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寒假作业(六)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寒假作业(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3 18:10:26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寒假作业(六)
一、选择题
1.(2020九上·深圳期中)“首陀罗虽被主人解放,但不能摆脱奴隶地位,因为这种地位对他是天生的,谁能使他摆脱呢?”这表明古印度种姓制度(  )
A.规定等级世袭 B.强调众生平等
C.提倡天赋人权 D.宣扬以人为本
【答案】A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印度种姓制度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2.(2023九上·小榄期中)华盛顿曾说:“如果自由流于放纵,专制的魔鬼就乘机侵入。”又说:“我对于我们自己内部的倾轧,比对敌人在算计我们,还觉得可怕.”结合所学知识可看出华盛顿的意愿分别是(  )
A.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建立强有力中央政府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C.加强对外扩张、开辟海外市场
D.开辟新航路、建设北美新国家
【答案】A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材料中的语言是华盛顿的名言,主要反映的是华盛顿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建立强有力中央政府的功绩。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的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自由的美利坚合众国。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使美国成为一个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的权力得到加强。依据宪法,华盛顿但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3.(2023九上·小榄期中)《千年一叹》记载:“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诞生了三位伟大的思想先哲。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这三个人依次应该是 (  )
A.耶稣、释迦牟尼、苏格拉底
B.乔达摩 ·悉达多、苏格拉底、孔子
C.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
D.乔达摩 ·悉达多、穆罕默德、耶稣
【答案】C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千年一叹》记载:“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诞生了三位伟大的思想先哲。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这三个人依次应该是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黄河边思考”的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他的思想被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他的学说在西汉时被立为正统思想。“在恒河边思考”的古印度思想先哲是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他创立了佛教。“在爱琴海边思考”的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这位哲学家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C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的相关知识。
4.(2023九上·小榄期中)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中国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大体处于同一时期。古希腊和中国“诸子百家”相同的历史贡献是(  )
A.开启了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 B.为诸侯争霸提供了思想基础
C.构筑了所处时代的文化繁盛 D.推动世界完成了近代化的转型
【答案】C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先哲和中国“诸子百家都在思想上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构筑了所处时代的文化繁盛,C项正确;
A项与中国诸子百家无关,排除A项;
为诸侯争霸提供了思想基础与古希腊先哲无关,排除B项;
推动世界完成了近代化转型与古希腊先哲和中国诸子百家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古希腊先哲和中国“诸子百家”相同的历史贡献,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2023九上·小榄期中)796 年,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写信给教皇利奥三世:“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卫教会,使它不受异教徒的攻击蹂躏,在教会内部确保教会的纯正信仰 ……你的职责是用祈祷支持我的武力 。”这反映了当时(  )
A.教会权力高居王权之上 B.封君要为封臣提供保护
C.基督教会内部发生了分裂 D.王权和教权互相扶持利用
【答案】D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卫教会……你的职责是用祈祷支持我的武力”可知,材料意在强调王权和教权互相扶持利用,D符合题意;
A、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国王和教皇之间不是封君和封臣的关系,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状况的相关知识。
6.(2023九上·萍乡期中)2023年9月23日,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余名参赛运动员相聚杭城,共赴“心心相融,爱达未来”的亚运之约。亚洲多国领导人和国际体育组织负责人等贵宾出席开幕式,中国向亚洲各国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下列属于古代亚洲文明的是(  )
①金字塔 ②楔形文字 ③太阳历 ④司母戊鼎 ⑤阿拉伯数字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②③⑤
【答案】C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阿拉伯文化;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①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成果, ②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文明成果, ③太阳历是古埃及文明成果, ④司母戊鼎是中国商朝文明成果, ⑤阿拉伯数字古印度人的发明,阿拉伯人改进,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识记题肢,细心分析识记,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7.(2023九上·萍乡期中)九年级学生正在排演“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的历史情景剧。在真实的历史上,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达·芬奇绘制《蒙娜丽莎》
C.达·伽马横渡印度洋 D.麦哲伦环球航行归来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主要表现在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等,其中新航路开辟中,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但是麦哲伦被杀死在菲律宾群岛,没有回到欧洲,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 达·芬奇绘制《蒙娜丽莎》 ,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C. :达·伽马横渡印度洋 ,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句子“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拿它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可能”字样。
8.(2023九上·东乡期中)16-18 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 (  )
A.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C.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
【答案】B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和所学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随着其侵略扩张,许多美洲地区落入他们之手,所以出现许多以欧洲国家原有城市为名,再冠上新字的地名,因此这些地名的出现反映的是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B项正确;
题干这些地名的出现不能反映,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排除A项;
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不是这些地名出现的原因,排除C项;
