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七上科学期末复习专题: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期末真题(填空题)3
1.(2017七上·临海期末)如图为地球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A所代表的地球圈层的名称是 。
(2)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字母 代表的圈层。
2.(2017七上·临海期末)下图是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时所拍到的图片。
从海边观察,首先看到的是上图中的 (填序号);这种现象反映的事实是 。
3.(2021七上·永康期末)某同学用乒乓球、铁丝、胶布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简易地球仪。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乒乓球顶部,铁丝穿过的点,叫做 。
(2)在图中乒乓球上所画的平行圆圈中,最长的是 。
4.(2021七上·永康期末)读图,根据A、B、C、D、E四点的位置,认真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A,C两点属于西半球的是 地。
(2)D点位于E点的 方向;AB两地的距离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D两地的距离。
5.(2021七上·永康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的比例尺为1:300000现在知道AB间在图上的距离为2厘米,则AB实际距离为 千米。
(2)小林大致在小红的 方向。
(3)按南北半球划分,B点位于 半球,按东西半球划分,A点位于 半球。
6.(2021七上·永康期末)读图。
(1)写出A地所在的经纬度 、 。
(2)A、B、C、D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地。
(3)图中D在C的 方向。
7.(2021七上·永康期末)如图是地球正视图,图中有7条经线将半个地球平分成6等份,读图后回答:
(1)写出D点的经纬度: 、 。
(2)A点在C点的 方向。
(3)B点既在南半球,又在 半球。
8.(2021七上·永康期末)小明同学绘制了一张自己家的平面示意图。
小明家的大门是朝 方向的,此图中表示的地图要素和信息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
9.(2021七上·江干期末)如图是桃渚风景区的珊瑚岩奇观,它是形成于八千年前的六边形柱体,地质学家称之为柱状节理,该岩石形成的原因是 。
10.(2021七上·江干期末)右图为岩石循环简略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类岩石直接或间接来源于
(2)下列转化关系表示岩石直接转化的是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B.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C.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 D.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11.(2021七上·江干期末)自然界的岩石很多,通常根据成因,把岩石分成 、沉积岩、变质岩三种类型。下图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
A. B. C.
12.(2021七上·江干期末)读图,分析回答下面试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灰岩是岩浆岩,大理岩是沉积岩石;②石灰岩是在浅海环境中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面成的;③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后形成的;④石灰岩是矿产,大理岩不是矿产。
(2)下列岩石中,与图示两种岩石成因类型不同的是 。
①板岩 ②砂岩 ③页岩 ④花岗岩
13.(2022七上·滨江期末) 2021年12月1日,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为9千米,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1)地震是由地球 (选填“内力”或“外力”)作用引起的。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由 大板块组成,而四川位于 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所以地震多发。
(3)如图为地球内部三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位置,A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
14.(2022七上·滨江期末) 2020年12月10日21时19分在台湾宜兰县海域(东经121.99度,北纬24.74 度)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80千米。
(1)宜兰在台州(东经121.43度,北纬28.68度)的 方向;
(2)台湾多发地震的原因是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一的 地震带;
(3)假如你在五楼的教室里上课,突然发生地震,此时较好的避震措施是 。
A.马上跳楼
B.护住头部,就近躲在桌下
C.躲在窗下
D.坐在位子上不动,等着老师来救援
15.(2022七上·滨江期末)学习科学知识,让我们对地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自然界中岩石的种类很多,如图甲是一块含始祖鸟化石的岩石,按岩石的成因分类,含始祖鸟化石的岩石属于 (选填“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
(2)如图乙所示的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自于字母 代表的圈层。
(3)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图丙中,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位置有大量的重合,这是因为 。
16.(2022七上·滨江期末)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500万余次,2019年12月13日在四川内江市威远县就了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 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2)我国属于多地震国家,地震活跃的地带往往处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我国的四川省是地震多发区,因为处在亚欧板块和 之间的地震带上。
17.(2022七上·滨江期末)今年4月18日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4.02度,东经121.65度)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24千米。湖州、上海等多地市民表示震感强烈。
