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七上科学期末复习专题:第4章 物质的特性期末真题(探究题)3
1.(2021七上·台州期末)冬季路面积雪结冰成为许多地区交通安全出行的重大隐患。某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在气温低于0℃的寒冷天气,马路上经车轮反复碾压的积雪,会比周围的积雪更容易熔化。于是小组同学一起研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小组同学打算用冰块模拟冰雪进行探究:(如图1)
步骤一:同学们选择低于0℃的室外进行实验,用窄长凳支起甲、乙两块大小、厚度相同的冰块。
步骤二:把两根相同的细钢丝挂在冰块上,下方分别挂上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
步骤三:等待一段时间后,小组同学观察到细钢丝陷入冰块的深度不同,从而得出了结论。
(1)小组同学的上述操作,基于的猜想是:
(2)钢丝陷入冰块的原因是
(3)由于晚上气温会比白天更低,交警为了保障路面安全还会在路面上撒盐。该小组同学打算继续研究盐对熔化的影响。他们在实验室(室温10℃左右)分别用等质量的纯水和盐水制得纯冰、盐冰,处理成碎冰后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同时观察试管中碎冰熔化情况,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分别绘制甲、乙两条温度变化曲线(如图2)。分析图像可知,在积雪已熔化的道路上洒盐,目的之一是 。
2.(2021七上·台州期末)某实践活动小组利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装置甲中采用“水浴”加热的好处是 。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图可知,当 加热到 15 min 时,该物质所处的物态是 态。
(3)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丙。则试管中 (选填“水的质量增加”“冰的质量增加”或“冰与水的质量均不变”)。
3.(2021七上·台州期末)某电商平台在出售一种比市场价便宜很多的银手链,吊牌上标纯银,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质量监督部门通过测手镯密度来鉴定真伪。已知纯银的密度为10.5g/cm3。下面是他们的测量过程:
(1)天平调平: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调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若此时指针左偏,则应把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使横梁平衡;
(2)将手镯放在左盘,然后加减砝码,移动游码,天平重新平衡。如图1,则手镯质量m= g;
(3)将手镯放入如图2所示装满水的烧杯中,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如图3,则手镯的体积为 cm3。通过计算可知手镯密度为 kg/m3;
(4)若与直接将手链放入装一定量水的量筒测量手链体积比较,步骤(3)的测量方法则会使密度测量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2021七上·台州期末)如图甲设计一个”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的探究实验,其部分装置如图所示,除杯内分别装的是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外其余实验器材都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完成该实验还需要 实验器材;
(2)实验过程中,怎样保证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热量大致相同: ;
(3)水和食用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判断出a物质是 ;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 需要加热更长的时间。(选填“水”或“煤油”)
5.(2021七上·台州期末)科技节的趣味探究活动“测量牛奶的密度”,提供的器材如下:
【实验器材】量筒(刻度清晰但没有数值)、天平、胶头滴管、烧杯、密度为ρ1的铜块、细线和足量牛奶。
小应思考后设计如下:
【实验步骤】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粱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铜块的质量m1;
③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牛奶,用细线栓住铜块,将它缓慢浸没在量筒内的牛奶中,并标记下液面达到的刻度线A,然后取出铜块;
④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牛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倒入牛奶的总质量m2
⑤......;
⑥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烧杯内剩余牛奶的总质量m3;
⑦计算牛奶的密度。
(1)在步骤①中,若观察到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写出步骤⑤的操作 。
(3)写出牛奶密度的表达式:ρ牛奶= (用相关的字母表示),小应据此实验方案测出的牛奶密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6.(2021七上·台州期末)学习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学习小组研究温度对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请从图甲中选择他们需要的实验器材 。
(2)图乙是研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实验装置。
①该实验是通过比较 判断液体蒸发的快慢。
②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乙图中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以下是他们设计的三种玻璃片,玻璃片内有不同形状的凹陷,可以滴加液体。从变量控制的角度分析,你选择哪种玻璃片进行实验,并说明理由。 。
7.(2021七上·台州期末)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带回了2kg的月壤,科学家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测量。某同学想模仿科学家测量月壤的密度,于是他取来沙子利用天平、量筒进行测量。
⑴测量沙子的质量,操作方法如下:
①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的纸,调节天平至 ;
②取适量沙子置于左盘,向右盘增减砝码;
③移动游码,直至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读出质量m。
⑵测量沙子的体积。将左盘中的沙子全部倒入量筒中,轻敲筒壁,使沙子表面平整,读出其体积V。
⑶根据ρ=m/V计算出沙子密度。同桌同学认为这样测量沙子的密度不正确,因为沙子之间存在大量的空隙,会使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
⑷改进和完善沙子密度的测量方法,并写出密度计算式:
①测出沙子的质量为m;②往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记下读数为V1;
③ 。
两位同学继续讨论并改进测量方法……
8.(2021七上·台州期末)用托盘天平称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有下述步骤,请按正确顺序重新排列并将实验步骤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把200枚大头针放在天平的左盘内,砝码放在右盘内测量
