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七上科学期末复习专题:第4章 物质的特性期末真题(解答题)2
1.(2020七上·浙江期末)下面是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玻璃杯练习测量食用油的质量的测量过程及记录的数据:
⑴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观察到横梁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此时应向 旋动平衡螺母。
⑵如图甲所示,把适量食用油倒入玻璃杯中,用天平测出玻璃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
⑶把玻璃杯中的适量食用油倒入容器中。
⑷在测剩余食用油和玻璃杯的质量时,发现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指针指在如图乙所示位置,再加入一个最小的砝码,又发现指针指在如图丙所示位置,则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天平再次恢复平衡时如图丁所示;则倒入容器中的食用油质量为 g。
2.(2020七上·浙江期末)下面是用天平称量盐水质量的几个步骤: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
B:把盐水倒入烧杯中
C: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D:称出烧杯的质量
E:从烧杯和盐水总质量中减去烧杯的质量就可得到盐水的质量。
请把代表实验操作的A~E字母按从前到后的正确操作顺序排列 。
3.(2021七上·嘉兴期末)气凝胶是一种多孔状、类似海绵结构的固体。密度仅为3kg/m3,看似脆弱不堪,其实非常坚固耐用,最高能承受1400℃的高温。若将其压缩至很小体积之后也能迅速复原。可用它制成隔热宇航服。
(1)“气凝胶”具有: 、耐高温、隔热性好、富有弹性等物理性质。
(2)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金属块表面涂上0.006m厚的气凝胶,结果在1kg的炸药爆炸中气凝胶毫发无损。若金属块的表面积为5m2,则覆盖在金属块上的气凝胶质量为多少?(请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3)某飞机采用超高强度结构钢制造,需要钢材79吨,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需“气凝胶”的质量为多少?(钢的密度7.9×103kg/m3)请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4.(2021七上·嘉兴期末)今年小舟家种植的金塘李子获得了丰收。小舟洗的时候发现李子沉于水中,于是他将李子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烧杯来测量李子的密度(注:溢水杯液面超过溢水口的水平面时,水会从溢水口a溢出)。
(1)测量李子体积步骤如图乙,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0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李子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李子,接着测得溢水杯及剩余水的总质量是250g。计算出溢水杯中排出的水的体积是多大?(请写出计算过程)
(2)该李子的质量如图甲所示,则李子的密度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3)通过实验测得该李子的密度比实际偏少,仔细分析上述实验步骤,你认为产生该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5.(2021七上·嘉兴期末)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战斗机利用石墨烯材料,提高了抗疲劳、耐腐蚀等性能,同时降低了自身的质量。将一个边长分别为0.1m、0.5m、0.6m的长方体钢制零件用石墨烯材料替换,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质量减少了183kg。已知钢的密度ρ钢=7.9×103kg/m3,求:
(1)钢制零件的质量;
(2)此石墨烯材料的密度。
(3)请你说出一种在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该零件质量的方法: 。
6.(2021七上·嘉兴期末)小曹看到液化石油气(俗称煤气)公司的价格标牌,如表。她寻思着,为什么夏季价格低?请根据相关信息帮助小曹解答下面的问题:
季节 煤气瓶容积(m) 价格(元/瓶) 煤气密度约(g/cm3)
夏季 0.015 85 0.8
冬季 90 0.88
(1)夏季,煤气瓶装满时,煤气质量为多少千克?若一段时间后用掉3kg,瓶内煤气密度为多少g/cm3?
(2)通过计算比较每千克煤气夏季价格与冬季价格哪个更高?(保留两位小数)
(3)若夏季单价与冬季单价一样,夏季应标价为多少元/瓶?(保留一位小数)
7.(2021七上·嘉兴期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洗手液成为了抗疫必需品,洗手液中酒精含量一般保持在 60%至90%之间,若洗手液中酒精含量低于 60%,就不能有效杀灭病毒和细菌。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闻到浓浓的酒精味。小明利用电子秤称出该洗手液瓶子倒出洗手液前后的质量如图甲所示,量出倒出洗手液的体积如图乙所示,计算该洗手液的密度并与表格中的数据对比,判定该洗手液是否合格。
酒精含量(%) 密度(克/厘米 3)
50 0.93
60 0.91
70 0.89
(1)在使用该洗手液对手进行消毒时闻到浓浓酒精味,这是因为酒精分子在 。
(2)请通过计算说明该洗手液是否合格。
(3)小明的这种测量方法会导致所测的洗手液密度如何变化?