(1)花莲县位于湖州的 方向,地处 地震带;
(2)如果地震时,你正在家中(高层)吃晚饭,你应该 。
A.立刻躲进卫生间
B.去楼道往顶楼逃生
C.马上坐电梯下楼逃生
18.(2022七上·滨江期末)我国成功研发了深地探测核心装备,以寻找有助于解释生命起源的微生物及了解地震成因
(1)目前人类探测的深地技术仅局限与地壳部分。图中表示地壳的序号是
(2)发生地震,迅速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很重要,以下逃生方法合理的是
A.如果在底楼,应迅速跑到室外的开阔地带避险
B.如果在室外,可在任意地方停留,不需要躲避
C.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许可,要有序撤离
D.如果在高楼来不及逃离,可就近躲靠墙角等待救援
19.(2022七上·滨江期末)2016年12月8日13时15分在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北纬43.83度,东经86.35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玛纳斯三工乡少数房屋出现裂缝,附近有烟囱倒塌,人员已经转移至户外躲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 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2)我国属于多地震国家,地震活跃的地带往往在板块与板块 (填“交界处”或“内部”)。我国的四川省是地震多发区,因为处在亚欧板块和 之间的地震带上。
(3)下列是小科整理的有关抗震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如果所在的位置是在底楼,应迅速撤离到室外开阔地带
B.如果在家里,应尽可能将贵重物品带走,以免财产损失
C.如果在室外,要逃离广告牌、高压线等有坠物危险的地方
D.如果在高楼来不及撤离,应就近躲到墙角,用书包等放头顶
20.(2022七上·滨江期末)北京时间2015年10月26日17时零9分,阿富汗东北部发生7.5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 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2)下面是小明整理的有关抗震知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所在的位置是在底楼,应迅速撤离到室外开阔地带
B.如果在高楼来不及撤离,应就近躲到墙角或坚固的桌椅旁蹲下,用书包等放头顶
C.如果在室外,要避免广告版、高压线等有坠物危险的地方
D.如果在家里,应尽可能将贵重物品带走,以免财产损失
21.(2019七上·吴兴期末)在我国很多地区,每年都会发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1)地震是由于地壳岩石在地球的 (填“内力”或“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它是地壳变动的有力证据,下列现象也能作为证据的是 。
A.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B.在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
C.2018年6月巴厘岛东部的阿贡火山喷发;
D.甘肃省舟曲县曾经爆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
(2)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连续多日的强降水 ②地形坡度较大 ③植被茂盛 ④土质疏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2022七上·余姚期末)分析下列实验,并回答问题:
(1)甲图中,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笔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通过此模拟实验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测海面上归来的船只,桅杆比船身先出现的原因是 。
(2)如图乙,用铝盆、海绵、蜡烛和水等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填“碰撞"或“张裂”,其中上升的水流类似 上涌,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现象是 (填“山脉”或“大洋”)的形成。
(3)如图丙所示是小金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若将瓶子放到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刚好在A处,则A处的温度是 ℃,C处的温度比A处 (选填“高”或“低”)。利用该温度计就能进行简单的温度测量,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使读数更精确,可采取哪些措施?(写出一条即可) 。
23.(2022七上·余姚期末)“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 首先提出的,他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在2-3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被分裂成 大板块,板块“漂浮”在 上慢慢地移动着。
24.(2022七上·余姚期末)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 学说。根据该学说的观点,全球由6大板块组成,我国所处的板块是 。 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25.(2022七上·余姚期末)图甲为小明设计的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分别向左、右两侧运动。
(1)地球是由 大板块组成的。
(2)该实验模拟的是地壳运动中的板块 (填“碰撞"或“张裂”)现象。
(3)实验中水流模拟的岩浆,主要存在于地球内部的地幔中。图乙中表示地幔的是 (填序号)
26.(2022七上·余姚期末)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 提出的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形成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 。如图是2019年6月全球主要地震分布图,由图可知该月地震主要集中在 板块周围。我国四川省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 (填“挤压”或“张裂”)而形成的。
27.(2022七上·余姚期末)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努力,在20世纪六十年代建立了 学说理论,认为地壳的岩石圈分裂成 板块,板块漂浮在 上慢慢地移动。
28.(2022七上·余姚期末)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其中,B处为 板块.