B.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C.算出1枚大头针的质量
D.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
E.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观察天平的量程和游码标尺上的分度值
F.计算200枚大头针的总质量,总质量=右盘内砝码总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1)正确的实验步骤为 。
(2)如果测得200个大头针质量为M,则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是 。
9.(2020七上·金东期末)天平是一种重要的测量工具。
(1)小科同学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铁块的质量,操作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他在操作中的错误有① ;② 。
(2)另一组的小宁同学也在进行同样的实验,遇到如下问题(砝码盒里的砝码有100g、50g、20g、20g、10g、5g):
①若她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出现了如图b所示的情形,则横梁 平衡(填“已经”或“没有”)。
②在测量时,她在右盘中放入了50g、20g的砝码各一个,再往右盘里放一个20g的砝码时,指针位置如图c所示;再用10g砝码将一个20g砝码替换下来,指针位置如图a所示,则该铁块的质量在 之间。
A.70g~80g B.80g~90g C.90g~100g D.100g~110g
③她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使天平横梁平衡。(填字母)
A.调节平衡螺母
B.取下10g的砝码,再加入5g的砝码,并移动游码
C.加入5g的砝码,若指针左偏,再移动游码
D.加入5g的砝码,若指针右偏,再取下5g的砝码,并移动游码
10.(2020七上·金东期末)有一个生产回形针的车间,1小时要生产10万枚回形针,请你用实验的方法为这个车间求出1小时至少需要多少质量的铁丝。
[器材]
托盘天平;回形针样品一盒,标有如图所示的字样。
[步骤]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选填“左”或“右”)。
(2)待天平平衡后,将整盒回形针从盒子中取出,全部放入天平的左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后使天平恢复平衡,所用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回形针的总质量为 g。
(3)算出这个车间1小时至少需要的铁丝质量= kg。
11.(2020七上·金东期末)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甲所示的探究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加热 5 分钟升 高温度(℃) 加热 10 分钟升高温度(℃) 加热15分钟升高温度(℃)
食用油 8 16 24
水 5 10 15
(1)实验中,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的目的是 。
(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时间,水升高的温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升高的温度。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填“水”或“食用油”)吸收的热量更多。
12.(2020七上·金东期末)小明回到老家江西婺源,油菜获得大面积的丰收,隔壁种植大户王叔家在长16m,宽5m的仓库中堆了1m厚的菜籽,王叔请小明帮他估算这些菜籽的质量。小明将菜籽样品带到学校,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到水平台上,把 ,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在左右两盘中分别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将菜籽倒入左盘中,在右盘中加减砝码 并使用游码,使天平平衡。结果如图所示,菜籽质量为 g。
(3)将菜籽全部倒入量筒中,轻敲量筒壁,使菜籽表面水平,读出体积为 60cm3。
计算出王叔家仓库菜籽的总质量为 kg。
13.(2020七上·金东期末)小亮为了测量萧山特产“徐同泰”酱油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了以下四项操作: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B.将部分酱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1;
C.将烧杯中酱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酱油的体积V;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步骤中有一步是多余的,它是步骤 (填步骤序号)。用上述字母表示“徐同泰”酱油的密度 。
14.(2020七上·金东期末)小西见滴在皮肤上的“风油精”马上就“干”了,就想研究液体在什么条件下“干”得快。
(1)他猜想液体“干”得快,可能与:①液体的质量有关;②液体表面是否通风有关;③液体种类有关;你认为还可能与 有关。于是,他按照如图方式,分别独立进行了实验,水滴和酒精质量都相同。
(2)要验证猜想②,应进行 (选填序号)组实验,并获得证据
(3)如果进行A、B组实验,发现B水滴“干”得快的结果。那么平日人们晾晒湿衣服时,利用这一结果的一项是 (选填序号)。
A.将湿衣服晾晒在阳光下
B.尽量将湿衣服摊开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15.(2020七上·金东期末)酿制白酒的装置如图所示。蒸锅实际是—个汽化池,将其封闭后仅与输汽管相通,然后将“气酒”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罐里的白酒度数很高,—般不宜饮用,需要与适当水勾兑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那么,在1标准大气压下,对汽化池加热应保持 ℃才能出好酒,输汽管弯弯曲曲地经过冷凝池是因为 ,“45度”白酒的密度是 。
物质 比热 (焦/千克·℃) 密度 (千克/米3) 沸点 (℃标准大气压)
水 4.2×103 1.0×103 100
酒精 2.4×103 0.8×103 78.5
16.(2020七上·金东期末)实验室里,同学们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块橡皮泥的质量。
(1)下图甲所示是小华正在调节天平平衡,小华在操作中的错误是: 。
(2)小金按照正确的方式操作,在托盘中加入如图乙所示的砝码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她发现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只有5g,接下来她的操作应该是 ;待天平平衡后,游码指示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则小红所测的橡皮泥的质量为 g。
(3)若接下来需测量橡皮泥的密度,应添加的实验器材是 。
17.(2020七上·金东期末)小明为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用5个相同的容器及必要的测量工具,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A、B、C为实验一的三个实验组,D、E为实验二的两个实验组。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1)根据实验一设计可知,小明要研究的是 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实验一中C组的温度设定应为 ℃。60分钟后,小明测量了杯中剩余的水的体积为: A(3)实验二中,小明每隔20分钟测定一次容器中剩余水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小明发现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也越快。