8.(2021七上·嘉兴期末)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小敏设计了以下实验:将无色酒精和染成红色的水先后倒入量筒,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整个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体积和所需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酒精与水的温度/℃ 酒精(无色) 水(红色) 混合液呈均 匀红色时的总体积/mL 混合液呈均 匀红色所需的时间
体积 /mL 质量 /g 体积 /mL 质量 /g
A组 10 62.5 50 50 50 110 较长
B组 40 64.9 50 50 50 111.7 较短
(1)温度相同时,混合前后液体总体积变化的原因是 。两组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所需的时间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2)根据表中数据,计算 A 组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密度。(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9.(2021七上·嘉兴期末)响石山景区是仙居的风景名胜之一。响石山景区的名称由来是因其峡谷中有一种能发出响声的石头而得名,有人称其为“会唱歌的石头”,叫响铃石。小科选取了一小块响铃石,来测定它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用天平测得响铃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则响铃石的质量m为 g。
(2)在量筒中倒入V1为750mL的水,将响铃石浸没在水中,水面到达如乙所示,V= mL。
(3)则响铃石的密度为多少。(写出具体过程)
(4)若该类石头的密度约为2.2g/cm3,则此响铃石为 的 (选填“实心”或“空心”)。
10.(2021七上·嘉兴期末)今年小明家种植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4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g。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
(2)这个柑橘的体积是多大?
(3)这个柑橘密度是多大?
11.(2021七上·嘉兴期末)材料一:如图所示,静止在花朵上的是一种叫“全碳气凝胶”的固体材料,它是浙江大学的科学家发明的一种新型材料。“全碳气凝胶”是将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种材料加入水中,在低温下冻干后再除去水分研制的。迄今为止是世界上最轻的材料,一块体积为100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只有0.016g。“全碳气凝胶”构造类似于“碳海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承受1400℃的高温,具有很强的绝热性,还可吸收相当于自身质量900倍的油,在吸收海上漏油、净水、净化空气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材料二:当地时间7月25日晚,日本散货船“若潮”号在毛里求斯东南海域的埃斯尼角礁触礁搁浅。据统计“若潮”号至少泄漏出900吨燃油,若不及时处理恐造成大面积的海洋污染,鱼类、贝类被人食用后会造成重金属中毒。
(1)马克杯大小的“全碳气凝胶”能够放在花朵上,是因为它具有 的性质。
(2)下列“全碳气凝胶”的实际应用中,可能实现的是 。
A.清洗厨房的油烟机
B.吸除冰箱内的异味
C.新型锂电池的正负电极材料
D.做电影场景中倒塌的“墙壁”
E.制作取暖器的散热片
(3)若用“全碳气凝胶”吸收“若潮”号泄漏的全部燃油,需要多少立方米的“全碳气凝胶”?。
12.(2021七上·嘉兴期末)某地万达广场开始投入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有一处沙土要搬运,工作人员首先取了100cm3的沙土样本,测得它们的质量为200g。该处沙土搬运量为6000m3,若用一辆最大载重量为2×104kg的运输车运送,求:
(1)该沙土的平均密度。
(2)至少要运送多少车次?
13.(2021七上·永康期末)一个体积为50cm3的铁球,质量是237g。(已知ρ铁=7.9×103kg/m3)
(1)通过计算说明该小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若小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
(3)若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球的总质量为0.253kg。则注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kg/m3?
14.(2021七上·永康期末)如图所示为一瓶纯净水,其净含量为550毫升.在液态时瓶底是凹进的,放入冰箱待水结冰后瓶底就凸了出来.(已知ρ冰=0.9×103kg/m3)
(1)计算这瓶水的质量是多少克?
(2)这瓶水结冰后的体积变为多少厘米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请解释为什么玻璃瓶装的饮品不宜放入冰箱冷冻室?
15.(2021七上·永康期末)小金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在测量质量之前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小金忘记把游码移至“0”刻度处,这会容易导致测得的石块密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者“不受影响”)。小金纠正以后重新实验,按照图甲和图乙所示测出了石块的质量和体积(石块不渗水),请计算此石块的密度。
16.(2021七上·永康期末)建筑工地需要400米3的沙石,为了估测沙石的密度,用一只空桶平装满一桶沙石,测得桶中的沙石的质量为52千克,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20千克,ρ水=1.0×103千克/米3。求:
(1)桶的容积是多少?
(2)沙石的密度是多少?
(3)若用一辆载重4000千克的卡车将沙石运送到工地,至少要运多少车?
17.(2021七上·永康期末)2020 年 12 月 17 日凌晨 1 点 59 分,完成月球“挖土”任务的嫦娥五号返回器
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从月球带回 1731 克月壤!
(1)月壤从月球带回地球,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目前科研人员经过测定,月壤的密度比地球土壤密度要小。假如将来你也 是一名科研工作者,你取得了一块其他星球的矿石,想要测定该矿石的密度,步骤如下:
①测质量: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
②测体积: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一只烧杯,按下图
所示方法进行测量,则按照该方法测出矿石的体积为 cm3。
A.加水到标记处(矿石浸没水中)
B.取出矿石(准备补充水)
C.将量筒中水倒入杯中至标记处
③算密度:由以上数据,可以算出矿石的密度是 g/cm3(保留一位小数)。 但是此方法也有不足之处,因为从图 A 到图 B 的操作,会导致测量 出的密度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8.(2021七上·永康期末)小明同学购置了一辆折叠自行车用于上下学骑行。通过产品说明,他获取到这 辆折叠自行车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于是他提出了两个问题,请你解答:
(已知ρ铝=2.7×103kg/m3、ρ铁=7.8×103kg/m3)
产品型号 XXYRA00
车架材质 铝
车架质量 10.8kg
整车质量 12.8kg
(1)这辆折叠自行车车架所用铝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2)如果该车车架用同体积的铁材制成,则车的质量会增加多少千克?