(2)B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发生 (碰撞挤压、张裂)运动,位于两者交界处的红海将不断 (扩张、缩小).
(3)日本经常发生地震,主要是因为该国位于板块的 (内部、边缘)地带.
29.(2022七上·余姚期末)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8 年 5 月 21 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发生 3.5 级地震,震源深度约 9 千米。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云南省位于板块的 ,容易发生地震。
(2)如图为地球内部 3 层结构示意图,A 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 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
30.(2021七上·绍兴期末)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
A.山顶、山脊、峭壁、山谷 B.山顶、山脊、山谷、峭壁
C.山谷、峭壁、山顶、山脊 D.山顶、山谷、山脊、峭壁
(2)乙河千流流向大致是( )
A.从西向东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北向西南流 D.从西南向东北流
31.(2021七上·绍兴期末)如图是浙江省某丘陵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B两地高度,较高的是 地。
(2)某同学欲攀登B高地,有CB、DB两条登山路线, 其中坡度较陡的是 路线,判断依据是 。
32.(2021七上·绍兴期末)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单位:m)
(1)A 处的地形属于( )
A.山顶 B.鞍部 C.山脊 D.山谷
(2)D 处的海拔是 米。
(3)若短时间内出现强降水,从地形角度分析, (选填“AC”或“AD”)处更易发生泥石流,原因是 。
33.(2021七上·绍兴期末)地震和火山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 (选填“外力”或“内力”)的作用下发生错位和断裂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2)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 交界的地带。火山喷发物中的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结构中的 (选填“地壳”、“地幔”、“地核”)。
(3)正在五楼教室上课的学生假如突遇地震,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有(多选) 。
A.争先恐后夺门而逃
B.来不及跑到室外,应躲在牢固的课桌底下,双手抱头
C.靠墙角近的同学在墙角躲避
D.等大震过后用书包保护头部有秩序撤离到开阔地带
34.(2021七上·绍兴期末)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 米。
(2)图中字母F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
(3)从A点和B点出发,分别沿虚线登上山顶c,坡度较缓的路线是 。(选填“AC”或“BC”)
(4)山顶D位于山顶C的 方向。
35.(2021七上·绍兴期末)读我国东南丘陵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名称:A是 。
(2)甲村要建一条从青水河取水的管道,量得管道的图上长度为1.5厘米,则管道实际长度应为 米。
(3)某地理小组在大青山附近举行探究活动,夜晚宿营时在选择帐篷驻扎地点上,组内产生了不同意见,在ABCD四处地点中,你认为应该选择 处更合适。
36.(2021七上·绍兴期末)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呢?小妍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进行操作。
(1)为尽可能减小误差,画线过程中需注意 。(可能多项正确)
A.每块橡皮的高度相同
B.记号笔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C.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
(2)步骤④中,俯视模型,若它代表一个山地地形,从 (选填“甲”或“乙”)地 上山顶的路比较陡峭。
(3)为了把等高线绘在白纸上,接下来的操作是 。(忽略材料不理想带来的干扰)
37.(2021七上·绍兴期末)丽水地区多山区,发生连续性降水或暴雨时易导致泥石流和山体滑坡。
(1)甲图是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_____。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若发生泥石流时,虚线代表泥石流流经的路径,某人刚好位于 O 点,则其 最佳的逃生线路是图中 (填序号)
38.(2021七上·绍兴期末)如图是某同学在旅游时拍摄的一张溶洞照片,形成该景观的主要外力是 ,其分布地区气候一般比较 (选填“干旱”或“湿润”)。
39.(2021七上·绍兴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的地形类型是 。
(2)AB所示的地形部位是 。
(3)如果在C,D之间修建一条公路,为减少工程量,应选择 (①或②)线。
答案解析部分
1.(1)地壳
(2)B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厚度各地有很大差异,大陆地区较厚,海洋地区较薄,地幔主要物质是铁镁的硅酸盐类,地核分为二部分,从地下2900-5000km深处,叫做外核,5000km以下的深部称内核。关于地核的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据推测,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很大,外核的物质接近液体,内核可能是铁和较轻元素的合金。