小明仔细分析数据后,又产生疑惑:在0-60分钟内D组杯中水的蒸发速度为什么会越来越慢 老师提示可结合实验-的结论进行分析。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18.(2020七上·江干期末)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金想测一下自己经常喝的某品牌酸奶的密度。小金取适量该液体的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测量前未调节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将游码置于标尺的 位置,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上;
(2)天平调好后,小金将盛有适量待测液体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当右盘中所放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天平横梁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 克;
(3)小金将烧杯中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量液体的体积如图所示量筒中,液体体积是 cm3,接下来小金称得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为21克,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得出待测液体的密度ρ= g/cm3;
(4)当没有量筒,利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测酸奶密度,请补充完整相关步骤。
①测出空玻璃瓶(含盖)的质量m;
②瓶内装满水,盖上瓶盖,测出总质量m1;
③ ;
④根据所得的数据算出酸奶的密度为 。
19.(2020七上·江干期末)小科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首先拿出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上后,发现如图甲所示。
(1)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科按如图乙所示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老师对小科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老师所说的两个错误是:① ;② 。
(3)小科改正错误后,正确称量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所称量物体的质量是 克。
(4)小科发现砝码盒中的砝码已磨损,用这样的砝码测物体质量,测量结果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室天平的配套砝码及横梁标尺如图所示:
小科同学用此托盘天平称量一铁块的质量,当调节横梁平衡后,他错将铁块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同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时,他读出铁块的质量是77.8克,测量结束后,他还未觉察出自己的失误,则铁块的实际质量应该是 克。
20.(2020七上·江干期末)小明使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进行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
(1)请你指出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 ;
(2)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了调节横梁衡,他需向 (选填:左或右)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在中央刻度线两侧等幅摆动;
(3)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后,小明将小石块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标尺上的游码位置,横梁恢复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
(4)小科观察铭牌时,发现该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200g,但他认为应为210g。你认为小科产生这种错误想法的原因是 。
21.(2020七上·江干期末)科学实验课上完成了固体、液体密度的测量后,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想挑战下空气密度的测量,经小组合作,实验如下:
【设计实验方案】
⑴用气筒将皮球打足气,用天平称出此时皮球的质量为81.8g。
⑵将如图甲所示的量杯装满水后,倒扣在水槽中,用气针和乳胶管将皮球内的空气引入量杯内。
⑶如图乙所示,当量杯内空气达到量杯的最大测量值时,用夹子夹紧乳胶管暂停放气。再将量杯装满水后重新集气,如此反复共收集了10次。
⑷如图丙所示,用天平称出放气后皮球的质量。
【获取事实与证据】请你根据实验步骤,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 ,用于记录对应数据。(表格中填写必要记录内容,不用抄录数据;不一定要填满。)
【得出结论】通过分析数据,计算得到所测空气的密度是 。
【评价与交流】该小组查阅资料后发现空气的密度是1.29kg/m3,而测得的结果与此有一定的差距,请你帮助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22.(2020七上·江干期末)小明在学习液体蒸发的特点时,老师让同学们用滴管从一烧杯中吸取酒精,在手背上滴一滴,体验一下感觉,结果手臂上感觉凉凉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同学们进行了实验探究,过程如下。
【猜想】猜想1:蒸发时要吸热,有致冷作用。
猜想2:酒精的温度较低。
针对上述两种同学们的猜想,老师让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小明仔细思考之后,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⑴取三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甲、乙、丙,用甲温度计测出周围环境的温度记为t甲;
⑵用两个相同的玻璃瓶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相等的同种酒精,其中一个玻璃瓶是敞口的(酒精会蒸发),另一个玻璃瓶口用塞子密闭(酒精不会蒸发),均放在相同的环境中。经过较长时间后,同时用乙温度计测量敞口玻璃瓶中酒精的温度记为t乙;用丙温度计测量密闭玻璃瓶中酒精的温度记为t丙。
(1)比较哪两个示数 ,可以验证猜想1,若两者示数不相等说明猜想1 (正确/错误)
(2)比较哪两个示数 ,可以验证猜想2,若两者示数相等说明猜想2 (正确/错误)
(3)若三个温度计的示数出现t甲=t丙>t乙的关系,就能说明手臂上感觉凉凉的原因是: 。
23.(2020七上·江干期末)“探究水和砂子的吸热能力”实验器材如图所示,两个酒精灯、两个金属杯、两个温度计.对质量相等的水和砂子进行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使水和干砂子吸收相同的热量? 。
(2)质量相等的水和干砂子吸收相等的热量时, 的温度升高较快,若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较多.