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和拉美独立运动有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
9.(2023九上·东乡期中)印度电影《流浪者》有一句经典台词: “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与之相关的制度是 (  )
A.种姓制度 B.世袭制度 C.城邦制度 D.君主专制
【答案】A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可知,这句话有明显的阶级歧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阶级歧视最可能源自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具有明显的阶级歧视,故C项符合题意;
世袭制是中国的政治制度,城邦制度是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均与题干“印度”不符,排除AB项;
君主专制通常指奴隶制、封建制国家实行的君主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与题干“阶级歧视”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种姓制度的认识。
10.(2023九上·德惠期中)1423年,意大利教育家维多利诺创办了著名的“快乐之家”学园。在这里,学习内容丰富,其目的是使学生们的身体、智力和道德都得以发展,为社会造就有高度责任感的公民,其教育理念的核心是(  )
A.人文主义 B.爱国主义 C.自由主义 D.浪漫主义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其目的是使学生们的身体、智力和道德都得以发展,为社会造就有高度责任感的公民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人文主义思想,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爱国主义,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自由主义,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浪漫主义,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着其中的关键句子,对这些句子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紧贴题干信息理解。
11.(2023九上·德惠期中)“统一意大利半岛”“击败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地中海霸主”,以上信息反映的主题是(  )
A.雅典奴隶制城邦的征服与扩张
B.斯巴达奴隶制城邦的征服与扩张
C.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D.罗马共和国的征服与扩张
【答案】D
【知识点】罗马城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随后,罗马灭掉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了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雅典奴隶制城邦的征服与扩张 ,不符合题意;
B. 斯巴达奴隶制城邦的征服与扩张 ,不符合题意;
C. 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2.(2023九上·德惠期中)14世纪以后欧洲社会进入转型期,许多农民就在农闲时去做工,成为商人所办的分散手工工场的工人。他们领取工资,实际上与商人建立雇佣关系。这反映了(  )
A.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B.市民阶层逐渐衰落
C.租地农场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答案】D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4世纪以后欧洲社会进入转型期,许多农民就在农闲时去做工,成为商人所办的分散手工工场的工人。他们领取工资,实际上与商人建立雇佣关系。这反映了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他们之间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与题干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
B. 市民阶层逐渐衰落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C. 租地农场开始出现 ,是在农村出现的农业生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13.(2023九上·株洲月考)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是(  )
A.启蒙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法国大革命 D.文艺复兴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D项正确;
启蒙运动以法国为中心,提倡理性主义,排除A项;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排除B项;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其影响具有世界性,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的认识。
14.(2023九上·株洲月考)“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欧洲中世纪的谚语。此话说明了中世纪的欧洲城市是(  )
A.自然条件优越 B.相对独立和自治
C.空气比较清新 D.已不受国王管辖
【答案】B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等,B项正确;
自然条件优越、空气比较清晰都不是其自由的实质,排除AC项;
城市依然要受到国王的限制,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城市兴起的认识。
15.(2023九上·株洲月考)示意图能够勾勒出史实之间的关系。如图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的建立
C.美国内战 D.日本明治维新
【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由图中所示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5年的来克星顿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1776年颁布的《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为一个“联邦制共和国”,B项正确;
1688年的英国“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排除A项;
美国内战的结束,维护了国家统一,排除C项;
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的认识。
16.(2023九上·常德期中)它仅存在短暂的72天,但却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并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是(  )
A.宪章运动兴起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答案】C
【知识点】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3月,巴黎公社成立,这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到5月底,巴黎公社失败, 仅存在短暂的72天, 却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宪章运动兴起,没有建立政权,不符合题意;
B.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 ,美国内战中发表的,不符合题意;
D.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没有建立政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7.(2023九上·孟村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再过30年,也就是到2048年____发表200周年之时,正是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届时,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将以自己的壮举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预见性,让我们以实际行动迎接这个伟大时刻的到来吧!”“____”应是(  )
A.《拿破仑法典》 B.《论法的精神》
C.《共产党宣言》 D.《独立宣言》
【答案】C
【知识点】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据题干“再过30年,也就是到2048年___________发表200周年之时”可知,该书出版于2048-200=184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精神武器,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促进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最终由理论变为现实奠定了思想基础。C项正确;
《拿破仑法典》颁布于1804年,排除A项;
《论法的精神》是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创作的政治哲学著作,于1748年首次出版,排除B项;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宣告了美国的诞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8.(2023九上·荆州期中)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直接反映出(  )