(1)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位于最外层;(2)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地幔,位于地球结构示意图B的位置。
2.①;地球是个球体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解:观察图示可知,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处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3.(1)北极
(2)赤道
知识点: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解析:地球仪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成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上有南北极点、地球经纬线。地球仪形象直观,能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1)读图可知,乒乓球顶部铁丝穿过的点叫北极,地轴是地球的自转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北极,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南极,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
(2)图中所画的平行圆圈代表的是尾线纬线圈,其中纬线中赤道是最长的,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
故答案为:(1)北极;(2)赤道
4.(1)A
(2)东南;大于
知识点: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经纬网
解析:A(175°E,23°N);B(160°E,23°N);C(15°W,70°S);D(0°,70°S);E(15°W,66.5°S);东半球(20°W-0°-160°E);西半球(20°W-180°-160°E);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的纬线长度最长,由赤道向南北两极的纬线长度递减;
(1)、东半球(20°W-0°-160°E);西半球(20°W-180°-160°E);A(175°E,23°N),C(15°W,70°S)两点属于西半球的是A 地。
(2)、D(0°,70°S);E(15°W,66.5°S),D点位于E点的东南方向;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的纬线长度最长,由赤道向南北两极的纬线长度递减;所以AB两地的距离大于CD两地的距离。
故答案为:(1) A(2)东南,大于
5.(1)6
(2)西南
(3)北;东
知识点:经纬网;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地图的比例尺
解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图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做纬线。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 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1)图中的比例尺为1:300000,AB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所以;
(2)以小红为原点,可知小林在小红的西南方向;
(3)由图可知,AB点所处的纬度都是自下而上逐渐增大,所以AB均属于北纬,即北半球;A点在0°经线上,西经20°到东经160°属于东半球,即A点位于东半球;
故答案为:(1)6;(2)西南;(3)北;东
6.(1)10°E;30°N
(2)C;B
(3)东南
知识点:经纬网
解析: 纬度是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其数值在0°~90°之间。 东经是东经度的简称。自0°经线又名赤道(本初子午线)向东度量的经度,叫东经度,简称 "东经"。
(1) 东经是东经度的简称。自0°经线又名赤道(本初子午线)向东度量的经度,叫东经度,简称 "东经"。位于赤道以北的点的纬度叫北纬,记为N, 因此A地所在的经纬度10°E,30°N
(2) 西半球是地球上西经20°以西,东经160°以东(20°W——160°E)的区域。 因此A、B、C、D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C地, 北半球是指地球赤道以北的地区,因此位于北半球的是AB地。
(3)由于C点位于西半球,所以图中D在C的东南方向。
故答案为:(1)10°E;30°N(2)C;B(3)东南
7.(1)90°E;60°N
(2)东北
(3)东
知识点:经纬网
解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属于基础题,结合地图解答即可.
解:读图分析可知:(1)图中有7条经线将半个地球平分成6等份,即每条经线相隔30°;因为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因此得知,A点的经纬度为:90°E,60°N.(2)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由此可知,A点在C点的东北方向.(3)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读图可得,B点的经纬度为150°E,30°S;由此可知,B点既在南半球,又在东半球.
