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质点 参考系》
学习目标
了解质点和参考系的概念和意义,掌握质点的判定方法和参考系的选取原则。
探究不同参考系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分析参考系对物理现象的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培养观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提高物理思维和方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探究不同参考系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分析参考系对物理现象的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培养观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提高物理思维和方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一个人在火车上向前跑的场景,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个人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他的速度是多少?他的加速度是多少?你们的答案是基于什么依据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意识到不同的观察者可能会对同一个物理现象有不同的描述和解释,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质点和参考系。
2、设计任务,合作探究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探究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或模拟,探究质点和参考系的概念、判定方法和选取原则。
探究任务如下:
任务一:用尺子和秒表测量不同大小的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探究质点的定义和判定方法。
任务二:用电脑模拟一个人在地面上和在火车上向前跑的场景,探究参考系的定义和选取原则。
任务三:用电脑模拟一个物体在不同参考系下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探究参考系对物理现象的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探究任务,记录数据和结论,准备展示交流。
3、展示交流,精讲点拨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用PPT或海报的形式,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
教师对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总结归纳质点和参考系的概念、判定方法和选取原则,强调以下几点:
质点是忽略了形状和大小的物体,是物理学中研究运动的简化模型。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可以看作质点,要看它的运动过程中,它的尺寸是否对运动规律的描述和解释有影响。
参考系是用来描述和解释物理现象的坐标系,是物理学中研究运动的基础。选取参考系要看它是否能够简化问题,是否能够反映物理规律,是否能够符合实际观测。
不同参考系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但是物理现象的本质是不变的。比较不同参考系下的物理现象,要注意区分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要注意运用变换公式和运动定律。
4、巩固检测,反思总结
教师出示一些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
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面上以2m/s的速度向东运动,求它在地面参考系和以3m/s的速度向西运动的火车参考系下的运动状态和动能。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大小为10N,方向为东的力的作用,求它在地面参考系和以5m/s的速度向东运动的汽车参考系下的运动状态和加速度。
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完成习题,教师随机抽查或邀请学生解答,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继续探究质点和参考系的相关知识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