19.(2021七上·永康期末)有一个体积为40cm3的铅球,它的质量是339g;(ρ铅=11.3g/cm3,ρ水=1.0g/cm3)
(1)通过计算判断该铅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如果是空心的,求出空心部分的体积。
(3)如果在空心部分灌满水,求加水后铅球的总质量。
20.(2021七上·永康期末)质量为2.7千克的冰块,体积为3×103米3。
(1)求冰块的密度ρ冰;
(2)若冰块吸热后,全部熔化成水,求水的体积V水
21.(2021七上·永康期末)“乌鸦喝水”的战事大家很熟悉。
(1)乌鸦是常见的鸟类。小应观察了包括乌鸦在内的五种动物,设计制作了如下的二歧分类检索表去分辨,其中乌鸦对应的是 。(填数字序号即可)
①R ②S ③P ④Q ⑤M
(2)一只容积为3×10-4m3、质量m0=0.5kg的瓶子里装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的小石块(该石块不吸水)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6块相同的小石块后,水面升到瓶口,求:石块的密度。
22.(2021七上·永康期末)瓯柑是温州的特产水果,柔软多汁、清甜可口。
(1)图甲是瓯柑的横切面,由图可知瓯柑树属于被子植物,其判断的依据是 。
(2)小明想测量瓯柑果汁的密度,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杯瓯柑汁,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已知烧杯的质量为30克,请计算果汁的密度(写出计算过程)
(3)下列操作过程中会造成瓯柑果汁密度测量值偏小的是_________。
A.测量之前有一部分果汁残留在榨汁机容器中
B.将烧杯中果汁倒入量筒时烧杯中残留了果汁
C.将烧杯中果汁倒入量筒时发现其原先残留水
D.用量筒测量柑果汁的体积时俯视读取数值
23.(2019七上·长兴期末)某同学为了比较家中某品牌的牛奶和豆浆吸热本领的大小,做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牛奶和豆浆,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加热时间(分) 0 2 4 6 8 10
温度(℃) 牛奶 20 25 30 35 40 45
豆浆 20 30 40 50 60 70
(1)除了天平,该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
(2)由表中数据可知:牛奶和豆浆升高相同的温度,豆浆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牛奶吸收的热量。
(3)该同学利用实验数据大致描绘出豆浆和牛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表示牛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24.(2020七上·温州期末)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并画出了冰的熔化图像。
(1)实验中宜选用 (选填“较大的冰块”或“碎冰”)
(2)根据乙图可知,该试管中冰熔化所需的时间为 分钟。
(3)小明进一步探究不同浓度的盐水的凝固点是否相同,并测出了不同浓度下盐水的 凝固点如表所示。请简要说明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的原因: 。
盐水浓度(%) 9 15 21
凝固点(℃) -6 -11 -18
25.(2020七上·温州期末)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图像是我们科学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1)为了更好的认识固体熔化的规律,小明从实验室取来两种物质,探究熔化的规律。实验结束后,小明做出了甲、乙熔化图像如图一。
根据图像判断甲是否是晶体,并说出理由 。
(2)小麦分析小明的熔化图像,认为甲和乙肯定不是同种物质,他的依据是:
(3)小明在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二中a线所示。
实验时觉得加热时间太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改进了实验:他提高了水的初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请在图二中作出温度大致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26.(2023七上·南浔期末)如图,是我们烧开水时的情景。
(1)我们看到的白气是 (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
(2)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见?
27.(2023七上·南浔期末)省油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由上下两个碗状容器组成,中间有夹层,夹层有一小孔与外部相连.该油灯“上部盛水、夹层盛油”能够省油(如图所示),说明该灯能省油的原理.