故答案为:(1)90°E;60°N;(2)东北;(3)东
8.东南;使用的比例尺太大了
知识点: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地图的比例尺
解析: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就是图例,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就是注记,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1)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所以地图上看小明家的大门是在东南方.(2)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用一张纸画一个一栋房子,纸太小了一点,则要选小一点的比例尺来画。
9.岩浆岩
知识点:岩石的类型
解析: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和天然玻璃组成的,具有稳定外形的固态集合体。
珊瑚岩有柱状,属于岩浆岩的特点,岩浆岩是火山喷发的熔岩凝固而成的;
故答案为:火山喷发的熔岩凝固而成的。
10.(1)岩浆
(2)A;D
知识点:岩石的类型;几种常见的岩石及应用
解析:岩石分类,是指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成为岩石,依据其成因可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彼此都有一定的转化关系,当时间和地质条件发生改变以后,任何一类岩石都可以变为另外一类的岩石。
(1)三类岩石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岩浆。
(2)根据岩石循环简略图可知,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地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
A岩浆岩可通过外力作用直接转化为沉积岩,或通过变质作用直接转化为变质岩,故A正确。
B沉积岩可通过变质作用直接转化为变质岩,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故B错。
C变质岩可通过外力作用直接转化为沉积岩,不可以直接转化为岩浆岩,故C错。
D沉积岩和岩浆岩可通过变质作用直接转化为变质岩,故D正确。
故选AD。
11.岩浆岩;B
知识点:岩石的类型;几种常见的岩石及应用
解析:地质学家按照成因类型,把岩石分成了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 也称火成岩,是由地壳内的岩浆冷凝而成,具有结晶构造而没 有层理。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由地表的各类岩石经自然界的风化作用后形成的,有化石; 变质岩, 是地壳中原有的各类岩石在地层的压力或温度作用下, 原岩石在固体状态下发生变 质作用而形成的 新岩石。
故答案为:岩浆岩、B
12.(1)②③
(2)④
知识点:岩石的类型;几种常见的岩石及应用
解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这三种岩石是最基本的岩石。岩浆岩就是直接由岩浆形成的岩石,指由地球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内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岩石。又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火山岩)。沉积岩就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指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变质岩就是经历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指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热流变化等内应力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1)石灰岩属于沉积岩;而在石灰岩接触岩浆的接触带,受岩浆的高温高压作用,其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将经受变质作用,而形成变质岩(大理岩),具有层理结构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基本特征,所以②③正确。
(2)图示石灰岩为沉积岩,大理岩为变质岩,花岗岩为岩浆岩,板岩是具有板状结构,基本没有重结晶的岩石,是一种变质岩,常见沉积岩有角砾岩、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及页岩、石灰岩,所以下列岩石中,与图示两种岩石成因类型不同的是花岗岩。
故答案为:(1) ②③ (2)④
13.(1)内力
(2)六;亚欧
(3)地壳
知识点:地震;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1.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2.、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亚欧板块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山脉分割而成的。
(1)地震是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而四川位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所以地震多发。
(3)如图为地球内部三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位置,A处位于地壳。
14.(1)东南(或南偏东)
(2)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区或环太平洋
(3)B
知识点:地震;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有的碰撞挤压,有的张烈拉伸,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引发火山、地震。
(3)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不要恐惧,不要从窗户跳下。
(1)宜兰县海域(东经121.99度,北纬24.74 度) ,而台州(东经121.43度,北纬28.68度),因此宜兰县在台州的东南方向。
(2)台湾多发地震的原因是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一的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区或环太平洋地震带。
(3)假如你在五楼的教室里上课,突然发生地震,跳楼、躲在窗下、坐以待毙都是错误的危险做法,此时较好的避震措施是护住头部,就近躲在桌下,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东南(或南偏东)(2)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区或环太平洋(3)B
15.(1)沉积岩
(2)B
(3)地震和火山大多数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岩石的类型;几种常见的岩石及应用;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1)通常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类型。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岩浆岩往往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和气孔,或柱状结构。沉积岩是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形成的,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是沉积岩区别于其他种类岩石的主要特征,有些沉积岩内组成的碎屑物比较大,可以看到有明显的砂粒或砾石。变质岩是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常有片状的结构。例如,大理岩就是由石灰岩(沉积岩的一种)“变质”而来的。
(2)地幔的软流层中含有炙热的岩浆。
(3)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1)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是沉积岩区别于其他种类岩石的主要特征,该岩石中有始祖鸟化石的岩石,故属于沉积岩。
(2)A表示地壳,B表示地幔,C表示地核, 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自于B地幔。
(3)板块的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是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位置有大量的重合,这是因为 地震和火山大多数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
