻
C 比喻、比拟 反复、比拟 对偶、比喻
D 排比 对偶、比拟 比拟
5.仿照第一小节,再续写两行诗。要求句式一致、修辞相同。
答:
练习27 词语填空+短句变长句+病句修改+修辞判断+句式仿用
1.答案:①不仅 ②而且 ③也 ④更 ⑤乃至
2.答案:传统快闪是在互联网时代产生的一种一群在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人通过网络等联系方式约定某一时间聚集在指定地点做出一系列出人意料的举动并在引起关注后迅速离开的公共空间行为艺术。
解析:解答该题时,考生首先要找出句子主干,即“……是……”;然后将其他短句变成长句的修饰成分。画横线部分的主干是“传统快闪是一种公共空间的行为艺术”;然后将“互联网时代的产物”“通过网络等联系方式”“一群在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人”等转换为主干句的修饰语。
3.答案:①在呈现方式上,中国式快闪极少“快闪行为”,基本都是“快闪表演”,表演内容以音乐和舞蹈为主,往往经过精心排练,为周围群众献上免费的视听盛宴,有时还邀请旁观者共同参与。②而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代表的中国快闪,不仅有更积极的社会意义,还能够以强大的组织力发动起更多的社会资源,使快闪具有更高的艺术水准和观赏价值。
解析:(1)“围绕音乐和舞蹈为主”中“围绕……”和“以……为主”杂糅,将“围绕”改成“以”或将“为主”删去。(2)“表演内容”“精心排练”的直接目的是演出,故“为周围群众献上免费的视听盛宴”与前文联系更紧密,应紧跟“精心排练”。(3)“鼓动”与“社会资源”不搭配,应将“鼓动”改为“发动”。
4.B ①处的四行诗结构一致、内容相关,符合排比的定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同时,“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省略了主语和谓语,要先将其补充完整,才能准确理解诗意。这首诗的主题是“思念”,所以第一行诗的描述对象是“思念”,将其补充完整,即“(思念是)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用“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来形容“思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他三行诗同理。②处的两行诗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但内容并不重复,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同时“等待”“注目”都是人的行为,将“蓓蕾”“夕阳”拟人化,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③处,“也许藏有一个重洋”是说思念如海,极言思念之深切,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5.答案:示例:一串缠绵悱恻而又不成曲调的音符,一眼深眸不及的远方。
解析:首先审题干,题干要求所写句子与原诗句式一致、修辞相同。原诗第一小节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审原诗,明确隐性要求——内容逻辑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原诗第一小节从不同角度对思念进行了描写。“缺乏线条”“无解”“拨动檐雨”“达不到彼岸”等表现出了思念的朦胧、虚幻、令人无奈的特点,流露出了作者相思的愁苦情绪。考生在仿写时要注意这些方面。练习28 成语运用+病句辨析+修辞手法+语言得体+句式仿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开播以来,以其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引发现象级关注。
【甲】主创团队融合“戏剧+影视+文化访谈”为手法,在一部典籍、一个人物、一条主线的严谨构架体系里,创新设计出历史空间和现实空间,用时空对话营造“故事讲述场”。《典籍里的中国》,就是典籍的传播者、转化人,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①探赜索隐、②披沙拣金,【乙】通过电视独具优势的语境转换,让更多人爱上典籍,自觉传承中华灿烂文化。
中华文化,绝不是晦涩艰深的古董,而是集中储存在典籍、至今仍然指引今人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思想宝库。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我们灿烂的中华文明③源远流长、④历久弥坚,一个重要奥秘就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丙】而典籍,正是中华文化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是永远给中华儿女以精神滋润、提醒我们不断进行精神反刍的范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用⑤妙笔生花的创新,不断树起文化节目新的座标,【丁】我们期待,未来会有更多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艺作品涌现,持续鼓舞我们,惊艳我们,滋润我们。
1.文段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⑤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⑤
2.下列语境中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甲】主创团队融合“戏剧+影视+文化访谈”为手法,在一部典籍、一个人物、一条主线的严谨构架体系里,创新设计出历史空间和现实空间,用时空对话营造“故事讲述场”。
B.【乙】通过电视独具优势的语境转换,让更多人爱上典籍,自觉传承中华灿烂文化。
C.【丙】而典籍,正是中华文化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是永远给中华儿女以精神滋润、提醒我们不断进行精神反刍的范本。
D.【丁】我们期待,未来会有更多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艺作品涌现,持续鼓舞我们,惊艳我们,滋润我们。
3.下列语句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①从新春伊始至今,央视在黄金时段陆续播出了《尚书》和《天工开物》,让我们眼界大开、脑洞大开、胸襟大开。
②浩瀚中华留下典籍万千,你或许在图书馆偶遇过它们,但可曾了解过它们的身世流转,看到它们的熠熠光华?
