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 北京中考真题地理汇编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章节综合
一、选择题
(2018·北京海淀 · 中考真题) 下图是某网友 1 月在微博上贴出的旅行日志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从该照片所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看,某网友拍摄地区最可能是
A. 乌鲁木齐 B. 西安 C. 广州 D. 兰州
2. 如果在夏季前往此地区旅游, 有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是
A. 寒潮 B. 台风 C. 雾霾 D. 沙尘暴
二、选择题组
(2023·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 分析降水量分布状况是认识区域差异的重要内容。图为中国年降水量分
布和国地降水量柱状图。读图, 完成下面小题。
第1页/共6页
3. 我国年降水量( )
A. 随纬度升高而逐渐增加 B. 沿北纬 40°线自东向西递增
C. 沿东经 120°线自北向南递减 D.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4. 四地中( )
A. 甲地降水季节变化最大 B. 乙地雨季最长
C. 丙地 7 月降水量最大 D. 丁地年降水量最大
5. 乙地为( )
A. 乌鲁木齐 B. 北京 C. 武汉 D. 广州
(2020·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 北回归线标志塔是标志地理学上北回归线经过地的建筑物。下图为我国
局部区域图。读图, 完成下面小题。
6. 某中学计划在校园设立北回归线标志杆,该学校可能位于( )
A. 闽 B. 桂 C. 港 D. 琼
7. 同学们手绘了我国地势沿北回归线剖面示意图, 其中最接近实际的一幅是( )
第2页/共6页
A.
B.
C.
D.
8. 台湾省北回归线标志塔会出现“立杆不见影”现象( )
A. 此时太阳直射赤道 B. 此后影子出现在偏北方向
C. 一年中会出现两次 D. 最适合在冬季观察
9. 能够反映台湾与祖国大陆文化同根同源的节假日是( )
A. 劳动节 B. 端午节 C. 世界地球日 D. 世界环境日
(2018·北京海淀 · 中考真题) 读中国部分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
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读左图, 说明三个城市
A. 冬季都很寒冷 B . ③城市雨季最长
C. 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 D . ②城市气温季节变化最大
11. 右图反映的是
A. 冬季南北温差大 B.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C. 夏季气温从东向西逐渐降低 D. 夏季气温从北向南逐渐降低
12. 将左图中的①②③三个城市与右图中甲、乙、丙三地对应正确的是
A . ①一甲; ②一乙; ③一丙 B . ①一乙; ②一丙; ③一甲
C . ①一丙; ②一甲; ③一乙 D . ①一丙; ②一乙; ③一甲
13. 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乙地主要出产的水果是
A. 椰子 B. 苹果 C. 荔枝 D. 柑橘
三、解答题
14.(2020·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 为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的成就,地学小组的同学们开展了以 “黄河的沙”为主题的“云研学”活动。下图为黄河流域及干流主要水文站不同年份输沙量统计图。阅读图文
资料, 回答下列问题。
第3页/共6页
(1)与 1989 年以前相比, 黄河干流 1989~2015 年的平均输沙量 ; 1989~2015 年的平均输沙量
(单项选择)。
A. 上游的兰州站为 0.94 亿吨 B. 中游的小浪底站为 3.80 亿吨
C. 下游的利津站最少 D. 头道拐站比小浪底站少 10.84 亿吨
(2)黄河泥沙主要来自 河段, 某同学对其现象及形成原因做了如下总结。请找到其中三处错
误。
黄河在此穿行于晋陇峡谷,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缺乏、侵蚀严重、春季降雨多以暴雨出现, 加上 当地长期开垦梯田种植柑橘,开采煤炭、石油等能源,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了酸雨的形成。高原上
的泥土大量进入黄河,使该段河床高于地面, 从河水颜色看堪称真正的“黄”河。
示例: 错误:导致了酸雨的形成
错误 1: ; 错误 2: ;错误 3:
(3)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对下游产生了影响,请完成一一对应。
依据“黄河流域必须下大力气进行大保护、大治理, 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的思想, 同学们绘制
了黄河流域协同发展的框图。
(4)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分别与②、 ③对应的内容, 填在相应位置。
A. 水土保持 B. 节约用水 C. 减少污染 D. 水力发电
(5) 在治理好各自河段的同时, 也要考虑对其下游河段的贡献。参照框图中的乙, 写出甲和丙处的内
容。甲: 。丙: 。
第4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 C 2. B
【分析】我国南北跨纬度广,东西跨距长,夏季时全国普遍高温, 冬季则南北温差大, 也是一个自然灾害
频繁的国家。
1. 从该照片所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看,在冬季时能看到这么多树木花草,说明这里是冬季温暖的广州,
故选 C。
2. 由上题可知,这里是纬度低的南方地区,夏季时由于离热带海域近, 容易遭受台风侵袭, 雾霾和沙尘
暴天气不会影响此地,故选 B。
3. D 4. D 5. B
【解析】3. 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读图可知,我国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故选 D。