28.(2023七上·南浔期末)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历经23天的探月过程后于12月17日成功着陆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着陆场。嫦娥五号成功带回“月岩”样品1731克,实现我国首次进行地外天体样本采集、储存和分析研究工作,重要的是这个样本是我们靠着自己的技术采集回来的。
(1)嫦娥五号携带“月岩”样品从月面带回到地球,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嫦娥五号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后,返回舱与大气进行摩擦产生大量的热。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丁它的隔热性能外,主要是由于( )
A.它的硬度大,高温下不会损坏
B.它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减少舱体与空气的摩擦
C.它在熔化、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
D.它的比热很小,不易升温
(3)看到这一新闻,小叶同学认为从月球带回的月岩中不含空气。小叶同学提出“月岩中不含空气”这一过程属于实验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29.(2023七上·南浔期末)酿制白酒的装置如图所示。蒸锅实际是—个汽化池,将其封闭后仅与输气管相通,然后将“气酒”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罐里的白酒度数很高,—般不宜饮用,需要与适当水勾兑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那么,在1标准大气压下,对汽化池加热应保持 ℃才能出好酒,输汽管弯弯曲曲地经过冷凝池是因为 。 请计算出“45 度”白酒的密度 。
物质 比热/[焦/(千克·℃)] 密度/(千克/米3) 沸点/(℃,1标准大气压)
水 4.2×103 1.0×103 100
酒精 2.4×103 0.8×103 78
30.(2021七上·定海期末)七年级的科学老师在教学《物质的特性》时,为了其中一节课,准备了干冰来进行实物演示,谁知道从网上购买的干冰在冰柜里放了一天就消失了。试问:
(1)干冰(固体)消失,是因为它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
(2)干冰以前常被用来营造舞台上“烟雾”缭绕的仙境效果,近些年来越多的被用在了各个餐厅的菜品上(如图)。请你解释“烟雾”形成的原因
31.(2022七上·安吉期末)酒精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普遍。
[查阅资料]:
①酒精密度为0.8克/厘米3,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②酒精等几种物质比热大小的比较如图所示;
③酒精的浓度高于70%的时候,遇到一点火星就会闪燃。
[性质分析]:
(1)酒精的密度为0.8克/厘米3的含义是 ;
(2)由图可知:质量相同的煤油和酒精,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热量较多的是 。
(3)[知识拓展]:病人发烧时,医生有时会通过在病人身体上擦拭酒精使体温下降,说明 ;
(4)酒精在一定条件下燃烧的过程发生了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2.(2022七上·安吉期末)我国研发的“祝融号”火星车使用了新型材料——纳米气凝胶(如图所示)。
材料1.纳米气凝胶有丰富的纳米孔隙,每立方厘米的质量只有16毫克,应用于火星车上时,几乎不会增加它的质量。
材料2.纳米气凝胶有非常好的隔热效果,3厘米厚的气凝胶相当于约30块厚度为0.5厘米普通玻璃的隔热功能,能够确保火星车在-130℃~ 1400℃的环境中正常工作。
材料3.纳米气凝胶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已知钢的密度约为8.0克/立方厘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纳米气凝胶物理性质有 。(写出两点即可)
(2)求纳米气凝胶的密度。
(3)相同体积时,纳米气凝胶的质量约是钢的 倍。
(4)请你根据纳米气凝胶材料的性质,推测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33.(2021七上·定海期末)如图为饭店推出的一道特色菜。经了解,原来是在下面的容器中先放少许干冰,上桌时往里面加些热水,就能产生“烟雾缭绕”的效果。此处的“烟雾”是 ,请结合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烟雾”形成的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右;取下最小砝码,向右调节游码;34.2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1)平衡螺母总是向轻的那边调节;
(4)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如果放入最小的砝码后偏大,而去掉最小的砝码偏小时,就需要调节游码,让天平实现平衡。将甲和丁中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相减即可。
(1)横梁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右盘轻,此时应该向右旋动平衡螺母。
(4)在测剩余食用油和玻璃杯的质量时,发现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指针指在如图乙所示位置,再加入一个最小的砝码,又发现指针指在如图丙所示位置,则他应进行的操作是:取下最小砝码,向右调节游码。
根据甲图可知,原来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为:100g+50g=150g,剩余食用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100g+10g+5g+0.8g=115.8g,那么倒入容器中的食用油的质量为:150g-115.8g=34.2g。
2.ADBCE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根据测量液体质量的基本步骤分析判断。
用天平称量盐水质量的基本步骤如下: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
D:称出烧杯的质量;
B:把盐水倒入烧杯中;
C: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E:从烧杯和盐水总质量中减去烧杯的质量就可得到盐水的质量。
那么正确顺序为:ADBCE。
3.(1)密度小
(2)解:气凝胶的体积V=Sh=5m2×0.006m=0.03m3
覆盖在金属块上的气凝胶质量m1=ρ1V1=7.9×103kg/m3×0.03m3=237kg
(3)解:钢材的气体
需“气凝胶”的质量m3=ρ3V2=3kg/m3×10m3=30k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性质决定用途,而根据用途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
(2)首先根据V=Sh计算出气凝胶的体积,再根据m=ρV计算出气凝胶的质量;
(3)气凝胶的体积等于钢材的体积,即 ,再根据 m3=ρ3V3 计算出气凝胶的质量。
(1)根据“密度仅为3kg/m3”可知,气凝胶的特点为:密度小。
