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曲鉴赏知识点梳理及典例解析
一、知识点梳理
古体诗(又称“古风”)包括“今体诗”出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今体诗(又称“格律诗”)分为律诗、绝句。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有五律和七律。律诗每首八句,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和七绝。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中调、长调。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 ( http: / / www.21cnjy.com )“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乐府,原是秦时的音乐机构名,汉魏时转为一种新的诗体名称,它是相对于近体诗和一般五七言古诗的另一种灵活自由的诗体。
二、天下典例
考点一:朗读节奏
典例1选择题。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B.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C.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思考问题: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参考答案:B
典例分析:B项朗读节奏是“无为/在/岐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儿女/共/沾巾”。划分诗句中的朗读节奏,其实就是朗读时停顿的时间很短暂(不换气)的地方。古代诗歌的朗读节奏是很有规律的,具体有见以下方式:①按意义划分。一般一个意义单位为一个音步。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②按音节划分。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四言诗:一个分成两个音步,每两个字为一个节奏单位。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以题说法:五言诗有两种朗读方法: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二三”或“三二”式,一是“二一二”或“二二一”式。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七言诗的朗读节奏是“二二三”式,后面三个字也可细化为“二一”或“一二”。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只要我们掌握朗读节奏的规律,做此类题很简单。
考点二:品味炼字、炼词
典例2(2007年浙江中考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赏析] 这首诗把春天湖边景色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明媚可人。第三、四句描写春江雨后水势高涨,把石桥都给淹没了,行人只好坐船摆渡过去。景致虽小,颇见情趣。这首诗很受人传诵,甚至一想到“春雨断桥”,就联想到了徐师川的名字。
思考问题:“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或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典例分析:此题采用简答题的形式考查诗词的“锤 ( http: / / www.21cnjy.com )炼词句”。古人做诗常追求一字传神。本题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表达效果好在哪里。回答时此类题不能就字论字,得放在句中,应结合全诗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以题说法:这类题主要考查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是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中“某”词为什么不能换成“某”词?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十分传神?这个词在诗中有什么特定的含义?你最欣赏的是哪个字?请赏析。
考点三:名句赏析
典例3赏析下面诗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赏析]前四句,写诗人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
思考问题: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参考答案:1.对亲朋旧友凋零的伤痛、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全非的惆怅;暗示贬谪时间之长,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2.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典例分析:1.考查通过对典故的理解进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诗句意。解答此题时首先应理解典故的含义。“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作《思旧赋》。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旧居,听见邻人吹笛,追思昔日与旧友的交往,作〈思旧赋〉。“烂柯人”指传说中的人物王质。相传晋人王质进山砍树,遇见几个儿童在下棋、唱歌。王质听了一会儿,发现斧头柄已经烂掉。回到村里,认识的人都已死尽,才知道已经过了百年。
2.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把的基础上,根据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境遇,去分析典故的作用、去品译名句的内涵。
以题说法: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常见提问方式:这句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画线的千古名句?你从这句名诗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这句话在现在赋予了什么新的含义?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考点四:诗意理解
典例4:(2007年潍坊中考题)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 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赏析] 这首词像一幅清疏淡雅的出水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千里江山”是远景;满湖芦花,孤舟停泊,是近景。月下楼中吹笛,是画面的主体。船泊芦花深处,体现逍遥自在;月夜吹笛,笛声悠扬,则尽显风流潇洒。“自古逢秋悲寂寥”,而此词盛赞江南秋色,因为这是后主被俘入宋的追忆和回想,借梦中的美景来补偿已失去的欢乐。正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思考问题:词人笔下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词人梦回南国,抓住江山、芦花、孤舟、明月、笛声等景物,描绘了江南清秋凄寒的景色;词人借景抒情,抒写出自己囚居生活孤寂难堪之感。
典例分析:第一问主要考查对诗句内容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赏析。解答时,应首先明确词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然后再归纳其特点。第二问是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时应联系课内学过的词人同题作品理解。如课内李煜的名作《虞美人》追忆他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的经历,抒发孤独寂寞之感,与本题情感一致。解答此类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重视语言的表层含义,由此入手再挖掘其深层含义。(2)鉴赏诗词应“知人”,应了解词人的生平经历及词的写作背景,尽可能地多体会古人特有情绪的表达方式。
以题说法:古诗词诗意理解这一考点主要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查同学们在阅读古诗词中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内容,概括诗词的大意,领会诗词的意境。因此,对于作家、作品,同学们一定要非常熟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诗意。
考点五:领悟情感
典例5:阅读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赏析] 这首绝句。前两句写飞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思考问题: 1.这首诗中的“浮云”这一意象指什么?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物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参考答案:(1)指困难、挫折、障碍等。(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典例分析:(1)题考查诗歌“意象” 。 ( http: / / www.21cnjy.com )(2)题考查诗句所寄寓的深意。解答这两题,应首先明确何谓“意象”,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然后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答题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① 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② 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③ 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以及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或给人的启示和思考。
以题说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主题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和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要把握诗歌的情感:一是知人论“诗”,在平时阅读中多注意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二是借助诗歌的意象去领悟;三是注意题后的注释和题干的提示。解答这类题目,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写的形象特点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者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题格式:这首诗通过怎样形象或景物,写出了怎样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六:赏析评价