(3)这个实验说明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 的.
24.(2020七上·江干期末)小欢同学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
(1)实验步骤: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右”或“左”)调。
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8克;
③取适量的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0,如图甲所示;
④将烧杯中的全部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V,如图乙所示。
(2)由图中数据可知,盐水的密度是 千克/米3。虽然小欢同学操作规范,但测得盐水的密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25.(2020七上·江干期末)小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图1
图2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明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探究:在相同的环境下,把相同温度的水,分别装入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如图2甲、乙所示),经过相同的时间后(两杯中的水均有剩余),通过精确测量若发现 ,才能初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无关的结论。
(4)如果想探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是否有关,请你设计实验方案:
26.(2020七上·江干期末)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物质自身的特性有关,小明选取了水和煤油进行实验,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将质量和初始温度相同的煤油和水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开始加热,并适时记录两者的温度(记录结果如下表),试分析。
(1)实验时为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本领的大小方法有:
方法一:可以在加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 ;
方法二: 。
(2)从表中可得出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5分钟后,煤油升高的温度高,煤油的比热容比水 (选填“大”或“小”)一些;
(3)为了缩短实验时间,使效果更加显著,下列改进措施合理的是 。
A.将两个烧杯均盖上相同的盖子 B.将装置移到通风良好处进行
C.减少水和煤油的质量
27.(2020七上·江干期末)活动课上,张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黄色的乒乓球和一个玻璃球全部埋入装有米的大烧杯中,摇晃烧杯一段时间,乒乓球从米中“跑”了出来。看到这个现象,同学们十分惊讶:为什么乒乓球能“跑”出来,而玻璃球不能“跑”出来?
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1:因为乒乓球体积比玻璃球大;
猜想2:因为乒乓球质量比玻璃球小。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两天后,同学们用准备的一些器材进行探究:
⑴取三个塑料空瓶A、B、C,在A、B、C瓶中装入质量不等的沙子,盖好瓶盖,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
⑵把三个瓶子全部埋入盛有米的容器中,敲击容器,观察现象;
⑶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如下表:(米的密度约为1.37g/cm3)
瓶子编号 体积/cm3 质量/g 现象
A 22 14.4 跑出米面
B 28 38.6 未跑出米面
C 144 50.2 跑出米面
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
猜想1 (选填“正确”或“错误”);猜想2 (选填“正确”或“错误”)。
你认为乒乓球能从米中“跑”出来的原因 。
28.(2019七上·长兴期末)某商店在出售一种比市场价便宜很多的银手镯,吊牌上还标注着是纯银。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质量监督部门通过测手镯密度来鉴定真伪。已知ρ银=10.5g/cm3。下面是他们的测量过程:
(1)天平调平: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调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左偏,则应把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使横梁平衡。
(2)将手镯放在左盘,然后加减砝码,移动游码,天平重新平衡。如图1,则手镯质量m= g。
(3)将手镯放入如图所示装满水的烧杯中,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如图。
通过计算可知手镯密度为 ㎏/m3,手镯 (选填“是”或“不是”)纯银。
(4)若测量手镯体积时,未放入手镯前烧杯中水未装满,则会使密度测量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9.(2019七上·长兴期末)某同学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影响因素的实验中,在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加等量的水,用木夹夹住一块玻璃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如图所示。
(1)按图进行实验,可以探究 。
(2)该同学认为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两容器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室温下放置几天后,两者的质量都明显减少,且酒精减少得更多,该同学由此得出“酒精比水蒸发得更快”的结论。但另一位同学认为不能得出该结论,理由是 。
(3)与同学们交流时,有同学提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若要检验该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
30.(2019七上·长兴期末)为了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小明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甲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AC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 有关;
(2)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知道水蒸发的快慢与水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如果实验过程中利用了电吹风机,操作时需要注意的是
(3)小明猜液体的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水和二滴水(如图乙)。结果发现一滴水先蒸发完,于是他马上得出结论: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小,蒸发越快。
你认为他的实验设计与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1.(2019七上·长兴期末)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应取了适量该液体的样品,按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1)实验前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处,若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右”或“左”)调节。
(2)实验记录数据:
方案一:m1=30g,m2=52g,V1= mL(读数见图乙)
方案二:m3=52.8g,m4= g(读数见图丙),V2=10mL
方案三:m1=30g,m3=52.88,V3=19mL,其中方案三中液体密度大小为 g/cm3
(3)分析比较上述三种实验方案,你觉得比较合理的应该是 (选填“方案一”、“方案二”或“方案三”)。
32.(2019七上·长兴期末)如图1分别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和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比较两个实验,请同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两个探究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 ;
(2)两个实验都用图象很直观的反映了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2甲、乙所示,两图象反映出海波熔化和水沸腾时的共同特点是: 。
(3)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关键是要保证海波受热 ;而探究水的沸腾的关键要尽可能缩短水沸腾的时间.为了加速水的沸腾,我们通常是在“水”上做文章,可以尽可能减少水的质量和 。
(4)郭明同学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腾时,从壶嘴喷出一股“白气”,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这是由于 。
(5)给半杯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丁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给一整杯水加热,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选填“a”“b”“c”“d”);
(6)将盛水的试管放入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如下图所示,水在烧杯中沸腾,试管中的水将 (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 沸腾。(填“能”或“不能”)
33.(2019七上·长兴期末)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小明实验如下: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内分别放入质量相同、初温都是室温的水和煤油.在瓶口扎上气球,将它们一同浸入热水中相同时间,如图所示.