4.(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体积;
(2)根据甲图可知,砝码的质量:50g+5g=55g,游码的质量为2g,
则李子的质量m=55g+2g-57g;
李子的体积V=50cm3;
那么李子的密度。
(3)将李子取出时,带出少量水,使测得李子体积变大,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所以密度变小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根据计算排出水的体积;
(2)李子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然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即可;
(3)将李子取出时,它肯定会带出部分水,因此测出的体积等于李子和水的总体积,即李子的体积偏大,据此结合密度公式分析即可。
(3)通过实验测得该李子的密度比实际偏少,仔细分析上述实验步骤,我认为产生该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将李子取出时,带出少量水,使测得李子体积变大,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所以密度变小。
5.(1)零件体积
零件质量
(2)石墨烯质量
石墨烯密度
(3)把零件做成空心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求钢制零件的质量,根据零件的体积和密度,利用密度公式m=ρV求解;
(2)求石墨烯材料的密度 ,根据质量和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解;
(3)利用密度公式即可找到方法。
(3)在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该零件质量, 根据,应该是减小密度,故可以把零件做成空心 。
6.(1)夏季,煤气瓶装满时,煤气质量为:m夏=ρ夏V=0.8g×103kg/m3×0.015m3=12kg。
若一段时间后用掉3kg,瓶内煤气密度为:。
(2)夏季时煤气的单价为:;
冬季时,一瓶煤气的质量为:m冬=ρ冬V=0.88g×103kg/m3×0.015m3=13.2kg。
冬季时煤气的单价为:。
则夏季价格比冬季价格高。
(3)夏季单价与冬季单价一样,夏季应标价:6.818元/kg×12kg=81.8元。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根据公式m夏=ρ夏V计算。根据密度公式计算。
(2)用每瓶煤气的价格除以质量计算出单价,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3)用冬季的单价乘以煤气夏天的质量即可。
7.(1)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解:m液=72.4g-18.4g=54g
查表可知该洗手液酒精含量大于60%,所以合格
(3)根据 在测量过程中酒精挥发导致测得的洗手液的体积偏小,所测得的质量一定,故小明的这种测量方法会导致所测的洗手液密度偏大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根据分子热运动的知识解答;
(2)将电子秤的示数相减得到量筒中洗手液的质量,再根据乙图确定洗手液的体积,最后根据密度公式 计算出密度,最后根据表格确定它的酒精含量即可。
(3)酒精在空气中挥发的很快,据此分析酒精的体积变化,再根据公式 分析洗手液的密度变化。
(1)在使用该洗手液对手进行消毒时闻到浓浓酒精味,这是因为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8.(1)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温度不同,分子运动的速度不同
(2)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知识解答。根据温度对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影响解答。
(2)将酒精和水的质量相加得到混合物的总质量,再根据计算即可。
(1)温度相同时,混合前后液体总体积变化的原因是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两组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所需的时间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温度不同,分子运动的速度不同。
9.(1)94.6
(2)800
(3)解:V= 800mL-750mL=50mL=50cm3
ρ=m/V=94.6g/50cm3=1.892g/cm3
(4)空心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1)根据m物=m砝码+m游码计算物体的质量;
(2)根据乙图确定量筒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的位置读出示数;
(3)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响铃石的密度;
(4)将响铃石的密度与计算出的密度进行比较即可。
(1)根据甲图可知,砝码的质量为:50g+20g+20g=90g;标尺的分度值为0.2g,那么游码的质量为4.6g,那么响铃石的密度为:m物=m砝码+m游码=90g+4.6g=94.6g。
(2)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那么量筒此时的示数为800mL;
(3)响铃石的体积:V= 800mL-750mL=50mL=50cm3;
响铃石的密度;
(3)若该类石头的密度约为2.2g/cm3>1.892g/cm3,则此响铃石为空心的。
10.(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m排=m总1-m总2=360g-240g=120g;
(2)这个柑橘的体积为:;
(3)这个柑橘的密度:。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取出柑橘后,溢水杯和水的总质量的减小量就是排开水的质量;
(2)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
(3)根据公式计算柑橘的密度。
11.(1)密度小
(2)A;B;C;D
(3)m=900t/900=1t=1000Kg ρ=m/V=0.016g/100cm3=0.16Kg/m3 V=m/ρ=1000Kg/0.16Kg/m3=6250m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解析:(1)根据F=G=mg=ρVg可知,当花朵的体积大小相同时,气凝胶的密度很小,自身的重力很小,对花朵的压力就很小,所以它可以防止花朵上;
(2)根据“全碳气凝胶”构造类似于“碳海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承受1400℃的高温,具有很强的绝热性,还可吸收相当于自身质量900倍的油,在吸收海上漏油、净水、净化空气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总结气凝胶的特点和用途即可;
(3)首先根据计算出气凝胶的密度,再用燃油的质量除以900计算出需要气凝胶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需要气凝胶的体积。
(1)马克杯大小的“全碳气凝胶”能够放在花朵上,是因为它具有密度小的性质。
(2)A.气凝胶的吸油能力很强,因此可以清洗厨房的油烟机,故A正确;
B.气凝胶可以净化空气,因此可以吸除冰箱内的异味,故B正确;
