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 (二)
一、选择题
1.下列所描述的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炭黑用于绘制古画 B.石墨用于裁玻璃
C.用活性炭净水 D.用金刚石做钻石
【答案】B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炭黑用于绘制古画,不符合题意;
B、石墨质软,不能用于裁玻璃,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具有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结构,可做钻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B、根据石墨质软分析;
C、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D、根据金刚石的性质分析。
2.我国航天探测发现:金星是一个被浓密大气层包围的固体球,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C2O3,实验证明其化学性质与CO相似。下列关于C2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2O3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一定条件下C2O3也能还原氧化铁
C.C2O3充分燃烧后的产物是CO2
D.C2O3是氧化物
【答案】A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 C2O3化学性质与CO相似 ,CO不能与水反应,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 C2O3也不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符合题意;
B、CO具有还原性, 一定条件下C2O3也能还原氧化铁 ,不符合题意;
C、CO具有可燃性,则 C2O3充分燃烧后的产物是CO2 ,不符合题意;
D、 C2O3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是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CO的性质分析,CO不能与水反应,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结合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3.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见的一些装置,关于装置的选择和使用错误的是( )
A.甲装置既可以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也可以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B.乙装置可作为利用干燥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C.丙装置测量氧气体积时,瓶内装满水,气体从c端进入,另一端与量筒相连
D.若盐酸和石灰石足量,选择甲、丙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a依然无法收集到一瓶CO2
【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A、 甲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既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也可以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不符合题意;
B、 高锰酸钾受热能发生分解生成氧气,乙装置可作为利用干燥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不符合题意;
C、 丙装置测量氧气体积时,要利用测得氧气排出水的体积来测定氧气体积,需瓶内装满水,气体从c端进入,另一端与量筒相连 ,不符合题意;
D、1体积水中只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若盐酸和石灰石足量,选择甲、丙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a可以收集到一瓶CO2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分析;
B、根据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装置选择分析;
C、根据可利用氧气排出装置内水的体积测定氧气体积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用排水法可收集到二氧化碳分析。
4.如图所示,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液面下降
③试管内溶液变红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⑤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D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 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装置内压强减小,试管内液面上升,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试管内溶液会变成红色。
故选D。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分析。
5.把燃着的木条放入盛满某种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气体( )
A.一定是二氧化碳 B.一定是氮气
C.可能是二氧化碳 D.一定不是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把燃着的木条放入盛满某种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说明该气体不能燃烧和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燃烧和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化学性质即不能燃烧和支持燃烧来分析回答。
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存在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为红色,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的缘故;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但目前我们要合理使用化石燃料,尽量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C、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易造成人的窒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和目前人类主要的能源来源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分析;
D、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镊子夹取块状石灰石固体
B.将鼻子凑到瓶口闻酸液的气味
C.将用剩的酸液倒回原瓶
D.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答案】A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块状固体药品用镊子夹取;
B、不能把鼻孔凑到瓶口闻酸液的气味,这样容易引起中毒,应离瓶口一端距离,用手轻轻扇动,闻药品的气味;
C、用剩余的药品要放入指定的容器,放回原瓶,会污染药品;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要选用稀盐酸,稀硫酸会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
B、根据取用药品的“三不”原则分析;
C、根据取用药品的“三不”原则分析;
D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分析。
8.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
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不溶于水、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的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A
【分析】气体的收集方法选择依据是:气体的密度、水溶性和是否遇水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9.木炭燃烧的产物是( )
A.一定是.CO B.一定是CO2
C.可能是CO,也可能是CO2 D.一定是CO和CO2的混合物
【答案】C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木炭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碳与氧气反应时,氧气的量不同则生成物不同分析。
10.某文章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文章的标题可能是( )
A.PM2.5与雾霾天气 B.新装修屋内的空气杀手
C.酸雨的罪魁祸首 D.室内燃气热水器的安全防范
【答案】D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解:A、PM2.5属于空气中的烟尘,与一氧化碳无关,故A错误;
B、新装修的房屋内空气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甲醛、苯(C6H6)等有毒物质,与一氧化碳无关,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与一氧化碳无关,故C错误;
D、燃气热水器主要是利用一氧化碳作为燃料,与一氧化碳有关,与主题相符,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PM2.5属于空气中的烟尘;
B、新装修的房屋内空气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甲醛、苯(C6H6)等有毒物质;
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D、燃气热水器主要是利用一氧化碳作为燃料.