(1)观察到的现象是 瓶口的气球膨胀得大些.
(2)要使两球膨胀的大小相同,应对 加热的时间长些.
(3)此实验表明 。
34.(2019七上·长兴期末)学习了密度的测量后,小应想学以致用,采用多种方案测量酸奶的密度。
(1)方案一:①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 ,使横梁平衡.
②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接着他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 g.然后他打算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于是他找到了5mL针筒(如图丙所示),用针筒抽取5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57.6g;则酸奶的密度为 kg/m3.同组的小红观察发现,用针筒测量酸奶体积,还有一个优点是 。
③小应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发现5mL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方案二 仅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测酸奶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①:天平测出小玻璃瓶(含盖)的质量m0。;
步骤②:在瓶内装满水,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1,;
步骤③: 。
请完善实验步骤并用测量得到的物理量符号表示酸奶密度的表达式p酸奶= 。
35.(2019七上·长兴期末)小刚与小健在家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
(1)制作冻豆腐:将豆腐切成正方体后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一天后取出来观察,豆腐的形状与下面第 幅图相似,这是因为水在凝固后体积 。
(2)他们在一杯水中加入半勺盐,搅拌使盐溶解后插入一支温度计,放到冰箱冷冻室.一小时后发现部分盐水已经结冰,此时小刚读出杯内温度计的示数如图④所示,他的读数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 ℃.另一杯水中加了更多的盐,凝固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⑤,可以初步得出食盐水的凝固点与浓度的关系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1)冰的熔点与受到的压强(压力)有关
(2)冰块受到压强(压力),熔点降低,从而使钢丝陷入冰块
(3)冰块在压强(压力)作用下熔点降低,冰熔化后溶解盐,也能降低熔点,防止压强(压力)消失后,水重新凝固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1)根据公式G=mg=ρVg可知,当体积相同时, 铜块的密度大,重力大,那么对冰块的压力就大。根据可知,铜块和铝块与冰的接触面积相同,铜块压力大,那么对冰的压强就大,于是铜块上的细钢丝陷入的深度大,那么冰的熔点更低;
(2)根据压强对冰块熔点的影响分析;
(3)根据图2可知,积雪上撒盐后,冰的熔点明显降低,因此冰更容易熔化,而更难凝固,据此分析解答。
(1)小组同学的上述操作,基于的猜想是:冰的熔点与受到的压强(压力)有关;
(2)钢丝陷入冰块的原因是:冰块受到压强(压力),熔点降低,从而使钢丝陷入冰块;
(3)在积雪已熔化的道路上洒盐,目的之一是:冰块在压强(压力)作用下熔点降低,冰熔化后溶解盐,也能降低熔点,防止压强(压力)消失后,水重新凝固。
2.(1)使物质均匀受热
(2)固液共存
(3)冰的质量增加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1)根据“水浴法”加热的优点解答;
(2)晶体熔化前为固态,熔化后为液态,熔化中为固液共存态;
(3)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不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1)装置甲中采用“水浴”加热的好处是使物质均匀受热。
(2)根据乙图可知,10~20min时物质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处于熔化状态,则第1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3)如丙图所示,该物质的熔点为-1.8℃左右,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因此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试管中的混合物会向外放热,其中的水会凝固成冰,即冰的质量增加。
3.(1)右
(2)66.6
(3)8;8.325×103
(4)偏大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平衡螺母总是向轻的那端调节;
(2)物体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3)根据图3确定量筒的分度值,读出其中水的体积,这就是手镯的体积。根据公式计算出手镯的密度。
(4)当水从溢水杯中流出时,肯定会有部分水流到外面,不能进入量筒,从而时测出的手镯体积偏小,根据可知,这会使计算出的手镯密度偏大,据此分析解答。
(1)天平的指针偏左,说明左盘重,右盘轻,此时应该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砝码的质量为:50g+10g+5g=65g。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游码质量为1.6g,那么手镯的质量:65g+1.6g=66.6g。
(3)根据图3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0.1mL,则手镯的体积为8mL=8cm3,则手镯的密度为:。
(4)若与直接将手链放入装一定量水的量筒测量手链体积比较,步骤(3)的测量方法则会使密度测量偏大。
4.(1)温度计
(2)选用相同火焰的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
(3)水;水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1)根据实验过程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根据物理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2)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则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3)根据Q=cm△t分析比热容的大小,然后确定a物质的种类。再根据Q=cm△t比较吸收热量的大小,进而确定加热时间的长短。