C.气凝胶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因此可以做新型锂电池的正负电极材料,故C正确;
D.气凝胶的密度非常小,重力非常小,因此可以做电影场景中倒塌的“墙壁”,故D正确;
E.气凝胶的绝热性很强,可以作保温材料,但是不能制作取暖器的散热片,故E错误。
故选ABCD。
(3)气凝胶的密度:ρ=m/V=0.016g/100cm3=0.16Kg/m3 ;
需要气凝胶的质量:m=900t/900=1t=1000kg ;
需要气凝胶的体积:V'=m'/ρ=1000Kg/0.16kg/m3=6250m3。
12.(1)解:该沙土的平均密度:
(2)解:沙土的总质量:m 总=ρV 总=2×103kg/m3×6000m3=1.2×107kg
运输车运送的次数: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根据公式计算沙土的密度;
(2)根据m总=ρV总计算出沙土的总质量,再根据计算运送的车次。
13.(1)解:由 可知,铁球中铁的体积
因为V铁(2)解: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V 铁=50cm3-30cm3 =20cm3
(3)解:在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液体的质量为:
m液=m总-m=253g-237g=16g
液体的体积:V液=V空=20cm3
液体的密度: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首先根据 计算出铁的体积,然后再与球的体积进行比较。如果球的体积大于铁的体积,那么它就是空心的。
(2)空心的体积V空=V-V铁;
(3)灌满液体后,液体的体积等于空心的体积,首先根据 m液=m总-m 计算出液体的质量,再根据 计算液体的密度。
14.(1)解:V水=550mL=550cm3,故m水=ρ水V水=1.0g/cm3×550cm3=550g;
(2)解: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质量不发生变化,故m冰=m水=550g,V冰=m冰/ρ冰=550g÷0.9g/cm3=611.1cm3;
(3)解:玻璃瓶装的饮品放入冰箱冷冻室结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体积变大,容易将瓶子胀破而出现安全事故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已知水的体积和密度,根据公式m水=ρ水V水计算这瓶水的质量;
(2)水变成冰后,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它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3)注意分析水结冰后体积膨胀对瓶子的影响即可。
15.偏大解:由图可知,石块的质量m=61.4g,石块的体积V=40mL-20mL=20mL 所以ρ=61.4g/20mL=3.07g/mL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1)根据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计算方法判断;
(2)根据m=m砝码+m游码计算出物体的质量,根据V=V2-V1计算出物体的体积,最后根据计算即可。
(1)在测量质量之前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小金忘记把游码移至“0”刻度处,根据m=m砝码+m游码可知,物体的质量偏大,根据公式可知,测得石块的密度偏大。
(2)根据甲图可知,矿石的质量:m=m砝码+m游码=(50g+10g)+1.4g=61.4g;
矿石的体积:V=V2-V1=40mL-20mL=20mL=20cm3;
那么矿石的密度:。
16.(1)解:由ρ= 可得,桶的容积为:V=V水= = =2×10-2m3
(2)解:沙石的密度:ρ= = =2.6×103kg/m3
(3)解:由ρ= 可得,沙石的总质量:m总=ρV总=2.6×103kg/m3×400m3=1.04×106kg,n= = =260车。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桶的容积与水的体积相同,根据 计算即可;
(2)砂石的体积等于桶的容积,根据公式 计算出砂石的密度;
(3)首先根据 m总=ρV总 计算出砂石的总质量,再除以一辆卡车一次运的砂石质量,从而得到需要运的车数。
17.(1)不变
(2)70;2.5;偏小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1)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②量筒内水的体积的减小值等于矿石的体积,即V=V1-V2;
③首先根据m=m砝码+m游码计算出矿石的质量,再根据计算矿石的密度;
将矿石从烧杯中取出时,肯定会带出部分水,那么测出的体积其实是矿石和带出水的体积之和,因此矿石的体积偏大,根据公式可知,计算出的密度会偏小。
(1)月壤从月球带回地球,位置发生改变,但质量不变。
(2)②矿石的体积为: V=V1-V2=200mL-130mL=70mL=70cm3;
③根据图片可知,矿石的质量为:m=(100g+50g+20g+5g)+0.6g=175.6g;
矿石的密度:。
但是此方法也有不足之处,因为从图A到图B的操作,会导致测量出的密度值比真实值偏小。
18.(1)V=m/ρ=10.8kg/2.7×103kg/m3=4×10-3m3
(2) m=ρV=7.8×103kg/m3×4×10-3m3=31.2kg(3分)
m增加=31.2kg-10.8kg=20.4k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已知物体的质量和密度,根据公式计算铝材的体积;
(2)铁材的体积等于铝材的体积,根据m'=ρ'V计算出需要铁材的质量,最后根据m增加=m'-m计算出车子增加的质量。
(1)车架所用铝材的体积;
(2)铁材的体积;
铁材的质量m'=ρ'V=7.8×103kg/m3×4×10-3m3=31.2kg;
车的质量的增加值:m增加=m'-m=31.2kg-10.8kg=20.4kg。
19.(1)解:铅球的质量m=339g,铅的密度ρ铅=11.3g/cm3,
实心铅球的体积V实= = =30cm3<40cm3,所以该铅球是空心的;
答:该铅球是空心的
(2)解: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V球﹣V实=40cm3﹣30cm3=10cm3;
答:空心部分的体积是10cm3
(3)解:空心部分灌满水时,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0g/cm3×10cm3=10g,
灌满水后铅球的总质量m总=m水+m铅球=10g+339g=349g。
答:如果在空心部分灌满水,灌满水后铅球的总质量是349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根据公式计算材料的体积,然后与铅球的体积比较。如果二者相等,那么是实心的;否则,是空心的。
(2)空心的体积根据 V空=V球﹣V实 计算;
(3)首先根据 m水=ρ水V水 计算出水的质量,再与球的质量相加得到水和铅球的总质量。
20.(1)冰块的密度;
(2)冰熔化后质量保持不变,
则熔化成水的体积:。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已知质量和体积根据公式计算冰块的密度;
(2)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根据计算水的体积。
21.(1)③
(2)
;
;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生物检索表是以区分生物为目的,采用二歧分类检索的方法所制成的表。密度是对特定体积内的质量的度量,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可以用符号ρ表示。
