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2.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自学指导 互动及展示
导学一 吴均(469-520),南朝文学家,史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本文选自《艺文类聚》,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骈体文:又称“骈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体文的最大特点就是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句,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骈体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骈体文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碍思想内容的表达,成为文章的桎梏(zhì gù ,脚镣和手铐,喻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 自学
导学二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飘荡( )急湍( )轩( )邈泠泠( )经纶( )横柯( )2.把握节奏、重音、停顿。学生朗读或范读课文。二、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翻译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浯句。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或请老师回答。 组内轮流朗读后小组合作交流;质疑展示
反馈 背诵课文
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导学案
授课时间:年 月 日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者: 年级 班 组 号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2.背诵课文
自学指导 互动及展示
导学一默写句子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3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4.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写江流气势磅礴的:5.写听觉感受的: 当堂检测
导学二 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 哪里语句写“异水”;哪里语句写“奇山”呢?2作者怎样写“异水”,写了哪几方面?3作者怎样写“异水”, 是从视觉,还是从听觉来写的?写了哪几种景物?4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组交流,找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班级质疑展示。
当堂反馈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