故答案为:(1)沉积岩;(2)B;(3) 地震和火山大多数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16.(1)断裂
(2)印度洋
知识点:地震;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1)地震是地壳岩石断裂或错位引起的震动;
(2)四川省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
故答案为:(1)断裂;(2)印度洋。
17.(1)东南(南偏东;偏南);环太平洋(的陆地和海域)
(2)A
知识点: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熟悉地图上方向的判断以及地震有关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我国台湾省就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
(1)地图上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来判别方向。由图中可知花莲县位于湖州的东南方向。
(2)当身处高层发生地震时,要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卫生间结构最为稳固,因此可以躲进卫生间避震。故A正确。
故答案为:(1)东南、环太平洋;(2)A
18.(1)①
(2)A;C;D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1)地球从外到内可分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2)地震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有: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许可,要有序地快速地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压、踩踏事故。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10余秒钟,如果你所在的位置是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若是在高楼来不及逃离,可根据你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如果你在室外,要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
(1)目前人类探测的深地技术仅局限与地壳部分。图中表示地壳的序号是①;(2)发生地震,迅速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很重要,以下逃生方法合理的是
A.如果在底楼,应迅速跑到室外的开阔地带避险,方法合理,A正确;
B.如果在室外,可在任意地方停留,不需要躲避,室外要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B错误;
C.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许可,要有序撤离,方法合理,C正确;
D.如果在高楼来不及逃离,可就近躲靠墙角等待救援,方法合理,D正确。
故答案为:ACD。
故答案为:(1)①;(2)ACD
19.(1)断裂
(2)交界处;印度洋板块
(3)A;C;D
知识点: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该题需要熟记“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图”及“世界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并且弄清世界上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及板块运动的关系,根据“板块运动理论”知道,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引发的震动现象;(2)地震活跃的地带往往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交界处板块活动频繁;四川省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地震带上;(3)发生地震,不要惊慌,如果高楼来不及撤离要就近躲应就近躲到墙角,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远离交通工具.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因此选ACD。
20.(1)内力
(2)D
知识点:地震
解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解: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一般来说小于里氏规模2.5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者是微震;里氏规模2.5-5.0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大于里氏规模5.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地震发生时,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或床铺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或乘电梯.在家里要躲在厨房、浴室等面积小,有支撑力的空间.在野外,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在室内停车场以卧姿躲在汽车旁.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故答案为(1)内力;(2)D。
21.(1)内力;ABC
(2)C
知识点:地震;泥石流的形成
解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1)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导致的;
A、喜玛拉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地壳的抬升,是地球内力作用导致的;故A正确;
B、华山的弯曲、断裂的岩层,是内力作用导致的;故B正确;
C、火山的喷发是内力作用的;故C正确;
D、山洪泥石流的发生,是外力作用导致的;故D错误;
(2)滑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坡度较大,土质疏松加上连日的强降水;而植被茂盛的地区则较难以发生滑坡和泥石流;故C正确;
故答案为:(1)内力;ABC;(2)C。
22.(1)地球是一个球体,海面是曲面
(2)张裂;岩浆;大洋
(3)0;高;细弯管再细一点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照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温度计是可以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的工具,分为指针温度计和 数字温度计。根据使用目的的区别,已设计制造出多种温度计。
(1)船只移动过程中,桅杆为船身先出现,说明船只经过的是曲面,即地球是一个球体;
(2)实验中海绵代表的是陆地,海绵向两侧移动,模拟的是板块的张裂;上升的水流代表了软流层的岩浆;板块的张裂形成的是大洋或裂谷;
(3)冰水混合物代表的温度是0℃;瓶子内气体受热膨胀时液柱会向C移动,所以C的温度比A的温度高;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即增大最小刻度值,可以让细弯管的内径更小些;
故答案为:(1)地球是一个球体,海面是曲面;(2)张裂;岩浆;大洋;(3)0;高;细弯管再细一点。
23.魏格纳;只有一块或是连在一起的;六;软流圈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构成的地球表面不是一块整齐,而是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构成。
“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1魏格纳首先提出的,他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在2-3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只有一块或是连在一起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被分裂成 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慢慢地移动着。
故答案为:魏格纳;只有一块或是连在一起的;六;软流圈
24.板块构造;亚欧板块;软流层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根据该学说的观点,全球由6大板块组成,我国所处的板块是亚欧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故答案为:板块构造;亚欧板块;软流层
25.(1)六
(2)张裂