二、填空题
11.为研究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气体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将中间有红墨水的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同时放到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向左移动;由此说明 .
【答案】向左移动;二氧化碳气体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在阳光的照射下,瓶内的温度升高,有二氧化碳的瓶内的温度高于盛有空气的瓶内的温度,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红色的墨水向左移动,所以二氧化碳气体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分析】在地球的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像温室中的玻璃那样起保暖作用,于是就使地球的气温持续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12.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确定发生装置主要考虑
和 ;收集装置取决于该气体的 和 .
【答案】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密度;溶解性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
【解析】【解答】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发生装置的选定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一般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分析】在实验室制取气体,“制取”则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的选定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考虑实验室选择气体收集方式时,是否能选用排水法要考虑气体的溶解性和是否与水反应;是否能选用排空气法要考虑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13.最近中国科技大学陈乾旺教授领导的研究组以二氧化碳和金属钠作原料,在440℃和800atm的条件下,成功合成了金刚石,同时生成氧化钠,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金刚石的逆转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类型是 。
【答案】CO2+4Na=C+2Na2O;置换反应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根据题目给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书写,此反应为单质、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化合物。故答案为:CO2+4Na=C+2Na2O,置换反应.
【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给予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题目给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按信息书写即可。书写时两个反应条件一个也不能落下,否则,会因为书写不完整而失分.
14.二氧化碳本身 毒性,但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含量时,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浓度大时甚至会使人 死亡.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要注意换气通风.如进入二氧化碳含量可能超标的地窖时应进行 试验.
【答案】没有;窒息;灯火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含量时,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浓度大时甚至会使人窒息死亡;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要注意换气通风,如进入二氧化碳含量可能超标的地窖时应进行灯火实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防止发生危险.
【分析】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进入二氧化碳含量可能超标的地方应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15.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只占 ,但它是 作用中并不可少的物质之一.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 色 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 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变成固体,俗称 .
【答案】0.03%;光合;无;无;比空气大;能;干冰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只占0.03%,但是它的作用非常大,它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中并不可少的原料之一.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变成固体,俗称干冰,可用作制冷剂.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性质、应用分析回答.
三、综合题
16.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承诺。为此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启了“低碳行动”项目式学习之旅。
(1)活动一: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2)活动二: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消耗的途径
①途径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 C6H12O6(葡萄糖)+6O2,生成的葡萄糖供植物生长,该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
②途径二:地球上的海水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活动三:探究二氧化碳的其他人工消耗路径
人工光合作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H2O= 2X+O2,其中X的化学式为 。
(4)活动四:制定生活中的低碳行动方案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___(填字母)。
A.节约用电 B.乘坐公共交通
C.无纸化办公 D.使用一次性筷子
【答案】(1)化石燃料的燃烧(或森林的乱砍滥伐等,合理即可)
(2)化学;CO2+H2O= H2CO3
(3)CH2O2
(4)D
【知识点】绿色化学;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的乱砍滥伐等都会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多。
(2)①途径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途径二:地球上的海水吸收,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 H2CO3 。
(3)所给方程式中,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碳2、氧6、氢4,反应后为:氧2,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2X中含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则X化学式为 CH2O2 。
(4)节约用电可节约电能,属于低碳理念,A不符合题意;乘坐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属于低碳理念,B不符合题意;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的使用,属于低碳理念,C不符合题意; 使用一次性筷子增加树木砍伐,不符合低碳理论,D符合题意。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来源和消耗分析;
(2)根据光合作用是光能转为化学能,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4)根据低碳理念符合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等特点分析。
四、实验探究题
17.(2021九上·平顶山期末)碳的氧化物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CO和CO2是碳的两种氧化物。
①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②二者中能用于灭火的是 ,该气体能用于灭火说明其具有的性质为 。
③下列方法中,不能用于鉴别CO和CO2的是 。
A.观察颜色 B.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C.闻气味
(2)利用下图装置可以用CO还原CuO并检验气体产物
