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6张PPT。人教新课标八下语文单元期末复习导学课件
第四单元 5课时导学+1课时写作第 四 单 元
第16课 云南的歌会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蹲踞( ) 淳朴( ) 酬和( )
nuò( )米 忌huì( ) xī( )微
答案:jù chún hè 糯 讳 熹...【巧辨字形】
踞jù 蹲踞 双足蹲踞腿麻木
据jù 根据 手无把柄无根据....(2)据义填词。
① :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② :龙在吟啸,凤在鸣叫。形容声音动听。
③ :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
④ :形容悠闲的样子。
答案:①引经据典 ②龙吟凤哕 ③即物起兴 ④悠游自在2.读一读,做一做
(1)《云南的歌会》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依次是 、 、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答案: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2)云南的歌会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答案:云南的歌会充满了淳朴的本色,无论是什么场合,都有多种演唱方式,如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及由衷的赞美。【知识博览】
1.作者名片
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
研究家。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代表作有
长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2.文题解读
“云南的歌会”这个标题点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云南”交代地点,“歌会”是本文的核心内容。 3.图解课文探究一 谜样的歌
1.课文围绕“云南的歌会”描写了三处场景,请体会各个场面独特的风格,完成下表。答案:【知识链接】
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就是描写在特定的场地上,在一定的时间内,人们各种各样的表现。是人物同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一般是对众多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
它截取的是事件进行中的横断面。如一次讨论场景,有参与人,有场地,有发言者,有观众。要写讨论的场面,就要把参与者的表现、观众的反应都写出来。
场面描写的作用:(1)渲染气氛;(2)衬托或表现人物形象;(3)推动事件发展;(4)表达中心思想。2.云南的歌会上所演唱的歌曲,从内容上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
答案:有表现男女恋情的,有讲述民间故事的,有赞美自然的,有阐述做人道理的等。探究二 美丽的人
3.“山野对歌”中,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参加歌会的“年轻女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这是以人衬景的写法,表现出山野对歌的热烈与欢乐。4.作者在描写“村寨传歌”时,着重描写一位年过七十的老鼓手,结合“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一句,体会其作用。
答案:运用肖像描写,生动表现了老人的兴奋与活跃、热情与专注。老一辈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使民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探究三 优美的景
5.文中的景物描写非常多,请仿照参考示例,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体会其作用。
参考示例: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
赏析: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云南的美景,其作用是为云南赶马女孩山路漫歌渲染气氛,衬托了女孩子极富地域色彩的悦耳动听的山歌。【一课一法】【即学即用】
请分析“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一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案:写山鸟及其鸣唱展现了云南的美丽风光,为“赶马女孩子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烘托女孩子山歌的淳朴、自然、随意。【拓展探究微博】
大家一起聊:第3段写云南年轻女子的勤劳、普通而美丽的服饰、爱好锻炼,这些内容与对歌无关,作者为什么还要写?
学生甲:我认为写这些内容说明当地人人会唱歌,普通劳动人民也多才多艺。
我的观点:示例:我觉得这样写突出云南女子的美丽、健康、聪明、干练,生活情趣丰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表达赞美之情。这样也表现了云南独特的民风民俗。第17课
端午的鸭蛋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车胤( ) 门楣( ) 鸭蛋络子( )
yān( )腊 jí( )贯 囊yínɡ( )映雪
答案:yìn méi lào 腌 籍 萤...(2)据义填词。
① :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② :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③ :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
④ :因而也感到荣幸。
答案:①莫名其妙 ②曾经沧海难为水 ③肃然起敬 ④与有荣焉2.读一读,做一做
(1)你觉得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概括出来。
答案: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答案: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知识博览】
1.作者名片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主要作品有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纪事》,散文集
《汪曾祺小品》,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
曾祺全集》中。题目解读
课文标题“端午的鸭蛋”,中心词是“鸭蛋”。鸭蛋本是平常之物,但以“端午”来修饰,把它置于极富民俗特色的背景下,便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与感彩。 2.背景介绍
文坛曾热衷于“大叙事”,片面追求“高、大、全”;与此同时,另一种与之相对的审美情趣悄然兴起,即着眼于“小场景”“小叙事”,着力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茶,记乡情民俗,说花鸟虫鱼……汪曾祺就是这种审美情趣的杰出代表。他曾说:“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20世纪80年代,他重出文坛,其“小叙事”作品引起了“大轰动”。《端午的鸭蛋》就是“小叙事”审美情趣的产物。 3.图解课文探究一 品味鸭蛋
1.端午的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答案:名声远播;与众不同;令人惊喜;历史悠久;质细而油多;吃法多样;色彩鲜艳。
2.围绕端午的鸭蛋作者写了哪些日常小事?有何作用?
