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9课 辛亥革命
1.掌握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通过对历史史料的解读与分析,理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意义。(唯物史观)
2.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 (时空观念)
3.通过学习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黄花岗起义等革命志士的武装斗争,感悟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目标
导入新课
1911年10月4日,清廷谕令内阁创作“国乐”,歌词大意是:百姓欢欣鼓舞,庆幸生于清平盛世,真是幸福吉祥,心情舒畅,大清帝国有上苍保佑,象天不会坍下,象海不会枯干。可是,一周后,国歌就变成了挽歌!
一周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大清帝国在看似偶然的一枪中轰然倒塌?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
概念解读:
辛亥革命
19世纪末
1911年10月10日
1912年3月
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广义: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
一.革命烈士的奋斗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仪式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结与国之欢心 量中华之物力
革命武装起义
1.萍浏醴起义
时 间
1905年,湖南发生水灾,官僚豪绅乘机哄抬米价,饥民怨声载道。
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等从日本回到湖南联络会党,确定了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三处同时发动起义。12月初起义爆发,起义军声势浩大,屡败清军。清政府数万军队镇压,起义军失败,刘道一等遇害。
人物
结果
地位
地点
影响
1906年
刘道一
同盟会刘道一、蔡绍南
蔡绍南
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
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同盟会声望大振
时间
人物
结果
地点
成果
2.安庆起义
1907年7月6日,光复会成员徐锡麟,在安庆策划、组织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并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在激战4小时后,起义失败,徐锡麟等被捕,慷慨就义。
1907年夏
光复会会员徐锡麟
安庆
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拒不写自供状,只写下了七个字“秋风秋雨愁煞人”
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
功名富贵,飞所快意,今日得此死且不悔矣。
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
3.广西起义
1907年12月2日,同盟会领导的起义军袭取广西镇南关,并占领鸡金山的三座炮台。孙中山和黄兴由河内亲临镇南关。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时间
人物
结果
地点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袭取镇南关,起义军奋战七昼夜
失败
孙中山在阵地为伤员包扎,并亲手发炮,竟打得很准。他慨言道:“反对清政府二十余年,此日始得亲发炮击清军耳!”
4.黄花岗起义
时 间
人 物
准 备
地 点
结 果
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黄兴到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
广州
1911年4月
孙中山、黄兴、喻培伦、林觉民
失败
黄兴
喻培伦
林觉民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花岗72烈士墓
影响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蜇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盖,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为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
—孙中山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馀,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林觉民《与妻书》
《与妻书》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影响
萍浏醴起义
1906
刘道一、蔡绍南
第一次
武装起义
失败
安庆起义
1907
徐锡麟、秋瑾
失败
失败
失败
广西起义
1907
孙中山、黄兴
黄花岗起义
1911
黄兴
影响最大
合作探究
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由于群众基础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方式,所以最后失败了。但是,每次起义都使清朝的统治受到了打击,革命党人那种以满腔热血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志,激起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斗争。
——白寿彝《中国通史》
通过材料分析,同盟会组织领导的起义相继失败的原因及作用?