①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
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该实验存在明显缺陷,请给出优化建议 。(写出一点即可)
(3)现有某石灰石样品12.5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测得生成二氧化碳气体4.4g、请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答案】(1)分子构成不同;CO2;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AC
(2)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在装置末端放一只燃着的酒精灯(或在装置导管末端放置气囊)
(3)80%解;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10g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于灭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它能用于灭火;
③A、两种气体无色无味,不能通过观察颜色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从而使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能区分两种气体,不符合题意;
C、两种气体无色无味,不能通过闻气味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2)①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因此实验的现象为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②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由于残余的一氧化碳排到空气中,会有污染空气,所以这个实验需要在最后进行尾气处理,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后生成了无毒的二氧化碳,故在装置末端放一只燃着的酒精灯(或在装置导管末端放置气囊)
【分析】(1)根据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二氧化碳的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二氧化碳与水能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2)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及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分析;
(3)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分析。
18.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考核中,要完成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1)上图是实验桌上摆放好的该实验所需的用品,小明同学发现其中缺少了一种实验仪器和一种药品。请你写出所缺仪器的名称 ,所缺药品是 。
(2)写出制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如图所示是小明实验时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下同),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答案】(1)镊子;稀盐酸
(2)CaCO3+2HCl=CaCl2+CO2↑+H2O
(3)cabde;a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实验时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或镊子,而取用块状的碳酸钙需要用镊子;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需要的药品是稀盐酸。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稀盐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是: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收集气体、验满,实验结束后清洗仪器,故步骤为cabde;取用药品时,瓶塞必须倒放,防止污染药品,验满时要把燃着的木条防止集气瓶口,故操作错误的是a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其中包括了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原理(药品、化学反应方程式)、药品的取用,实验步骤、验满等知识。
五、计算题
19.(2016九上·绍兴月考)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现取15g鸡蛋壳,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80g某浓度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鸡蛋壳中除碳酸钙外的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的反应剩余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水蒸气的挥发),其中当反应进行到B点时,所有盐酸刚好消耗了加入量的一半.试计算:
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②该鸡蛋壳中碳酸钙质量.
③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95g﹣90.6g=4.4g
设鸡蛋壳中含CaCO3的质量为x,反应消耗的HCl的质量为y,
CaCO3 +2HCl ═ CaCl2 +H2O +CO2↑
100 73 44
x y 4.4g
解得 x=10g
解得y=7.3g
因为盐酸刚好消耗了加入量的一半
所以80g稀盐酸中溶质质量=7.3g×2=14.6g
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8.25%
答: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②该鸡蛋壳中碳酸钙质量为10g,③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25%.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分析】计算所用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时,注意80g稀盐酸只有一半参加了反应,所以所加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应为由化学方程式计算量的2倍.
20.(2019九上·德惠期末)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D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利用 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
组装整套装置时,需选用图中的A、B、C、E、H、K、M、N和 。
收集氧气的操作如下,其正确顺序为 。
a.当气体收集满时,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b.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c.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若 完全分解能制取
(3)实验室里常用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不用粉末状碳酸钙的原因是 。
(4)组装仪器用排空气法收集 气体,验满的操作是 。
【答案】(1)长颈漏斗
(2)FO;cba;4.8
(3)粉末状大理石与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太快
(4)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满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笞案为:长颈漏斗;(2)实验室利用 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①组装整套装时需选用上图中的A酒精灯、B试管、C集气瓶、E铁架台、H橡胶管、K玻璃管、M玻璃管、N水槽和F单孔胶塞、O毛玻璃片;②收集氧气的操作如下,其正确顺序为:c将集气瓶盛满水,用啵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b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a当气体收集满时,在水面下用琐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③解:设12.25g 完全分解能制取氧气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 3O2↑
245 3×32
12.25g X
得x=4.8g答:12、25g 完全分解能制取氧气的质量为4.8g。(3)实验室里常用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不用粉末状碳酸钙的原因是粉末状大理石与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太快。(4)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验满的操作是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满。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分析解答
