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朝花”之美 品“夕拾”之味——《朝花夕拾》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整本书的比读、赏读、寻读、研读、泛读等不同的读书活动,消除学生与《朝花夕拾》之间的隔膜,让学生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与主题;
2.通过播放视频,谈论自己的童年趣事,合作探究“朝花“之美背后的“夕拾”之深味,以丰富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和深读本书的兴趣;
3.通过读封面、读标题、读目录、读小引、读语段、读背景资料、读评语等学习活动,授予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视频鲁迅诞辰140周年特别纪念版《起风了》。
2.齐读作者介绍。
如此伟大而智慧的人物虽已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精神财富才通过他的书籍永存,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今天就让我们消除隔膜,共读经典《朝花夕拾》。
二、初识经典——速读教材
读教材:读教材56-57页,初识《朝花夕拾》
【学生活动】完成填空,检测知识
原名《旧事重提》 ,共收十篇文章,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是鲁迅中年以后回忆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的历程。
《朝花夕拾》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过渡:通过读教材,我们快速了解书名变化、篇目数量、体裁、内容和主题。对《朝花夕拾》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走进经典
比读标题:提问:鲁迅为什么要更改书名?大家交流一下哪个书名更好。
预设:包含关系
比喻修辞
动态美感
对称美感
怀念不舍
它更有文学性,以朝花喻旧事,表现出旧事的美好。
(一)读目录(闻“朝花”带露香,感受鲁迅回忆中的美好)
1.这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目录里有什么?
预设:小引、后记、篇目名
2.猜猜这些篇目里面会写什么内容?
(二)赏读语段
从导学案的十个语段中选读一个语段,看看哪些事能让你感受到美好。
小结:《朝花夕拾》里面有童年心爱的宠物隐鼠,有期待的读物《山海经》,有使我不解的,甚至发生反感的《二十四孝图》;还有对迎神赛会的期盼,对无常的好奇,对冬天吃冰的欣喜,对课堂上偷偷作画的独特记忆;再有对阿长的感激,对父亲的爱不忍心他继续受病折磨,对藤野先生纠正解剖图的不以为然,和与范爱农同喜同悲的情谊。
这些美好,有童趣、有温情, 所有的一切都在记忆的长河中逐渐氤氲出馥郁的花香。
(三)寻读小引
过渡:
记得旧时好,
跟随爹爹去吃茶。
门前磨螺壳,
巷口弄泥沙。
而今人长大,心事乱如麻。
已至中年的鲁迅,重拾朝花,心中又是怎样的一番滋味呢?
1. 齐读小引,说说鲁迅写作时是怎样的心境。他为什么心里是芜杂的?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
2.再读小引,寻找小引中地点变化的词(1、2、5三段),了解鲁迅当时的境况。
通过几个地点的变化:北京寓所、流离中(医院和木匠房)、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广州中山大学,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处于辗转流离的状态。
(四)泛读资料
那他究竟经历了什么,我们来看看背景资料。
【资料一】1926年,鲁迅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笔伐抗议三·一八惨案,被免职遭追捕,处境险恶,辗转流离,后离京南下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然而这里并非净土,北洋军阀政府的血腥统治和“现代评论派”等帮凶文人的猖蹶活动愈演愈烈,鲁迅遭受的打击和压迫更甚,被挤出集团,移入中山大学。从材料一,我们可以看出他遭政府追捕,遭学者排挤。
【资料二】早在1923年与兄弟周作人失和,让鲁迅失去了志同道合的亲人,剥离了鲁迅的归属感,让他陷入困境。鲁迅日记显示,1925年9月到1926年1月,鲁迅到山本医院就诊了23次。他原来就有肺病,后来又有胃病,疾病缠身使得鲁迅身体和心灵受到双重折磨。
过渡:面对现实的纷扰和离奇,鲁迅回忆往事的美好只是为了逃避现实吗?毛泽东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永远是民族的脊梁。现实的不如意往往会让人回想起曾经的美好,但有“斗士”之称的鲁迅没有逃避,他通过回忆往事来反观现实,洞察社会和时代的弊病,他面对帮凶文人的攻击,进行有力的回击。
(五)研读语段
小组合作,讨论鲁迅在战斗吗?鲁迅在批判什么?
《二十四孝图》节选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②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③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
从这一则节选,我们看到鲁迅先生对对旧中国儿童处境的洞察,对封建教育的批判。面对别人对他的攻击,鲁迅将他们的话原封不动地穿插在散文中,顺手一击,进行回击、调侃和讽刺。
(六)读评价
周作人说:鲁迅的一卷《朝花夕拾》真是古今少有的书,翻开来看时觉得惊喜,因为得未曾有。及至看完了,又不禁怅然,可惜这太少了。
《朝花夕拾》真是一部经典之作,它不仅写出了记忆中如朝花般美好的童趣温情;夕拾朝花,除了怀念,更有一番智慧与战斗味。它虽然是回忆性散文,但却具有现实的斗争性和深邃的思想性。
四、读封面
1.如果让你给《朝花夕拾》绘制封面,你会选择什么颜色?
2.看下列两幅封面图,你更喜欢哪一幅的色调?
简单的笔触勾勒出萧瑟秋景,象征着动荡混乱的时代,可整幅画的色调却是明黄的,与萧瑟的残枝形成对比,正如漫长黑夜中那一抹希望的曙光。
鲁迅说:“将来是永远要有的,并且总要光明起来”。
小结:鲁迅由《朝花夕拾》的回忆中拾起的是自己的初心,是爱,是慰藉,是继续斗争的勇气。由此我们看到以笔战斗的鲁迅身上有一种斗士的不屈和勇气。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去读读《朝花夕拾》吧!去学学鲁迅的不屈与勇气,去获得洞察人情世故的智慧。我们可以用比读标题、猜读目录、寻读小引、研读语段、泛读资料、赏读封面等方法。最后在课后学习任务中赠与同学们两个阅读方法。
六、作业布置
1. 思维导图:二选一
①依托《朝花夕拾》,绘制鲁迅童年、青年的人际关系图
②以地点变化为线,绘制“鲁迅的成长历程图”
2. 观看视频:
《民国先生——鲁迅》
《先生鲁迅》
《百家讲坛——鲁迅》
《鲁迅之路》
七、板书设计
《朝花夕拾》导读课
“朝花”之美 “夕拾”之味
童趣 洞察
温情 批判
比读标题
猜读目录
寻读小引
研读语段
泛读资料
赏读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