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整合资料。
2.运用恰当的语言多方面介绍大熊猫。
【教学重难点】
学习整合资料的方法,运用恰当的语言多方面介绍大熊猫。
【教学准备】
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渠道查找有关大熊猫的资料,老师从学生资料中整理出本次习作要用到的有效资料,并分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
任务情境
同学们,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跟我们结为联谊学校的新加坡的老师们告诉我,他们学校很多小学生都对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很感兴趣,想多点了解大熊猫。所以老师准备在这节课和同学们一起来整合资料,写一篇介绍大熊猫的习作。老师准备挑选十篇优秀作文寄给新加坡的小朋友,希望你写的习作也是其中一篇。
一、确定介绍内容,熟悉相关资料
1.指导学生朗读本次的习作要求,集体讨论后确定本次习作围绕下面四个问题来作介绍。
(1)大熊猫是猫吗?
(2)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3)大熊猫主要吃些什么?
(4)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2.老师引导:同学们,老师根据你们搜集的资料,筛选出如下内容来介绍上面的四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如何整合资料,再学习如何介绍大熊猫。请同学们先来看看这八条资料。
①大熊猫的名称本叫“猫熊”或“大猫熊”,属于熊科,是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
②大熊猫属于中国独有的一种动物,数量非常的稀少,并且濒临着灭绝的情况。
③大熊猫一般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
④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它的标准中文名称其实叫“猫熊”,最意即“像猫一样的熊”。
⑤大熊猫的食物并不是单一的箭竹,喜欢吃的竹子种类比较多,箭竹是其中常见的种类。
⑥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是中国特有物种,所以称为“中国国宝”。
⑦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⑧大熊猫的食性是其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因为它几乎完全靠吃竹子为生,但有时也会吃肉。
3.学生各自朗读两次老师提供的资料,理解每条资料的大意,为下面资料的整合和介绍作好内容上的铺垫。
【设计意图:小学统编版习作教材非常重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合资料的能力,共设置了四次关涉到这方面的习作,这次习作属于第一次。为了减缓学习的坡度,这次习作重点放在学习如何整合资料这方面。】
二、分清资料类别,学习整合方法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要向别人介绍大熊猫,首先要先整合好资料。整合资料的方法可用三个步骤来进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步学习。
2.根据类别,分一分
(1)思考问题:老师提供的资料中哪些是介绍“大熊猫是猫吗?”的资料?
(2)示范方法:老师指导学生先逐条阅读资料,找出介绍“大熊猫是猫吗?”的资料并把序号填入括号里,形式如下。
大熊猫是猫吗?(① ④)
(3)运用方法:用同样的方法,学生把其它三个方面的资料也分好类别。
(4)讨论交流:指名学生说分类情况,有不同意见可讨论,老师归纳如下。
大熊猫是猫吗?(① ④)
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③ ⑦)
大熊猫主要吃些什么?(⑤ ⑧)
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国宝?(② ⑥)
3.重复内容,删一删
(1)思考问题:老师把介绍“大熊猫是猫吗”的两条资料放在一起,想想哪些内容是重复的?
①大熊猫的名称本叫“猫熊”或“大猫熊”,属于熊科,是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
④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它的标准中文名称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
(2)示范方法:老师指导学生对比两句,把句子意思重复的两句处删去一处,并把其余资料整合成通顺的句子。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它的标准中文名称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属于熊科,是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
(3)运用方法:学生把介绍资料中内容重复的句子删除并重新整合句子。
(4)讨论交流:小组成员交流,有不同意见的再作讨论或修改。
4.同类信息,合一合
(1)思考问题:老师把介绍“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的两条资料放在一起,怎样整合这些资料?