(2)根据氯酸钾制氧气采用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收集时可采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解答
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分析解答
利用氯酸钾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
1 / 1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 (二)
一、选择题
1.下列所描述的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炭黑用于绘制古画 B.石墨用于裁玻璃
C.用活性炭净水 D.用金刚石做钻石
2.我国航天探测发现:金星是一个被浓密大气层包围的固体球,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C2O3,实验证明其化学性质与CO相似。下列关于C2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2O3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一定条件下C2O3也能还原氧化铁
C.C2O3充分燃烧后的产物是CO2
D.C2O3是氧化物
3.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见的一些装置,关于装置的选择和使用错误的是( )
A.甲装置既可以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也可以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B.乙装置可作为利用干燥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C.丙装置测量氧气体积时,瓶内装满水,气体从c端进入,另一端与量筒相连
D.若盐酸和石灰石足量,选择甲、丙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a依然无法收集到一瓶CO2
4.如图所示,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液面下降
③试管内溶液变红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⑤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5.把燃着的木条放入盛满某种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气体( )
A.一定是二氧化碳 B.一定是氮气
C.可能是二氧化碳 D.一定不是二氧化碳
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存在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镊子夹取块状石灰石固体
B.将鼻子凑到瓶口闻酸液的气味
C.将用剩的酸液倒回原瓶
D.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8.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
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9.木炭燃烧的产物是( )
A.一定是.CO B.一定是CO2
C.可能是CO,也可能是CO2 D.一定是CO和CO2的混合物
10.某文章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文章的标题可能是( )
A.PM2.5与雾霾天气 B.新装修屋内的空气杀手
C.酸雨的罪魁祸首 D.室内燃气热水器的安全防范
二、填空题
11.为研究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气体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将中间有红墨水的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同时放到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向左移动;由此说明 .
12.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确定发生装置主要考虑
和 ;收集装置取决于该气体的 和 .
13.最近中国科技大学陈乾旺教授领导的研究组以二氧化碳和金属钠作原料,在440℃和800atm的条件下,成功合成了金刚石,同时生成氧化钠,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金刚石的逆转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类型是 。
14.二氧化碳本身 毒性,但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含量时,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浓度大时甚至会使人 死亡.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要注意换气通风.如进入二氧化碳含量可能超标的地窖时应进行 试验.
15.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只占 ,但它是 作用中并不可少的物质之一.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 色 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 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变成固体,俗称 .
三、综合题
16.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承诺。为此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启了“低碳行动”项目式学习之旅。
(1)活动一: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2)活动二: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消耗的途径
①途径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 C6H12O6(葡萄糖)+6O2,生成的葡萄糖供植物生长,该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
②途径二:地球上的海水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活动三:探究二氧化碳的其他人工消耗路径
人工光合作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H2O= 2X+O2,其中X的化学式为 。
(4)活动四:制定生活中的低碳行动方案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___(填字母)。
A.节约用电 B.乘坐公共交通
C.无纸化办公 D.使用一次性筷子
四、实验探究题
17.(2021九上·平顶山期末)碳的氧化物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CO和CO2是碳的两种氧化物。
①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②二者中能用于灭火的是 ,该气体能用于灭火说明其具有的性质为 。
③下列方法中,不能用于鉴别CO和CO2的是 。
A.观察颜色 B.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C.闻气味
(2)利用下图装置可以用CO还原CuO并检验气体产物
①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
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该实验存在明显缺陷,请给出优化建议 。(写出一点即可)
(3)现有某石灰石样品12.5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测得生成二氧化碳气体4.4g、请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18.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考核中,要完成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1)上图是实验桌上摆放好的该实验所需的用品,小明同学发现其中缺少了一种实验仪器和一种药品。请你写出所缺仪器的名称 ,所缺药品是 。
(2)写出制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如图所示是小明实验时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下同),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五、计算题
19.(2016九上·绍兴月考)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现取15g鸡蛋壳,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80g某浓度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鸡蛋壳中除碳酸钙外的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的反应剩余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水蒸气的挥发),其中当反应进行到B点时,所有盐酸刚好消耗了加入量的一半.试计算:
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②该鸡蛋壳中碳酸钙质量.