答案:挂“鸭蛋络子”,吃鸭蛋,玩蛋壳。富有情趣,流露出作者浓浓的故乡情思,引发读者的神往之情。探究二 感悟真情
3.在2、3两段文字中,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鸭蛋什么感情?
答案:从对鸭蛋名声和特色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鸭蛋的热爱之情。
4.作者为什么对小小的鸭蛋及像挑鸭蛋这样的小事如此津津乐道呢?
答案: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恋。探究三 赏析语言
5.本文的语言亲切、自然、典雅,而又生动传神。请仿照参考示例,结合具体语句品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示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赏析:此句运用“扎”“吱”“红”几个字,声色俱备,动感横生,绘声绘色地写了咸鸭蛋的吃法,表现出高邮咸鸭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一课一法】
赏析语言的三个角度【即学即用】
(1)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赏析:运用对比和反问,突出了作者对故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好像北京的咸鸭蛋仅仅因为蛋黄是浅黄色的,就连咸鸭蛋也算不上了,语言幽默。作者用十分朴素的口语,使文章生活气息更为浓厚,且自然而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2)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赏析: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说的神态,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拓展探究微博】
大家一起聊:文章题目是“端午的鸭蛋”,作者开头花了很多的笔墨叙写端午节的习俗,结尾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说偏离了主题?你认为呢?
学生甲:开头写端午节的习俗是为了引出对端午鸭蛋的描述,而且文章写鸭蛋主要是为了寄托对故乡的情思,这些端午的习俗更能表现浓浓的乡土气息和对故乡的情意,所以没有偏离主题。我的观点:示例:结尾讲“囊萤”夜读的故事是由孩子们把萤火虫装在蛋壳里自然联想到的,而且认真地把几种做法比较来谈,用孩子的口气去叙述,显得童趣盎然,正是对美好童年往事的无限遐思与眷恋。作者这样安排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第18课
吆 喝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荸荠( ) 秫秸( ) 隔阂( )
yòu( )于 吹xū( ) 商fàn( )
答案:bí shú hé 囿 嘘 贩...【巧辨字形】
秸jiē 秸秆 禾苗秸秆随风舞
拮jié 拮据 手头紧张真拮据....(2)据义填词。
① :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② :形容说话油滑。
答案:①随机应变 ②油嘴滑舌2.读一读,做一做
(1)作者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吆喝声?
答案:作者介绍了从白天的叫卖声到夜晚的叫卖声,从卖吃食的、放留声机的到乞讨的,还有富有四季特色的叫卖声等。(2)这篇散文介绍了老北京街头的种种叫卖声,介绍了北京的相
关地域文化,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 和 ,
表现了作者 、回忆美好往事的情感。
答案:声调变化 音韵节奏 怀念故乡【知识博览】
1.作者名片
萧乾,原名萧秉乾,蒙古族,北京人。著名
作家、记者、翻译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西欧
战场上唯一的中国战地记者。代表作有小说集
《篱下集》《梦之谷》,译著《好兵帅克》等。 2.背景介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吆喝也是一种文化,街头叫卖声,其实也包含着创造的成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家萧乾就用他那双善于捕捉美的眼睛,从平常的吆喝声中发掘出了艺术美。 3.图解课文探究一 理清思路
1.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各种吆喝的特点?
答案:①先按“从早到晚”的顺序介绍:大清早……白天……到了夜晚……②再按“一年四季”顺序介绍:春、夏、秋、冬。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北京的吆喝?
答案:内容丰富多彩,声调变化多端,节奏合辙押韵。
3.文章中概括“吆喝”重要作用的是哪一句?