③大熊猫一般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
⑦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2)示范方法:为了介绍明白,需要把大熊猫生活的行政区域和自然环境这个方面都说清楚,所以把两个句子作如下整合。
大熊猫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那些山区海拔2600-3500米,有着茂密的竹林,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
(3)运用方法:学生把介绍资料中需要整合的资料,运用习得的方法把它们合并成意思通顺的句子。
(4)讨论交流:小组成员交流整合的资料,有问题可再讨论。
【教学意图:整合资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戴维·梅里尔认为学习分为“激发旧知--示证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四个步骤,我们把学习整合资料的每个步骤都设计为“思考问题--示范方法--运用方法--讨论交流,从本质上是契合学习原理的。】
三、转化资料语言,建构习作篇章
1.谈话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整合了资料,现在准备向新加坡小朋友介绍大熊猫了,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介绍的方法吧。
2.基于读者,转化语言
(1)方法示范:老师以“大熊猫是猫吗?”为例,用“加上自己感受”和“运用口头语言”两个小妙招,把资料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来介绍,再通过对比资料语言和转化后的介绍语言,体会两个小妙招的用法。
(2)练习运用:学生运用方法把整合的资料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3)讨论交流: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介绍,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再作优化。
3.整合信息,组段成篇
(1)方法示范:学生复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师生共同归纳课文结构。
开头: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提出问题开头法)
分点介绍:海底声音----海底动物---海底植物----海底矿产
结尾: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总结全文结尾法)
(2)练习运用:学生根据整合好的资料写出介绍大熊猫的习作结构。
开头: (提出问题开头法)
分点介绍:( )----( )
---( )----( )
结尾: (总结全文结尾法)
(3)讨论交流: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自己所写的结构,可再作完善。
4.学生根据整合的资料和拟定的结构进行习作,老师巡视。
【教学意图:因为习作的读者是外国的小学生,所以引导学生要有读者意识,运用方法把资料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来作介绍。同时,《海底世界》的表达结构跟这次习作的要求相似,所以指导学生借鉴写法,拟定结构。】
四、提供完整例文,对比修改习作
1.学生完成习作后,老师出示例文,学生想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国宝大熊猫
你想了解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吗?
首先告诉你的是,大熊猫是熊不是猫。很多人误以为大熊猫是猫,其实大熊猫属于熊科。它的祖先是始熊猫,标准的名称叫“猫熊”,意思是“像猫一样的熊”。怎么样?是不是和我一样,难以相信憨厚可爱的大熊猫居然不是猫是熊啊 还要告诉你呢,大熊猫是吃奶长大的,这可是大熊猫属中只有它是这样的哦。
大熊猫只生活在我国的一些山区。大熊猫对生存条件可挑剔啦 ,它们居住在海拔2600-3500米的山区,那些山区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但那里有着茂密的竹林,可以保证它们的食物来源。因为这些原因,大熊猫主要生活在我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大熊猫几乎完全靠吃竹子为生。大熊猫喜欢吃的竹子种类比较多,箭竹是其中常见的种类。很有意思的是,大熊猫不但吃竹子,有时竟然也会吃肉。如果有竹鼠在它们窜过,它们会用敏捷的前掌把它拍死,然后把它吃掉。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说它是我国的国宝,是因为大熊猫是我国的特有特种,并且濒临灭绝。说它珍贵,是因为说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人称为“活化石”。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知道,熊猫真是我国珍贵稀缺的动物啊。
2.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把自己的习作和例文对比,然后再作修改。
(1)想想自己的介绍有没有像例文一样每段围绕一个方面来作介绍?
(2)想想自己的介绍有没有像例文一样围绕中心多方面介绍大熊猫?
(3)想想自己的介绍有没有像例文一样把资料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3.修改完后,四人小组推荐一篇最优秀的作文,然后上台来作介绍,最后选定十篇介绍得生动有趣的习作,配上大熊猫的图画和照片,寄给新加坡的小朋友。
【设计意图:这次习作的修改,采用具体的例文和作为修改的参考目标,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习作和例文,为习作的进阶和优化提供了直观的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