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8 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6 21:4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铁杵成针》是部编版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精读课文《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则。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四篇课文,展示了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成长故事。《文言文二则》赞美了古人勤勉学习坚持不懈的求学精神。《铁杵成针》是一则关于李白的传说,这个故事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持之以恒的精神,揭示了只有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大意是: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位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这位老妇人的意志所感动,于是就回去勤奋学习,完成学业。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卒”,会写“逢”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节奏,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节奏,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人物表演胸卡预学单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根据线索猜诗人:(课件出示)(1)他生于盛唐;
(2)他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3)他曾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
2.板题,释题:(板书:铁杵成针)齐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
3.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课件出示)(1)谁想把铁棒磨成针
(2)这么粗的
铁棒怎么可能磨成绣花针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习活动一:他的故事我知道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认读“媪”字,意思是“老婆婆”。这个字所在的句子较长,长一点的句子该怎么读好停顿呢?需要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再读。老师出示正确的“句读”,生练习朗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3.认读“卒”字,意思是“完成”“还”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句话中为什么读 huán ——结合注释可以知道“还卒业”的意思是“回去完成了学业”“还”读 huán的时候,意思是“回去”
4.读准了字音,指名读课文。
5.(出示自学提示)大声朗读课文,用看注释、组词法、联系生活等方法,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含义。
6.组词法解释“世”“传”“弃”字的意思。
7.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含义。
8.代表展示:指名说说自己对文中每句话的理解,师生点评。
9.同桌互相交流故事内容。(课件出示):磨针溪,坐落在象耳山脚下。世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10.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再读文言文,读准停顿。
11.出示古人读书时的资料,让学生再读。
12.根据图片提示接读故事,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再读故事,展想象
学习活动二:他的故事我体验文中最耐人寻味的莫过于李白和老婆婆的对话了,出示句子“问之,曰:欲作针。”
1.围绕“问之,曰:欲作针”展开想象:李白和老婆婆说了些什么。
2.小组合作交流,说一说。李白问: “ ________________?”
老婆婆答:“________________。”
3.小组合作演一演这次对话。
4.选取小组代表,根据角色分配,上台表演。
5.生根据评价标准,给予点评。
四、感悟道理,熟读成诵
学习活动三:故事真假我来辨
1.《铁杵成针》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还是杜撰的?确定观点,同桌讨论。
2.给出依据,证明故事真假。
3.思考故事流传的意义是什么,理解故事背后所蕴含的道理。
4.配乐诵读《铁杵成针》5.因为努力学习,后来他成了伟大的人,视频播放李白的成就。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搜索有趣的文言小故事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弃去
欲作针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还卒业
《铁杵成针》评测练习
一、读拼音写生字。
zú féng
二、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例:胤恭勤不倦(疲倦)。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
三、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四、《铁杵成针》这则文言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铁杵成针》课后反思
《铁杵成针》是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它有着生动的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故事很简短,却范含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富有语言凝练、意蕴丰富的特点,是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激励学生发奋学习的佳作。因此,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把阅读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很大,而学生平时对文言文接触又少,能做到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很不容易。因此,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范读引领、自由读按照节奏读、互读、指名读等这些不同形式的朗读,突破重难点。
二、理清故事的脉络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弄懂每句话的意思,才能正确的断词、断句,把每个句子读通顺。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学过的知识理解句子,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打下了基础,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依据学困生的难点句进行释疑,教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新方法--组词法。接着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脉络--起因、经过和结果,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就容易多了。这也是提高孩子们理解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三、展开想象体验故事
文言文语句极其凝练,所以我在教学时,抓住老妇人与李白的对话,让孩子们展开想象,通过讲一讲演一演评一评的环节,使孩子们深入到故事中体验人物的特点,感悟人物的精神。成功之处:在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作为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蕴含的道理是在指朗读中自然生成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给学生自学,互学,展学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方法更重要。
不足之处:
教学中,我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所揭示的道理,并力争让这些知识在课堂中能够落实。但在实际情况中,课堂中依然有“掉队”的学生,导致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改进措施:
如何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如何帮助不踏实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得不断去学习,备课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尤其是不踏实学生的学习困惑。讲课的同时多注意他们的参与度,不能只围着成绩好的孩子转,要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我多读一些教学方面的专著,还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去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