答案: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探究二 吆喝特色
4.本文以地道的北京口语来写北京城的叫卖声,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请结合例子说说北京的吆喝有哪些特点。
答案:①吆喝声大多以短句为主。如:馄饨喂——开锅;葫芦儿——冰塔儿。②儿化音多。如:葫芦儿——冰塔儿;油儿,馅儿。③京腔中那种调侃、幽默、轻松的味道随处可见。如:他先尖声尖气地喊一声“一包糖来”,然后放低至少八度,来一气“荷叶糕”。5.本文运用北京口语来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作者用地道的北京口语来写吆喝,富有京味色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让人感到亲切真实。探究三 思想感情
6.本文运用京味语言,具有浓郁的口语色彩和地方色彩,这样亲切自然,饱含感情。请仿照示例体会语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参考示例: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嘞”。
赏析:“倒还剩”表达了作者的怀恋、惋惜。全句蕴含着作者对老北京吆喝的深深怀念之情。【一课一法】【即学即用】
(1)我怕听那种忽高忽低的。也许由于小时人家告诉我卖荷叶糕的是“拍花子的”(拐卖儿童的),我特别害怕。
赏析:作者用方言写自己的感受,使人觉得吆喝声就在身边,真实、亲切,充满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儿时美好生活的回忆,当时虽然很害怕,现在回想起来却充满着乐趣。(2)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
赏析:“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写出了作者对吆喝的感受,“不吹嘘”写出了吆喝的质朴自然。全句蕴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拓展探究微博】
大家一起聊:为什么作者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却很少介绍是怎样“吆喝”的?
学生甲:在这一部分只介绍了卖馄饨、卖硬面饽饽、算卦、乞讨者、卖柿子、卖糖葫芦等多种吆喝声,其余的都只简单介绍卖什么。因为各种吆喝实在太多了,作者不可能也无必要一一介绍,只须交代出有哪些叫卖者,读者自然能够体味到此起彼伏“没个停”的叫卖声。我的观点:示例:因为,只要看看“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一句就可知要一一列举这种种叫卖声几乎没有可能。于是,作者只有择其主要者加以简介。同时在最后四段对种种吆喝做了一番归类概括的工作。第19课
*春 酒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两颊( ) 分量( ) 门槛( )
chóu( )谢 家pēi( ) niànɡ( )酒
答案:jiá fèn kǎn 酬 醅 酿...(2)据义填词。
① :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② :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或带头。
③ :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④ :兴致高,情绪热烈。
答案:①顾名思义 ②一马当先 ③如法炮制 ④兴高采烈2.读一读,做一做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答案:线索:春酒。人:母亲、“我”、阿标叔、乡邻乡亲。事: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自酿酒。
(2)本文的题目是“春酒”,作者在文章中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吗?
答案:不仅仅怀念家乡的春酒。作者通过春酒,写了家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思念,在这些内容中流淌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这也是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3)简要概括出下列人物的性格特点。答案(示例):(母亲:)热情好客、慷慨大方、善良朴实 (阿标叔:)热情好客、乐于助人 (乡邻乡亲:)热情大方 (“我”:)活泼灵动、天真可爱【知识博览】
1.作者名片
琦君,台湾女作家,被称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代表作有《烟愁》《红纱灯》《桂花雨》《细雨灯花落》以及《琦君自选集》等。背景介绍
“春酒”顾名思义就是春天喝的酒。在江浙一带,新年期间家家都邀请亲朋邻居品尝自家酿的酒,渐渐发展成为一种风俗。作者小时候喝春酒的愉快经历让她久久难以忘怀,她借对“春酒”的叙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充满了美好的回忆。 2.图解课文
第20课
*俗 世 奇 人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硌牙( ) 想辙( ) 发怵( )
jiàn( )卖 一cuō( ) 阔chuò( )
答案:ɡè zhé chù 贱 撮 绰﹒﹒﹒(2)据义填词。
① :比喻态度、做法等跟着情势转变方向(含贬义)。
② :知识浅陋,见闻不广。
③ :形容办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
④ :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事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
⑤ :原指卖艺的人遇到合适的演出场地,就开场表演,后来指遇到机会,偶然玩玩,凑凑热闹。答案:①看风使舵 ②孤陋寡闻 ③左右逢源 ④八面玲珑 ⑤逢场作戏2.读一读,做一做
(1)根据提示理清故事情节。
①泥人张捏泥人排第一→ →泥人张捏泥像还击→海张五出口讥讽→ →智斗传千古
答案:海张五挑衅泥人张 泥人张“贱卖海张五”
②兄弟生意火→ → →名声远扬
答案:中堂发怒 巧答中堂(2)泥人张、杨七、杨巴各怀有什么绝技?