(1)根据图片可知,在测量物质比热容的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物质升高的温度,即还需要温度计。
(2)实验过程中,保证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热量大致相同的方法:选用相同火焰的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
(3)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根据图像可知,a物质升高的温度小于b物质升高的温度,则a的比热容大于b的比热容,即a为水。
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所以水需要加热更长的时间,吸收更多的热量。
5.(1)右
(2)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直至达到标记A
(3);偏大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1)平衡螺母总是向轻的那端调节;
(2)根据铜块的体积等于排开牛奶的体积补充步骤;
(3)利用 表示出牛奶密度并判断出密度的偏差。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左盘重,右盘轻,此时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2)铜块放入牛奶中排开牛奶的体积等于铜块的体积,因此步骤⑤的操作为:将烧杯中牛奶倒入量筒中的标记A处;
(3)铜块的体积等于排开牛奶的体积,即 ;
烧杯倒入量筒中牛奶的质量为:m=m2-m3;
牛奶密度的表达式为。
由于取出铜块时带着牛奶,使得体积偏大,倒入的牛奶偏多,使得牛奶的质量偏大,根据可知,测量出牛奶密度偏大。
6.(1)①②③
(2)蒸发完相同质量液体所需的时间;B;控制蒸发过程中,液体表面积始终大小不变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1)根据实验过程确定需要的器材;
(2)①在玻璃板上滴加相同质量的液体,当它们都蒸发完时,时间越短的蒸发越快;
②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液体的表面积和空气流速相同而改变温度,据此分析。
(1)研究温度对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时,首先用胶头滴管将液体吸取相同的滴数放在玻璃板上不同位置,其中一个位置下面用酒精灯加热而改变温度,故选①②③;
(2)①该实验是通过比较蒸发完相同质量液体所需的时间判断液体蒸发的快慢。
②从变量控制的角度分析,我选择玻璃板B,理由是:控制蒸发过程中,液体表面积始终大小不变。
7.平衡;偏小;将沙子倒入量筒内,轻轻振动,排出气泡,记下总体积为V2;ρ=m/(V2-V1)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1)①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之前,一定要通过游码归零和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实现第一次平衡;
(3)根据公式分析密度的变化;
(4)③液体具有流动性且没有固定的形状,因此只要有空隙的地方就能流入水。可以先倒入水,再倒入沙子,前后体积之差就是沙子的体积,这样误差会小一些,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沙子的密度。
(1)①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的纸,调节天平至平衡;
(3)沙子之间存在大量的空隙,那么测出的沙子的体积会偏大,根据密度公式可知,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4)①测出沙子的质量为m;
②往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记下读数为V1;
③将沙子倒入量筒内,轻轻振动,排出气泡,记下总体积为V2,那么沙子的密度ρ=m/(V2-V1)
8.(1)EBADFC
(2)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1)根据天平的使用规范和“累积法”测微小质量的方法分析解答;
(2)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1)用托盘天平测量大头针的质量,实验步骤为:
E.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观察天平的量程和游码标尺上的分度值;
B.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A.把200枚大头针放在天平的左盘内,砝码放在右盘内测量;
D.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
F.计算200枚大头针的总质量,总质量=右盘内砝码总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C.算出1枚大头针的质量。
正确的实验顺序为:EBADFC。
(2)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是: 。
9.(1)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了;称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
(2)已经;B;CD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1)根据正确使用天平的规范分析判断;
(2)①天平平衡的判断方法:a.天平的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b.天平的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
②天平的指针偏左,说明砝码的质量偏小;天平的指针偏右,说明砝码的质量偏大,据此判断;
③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摆放砝码,当没有更小的砝码放入时,通过调节游码的位置使天平平衡。
(1)操作中的错误:
①物体应该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因此错误: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②当测量开始后,只能通过调整砝码和游码实现平衡,因此错误:称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
