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3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3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6 14:4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
培养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遭遇,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欣赏语言,领悟诗歌的语言美;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失落情感的缘由。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中唐时代底层人们、谪居人士的失意落寞,认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琵琶女的的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
难点: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任务一:课前积累区一.
一、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60首,与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同为著名的诗史。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明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二.写作背景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元和三年,白居易任“谏官”;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无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三.文化常识
1.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李绅等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日新乐府也。
2.歌、行、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多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四.预习检测
1.给下列括号前的字注音。
(1)湓( )浦口 (2)铮( )铮然 (3)商贾( ) (4)悯( ))然 (5)转徙( ) (6)迁谪( ) (7)荻( )花 (8)幽咽( ) (9)虾( )蟆( )(10)红绡( ) (11)钿( )头 (12)银篦( ) (13)春江花朝( ) (14)呕( )哑( )嘲( )哳( ) (15)霓裳( ) (16)转轴( ) (17)慢捻( )
明确:(1)pén(2)zhēng(3)gǔ(4)mǐn(5)xǐ(6)zhé(7)dí(8)yè(9)há ma(10)xiāo(11)dián(12)bì(13)zhāo(14)ōu yā zhāo zhā(15)chánɡ(16)zhóu(17)niǎn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左迁九江郡司马。( ) (2)明年秋。( ) (3)善才:( ) (4)委身为贾人妇。( ) (5)遂命酒。( ) (6)使快弹数取。( )(7)曲罢悯然。( ) (8)感斯人言。( ) (9)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10)因为长句。( ) (11)歌以赠之。( ) (12)凡一百一十六言。( )(13)命曰《琵琶行》。( ) (14)循声暗问。( ) (15)添酒回灯重开宴。( ) (16)低眉信手。( ) (17)颜色故。( ) (18)又闻此语重唧唧。( ) (19)却坐促弦。( ) (20)凄凄不似向前声。( )
明确:(1)贬官,降职。(2)第二年(3)对乐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4)托身,这里是嫁的意思。(5)于是(6)畅快。(7)忧郁的样子。(8)这个(9)这,始:才。(10)因此创作。(11)作歌。(12)共,字。(13)命名,提名。(14)悄悄。(15)移灯。(16)随意。(17)容颜气色衰老。(18)重新,又。(19)退回到原处。(20)刚才,以前。
任务二:课中导学区
微任务一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这首诗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琵琶女身世;点明写作动机;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2.《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请概括诗歌各段的内容。   
明确: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被贬江州司马,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第一段:江头送客闻琵琶。第二段:江上聆听琵琶曲 。第三段:歌女倾诉身世苦。第四段:同病相怜伤迁谪。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微
任务二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诗的开篇关于秋天月夜送别情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②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③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总体上渲染了一种萧瑟凄伤的氛围。
2.诗的第一段写离别,诗人直抒胸臆,突出一个“惨”字。诗歌是如何烘托这一“惨”字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暮色暗淡,使人惆怅惜别;霜叶衰草,秋风萧瑟,更显出荒凉寥落;没有音乐助兴,对饮闷酒,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最后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②作用:这些描写,为悲剧人物琵琶女的出场营造了悲凉的气氛。