A.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B.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蒸汽机得到了广泛应用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 ”,可以看出,传统的工匠和纺织工被机器代替,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蒸汽机得到了广泛应用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9.(2023九上·荆州期中)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标志1864年,欧洲各国工人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随后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继展开。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  )
A.只适合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
B.是中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
C.只适合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
D.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标志1864年,欧洲各国工人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随后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继展开, 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只适合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 ,没有完全体现题干信息,不符合题意;
B. 是中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只适合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0.(2023九上·龙岗期中)1769年瓦特首次被授予专利后,蒸汽机的发展足以带动纺织作坊的机器。当铁路为陆路运输提供了全新的速度和效率,海洋运输的发展导致了钢铁船身和蒸汽驱动的螺旋桨取代了木材和船帆时,就进入了煤和蒸汽的时代。这也是英国无可置疑地在一切技术和工业阶段都保持领先地位的时代。材料体现的主题是(  )
A.科学技术变革的影响 B.电气时代的丰硕成果
C.信息时代的巨大成就 D.科技推动交通的变革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展示了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纺织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获得了快速发展,这体现了科学技术变革的影响,A项正确;
从“进入了煤和蒸汽的时代”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蒸汽时代的成果,电气时代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
从“进入了煤和蒸汽的时代”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蒸汽时代的成果,信息时代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不仅仅科技推动交通的变革,还有蒸汽机的发明对纺织业的推动,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3九上·长沙月考)法律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和基本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谟拉比法典》对奴隶主、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有着不同的规定:如果奴隶主把一个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银子赔偿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用任何赔偿。
——摘编自杨红林《历史上的大法典》
材料二: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
材料三:查士丁尼在法典中把君权同神权结合起来,第一个提出“君权神授”的思想,宣传皇帝直接得到“天惠”来统治人们,使君权神圣化。《罗马民法大全》成为后世欧洲各国研究和制定法律的基础,其中的公法对后世影响不大,私法则对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国家的立法起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古代罗马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实际上是维护哪个阶级利益?这部法典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 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部法律?对罗马法制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罗马民法大全》有何意义?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法律的制定有何认识。
【答案】(1)奴隶主阶级。
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十二铜表法》。影响: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或:推动了罗马法从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转变。
(3)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意义: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认识:法律的制定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维护了统治者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罗马城邦;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汉谟拉比法典》实际上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依据材料二信息“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十二铜表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 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或推动了罗马法从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转变;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强化君权神授思想;依据材料三信息“ 《罗马民法大全》成为后世欧洲各国研究和制定法律的基础 ”,可以看出,《罗马民法大全》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谈启示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法律的制定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维护了统治者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故答案为:(1) 奴隶主阶级。
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 《十二铜表法》。影响: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或:推动了罗马法从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转变。
(3) 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意义: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认识:法律的制定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维护了统治者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在前一问答案的基础上,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的前两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理解回答;最后一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22.(2023九上·永康月考)政治制度的废除和创立始终是中外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部分)
史料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至正集》
制度 A B C
朝代 西周 隋朝 元朝
影响 确立了周王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 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效统治了广阔的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材料二:世界近代的政治制度(部分)
(1)写出表中A.B.C代表的政治制度名称。简要概括它们的共同作用。
(2)材料二中英法两国革命后分别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根据材料分析两国革命的共同原因。
(3)法国大革命的突出特点什么?上述制度的废除和创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1)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行省制度。共同作用:巩固了统治。