典例6: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赤壁
杜牧
沉舟折戟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 该诗是怀古咏史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古人古事作题材,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抒发自己的感慨)。该诗作者认为:①曹操之败是因为受了火攻,周瑜之胜也是因为用了火攻;火攻的成功又是得力于及时风力相助。②孙刘联军失败了。
思考问题: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2.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1、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2、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典例分析:第一题既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考查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第二题是一道赏析题,命题十分新颖。解答时要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从史实出发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结合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理解组织参考答案。
以题说法:解答赏析评价题的一般步骤:①精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诗作(这是基础)。诵读全诗,要抓住所描写的意象,整体上准确把握其主要内容,感悟作者蕴含的情感,以获得整体感知。②知人论世(这是关键)。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气质,结合作者所处的人生阶段、时代特点、文艺思潮等因素,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旨趣。③审题寻点(这是核心)。分析题目要求,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审清题意要做到对命题者的指向了然于心,明白该题是要鉴赏修辞手法还是抒情方式;是鉴赏表现手法还是诗人的感情,从而确定解题的范围,寻找答题思路的切入点。④组织参考答案(这是重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问题,答题要点要到位,语言力求诗化。
考点七:分析技巧
典例7: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追怀诸葛 ( http: / / www.21cnjy.com )亮所作。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真切。二是对诸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的描述,勾画出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结尾两句,更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这两句苍凉悲壮,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思考问题:试分析这首诗面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
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典、衬托的手法。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典例分析: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解答此题应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领悟表达技巧。
以题说法:解答这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整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构思上来把握,不能只答其中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找出全篇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好处。
考点八:想象描述
典例8:欣赏下列诗歌,完成问题。
(甲)乡愁 (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思考问题: 1.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3.放飞思绪,想象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1)家国之思(2)示例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欣赏的句子: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3)示例:“我”的心理活动: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断肠人”的心理活动:回家的感觉真好!
典例分析:解答(1)题应注意题干中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键词“故乡之思”暗示的信息是乙诗的主旨,问题“上升”到甲诗的主旨,只要抓住甲诗关键句“一湾浅浅的海峡”就可理解对“家国”的思念。因此,要学会抓关键词句做题。(2)题找欣赏的诗句首先会找,一般找修辞句、主旨句、哲理句便于谈理由,描述时应注意结合诗句分析理由,不要空谈。(3)题是想象描述题。此题应注意想象是在原诗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发挥,不要违背诗的主题。
以题说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主要提问方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你的话把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考点九:综合检测
典例9:(2007年贵州中考题)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回答下列问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上片着重写景,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了边塞战地在秋季黄昏之际一派荒凉景象,其中隐含着两军对垒的肃杀气氛。下片着重抒情,表现了在“卫国”与“思家”的矛盾中守边将士的真情实感。在写法上将视觉感受与听觉感受相结合。既写眼中所见,又写耳中所闻;视听结合,表现出边塞风光的荒寒与悲凉。其次是“一”与“万”的对照。“浊酒一杯”,极言其少;“家万里”,极言其远,两者之间形成悬殊的对比。
思考问题:
1.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
2.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
3.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睡觉。2.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哝哝的思乡之情,侧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典例分析:1.题考查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寐”课下有注释应注意积累。2.题考查诗中形象的分析。抓住“长烟”“落日”的形象展开联想即可解答。3.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方式及诗人的情感。解答时应首先明确诗歌的表达方式有哪些,然后在结合对诗句的理解并进而理解诗人感情。本题考查对诗中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
以题说法: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三类:1.诗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人公形象,如〈渔歌子〉中刻画的渔夫。2.诗人自己的形象,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壮志未酬的作者自画像。3.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意象),如湖光山色、大漠孤城。这些形象都倾注了作者的情感。了解诗歌形象从以下几点入手:1.了解物象性质,如:柳树和送别有关联;浮云代表游子;乌鸦象征凄凉;长烟和大漠联系等这些只有通过物象的性质才能把握诗人的感情。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联系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生活图景的性质。3.分析写景用了哪些技巧。
三、规律总结
1、古诗词鉴赏,误区总结
(1)缺少“炼”字功夫,思考与审题太粗,欠慎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2)对诗句中所蕴涵的“典故”欠了解或涉猎不广而误读。(3)在分析作者的感情或对主旨赏析时,常常抛开诗句作空洞分析。(4)对一些修辞手法和语言习惯看不透,而造成理解的困难,表达的艰涩。(5)内心能够领会,但口头的表达上捉襟见肘。
2、古诗词鉴赏,读法总结
(1)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包括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物”“景”?抒发了什么“志”“情”?(2)怎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3)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效果)?
3、古诗词鉴赏,解题总结
(1)从关键词句上,抓住诗句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2)从关键句上,抓住主旨句、情感句,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3)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和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上,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4)从题目、注释、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自身的只是储备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5)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6)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7)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反复诵读,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