3.“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两句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这两句在诗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紧承上文主客离别之事,又引出琵琶声,为下文展开对琵琶曲的描写过渡。
4.对于即将到来的这次邂逅,诗人与琵琶女各自怀着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关键字词简要分析。
明确:“寻”“问”“移”“邀”“添”“回”“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练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本不愿出场但又不得已的矛盾复杂的心情。
5.诗中是怎样叙述琵琶女的身世的?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本诗采用了主人公自述的形式交代身世。“自言”以下二十二句,写自叙身世,分两层。①年少色艺超群,红极一时。“自言”两句写籍贯、住处。“十三”以下四句,写才貌双全,色艺出众。“五陵”以下六句渲染歌伎生活的欢乐奢华,反衬后来的凄凉生活。“今年”两句是过渡句。②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弟走”两句,写生活发生转折的三个原因。“门前”两句交代生活转折。“商人”以下六句,写嫁作商人妇后孤苦、凄凉、寂寞的生活。手法、 作用:这一段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年轻貌美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独守空船,用昔日的欢笑衬后来的辛酸,塑造了封建社会中一个被玩弄、被遗弃的妇女形象。
6.为什么诗人会跟一个萍水相逢的歌伎产生共鸣呢?请诵读第3—4段,完成下列表格。
女白居易时间当年如今当年如今身份遭遇处境心情
明确:人物琵琶女白居易时间当年如今当年如今身份京城名倡委身商人京师才俊江州司马遭遇艳盖群芳门庭若市年老色衰门前冷落才高位显丝竹不绝谪居卧病有酒无乐处境盛极一时漂沦憔悴其乐融融其情凄凄心情春风得意孤苦寂寞高朋满座送客惨别
7.诗人自述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春江花朝”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主要写谪居的郁闷,揭示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感慨的原因。“谪居”“卧病”,伤心人也;“地僻”“无音乐”“地低湿”“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伤心地也。伤心人处伤心地,更是无限伤心。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春江花朝秋月夜,乐景;饮酒独自倾,哀事。以乐景衬哀事,倍增其哀。
微任务三 质疑探究,合作交流
1.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白居易为什么极力铺成琵琶女这一形象?
明确: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人心凉薄,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但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
2.《琵琶行并序》中的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有人评说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明确:同意。诗人与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在以下几个方面是相同的:①两人同由京城流落江州,都有天涯沦落之感;②两人都曾有过欢乐富足的生活,而如今生活境遇一落千丈;③两人同居穷乡僻壤,举目无亲,知音难觅,倍感凄凉寂寞;④两人前程未ト,对未来都怀着深深的忧虑。由于这几方面的相同,尽管诗人与琵琶女之间的地位相距甚远,诗人仍然把对方引为同道,由此可体会到作者贬谪江州、牢骚困顿、郁郁寡欢的心情,也反映出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以上这些正契合了全诗主旨。
板书设计:
任务三:课后检测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月春风度等闲度 平常,随随便便 B.又闻此语重唧唧 叹息
C.却坐促弦弦转急 退回
D.座中泣下谁最多 哭泣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结合语境进行推断。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在具体环境中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D项“泣”是名词,译为眼泪。句意为:要问在座的人谁流下的眼泪最多。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B.低眉信手续续弹
C.枫叶获花秋瑟瑟
D.终年不闻丝竹声
【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解答这类题目有两个关键点,一是结合文言语境准确理解词语的古义,二是结合平时积累了解词语的今义。然后进行比对辨析,同时我们还需加强积累,并掌握一些导致词语古今异义的原因,以提高辨析的准确度。本题A项中“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B项中“信手”古今都是“随手”的意思。C项中“瑟瑟”古今都有“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的意思。D项中“终年”古今都是“终年”的意思。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B.遂命酒
C.使快弹数曲