(2)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国:共和制。
共同原因: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不同的政治制度应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革,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政治制度的变革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等。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分析英、美、法三国早期资产革命的异同;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1)名称:根据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度,以巩固周朝统治,A是分封制。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下有六部”,结合所学可知,B制度是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一“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时期设立行省制度,管理地方,C制度是行省制。
共同作用:根据材料一“确立了周王权威”“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统治了广阔的疆域”,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都有利于巩固统治。
(2)政体:根据材料二“英国进行了光荣革命……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大大限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二“……国王路易十六等势力倒行逆施,引发了法国大革命……”,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后建立了共和制度。
共同原因:根据材料二“由于查理一世等守旧势力对新兴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阻挠”,材料三“旧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致使法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由此可知,英法两国的封建势力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从而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是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
(3)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是人民群众多次将革命推向了高潮,因此其突出特点是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启示: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革新。材料二则反映了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都加强君权,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分别削弱了相权和地方权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西方近代政治制度则强调了专制旧制度对新兴力量的束缚,最终被推翻。这启示我们不同的政治制度应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革,而政治制度的变革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等。
故答案为:(1)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行省制度。共同作用:巩固了统治。
(2)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国:共和制。
共同原因: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不同的政治制度应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革,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政治制度的变革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等。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变革。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材料的分析解读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材料的分析解读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法国大革命的突出特点,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寒假作业(六)
一、选择题
1.(2020九上·深圳期中)“首陀罗虽被主人解放,但不能摆脱奴隶地位,因为这种地位对他是天生的,谁能使他摆脱呢?”这表明古印度种姓制度(  )
A.规定等级世袭 B.强调众生平等
C.提倡天赋人权 D.宣扬以人为本
2.(2023九上·小榄期中)华盛顿曾说:“如果自由流于放纵,专制的魔鬼就乘机侵入。”又说:“我对于我们自己内部的倾轧,比对敌人在算计我们,还觉得可怕.”结合所学知识可看出华盛顿的意愿分别是(  )
A.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建立强有力中央政府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C.加强对外扩张、开辟海外市场
D.开辟新航路、建设北美新国家
3.(2023九上·小榄期中)《千年一叹》记载:“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诞生了三位伟大的思想先哲。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这三个人依次应该是 (  )
A.耶稣、释迦牟尼、苏格拉底
B.乔达摩 ·悉达多、苏格拉底、孔子
C.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
D.乔达摩 ·悉达多、穆罕默德、耶稣
4.(2023九上·小榄期中)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中国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大体处于同一时期。古希腊和中国“诸子百家”相同的历史贡献是(  )
A.开启了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 B.为诸侯争霸提供了思想基础
C.构筑了所处时代的文化繁盛 D.推动世界完成了近代化的转型
5.(2023九上·小榄期中)796 年,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写信给教皇利奥三世:“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卫教会,使它不受异教徒的攻击蹂躏,在教会内部确保教会的纯正信仰 ……你的职责是用祈祷支持我的武力 。”这反映了当时(  )
A.教会权力高居王权之上 B.封君要为封臣提供保护
C.基督教会内部发生了分裂 D.王权和教权互相扶持利用
6.(2023九上·萍乡期中)2023年9月23日,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余名参赛运动员相聚杭城,共赴“心心相融,爱达未来”的亚运之约。亚洲多国领导人和国际体育组织负责人等贵宾出席开幕式,中国向亚洲各国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下列属于古代亚洲文明的是(  )
①金字塔 ②楔形文字 ③太阳历 ④司母戊鼎 ⑤阿拉伯数字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②③⑤
7.(2023九上·萍乡期中)九年级学生正在排演“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的历史情景剧。在真实的历史上,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达·芬奇绘制《蒙娜丽莎》
C.达·伽马横渡印度洋 D.麦哲伦环球航行归来
8.(2023九上·东乡期中)16-18 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 (  )
A.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C.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
9.(2023九上·东乡期中)印度电影《流浪者》有一句经典台词: “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与之相关的制度是 (  )
A.种姓制度 B.世袭制度 C.城邦制度 D.君主专制
10.(2023九上·德惠期中)1423年,意大利教育家维多利诺创办了著名的“快乐之家”学园。在这里,学习内容丰富,其目的是使学生们的身体、智力和道德都得以发展,为社会造就有高度责任感的公民,其教育理念的核心是(  )
A.人文主义 B.爱国主义 C.自由主义 D.浪漫主义
11.(2023九上·德惠期中)“统一意大利半岛”“击败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地中海霸主”,以上信息反映的主题是(  )
A.雅典奴隶制城邦的征服与扩张
B.斯巴达奴隶制城邦的征服与扩张
C.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D.罗马共和国的征服与扩张
12.(2023九上·德惠期中)14世纪以后欧洲社会进入转型期,许多农民就在农闲时去做工,成为商人所办的分散手工工场的工人。他们领取工资,实际上与商人建立雇佣关系。这反映了(  )
A.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B.市民阶层逐渐衰落
C.租地农场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3.(2023九上·株洲月考)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是(  )