(2)①根据图b可知,天平的指针偏左,那么横梁没有平衡;
②如图c可知,指针偏右,那么砝码质量偏大,为:50g+20g+20g=90g;
如图a所示,指针偏左,那么砝码质量偏小,为:50g+20g+10g=80g;
因此铁块的质量在80g~90g之间,故选B。
③她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加入5g的砝码,若指针左偏,再移动游码;加入5g的砝码,若指针右偏,再取下5g的砝码,并移动游码,故选CD。
10.(1)右
(2)36.4
(3)36.4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1)平衡螺母总是向轻的那侧调节;
(2)回形针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3)首先用回形针的总质量÷100计算出一个回形针的质量,再乘以1小时生产的回形针的数量就能计算出需要铁丝的质量。
(1)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左盘重,右盘轻,那么平衡螺母应该向右调节;
(2)根据图片可知,砝码的质量为:20g+10g+5g=35g;标尺的分度值为0.2g,那么游码的质量为1.4g,因此回形针的总质量为:35g+1.4g=36.4g;
(3)1小时需要铁丝的质量:=36400g=36.4kg。
11.(1)相同时间内提供相同的
(2)小于;水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1)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则可以通过加热时间控制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比较即可。
(1)实验中,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的目的是相同时间内提供相同的热量。
(2)根据表格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都加热5分钟时,水升高5℃,而食用油升高8℃,则: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时间,水升高的温度小于食用油升高的温度。如果水的温度要升高8℃,那么还需要对水加热,则: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水吸收的热量更多。
12.(1)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2)72
(3)9.6×104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天平实现平衡的两个步骤:①游码归零;②调节平衡螺母。
(2)物体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3)首先根据计算出菜籽的密度,再根据m总=ρV总计算仓库里菜籽的总质量。
(1)将托盘天平放到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根据图片可知,砝码的质量为:50g+20g=70g;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游码的质量为2g,那么菜籽的质量为:70g+2g=72g;
(3)菜籽的密度。
仓库里菜籽的总质量为:m总=ρV总=1.2×103kg/m3×(16m×5m×1m)=9.6×104kg。
13.(1)0刻度处;平衡螺母
(2)A;m1-m2/V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1)根据天平的调节方法分析解答;
(2)为了准确的得到量筒中液体的质量,通常不采用烧杯和液体总质量减去空烧杯质量的方式,因为烧杯内壁残留液体,会使测得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如果采用烧杯和液体总质量减去剩余的烧杯和液体总质量的方式,那么测量会更准确些。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处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测量酱油密度的步骤为:
B.将部分酱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1;
C.将烧杯中酱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酱油的体积V;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m2。
据此可知,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0是多余的,故选A;量筒内酱油的质量为:m=m1-m2,酱油的体积为V,因此酱油的密度为:。
14.(1)温度
(2)AD;D先变干
(3)B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1)影响蒸发的要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上方空气的流速,据此分析解答;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确定变化的因素和不变的因素,从而选择实验并得到结论;
(3)分析A、B两个实验中哪个因素不同,并据此对选项进行判断。
(1)他猜想液体“干”得快,可能与:①液体的质量有关;②液体表面是否通风有关;③液体种类有关;你认为还可能与温度有关。于是,他按照如图方式,分别独立进行了实验,水滴和酒精质量都相同。
(2)要验证猜想②,即验证“干”得快慢与是否通风有关,那么就要控制液体的质量、种类和温度相同,而改变空气的流速,因此应该进行AD实验;因为空气流速大则“干”得快,所以D先变干;
(3)A、B两个实验中,液体的种类、质量和通风情况相同,只有表面积不同,因此得到结论:液体的表面积越大,则“干”得越快。
A.将湿衣服晾晒在阳光下,利用的是“温度越高干的越快”,故A不合题意;
B.尽量将湿衣服摊开,利用的是“表面积越大干的越快”,故B符合题意;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利用的是“空气流速越大干的越快”,故C不合题意。
故选B。
15.78.5℃;扩大散热面积降低温度利于液化;0.91×103千克/米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1)当汽化池的温度保持在78.5℃时,酒精沸腾,迅速汽化,而这时其中的水还远远没有达到沸点100℃,它汽化的速度较慢,因此这时得到的酒比较纯净;
(2)液化需要放热,而散热面积越大,放热的速度越快,液化的越快;
(3)100mL45度白酒中含有酒精45mL,水55mL,根据公式m=ρV分别计算出二者的质量,然后相加得到总质量,最后根据计算白酒的密度。
(1)在1标准大气压下,对汽化池加热应保持78.5℃才能出好酒;