D.歌以赠之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A.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B.酒:名词作动词,摆酒;C.无活用;D.歌:名词作动词,作歌;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转徙于江湖间 却坐促弦弦转急
B.凝绝不通声暂歌 如听仙乐耳暂明
C.琵琶声停欲语迟 今夜闻君琵琶语
D.填酒回灯重开宴 满座重闻皆掩泣
【答案】D【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是一词多义的能力。解答此题,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从词性、活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一词多义是古汉语中常见且普遍的现象,平时一定要注意记忆积累。A项的“转”,①辗转;②更加,越发。B项的“暂”,①暂时;②忽然,一下子。C项的“语”,①回答;②曲调。D项的两个“重”均指再次,重新。
5.下列对句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所谓“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汉武帝首创。
B.“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左迁”是升职。
C.“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有职无权;“青杉”,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D.“名属教坊第一部”中的“教坊”是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古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是升职”错,“左迁”是降职。
6.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主人下马客在船A.烟笼寒水月笼沙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熟记考纲要求掌握的常用修辞方法,并了解每种修辞的特征以便准确判断,还要掌握每种修辞的表达效果并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本题例句手法为互文,应理解为“主人下马在船,客下马在船”。A项互文,应理解为“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B项互文,应理解为“将军百战死十年归,壮士百战死十年归”。C项互文,应理解为“不以物喜悲,不以己喜悲”。D项对偶。
7.下列对《琵琶行并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浔阳江头夜送客”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举酒欲饮无管弦”一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做了铺垫。
D.“醉不成欢惨将别”一句写出了朋友分别之时因为没有音乐而心情悲伤。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朋友分别时,心情忧伤难解,不仅仅是因为没有音乐,由“浔阳江头夜送客”可知当时因为离别在即。
8.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描绘了“五陵年少挥霍无度、琵琶女备受宠爱的情景。北宋宰相寇准,生活极度腐化,也常在宴会上叫人拿绫绡给歌女。寇准的侍妾写了一首绝句《呈寇公》讽刺他。下面排出的诗句残缺不全需要补缀。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①一_______清歌一_______绫,②美人_______自意嫌_______。③不_______织女萤窗_______,④几_______抛_______得织成。A.①曲 束 ②犹 轻 ③知 下 ④度 梭B.①支 条 ②还 少 ③明 中 ④月 丝C.①只 匹 ②尚 差 ③晓 里 ④岁 梭D.①首 丈 ②竟 少 ③管 上 ④日 丝
【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词语以及把握诗歌常识和内容的能力。从题干来看,诗是寇准的侍妾讽刺宰相寇准生活极度腐化所写。①中两个空应该填写量词,一处是修饰“清歌”,“歌曲”一般用“曲”修饰,一处是“绫”,“绫”是丝织物,“条”不能修饰“绫”,且不能体现题干中寇准生活极度腐化,故排除B项;②中,结合题干可知,美人应该是嫌弃所赏赐的“一束绫”太少“少”或“轻”,不应该是嫌弃“差”,故排除C项;③④句应是说织女的辛劳,体现寇准的毫不足惜而滥施赏赐,这是从诗歌的内容角度来看;从诗歌的体裁特征来看,作为绝句,一般一、二、四句的尾字押韵,由一句的“绫”和四句的“成”可以确定韵脚,只有A项的“轻”与之押韵;从平仄的角度来看,一、二、四句尾字的平仄应是一致的,三应与另外三句相对,由“绫”和“成”可知,②句的尾字应该是平声,③句的尾字应该是仄声,这就可以排除BCD三项。
9.请根据《琵琶行》内容,在下面一段新课导入语中续写一句话。要求:续写句子与画线的句子大体相似。
两千多年前,一个是文人雅士,一个是山野樵夫,是音乐使他们共同演奏了一曲永世流传的高山流水。在那个偶然的黄昏,鹦鹉洲的萋萋芳草、郁郁葱林,共同见证了一段知音相惜的佳话。一千多年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答案】一个是文人骚客,一个是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和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仿写句子题,首先要明确仿什么:题目提出什么要求?所仿之句在形式上有何特点?所仿之句在表意上有何特点?其次仿写时要找全模仿点,遵守6条原则:句子结构的一致性,句子内容的相仿性,句子修辞的一致性,句子色彩的统一性,句子衔接的紧密性,句子音节的协调性(包括尾字押韵)。
仿写的基本步骤:第一步:审题审题干:即题目中有多少要求,有什么要求。审题例:即句式的特点,仿用的关键词、修辞(积极、消极)、上下文内容的一致等方面。第二步:拓展思维,展开联想。第三步:组织语言,准确、连贯表达句子。第四步:句子的内容要健康,语境要积极。第五步:检查是否符合题目各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