相继失败的原因:群众基础薄弱;发动起义的条件不够成熟;领导不力。
作用: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斗志,使更多人投身反清斗争。
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品质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刘道一
徐锡麟
黄兴
秋瑾
林觉民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百折不挠、勇于为理想献身……
二.武昌起义
1.社会背景: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武装起义对形势的推动。
思想因素
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却是加强了皇族的权力,广大立宪派极为不满,有少数人参加了革命党。
清廷将四川、湖广等地的商办铁路收为国有后再卖给外国,掀起保路运动。
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
社会因素
政治因素
突发因素
1908年慈禧太
后与光绪皇帝
相继去世,年
仅三岁的宣统
帝即位。
1911年5月,清政府为了向四国银行团借款用来镇压革命,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四川修筑铁路的股东,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农民,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清政府颁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民间资本的投入,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2.概况:
时 间:
地 点:
组 织:
主力军:
1911年
湖北武昌
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湖北军政府旗帜
蒋翊武
临时总司令
孙武
参谋长
工程八营起义
领导人熊秉坤
文学社
共进会
蒋翊武孙武
湖北新军
刘复基
彭楚藩
蒋翊武当
晚发动起
义命令
孙武事故
计划泄露
10日革命党人起义
刘复基
彭楚藩
杨洪胜
三位烈士血染黎明
溥仪感慨万分的对熊秉坤说:“感谢你的第一枪,它帮我从一个神变成了一个人,由一个皇帝变成了共和国的公民”
1961年的历史性会见,鹿钟麟(左)、溥仪(中)和熊秉坤(右)
3.经过:
1/6/2024
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
夺取军械库
进攻总督衙门
占领武昌城
攻占汉口、汉阳
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10月11日)
4.发展:
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清政府的统治至此宣告结束。
独立的省份很多是由旧军阀、资产阶级主导——革命不彻底
合作探究
由于武昌起义的突发性,起义时革命党主要领导人均不在武昌,因此只得推举迫害过革命党人的黎元洪为都督。当推举他任都督时,他竟喊道:“莫害我!”起义士兵举枪逼他上任,黎元洪无奈,被迫就职,当上了湖北军政府都督。不久后,湖北的政权、军权逐步完全落到以黎元洪为首的旧官僚手上。
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黎元洪
经验不足,没有认识到掌握政权的重要性,拱手将军政府都督位置送给黎元洪,这样使革命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
黎元洪作为清王朝旧官僚,摇身一变却成为了革命党人的高阶领袖,这反映了革命党的什么问题?
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不彻底性。
5.影响:
结合课本和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给当时和以后的中国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改编自《中国近代史》
清帝退位诏书
清帝退位诏书
运动名称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性质 旧式农民起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三民主义”
政权 封建等级政权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目标 封建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结果 创立太平天国 被清政府剿灭 推翻清政府
创立中华民国
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宣告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材料二:
专制殿堂的崩坍,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法令的公布,《临时约法》的颁发,都促使了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熊月之(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材料三:
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社会生活:人们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发生变化,体现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剪辫子
劝禁缠足
服饰变革
探究与交流: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包括封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只是封建政治制度的一个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仅仅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归纳提升——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百日维新 辛亥革命
目的 维护清政 府统治 救亡图存 推翻清政府,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领导 阶级 地主阶级 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性质 地主阶级的 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革 资产阶级革命
主张 学习西方 军事技术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 —— 民主共和制
结果 失败,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魏然屹立的里程碑!
——习近平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和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课堂小结
革命志士的奋斗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历史意义
萍浏醴起义(1906年)
安庆绍兴起义(浙皖起义)(1907年)
广西起义(镇南关起义)(1907年)
时间:1911年(辛亥年)
主力:湖北新军
经过:起义爆发——夺取军械库——武汉
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1911年)
发展: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1.“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武装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广州黄花岗起义
2.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朝的反动腐朽统治,开展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这些起义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黄花岗起义②武昌起义③萍浏醴起义④安庆起义
A.④②③①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
D
检测提升
D
3.1911年广州起义前,黄兴绝笔书“本日驰赴阵地,暂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这反映了革命党人( )
A.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B.宣扬民主与共和理念
C.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D.团结奋进的拼搏精神
4.1911年,大清皇帝的权力黯然从广袤的国土退回到了紫禁城一隅。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危机的加剧 B.辛亥革命的爆发
C.思想解放的深入 D.北伐战争的胜利
A
B
5.《武昌民军攻毁督署》(见下图)是一幅纪念辛亥革命一周年的新闻图画,画面中民军高举铁血十八旗,手拿步枪和军刀进攻总督衙门。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此图表明武昌起义( )
A.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B.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地位
D.点燃了推翻清朝的燎原之火
D
6.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写道:“辛亥革命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以后彻底的革命,就是从那次不彻底的革命发展下来的。”材料中“重大的转折点”在制度方面体现在(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D.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
7.1912年以后,各种“主义”开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纷纷登台亮相,各种名目的政纲、政论、宣言遍布报刊,各种政党组织竞相宣告成立。这有利于( )
A.人们关注和参与政治生活 B.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C.无产阶级实力的发展壮大 D.行为准则价值判断的西化
D
A
8.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这表明,辛亥革命( )
A.探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 B.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9.《阿Q正传》中写道:“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B.辛亥革命未真正推翻清朝统治
C.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民主共和的思想未能深入人心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