答案:泥人张: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杨七:杨七的手艺好,关键靠两手绝活。茶汤撒两次芝麻,一直喝到见了碗底都有香味;芝麻不用整粒的,而是先使铁锅炒得焦黄不糊,再拿擀面杖压碎,碎得粗细正好。
杨巴:口才好,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3)泥人张、杨七、杨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答案:“泥人张”是一个技艺高超、沉稳、干练、性格内敛、应对从容的人。“杨七”是一个手艺精湛、性格敦厚的人。“杨巴”是一个擅长口才、在生意场上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的人。【知识博览】
1.作者名片
冯骥才,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当代
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神
灯前传》《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中篇
小说《铺花的歧路》,中、短篇小说集《雕
花烟斗》等。 2.文体常识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按篇幅分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微型小说)。
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3.图解课文单元写作指导
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也需要在记叙中适当地加入描写和抒情。描写能让文章更加具体、生动,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而抒情则能使作者的情感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云南的歌会》中对年轻女子的描写:“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这段描写细致地刻画了她的外貌特点。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记叙中穿插描写和抒情。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很多人和事而感到幸福,如家人的无私关爱,朋友的鼎力支持,陌生人的热心帮助……请以“一件幸福的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专家点评
①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描绘了清晨遇雨的画面,营造了特定的情境,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优秀作文
一件幸福的事
清早起来,天就阴得厉害,收拾好后我急忙背起书包往车站跑。忽然,狂风大作,随着一道急促的闪电、轰隆隆的几声雷响,豆大的雨点落在我身上。我以飞快的速度冲到车站站牌的小屋檐下,由于惯性过大,我撞到了潮湿冰冷的墙体上。揉揉被撞痛的肩膀,我心里难受极了。① 这时,旁边的一位老爷爷看见了,便急忙对我说:“你在那儿会感冒的,快到我的伞下来!”我感激地挪了过去。风还在呼呼地刮,雨还在哗哗地下,可我一点也没有被雨淋着,原来是老爷爷把伞移到了我的这一边,而他的一侧衣服已经湿透了,我的心头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②专家点评
②描写和抒情相结合,做到了情景交融。 这时,车来了,人们蜂拥而上,我被挤到
了后面。唉,谁叫我人小势单呢?可是我也不
甘示弱,发挥了“钉子精神”,双手紧握车门
边的铁杆,使劲往上挤。终于挤了上去,可是
车门却关不上,原来是我后背的大书包惹的
祸!③这时,车里像炸开了锅。“再挤挤,再
挤挤!”司机不耐烦地喊道。“快点吧,我
都该迟到了!”“再迟到我又该挨领导批
了!”“快点开车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
嚷嚷着。这时,一位阿姨瞅了我一眼说:“你专家点评
③语言生动幽默,让我们体会到挤上车的不容易。快下去吧,等下辆车,要不大家谁也走不了……”听了这话,被卡在车门口的我差点哭了。我又冷又没带雨具,而且再等下辆车肯定会迟到了。这时,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大家都别急,孩子在风雨中等了好长时间了,更重要的是她还要上学,别耽误了功课,我先下去吧。”听了这话,我急忙四处寻找那个好心人,原来是他——同我等车的那位老爷爷,那股暖流再一次涌上我的心头。④说话间,老爷爷便挤到车门前,扶着栏杆,艰难地迈下车梯……终于,他挤下了车。站在雨中,他还不忘把我往上推了推,车门关上了。专家点评
④语言描写,表现了陌生的老爷爷对“我”的理解与关爱。 车渐渐启动了,老爷爷的身影离我越来越远,但他的形象在我心中却越来越清晰,我心中也感到非常幸福。⑤