③中华传统典籍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独特资源。优秀典籍一直是吸引国际汉学家濡染中华文化的磁石。
④伏生护《书》为何能有如此决绝的力量?因为《书》中思想和智慧的鼓舞,让华夏文明在微小个体上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
⑤《典籍里的中国》节目组从电视节目的表达优势出发,沉浸式体验让传统文化从“故纸堆”中走出,打破时空间隔更易引发共鸣。
⑥我们卷帙浩繁的文化典籍,是五千年象形文字垒起的一座座精神高峰。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④⑤⑥D.①④⑤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下面这段文字是一位同学致老师的赠言,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我们对您的深情难以言状。所有的迷恋都已凝成一串省略号。经历了风雨,才知道您的可敬;走向了成功,才知道您的伟大。谢谢您,我尊敬的老师!我多想再一次关注您的目光,让热情重新把我的理想点燃;我多想再一次倾听您讲课,让知识重新给予我飞翔的翅膀。春风化雨沐我心,师恩难忘永记心。在人生的旅程中,您启迪了我的心灵,开拓了我的智力,为我点燃了希望的光芒。谢谢您,老师!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亲爱的老师,愿您永远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
4.赠言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答:
5.仿照文中的画线句子,续写两句献给老师的赠言。
答:
练习28 成语运用+病句辨析+修辞手法+语言得体+句式仿用
1.C ①探赜索隐: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此处用于探究、搜索浩如烟海的典籍,使用正确。②披沙拣金: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此处用于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选取精华,使用正确。③源远流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用在此处指“我们灿烂的中华文明”,使用正确。④历久弥坚:经历时间越长久,越显得坚定不移。此成语的适用对象应为“人”,不能用于“中华文明”,故使用不正确。⑤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此处用于修饰“创新”,使用不正确。故使用正确的应为①②③。
2.B A.“主创团队融合‘戏剧+影视+文化访谈’为手法”中“融合……为手法”句式杂糅,应删掉“为”。C.“典籍,是……精神滋润”搭配不当,“滋润”是动词,“浸润,使湿润”之意。此处需要一个名词,故应把“滋润”改为“滋养”,犹“养分、养料”之意。D.“持续鼓舞我们,惊艳我们,滋润我们”语序不当,应改为“持续惊艳我们,滋润我们,鼓舞我们”。。
3.D 划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中华文化比作思想宝库。①句中“眼界大开、脑洞大开、胸襟大开”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②“你或许在图书馆偶遇过它们,但可曾了解过它们的身世流转”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③“优秀典籍一直是吸引国际汉学家濡染中华文化的磁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优秀典籍”比作“磁石”。④自问自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⑤句中“沉浸式体验让传统文化从‘故纸堆’中走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⑥“我们卷帙浩繁的文化典籍,是五千年象形文字垒起的一座座精神高峰”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文化典籍”比作“精神高峰”。故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全都不相同的是①④⑤。
4.答案:①“难以言状”改为“难以言表”;②“迷恋”改为“依恋”;③“关注”改为“注视”;④“倾听”改为“聆听”;⑤“开拓”改为“开发”。
解析:难以言状:难以描述,无法形容,强调声音、色彩、感觉等不能用语言描述。此处侧重指情感深厚,语言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应用“难以言表”。迷恋: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此处用以表达对老师的情感不恰当,应用“依恋”。“关注……目光”搭配不当,“关注”应改为“注视”。“倾听”多用于上对下,学生听老师的课,应用“聆听”。“开拓”与“智力”搭配不当,“开拓”应改为“开发”。
5.答案:人生的岁月是一组乐曲,亲爱的老师,愿您永远是其中最精彩的乐章!人生的岁月是满天繁星,亲爱的老师,愿您永远是其中最耀眼的那颗星!
解析:考生在仿写时要注意例句的句式结构、隐含的修辞手法、语意上的对应。句式结构为“人生的岁月是……,亲爱的老师,愿您永远是其中最……”;例句为比喻句,“一串珍珠”与“最璀璨的一颗”前后照应。考生在仿写时要找到合适的、对应的喻体,并表达对老师的赞美与祝愿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