4. 四地中,甲地是乌鲁木齐,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A 错误。乙地是北 京,雨季最长的是丁地广州, B 错误。丙地 6 月降水量最大, C 错误。丁地广州年降水量最大, D 正确。
故选 D。
5. 乙地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 是北京, B 正确。乌鲁木齐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武汉和广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ACD 错误。故选 B。
【点睛】气候类型的判读三步法:以温(最高温) 定球、以温(最低温)定带、以水(降水的季节分配和
降水量)定型。
6. B 7. A 8. B 9. B
【解析】6. 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四省区,自西向东分别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和台湾
省,四省区的简称分别是云、桂、粤、台,以上四个省区中, 要在学校设立北回归线标志塔的是桂, 故选
B。
7.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贵高原、东南丘陵,自西向东跨了第二、第三阶梯以及东部的台湾海峡, 从 海拔看,云贵高原平均海拔在 2000 米左右,台湾山脉海拔接近 4000 米, 与图 A 的剖面图相符, 故选 A 。 8. 台湾北回归线上出现“立杆不见影”现象, 说明这一天出现了太阳直射现象,是夏至日,这一天之后,太
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影子朝向北边, 该地区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故选 B。
9. 以上四个节日中,反映出台湾与内地同根同源的节日是端午节, 其他三人节日是国际性节日, 不是汉
族节日,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以及台湾有关知识。
10. C 11. B 12. C 13. B
【分析】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季风气候显著,东部大部分
地区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10. 读左图, ②城市的冬季温暖,也三座城市中雨季最长的; 三城市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 ②城市气温
季节变化最小,故选 C。
11. 右图反映的我国南北各地气温都在 20 度以上,说明这是夏季时我国南北普遍高温,故选 B。
12. 将左图中的①②③三个城市与右图中甲、乙、丙三地对应, ①是三城市中降水最少,冬季气温最低的
第5页/共6页
丙地区; ②是三城市中气温冬季气温最高、全年降水最丰富的甲地; ③是气温适中、降水适中的乙地,故
选 C。
13. 由图可知, 乙地属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根据气候特征,适合种植苹果等
温带水果,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
14.(1)减少; B
(2)中游, 穿行于晋陕峡谷; 夏季降雨多以暴雨出现; 开垦陡坡地种植农作物
(3) ①——d; ②——c; ③——a; ④——b
(4) B; A
(5) 为上游灌区提供丰富的水源;减少进入下游的泥沙量
【分析】黄河源自巴颜喀拉山, 流经青海、四川等 9 省区,注入渤海, 全长 5464 千米,流域面积 75.24 万 平方千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省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 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
水量的 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 92%,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详解】据图分析可知:
(1)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随着我国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与 1989 年以前相
比,黄河干流 1989~2015 年的平均输沙量大幅减少; 1989~2015 年的平均输沙量上游的兰州站为 0.09 亿
吨;中游的小浪底站为 3.80 亿吨;下游的利津站为 2.56 亿吨;头道拐站比小浪底站少 3.60 亿吨。故选:
B。
(2)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其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黄河中游穿行于晋陕峡谷, 由 于降水集中在夏季, 且降雨多以暴雨出现,加上当地长期长开垦陡坡地种植农作物等人为因素, 植被遭到 严重破坏, 高原上的黄土大量进入黄河; 所以错误 1: 穿行于晋陇峡谷, 应为晋陕大峡谷; 错误 2: 夏季
降雨多以暴雨出现;错误 3:长期开垦梯田种植柑橘,应为开垦陡坡地种植农作物。
(3)黄河从黄土高原携带的泥沙约有 1/4 沉积在下游河床, 使河床平均每年增高 10 厘米,高出两岸,容 易决堤,造成洪涝灾害; 但枯水期时,河床暴露, 会增加土地发展农业;由于水质浑浊,在进行引水灌溉
时容易造成灌渠淤塞;当泥流入海后,积沙成陆, 形成风沙源地。
(4) 在河套平原, 由于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加上大量的用水,使黄河水量减少, 在该地区改进灌溉技 术,增加耐旱农作物的品种可以有效地节约用水, 减少黄河和水的使用量; 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应采取
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治理水土流失, 以达到保持水土的目
的。
(5) 为保护和治理黄河流域,在三江源地区进行水源涵养,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 为上游灌区提供丰富 的灌溉水源;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 在中游的黄土高原打坝淤地,退耕还林、还草,为下游
减少输入的泥沙。
【点睛】
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