③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2019九上·德惠期末)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D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利用 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
组装整套装置时,需选用图中的A、B、C、E、H、K、M、N和 。
收集氧气的操作如下,其正确顺序为 。
a.当气体收集满时,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b.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c.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若 完全分解能制取
(3)实验室里常用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不用粉末状碳酸钙的原因是 。
(4)组装仪器用排空气法收集 气体,验满的操作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炭黑用于绘制古画,不符合题意;
B、石墨质软,不能用于裁玻璃,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具有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结构,可做钻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B、根据石墨质软分析;
C、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D、根据金刚石的性质分析。
2.【答案】A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 C2O3化学性质与CO相似 ,CO不能与水反应,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 C2O3也不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符合题意;
B、CO具有还原性, 一定条件下C2O3也能还原氧化铁 ,不符合题意;
C、CO具有可燃性,则 C2O3充分燃烧后的产物是CO2 ,不符合题意;
D、 C2O3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是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CO的性质分析,CO不能与水反应,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结合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3.【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A、 甲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既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也可以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不符合题意;
B、 高锰酸钾受热能发生分解生成氧气,乙装置可作为利用干燥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不符合题意;
C、 丙装置测量氧气体积时,要利用测得氧气排出水的体积来测定氧气体积,需瓶内装满水,气体从c端进入,另一端与量筒相连 ,不符合题意;
D、1体积水中只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若盐酸和石灰石足量,选择甲、丙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a可以收集到一瓶CO2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分析;
B、根据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装置选择分析;
C、根据可利用氧气排出装置内水的体积测定氧气体积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用排水法可收集到二氧化碳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 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装置内压强减小,试管内液面上升,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试管内溶液会变成红色。
故选D。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把燃着的木条放入盛满某种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说明该气体不能燃烧和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燃烧和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化学性质即不能燃烧和支持燃烧来分析回答。
6.【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为红色,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的缘故;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但目前我们要合理使用化石燃料,尽量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C、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易造成人的窒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和目前人类主要的能源来源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分析;
D、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7.【答案】A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块状固体药品用镊子夹取;
B、不能把鼻孔凑到瓶口闻酸液的气味,这样容易引起中毒,应离瓶口一端距离,用手轻轻扇动,闻药品的气味;
C、用剩余的药品要放入指定的容器,放回原瓶,会污染药品;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要选用稀盐酸,稀硫酸会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
B、根据取用药品的“三不”原则分析;
C、根据取用药品的“三不”原则分析;
D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分析。
8.【答案】A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不溶于水、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的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A
【分析】气体的收集方法选择依据是:气体的密度、水溶性和是否遇水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9.【答案】C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木炭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碳与氧气反应时,氧气的量不同则生成物不同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解:A、PM2.5属于空气中的烟尘,与一氧化碳无关,故A错误;
B、新装修的房屋内空气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甲醛、苯(C6H6)等有毒物质,与一氧化碳无关,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与一氧化碳无关,故C错误;
D、燃气热水器主要是利用一氧化碳作为燃料,与一氧化碳有关,与主题相符,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PM2.5属于空气中的烟尘;
B、新装修的房屋内空气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甲醛、苯(C6H6)等有毒物质;
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D、燃气热水器主要是利用一氧化碳作为燃料.
11.【答案】向左移动;二氧化碳气体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在阳光的照射下,瓶内的温度升高,有二氧化碳的瓶内的温度高于盛有空气的瓶内的温度,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红色的墨水向左移动,所以二氧化碳气体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分析】在地球的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像温室中的玻璃那样起保暖作用,于是就使地球的气温持续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12.【答案】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密度;溶解性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
【解析】【解答】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发生装置的选定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一般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分析】在实验室制取气体,“制取”则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的选定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考虑实验室选择气体收集方式时,是否能选用排水法要考虑气体的溶解性和是否与水反应;是否能选用排空气法要考虑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13.【答案】CO2+4Na=C+2Na2O;置换反应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根据题目给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书写,此反应为单质、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化合物。故答案为:CO2+4Na=C+2Na2O,置换反应.
【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给予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题目给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按信息书写即可。书写时两个反应条件一个也不能落下,否则,会因为书写不完整而失分.
14.【答案】没有;窒息;灯火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含量时,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浓度大时甚至会使人窒息死亡;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要注意换气通风,如进入二氧化碳含量可能超标的地窖时应进行灯火实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防止发生危险.