(1)乌鸦是鸟类有脊椎骨,即在3分类下,鸟类是卵生,体温恒定的动物,即P;
22.(1)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或瓯柑是果实
(2)解:由题意可知,m果汁= 74克-30克=44克
V果汁= 40厘米3
ρ=m /V
=44克/40厘米3
=1.1克/厘米3
答:该果汁的密度为1.1克/厘米3 。
(3)C;D
知识点:种子植物;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可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2)先求出果汁的质量,再根据公式ρ=m /V,求出果汁的密度。
(3)用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大,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小。
(1)图甲中的瓯柑的横切面可知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因此瓯柑属于被子植物。
(3)将烧杯中果汁倒入量筒时发现其原先残留水会导致瓯柑果汁密度测量值偏小, 用量筒测量柑果汁的体积时俯视读取数值会造成测出的柑果汁的体积的体积偏大,操作过程中会造成瓯柑果汁密度测量值偏小,CD符合题意。
23.(1)温度计和秒表
(2)小于
(3)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1)根据实验要求可知:需要控制质量不变、需要测量温度的变化、需要用加热时间来反映吸收热量,从而可确定所需器材;(2)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关系,可知牛奶和豆浆的吸热关系;(3)根据质量相同的牛奶和豆浆,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牛奶加热时间长。
(1)该实验需要控制质量不变,用到天平测量质量,需要观察温度的变化,用到温度计测量温度;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来表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用到秒表来记录时间;
(2)由表中数据可知:牛奶和豆浆都升高10℃时,牛奶需要加热4min,豆浆需要加热2min,因此牛奶和豆浆升高相同的温度,豆浆吸收的热量小于牛奶吸收的热量;
(3)根据质量相同的牛奶和豆浆,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牛奶加热时间长,则图象B表示牛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故答案为:(1)温度计和秒表;(2)小于;(3)B。
24.(1)碎冰
(2)10
(3)积雪上洒盐降低了积雪的熔点,使积雪熔化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1)在实验中,冰块的颗粒越小,受热越均匀,冰块的状态和温度变化越同步,越容易发现冰的熔化规律;
(2)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将结束熔化的时间与开始熔化的时间相减即可;
(3)晶体的凝固点越低,则越容易熔化,而不容易凝固,根据表格分析盐水浓度对积雪凝固点的影响即可。
(1)实验中宜选用碎冰;
(2)根据乙图可知,开始熔化的时间为5min,结束熔化的时间为15min,则冰熔化需要的时间:15min-5min=10min。
(3)根据表格可知,盐水的浓度越大,它的凝固点越低,则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的原因:积雪上洒盐降低了积雪的熔点,使积雪熔化。
25.(1)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2)熔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熔点不同
(3)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2)一般情况下,不同物质熔点不同,根据这个可以判断是否为同种物质。
(3)根据公式Q=cm△t分析即可。
(1)根据图一可知,甲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即它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因此甲是晶体;
(2)根据图一可知,甲和乙都是晶体,但是熔点不同,因此它们不是同种物质,那么依据是:熔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熔点不同。
(3)使用相同的热源,相同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Q;水的质量相等,根据Q=cm△t可知,相同时间内水升高的温度相同,表现为两个图像的倾斜角度相同。后来水的初温度比原来高,而最终水的末温相同,因此图像如下:
26.(1)小水珠
(2)因为靠近壶嘴处温度较高,水蒸气没有液化成小水珠,所以看不见,而在上面一段因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所以出现“白气”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1)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我们根本看不到。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大量的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2)发生液化现象的前提是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物体向外放热,据此分析壶嘴附近空气的温度高低即可。
(1)我们看到的白气是小水珠。
(2)因为靠近壶嘴处温度较高,水蒸气没有液化成小水珠,所以看不见,而在上面一段因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所以出现“白气”。
27.解:省油灯由上下两个碗状容器组成,中间有夹层,夹层有一小孔与外部相连,上部盛水、夹层盛油.这一构造能够减少油与空气直接接触的面积;上部盛水,当温度升高时上层容器中水的挥发能够降低油的温度;空气与油之间隔了层水,从而减小油上方的空气流速.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影响蒸发的三要素: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和上方空气的流速,据此分析该灯省油的原理。
省油灯由上下两个碗状容器组成,中间有夹层,夹层有一小孔与外部相连,上部盛水、夹层盛油.这一构造能够减少油与空气直接接触的面积;上部盛水,当温度升高时上层容器中水的挥发能够降低油的温度;空气与油之间隔了层水,从而减小油上方的空气流速。
28.(1)不变
(2)C
(3)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质量及其特性;熔化与熔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1)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汽化,这三种物态变化都要吸热。
(3)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得到结论,实验反思等,据此分析判断。