A.启蒙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法国大革命 D.文艺复兴
14.(2023九上·株洲月考)“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欧洲中世纪的谚语。此话说明了中世纪的欧洲城市是(  )
A.自然条件优越 B.相对独立和自治
C.空气比较清新 D.已不受国王管辖
15.(2023九上·株洲月考)示意图能够勾勒出史实之间的关系。如图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的建立
C.美国内战 D.日本明治维新
16.(2023九上·常德期中)它仅存在短暂的72天,但却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并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是(  )
A.宪章运动兴起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17.(2023九上·孟村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再过30年,也就是到2048年____发表200周年之时,正是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届时,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将以自己的壮举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预见性,让我们以实际行动迎接这个伟大时刻的到来吧!”“____”应是(  )
A.《拿破仑法典》 B.《论法的精神》
C.《共产党宣言》 D.《独立宣言》
18.(2023九上·荆州期中)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直接反映出(  )
A.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B.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蒸汽机得到了广泛应用
19.(2023九上·荆州期中)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标志1864年,欧洲各国工人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随后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继展开。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  )
A.只适合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
B.是中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
C.只适合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
D.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0.(2023九上·龙岗期中)1769年瓦特首次被授予专利后,蒸汽机的发展足以带动纺织作坊的机器。当铁路为陆路运输提供了全新的速度和效率,海洋运输的发展导致了钢铁船身和蒸汽驱动的螺旋桨取代了木材和船帆时,就进入了煤和蒸汽的时代。这也是英国无可置疑地在一切技术和工业阶段都保持领先地位的时代。材料体现的主题是(  )
A.科学技术变革的影响 B.电气时代的丰硕成果
C.信息时代的巨大成就 D.科技推动交通的变革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3九上·长沙月考)法律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和基本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谟拉比法典》对奴隶主、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有着不同的规定:如果奴隶主把一个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银子赔偿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用任何赔偿。
——摘编自杨红林《历史上的大法典》
材料二: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
材料三:查士丁尼在法典中把君权同神权结合起来,第一个提出“君权神授”的思想,宣传皇帝直接得到“天惠”来统治人们,使君权神圣化。《罗马民法大全》成为后世欧洲各国研究和制定法律的基础,其中的公法对后世影响不大,私法则对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国家的立法起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古代罗马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实际上是维护哪个阶级利益?这部法典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 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部法律?对罗马法制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罗马民法大全》有何意义?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法律的制定有何认识。
22.(2023九上·永康月考)政治制度的废除和创立始终是中外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部分)
史料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至正集》
制度 A B C
朝代 西周 隋朝 元朝
影响 确立了周王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 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效统治了广阔的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材料二:世界近代的政治制度(部分)
(1)写出表中A.B.C代表的政治制度名称。简要概括它们的共同作用。
(2)材料二中英法两国革命后分别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根据材料分析两国革命的共同原因。
(3)法国大革命的突出特点什么?上述制度的废除和创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印度种姓制度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2.【答案】A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材料中的语言是华盛顿的名言,主要反映的是华盛顿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建立强有力中央政府的功绩。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的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自由的美利坚合众国。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使美国成为一个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的权力得到加强。依据宪法,华盛顿但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3.【答案】C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千年一叹》记载:“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诞生了三位伟大的思想先哲。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这三个人依次应该是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黄河边思考”的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他的思想被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他的学说在西汉时被立为正统思想。“在恒河边思考”的古印度思想先哲是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他创立了佛教。“在爱琴海边思考”的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这位哲学家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C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的相关知识。
4.【答案】C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先哲和中国“诸子百家都在思想上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构筑了所处时代的文化繁盛,C项正确;
A项与中国诸子百家无关,排除A项;
为诸侯争霸提供了思想基础与古希腊先哲无关,排除B项;
推动世界完成了近代化转型与古希腊先哲和中国诸子百家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古希腊先哲和中国“诸子百家”相同的历史贡献,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答案】D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卫教会……你的职责是用祈祷支持我的武力”可知,材料意在强调王权和教权互相扶持利用,D符合题意;
A、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国王和教皇之间不是封君和封臣的关系,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状况的相关知识。