(3)②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板块是板块构造学说所提出来的概念。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裂成许多块,这些大块岩石称为板块。板块在不停的运动之中,并在不同性质的构造部位产生各种机理的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地震等等。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
(1)由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地球是由六大板块构成的;
(2)图甲水受热温度升高,两块海绵会分离,其模拟的是地壳运动中的板块张裂;
(3)地幔处于处于地球内部圈层的中间部分,即②;
故答案为:(1)六;(2)张裂;(3)②。
26.魏格纳;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太平洋板块;挤压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1)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做板块。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其分布如下图: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形成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如图是2019年6月全球主要地震分布图,由图可知该月地震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板块周围。我国四川省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填“挤压”或“张裂”)而形成的。
故答案为:魏格纳;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太平洋板块;挤压
27.板块构造;六大;软流圈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做板块。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故答案为:板块构造;六大;软流圈
28.(1)非洲
(2)张裂;扩张
(3)边缘
知识点: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板块构造理论是一种现代地球科学理论。其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Wilson,1965)。板块构造认为,地球表层(岩石圈)是由厚度大约为100-150 km的巨大板块构成,全球岩石圈可分成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只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在海洋,其余均包括大陆和海洋。板块间的分界线是海岭、海沟、大的褶皱山脉和裂谷与转换断层带。
(1)红海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故答案为:非洲;
(2)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在一直张裂着,所以红海区域会慢慢变大;故答案为:张裂;扩张;
(3)世界上主要的地震带分布在板块交界处,即板块的边缘地带,地壳活动强烈,更容易产生地政;故答案为:边缘;
故答案为:(1)非洲;(2)张裂;扩张;(3)边缘。
29.(1)交界处(或“边缘”)
(2)地壳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
(1)云南省位于青藏高原东侧,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所以多地震;
(2)地球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A处位于最外层,故属于地壳。
故答案为:(1) 交界处(或“边缘”) ;(2)地壳。
30.(1)B
(2)C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地形图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理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1)①处于等高线密封圈内中间部位,属于山顶;②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③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④等高线的汇集处,是峭壁;故B正确;
(2)由右上方的指北方向可知,乙河流是南北流向,河流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因此乙河流是从北向西南流;
故答案为:(1)B;(2)C。
31.(1)B
(2)CB;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
(1)由图可知,A在海拔300米等高线内部,而B在海拔350米等高线内部,因此B地海拔更高;
(2)坡度较陡,说明等高线比较密集,所以CB的坡度比DB的坡度更陡;
故答案为:(1)B;(2)CB;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32.(1)C
(2)200
(3)AC;AC处的等高线密集,坡较陡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地形的类型;地形图
解析:山顶是指山地的最高部分;鞍部是指地形当中两山之间比较平缓的部位;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的是山脊;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突出的是山谷;等高线是指在地图上高度相等的相邻个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等高线越密集,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疏松,地势越缓。泥石流产生的三个条件:地势陡峭;有大量的堆泄物;暴雨天气。
(1)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起,为山脊;
(2)同一等高线上的高度相同,海拔为200米。
(3)AC处等高线密集,地势陡,所以容易发生泥石流。
故答案为:(1)山脊(2)200 (3) ACAC处的等高线密集,坡较陡
33.(1)内力
(2)板块与板块;地幔
(3)B、C、D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火山;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了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发生时的急救措施还有板块一节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地带。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错位和断裂而引起的震动现象,这种现象对人们危害很大,容易引起房屋倒塌。
(2)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带。火山喷发物中的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结构中的地幔。
(3)正在教室上课的学生突遇地震,若来不及跑到室外,应躲在牢固的课桌底下,双手抱头;来不及跑到室外,应躲在牢固的课桌底下,双手抱头;等大震过后用书包保护头部有秩序撤离到开阔地带;
故答案为:BCD。
34.(1)50
(2)峭壁(悬崖)
(3)AC
(4)东北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就称之为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1)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50米。
(2)F地是有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属于陡崖。
(3)AB处等高线密集因此坡陡,AC处等高线稀疏因此坡缓。
(4)山顶D位于山顶C的东北方向。
故答案为:(1)50(2)峭壁(悬崖)(3)AC(4)东北
35.(1)峭壁
(2)750
(3)C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
解析:A峭壁,等高线的重合处为峭壁,B是山顶,山最高的部分,C是鞍部,两座山之间的地势平坦处,D是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起;
(1)A是峭壁;等高线的重合处为峭壁;
(2)从图上的比例尺可以看出图上一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500米,所以图上距离1.5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750米;
(3)A是峭壁,比较陡峭,不安全, B是山顶,晚上气温低,D是山脊,有坡度,C处是鞍部,是两山之间的平坦地区,适合野营;
故答案为:(1)峭壁(2)750(3)C.