其实,幸福就是如此简单: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关爱的举动……过去我总觉得幸福离我很远,似乎幸福本来就不属于我,但这次,我感觉到其实幸福离我是这么近。我觉得这是一件幸福的事,我捡拾起这份身边的幸福,珍藏在心间,永不忘记。⑥ 专家点评
⑤写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有真情实感。
⑥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揭示内心的感悟,深化了中心。 【总评】①选材精巧,贴合题意。从生活中选材,叙写“我”对幸福的切身体验,从而打动了读者的心灵。②人物描写鲜活,情感真挚。选用恰当的词句,描写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等,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的幸福感受,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③作者选取了陌生人带给自己的幸福,构思新颖,也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技法一 叙事中抒发感情
【问题习作】在我口渴得嗓子冒烟时,听见一个脆脆的童音叫我:“大姐姐,你来喝口水吧。”我一惊,迟疑地停下步子,回头看见一个穿着蓝布衣褂的乡下小姑娘。她舀起一瓢水递给我,望着我大口大口地喝下去,憨厚地笑着对我说:“这是俺爸挑的,俺看你渴,就叫你来喝。”说罢又塞给我一把鲜花:“这是俺采的,可香呢。”我接过那束花,觉得非常美。
【诊断分析】本段虽叙述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没有充分的抒情。事和情互不相干。【修改提升】
在我口渴得嗓子冒烟时,听见一个脆脆的童音叫我:“大姐姐,你来喝口水吧。”我一惊,迟疑地停下步子,回头看见一个穿着蓝布衣褂的乡下小姑娘。她舀起一瓢水递给我,望着我大口大口地喝下去,憨厚地笑着对我说:“这是俺爸挑的,俺看你渴,就叫你来喝。”说罢又塞给我一把鲜花:“这是俺采的,可香呢。”我接过那束花,红的、粉的、黄的,好美哟!那清新的花香沁人心脾,我顿时清醒了许多,她简直送给了我一个清新淡雅的世界啊!写法小结一 叙事抒情,“事”“情”相连
借事抒情的文章写作时需要“事”与“情”紧紧相连,切忌叙事归叙事,抒情归抒情。写作时,将感情融汇在对事件的具体叙述中,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技法二 多种描写显生动
【问题习作】我很高兴,做完作业我就可以把太阳留住了。于是我认真地做了起来,不一会儿,我看到太阳离山坳还有一丈多远呢,心中高兴极了。
我躺在妈妈的怀抱里问妈妈,妈妈说:“你这不就留住了嘛!”我明白了,是啊!今天我在太阳下山之前写完了作业,这就是留住了太阳了啊!
【诊断分析】选段只是简单地介绍了我做作业的过程以及自己的感悟。但是没有通过具体描写和深刻感悟相结合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修改提升】
我乐了!因为只要我做完作业,就可以将太阳留住了!我便埋头认真做起作业来。当我做完后,抬头看见太阳离山坳还有一丈多远呢!我不禁高兴地蹦起来,心中既兴奋,又激动。因为我无知的幻想就要成为现实了!
我又投入妈妈的怀抱,用纯真无瑕的目光看着妈妈,妈妈指着“高悬”的太阳,说:“你这不就留住了嘛!”那时尽管一时还不明白她的话,但我知道,自己今天的确留住了太阳,因为往日我总是在太阳下山后才做完作业,今天却在太阳下山之前做完了!我留住了太阳!写法小结二 让叙述描写有机结合
我们在记叙的过程中,适当地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对人物进行描写,使描写对象具体而鲜明,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技法三 细节描写抒真情
【问题习作】心灵的喧嚣过后,是对家的思念。忽然有一天,我鬼使神差地跑到电话亭,拨通了那个不知何时早已烂熟于心的号码。
“喂!”耳旁传来熟悉的声音,是妈妈!
“喂,小静吧?我听得出你的呼吸。”
那一刻,眼泪真真切切地掉了下来,妈妈竟能听得出我的呼吸!【诊断分析】文段主要表达对妈妈的思念之情,写打通电话时缺少“我”的心理感受,应用细节描写表现自己的情感。【修改提升】
心灵的喧嚣过后,是对家的思念。忽然有一天,我鬼使神差地跑到电话亭,拨通了那个不知何时早已烂熟于心的号码。
“喂!”耳旁传来熟悉的声音,是妈妈!我说不出一句话,手微微抖动着,只急切地聆听着妈妈那熟悉的呼吸,那一刻,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这样静静地等待着,聆听着这世界上最动听、最温暖的呼吸!
“喂,小静吧?我听得出你的呼吸。”
那一刻,眼泪真真切切地掉了下来,妈妈竟能听得出我的呼吸!写法小结三 细节描写,真实可感
传神的细节描写,能使文章真实、具体可感。没有真实的细节描写,文章就会干巴、枯燥、乏味,打动不了读者。没有细节,就显得不真实。好的细节描写,能让读者觉得如在眼前,读后使人历历在目,有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一篇成功的作文,离不开典型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