(1)嫦娥五号携带“月岩”样品从月面带回到地球,只是位置发生改变,但是质量不变。
(2)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丁它的隔热性能外,主要是由于它在熔化、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故选C。
(3)看到这一新闻,小叶同学认为从月球带回的月岩中不含空气。小叶同学提出“月岩中不含空气”这一过程属于实验探究中的建立假设,故选B。
29.78;增大散热面积,使酒精蒸气充分液化;100毫升“45度”白酒中,含酒精45mL,水55mL。 m酒精=ρ酒精V酒精=0.8g/mL×45mL=36g m水=ρ水V水=1.0g/mL×55mL=55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1)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而开始液化的温度为气体的沸点。液体的蒸发面积越大,则散热效果越好,液化速度越快。
(2)首先根据度数的定义确定酒精和水的体积,然后根据m=ρV分别计算出水和酒精的质量,然后相加得到总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即可。
(1)在1标准大气压下,对汽化池加热应保持78℃才能出好酒,输汽管弯弯曲曲地经过冷凝池是因为:增大散热面积,使酒精蒸气充分液化。
30.(1)升华
(2)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下降,干冰与空气中冷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所以形成“烟雾”缭绕的效果。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
(2)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需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需要放热,据此分析即可。
(1)干冰(固体)消失,即由固态变成气态发生了升华。
(2)“烟雾”形成的原因: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下降,干冰与空气中冷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所以形成“烟雾”缭绕的效果。
31.(1)每立方厘米酒精的质量为0.8克
(2)酒精
(3)酒精汽化(蒸发)吸热
(4)化学变化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密度及其特性;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1)密度的物理意义为:每立方厘米的某种物质的质量为多少克;
(2)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3)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1)酒精的密度为0.8克/厘米3的含义是:每立方厘米酒精的质量为0.8克;
(2)由图可知:质量相同的煤油和酒精,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热量较多的是酒精。
(3)[知识拓展]:病人发烧时,医生有时会通过在病人身体上擦拭酒精使体温下降,说明酒精汽化(蒸发)吸热;
(4)酒精在一定条件下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气态,则这个过程发生化学变化。
32.(1)密度小,坚固,隔热好,耐热,耐寒等
(2)解:ρ= =0.016g/cm3
(3)
(4)制作防火服等(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已知质量和体积,根据公式计算纳米气凝胶的密度;
(3)根据m=ρV分析计算;
(4)性质决定用途,根据气凝胶的性质分析即可。
(1)根据题目描述可知,那么气凝胶的物理性质有:密度小,坚固,隔热好,耐热,耐寒等。
(3)根据m=ρV可知,当体积相同时,物质的质量与它的密度呈正比,那么气凝胶和钢的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即:m气:m钢=ρ气:ρ钢=0.016g/cm3:8g/cm3=1:500;
(4)根据纳米气凝胶隔热和耐热性能好,可以制作防火服。
33.小液滴(水);干冰升华吸热,周围空气温度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需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需要放热,据此分析解答。
此处的“烟雾”是小液滴(水),“烟雾”形成的过程:干冰升华吸热,周围空气温度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262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0.8%)
主观题(占比) 260.0(99.2%)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3.0%)
主观题(占比) 32(97.0%)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解答题 33(100.0%) 262.0(100.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93.9%)
2 容易 (6.1%)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4.0(1.5%) 31
2 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8.0(3.1%) 1,2
3 熔化与熔化现象 11.0(4.2%) 24,25,28
4 密度及其特性 4.0(1.5%) 31
5 比热容 3.0(1.1%) 23
6 密度公式的应用 207.0(79.0%) 3,4,5,6,7,8,10,11,12,13,14,16,18,19,20,21,22,29,32
7 固体密度的测量 14.0(5.3%) 9,15,17
8 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6.0(2.3%) 21
9 液化及液化现象 16.0(6.1%) 26,29,30,33
10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9.0(3.4%) 28,31
11 分子的热运动 11.0(4.2%) 7
12 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8.0(3.1%) 11
13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5.0(1.9%) 27
14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8.0(3.1%) 32
15 质量及其特性 30.0(11.5%) 5,17,20,28
16 种子植物 8.0(3.1%) 22
17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5.0(1.9%) 28
18 升华及升华现象 4.0(1.5%) 30,33
19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7.0(2.7%) 8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29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