【分析】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进入二氧化碳含量可能超标的地方应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15.【答案】0.03%;光合;无;无;比空气大;能;干冰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只占0.03%,但是它的作用非常大,它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中并不可少的原料之一.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变成固体,俗称干冰,可用作制冷剂.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性质、应用分析回答.
16.【答案】(1)化石燃料的燃烧(或森林的乱砍滥伐等,合理即可)
(2)化学;CO2+H2O= H2CO3
(3)CH2O2
(4)D
【知识点】绿色化学;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的乱砍滥伐等都会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多。
(2)①途径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途径二:地球上的海水吸收,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 H2CO3 。
(3)所给方程式中,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碳2、氧6、氢4,反应后为:氧2,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2X中含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则X化学式为 CH2O2 。
(4)节约用电可节约电能,属于低碳理念,A不符合题意;乘坐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属于低碳理念,B不符合题意;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的使用,属于低碳理念,C不符合题意; 使用一次性筷子增加树木砍伐,不符合低碳理论,D符合题意。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来源和消耗分析;
(2)根据光合作用是光能转为化学能,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4)根据低碳理念符合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等特点分析。
17.【答案】(1)分子构成不同;CO2;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AC
(2)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在装置末端放一只燃着的酒精灯(或在装置导管末端放置气囊)
(3)80%解;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10g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于灭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它能用于灭火;
③A、两种气体无色无味,不能通过观察颜色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从而使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能区分两种气体,不符合题意;
C、两种气体无色无味,不能通过闻气味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2)①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因此实验的现象为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②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由于残余的一氧化碳排到空气中,会有污染空气,所以这个实验需要在最后进行尾气处理,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后生成了无毒的二氧化碳,故在装置末端放一只燃着的酒精灯(或在装置导管末端放置气囊)
【分析】(1)根据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二氧化碳的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二氧化碳与水能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2)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及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分析;
(3)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分析。
18.【答案】(1)镊子;稀盐酸
(2)CaCO3+2HCl=CaCl2+CO2↑+H2O
(3)cabde;a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实验时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或镊子,而取用块状的碳酸钙需要用镊子;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需要的药品是稀盐酸。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稀盐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是: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收集气体、验满,实验结束后清洗仪器,故步骤为cabde;取用药品时,瓶塞必须倒放,防止污染药品,验满时要把燃着的木条防止集气瓶口,故操作错误的是a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其中包括了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原理(药品、化学反应方程式)、药品的取用,实验步骤、验满等知识。
19.【答案】解: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95g﹣90.6g=4.4g
设鸡蛋壳中含CaCO3的质量为x,反应消耗的HCl的质量为y,
CaCO3 +2HCl ═ CaCl2 +H2O +CO2↑
100 73 44
x y 4.4g
解得 x=10g
解得y=7.3g
因为盐酸刚好消耗了加入量的一半
所以80g稀盐酸中溶质质量=7.3g×2=14.6g
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8.25%
答: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②该鸡蛋壳中碳酸钙质量为10g,③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25%.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分析】计算所用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时,注意80g稀盐酸只有一半参加了反应,所以所加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应为由化学方程式计算量的2倍.
20.【答案】(1)长颈漏斗
(2)FO;cba;4.8
(3)粉末状大理石与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太快
(4)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满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笞案为:长颈漏斗;(2)实验室利用 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①组装整套装时需选用上图中的A酒精灯、B试管、C集气瓶、E铁架台、H橡胶管、K玻璃管、M玻璃管、N水槽和F单孔胶塞、O毛玻璃片;②收集氧气的操作如下,其正确顺序为:c将集气瓶盛满水,用啵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b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a当气体收集满时,在水面下用琐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③解:设12.25g 完全分解能制取氧气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 3O2↑
245 3×32
12.25g X
得x=4.8g答:12、25g 完全分解能制取氧气的质量为4.8g。(3)实验室里常用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不用粉末状碳酸钙的原因是粉末状大理石与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太快。(4)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验满的操作是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满。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分析解答
(2)根据氯酸钾制氧气采用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收集时可采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解答
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分析解答
利用氯酸钾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