36.(1)A;B
(2)甲
(3)用小刀沿“线”水平切下“山体”,放在白纸上依次沿“山体” 边缘描线。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或多维形式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
(1)A、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所以每块的橡皮高度要相同;故A正确;
B、记号笔水平放置画出的线才在同一平面上;故B正确;
C、等高线是水平面上的闭合曲线,不能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故C错误;
(2)甲地的等高线比乙地的等高线密集,所以从甲地登山的路会比较陡峭;
故答案为:(1)AB;(2)甲。
37.(1)C
(2)③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地形图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自然灾害的形成、自救能力。
(1)泥石流形成于山谷中, ②④处等高线“凸高为低”,判断为山谷,故可能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C符合题意。
(2)泥石流发生于山谷之中,故等高线应符合“凸高为低”,而针对泥石流的逃生路线则应沿着山坡向高处跑,故应垂直于等高线向高处逃生即线路,最佳的逃生线路是图中③。
故答案为:(1)C(2)③
38.流水溶蚀;湿润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地势趋于陡峭,在地球外力的作用下,地势趋于平坦,外力作用有风力、流水、生物、冰川等;风蚀蘑菇是风力作用;三角洲平原是流水的冲刷,溶洞是流水的冲刷;角峰是冰川的作用;
如图是溶洞,该景观的主要外力是流水溶蚀;其分布地区气候一般比较湿润 ;
故答案为:流水溶蚀,湿润
39.(1)山地
(2)山脊
(3)②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
(1)由图可知,该区域的海拔较高,且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属于山地;
(2)AB处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属于山脊;
(3)等高线边缘地带,地面起伏小,工程量小,即 ②;
故答案为:(1)山地;(2)山脊;(3) ② .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56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0(12.8%)
主观题(占比) 136.0(87.2%)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5(12.8%)
主观题(占比) 34(87.2%)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填空题 39(100.0%) 156.0(100.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76.9%)
2 容易 (23.1%)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经度与纬度 3.0(1.9%) 4
2 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7.0(4.5%) 22
3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1.0(7.1%) 2,22
4 地图的比例尺 8.0(5.1%) 5,8
5 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 12.0(7.7%) 5,8,17
6 地形的类型 8.0(5.1%) 32,35
7 火山 4.0(2.6%) 33
8 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22.0(14.1%) 13,14,15,16,19,28
9 地形变化的原因 8.0(5.1%) 33,38
10 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36.0(23.1%) 22,24,25,26,27,28,29
11 泥石流的形成 12.0(7.7%) 21,32,37
12 岩石的类型 14.0(9.0%) 9,10,11,12,15
13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0(1.3%) 3
14 经线与纬线 3.0(1.9%) 4
15 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16.0(10.3%) 23,26
16 几种常见的岩石及应用 12.0(7.7%) 10,11,12,15
17 地震 21.0(13.5%) 13,14,16,20,21,33
18 地球内部的结构 17.0(10.9%) 1,15,18,25,29,33
19 经纬网 16.0(10.3%) 4,5,6,7
20 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11.0(7.1%) 17,18,33
21 地形图 30.0(19.2%) 30,31,32,34,36,37,39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5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