6.【答案】C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阿拉伯文化;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①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成果, ②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文明成果, ③太阳历是古埃及文明成果, ④司母戊鼎是中国商朝文明成果, ⑤阿拉伯数字古印度人的发明,阿拉伯人改进,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识记题肢,细心分析识记,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7.【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主要表现在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等,其中新航路开辟中,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但是麦哲伦被杀死在菲律宾群岛,没有回到欧洲,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 达·芬奇绘制《蒙娜丽莎》 ,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C. :达·伽马横渡印度洋 ,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句子“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拿它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可能”字样。
8.【答案】B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和所学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随着其侵略扩张,许多美洲地区落入他们之手,所以出现许多以欧洲国家原有城市为名,再冠上新字的地名,因此这些地名的出现反映的是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B项正确;
题干这些地名的出现不能反映,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排除A项;
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不是这些地名出现的原因,排除C项;
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和拉美独立运动有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
9.【答案】A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可知,这句话有明显的阶级歧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阶级歧视最可能源自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具有明显的阶级歧视,故C项符合题意;
世袭制是中国的政治制度,城邦制度是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均与题干“印度”不符,排除AB项;
君主专制通常指奴隶制、封建制国家实行的君主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与题干“阶级歧视”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种姓制度的认识。
10.【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其目的是使学生们的身体、智力和道德都得以发展,为社会造就有高度责任感的公民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人文主义思想,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爱国主义,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自由主义,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浪漫主义,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着其中的关键句子,对这些句子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紧贴题干信息理解。
11.【答案】D
【知识点】罗马城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随后,罗马灭掉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了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雅典奴隶制城邦的征服与扩张 ,不符合题意;
B. 斯巴达奴隶制城邦的征服与扩张 ,不符合题意;
C. 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2.【答案】D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4世纪以后欧洲社会进入转型期,许多农民就在农闲时去做工,成为商人所办的分散手工工场的工人。他们领取工资,实际上与商人建立雇佣关系。这反映了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他们之间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与题干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
B. 市民阶层逐渐衰落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C. 租地农场开始出现 ,是在农村出现的农业生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13.【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D项正确;
启蒙运动以法国为中心,提倡理性主义,排除A项;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排除B项;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其影响具有世界性,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的认识。
14.【答案】B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等,B项正确;
自然条件优越、空气比较清晰都不是其自由的实质,排除AC项;
城市依然要受到国王的限制,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城市兴起的认识。
15.【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由图中所示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5年的来克星顿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1776年颁布的《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为一个“联邦制共和国”,B项正确;
1688年的英国“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排除A项;
美国内战的结束,维护了国家统一,排除C项;
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的认识。
16.【答案】C
【知识点】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3月,巴黎公社成立,这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到5月底,巴黎公社失败, 仅存在短暂的72天, 却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宪章运动兴起,没有建立政权,不符合题意;
B.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 ,美国内战中发表的,不符合题意;
D.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没有建立政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7.【答案】C
【知识点】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据题干“再过30年,也就是到2048年___________发表200周年之时”可知,该书出版于2048-200=184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精神武器,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促进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最终由理论变为现实奠定了思想基础。C项正确;
《拿破仑法典》颁布于1804年,排除A项;
《论法的精神》是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创作的政治哲学著作,于1748年首次出版,排除B项;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宣告了美国的诞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8.【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 ”,可以看出,传统的工匠和纺织工被机器代替,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蒸汽机得到了广泛应用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9.【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标志1864年,欧洲各国工人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随后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继展开, 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只适合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 ,没有完全体现题干信息,不符合题意;
