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视频:孙中山宣誓就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程标准: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学 习 目 标
能说出中华民国建立的相关史实以及对内、对外政策。
能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和原因。
能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并理解其重大意义。
本课重点:知道中华民国建立的相关史实;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本课难点: 阐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自 学 任 务
阅读课本P46,圈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背景、时间、地点、主要领导者、意义。
阅读课本P47-P48,勾画出清帝退位的时间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阅读课本P48,找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内容和地位作用。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导学内容一:中华民国的建立(重要成果)
背景:武昌起义后全国15个省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国旗:五色旗
成立初举措: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
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时间地点:1912年1月1日;南京
孙中山
知识链接
五色旗
启用于1912年1月10日,是中华民国第一面法定国旗,又称五族共和旗,是中华民国建国之初北洋政府时期使用的国旗。旗面按顺序为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横条,五色分别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象征着这五族共和。1928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后被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取代。
知识链接
清政府
袁世凯
帝国主义列强
革命党人 立宪派旧官僚
军事进攻
政治讹诈
任命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施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
支持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导学内容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背 景
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袁世凯交涉,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早日实现共和;
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2)过程
①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②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
③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④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知识链接
宣统帝退位后,南京临时政府派蔡元培、宋教仁等为迎袁专使,赴京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袁世凯不肯离开他的北京老巢,表面上表示“极愿早日南行”,暗地里却指使亲信部队在北京制造“兵变”,纵火抢劫,造成混乱。接着,保定、天津等地也发生类似事件。帝国主义列强紧密配合,日、英、俄、德等国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调兵开往北京。在这种形势下,南京参议院只得作出让步,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兵变”中烧毁的民房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思 考:有人说,没有孙中山的拱手相让,袁世凯就当不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不会落入袁世凯的手中。孙中山到底该不该让位给袁世凯?请围绕“孙中山到底该不该退位给袁世凯”开展辩论赛。(论据需有史实依据)
探究主题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导学内容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时 间:
1912年3月11日
颁布机构:
参议院
地 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质的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知识链接
三权分立
行政权(总统、国务员)
立法权(国会)
司法权(法院)
制衡
有效地防止专制独裁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思考1:请填写表格,然后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指出其中反封建专制色彩的表现。
国家主权
国民权利
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
司法独立
探究主题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思考1:请填写表格,然后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指出其中反封建专制色彩的表现。
表现:
(1)“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皇帝的“君权神授”。
(2)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等自由,与封建君主专制“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根本区别。
(3)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与封建专制主义“万世一系”的世袭制、终身制有本质区别。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思考2:假如你是民国初年南京市的一名普通市民,你能享受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赋予的民主权利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不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具体规定人民享有权利的途径,普通国民根本无法参政;②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民主政治实施的基本条件还不成熟;③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决定了人民民主的局限性。(言之有理,有史实依据即可。)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1.1912年,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这意味着中国( )
A.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B.专制统治的结束
C.封建统治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
【答案】A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2.袁世凯成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不包括( )
A.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孙中山的南京政府
B.袁世凯对南京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C.南京政府中的立宪派、旧官僚倾向袁世凯
D.南京革命政权内外交困处境艰难
【答案】A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3.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 )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②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