B. 是中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只适合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0.【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展示了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纺织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获得了快速发展,这体现了科学技术变革的影响,A项正确;
从“进入了煤和蒸汽的时代”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蒸汽时代的成果,电气时代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
从“进入了煤和蒸汽的时代”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蒸汽时代的成果,信息时代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不仅仅科技推动交通的变革,还有蒸汽机的发明对纺织业的推动,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答案】(1)奴隶主阶级。
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十二铜表法》。影响: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或:推动了罗马法从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转变。
(3)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意义: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认识:法律的制定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维护了统治者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罗马城邦;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汉谟拉比法典》实际上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依据材料二信息“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十二铜表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 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或推动了罗马法从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转变;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强化君权神授思想;依据材料三信息“ 《罗马民法大全》成为后世欧洲各国研究和制定法律的基础 ”,可以看出,《罗马民法大全》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谈启示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法律的制定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维护了统治者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故答案为:(1) 奴隶主阶级。
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 《十二铜表法》。影响: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或:推动了罗马法从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转变。
(3) 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意义: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认识:法律的制定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维护了统治者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在前一问答案的基础上,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的前两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理解回答;最后一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22.【答案】(1)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行省制度。共同作用:巩固了统治。
(2)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国:共和制。
共同原因: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不同的政治制度应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革,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政治制度的变革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等。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分析英、美、法三国早期资产革命的异同;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1)名称:根据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度,以巩固周朝统治,A是分封制。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下有六部”,结合所学可知,B制度是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一“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时期设立行省制度,管理地方,C制度是行省制。
共同作用:根据材料一“确立了周王权威”“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统治了广阔的疆域”,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都有利于巩固统治。
(2)政体:根据材料二“英国进行了光荣革命……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大大限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二“……国王路易十六等势力倒行逆施,引发了法国大革命……”,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后建立了共和制度。
共同原因:根据材料二“由于查理一世等守旧势力对新兴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阻挠”,材料三“旧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致使法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由此可知,英法两国的封建势力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从而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是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
(3)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是人民群众多次将革命推向了高潮,因此其突出特点是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启示: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革新。材料二则反映了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都加强君权,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分别削弱了相权和地方权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西方近代政治制度则强调了专制旧制度对新兴力量的束缚,最终被推翻。这启示我们不同的政治制度应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革,而政治制度的变革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等。
故答案为:(1)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行省制度。共同作用:巩固了统治。
(2)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国:共和制。
共同原因: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不同的政治制度应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革,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政治制度的变革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等。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变革。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材料的分析解读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材料的分析解读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法国大革命的突出特点,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