(2)输汽管弯弯曲曲地经过冷凝池是因为:扩大散热面积降低温度利于液化;
(3)100mL45度白酒中含有酒精45mL,水55mL,
酒精的质量为:m酒=ρ酒V酒=0.8g/cm3×45cm3=36g;
水的质量为:m水=ρ水V水=1g/cm3×55cm3=55g;
那么白酒的总质量为:m'=m酒+m水=36g+55g=91g;
那么白酒的密度为:。
16.(1)游码没有放到零刻度处
(2)先取下5g砝码后再移动游码至平衡;24.6
(3)量筒(水)或刻度尺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1)调节天平平衡的方法:①游码归零;②调节平衡螺母;
(2)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当放入最小的砝码偏大,而去掉最小的砝码又偏小时,此时需要去掉最小的砝码然后调节游码。橡皮泥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3)根据公式分析解答。
(1)根据甲图可知,小华在操作中的错误是:游码没有放在零刻度处。
(2)小金按照正确的方式操作,在托盘中加入如图乙所示的砝码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她发现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只有5g,接下来她的操作应该是:先取下5g砝码后再移动游码至平衡。待天平平衡后,游码指示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则小红所测的橡皮泥的质量为:20g+4.6g=24.6g。
(3)根据公式可知,要测量橡皮泥的密度,就必须测出橡皮泥的质量和体积,前面已经测出橡皮泥的质量,后面需要测出它的体积:
①如果橡皮泥的形状不规则,可以使用排水法测量,则实验器材为:量筒(水);
②如果橡皮泥的形状为规则的长方体,根据V=abc可知,只需测量长、宽和高即可,所需器材为刻度尺。
17.(1)湿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30
(3)随着水的蒸发,容器内的湿度越来越大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1)比较ABC三个实验,分析其中变化的因素即可;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解答;
(3)实验D中的容器是封闭的,随着水的蒸发,水面上方空气中的湿度会越来越大。根据实验一的结论可知,湿度越大,水的蒸发越慢,据此分析解答。
(1)对比实验ABC可知,湿度在不断增大,因此实验一,小明要研究的是湿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湿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时,必须控制温度相同,因此实验一C组的温度设定为30℃。
(3)小明仔细分析数据后,又产生疑惑:在0-60分钟内D组杯中水的蒸发速度为什么会越来越慢,原因是:随着水的蒸发,容器内的湿度越来越大。
18.(1)0刻度
(2)81.8
(3)60;1.01
(4)倒干净水,再往瓶内装满酸奶,盖上盖子,测出瓶和酸奶的总质量m2;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1、天平调节时首先应将游码移到0刻度处,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或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上;
2、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为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指示值;
3、量筒读数时要看清量筒的最小刻度,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由公式,根据液体的质量和液体的体积可求出液体的密度。
4、此过程缺少量筒,所以解决此题关键是解决酸奶的体积。根据提示,我们可以计算出已知质量的水的体积,让酸奶和水的体积相同就可以了。为使水和酸奶的体积相同,应在小瓶中盛满水或酸奶。
(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测量前未调节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将游码置于标尺的0刻度位置,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上;
(2)天平调好后,小金将盛有适量待测液体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当右盘中所放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天平横梁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81.8克;
(3)小金将烧杯中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量液体的体积如图所示量筒中,液体体积是60cm3。
这部分液体的质量为:81.8g-21g=60.8g
待测液体的密度为:。
(4)①测出空玻璃瓶(含盖)的质量m;
②瓶内装满水,盖上瓶盖,测出总质量m1;
③倒干净水,再往瓶内装满酸奶,盖上盖子,测出瓶和酸奶的总质量m2;
瓶中水的质量:m水=m1-m,
瓶中素颜奶的质量:m酸奶=m2-m,
酸奶的体积:V酸奶=V水==
酸奶密度的表达式:ρ酸奶===
④根据所得的数据算出酸奶的密度为。
故答案为:(1)0刻度 (2)81.8 (3)60;1.01 (4)倒干净水,再往瓶内装满酸奶,盖上盖子,测出瓶和酸奶的总质量m2;
19.(1)平衡螺母向右移
(2)用手拿砝码;物体和砝码放错了托盘
(3)42.4
(4)变大
(5)72.2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1)首先根据指针判断哪边重,然后根据“平衡螺母总是向轻的那端调节”确定即可;
(2)根据天平的使用规范分析解答;
(3)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4)砝码磨损,即它的质量偏小,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分析;
(5)根据砝码的最小值确定小科测量时,使用的砝码质量和游码质量,然后根据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计算。
(1)根据甲图可知,天平指针偏左,那么右盘轻,因此他采取的措施为: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2)根据乙图可知,小柯的错误为:①用手拿砝码;②物体和砝码放错了托盘;
(3)砝码质量为:20g+20g=40g,游码质量为2g+0.2g×2=2.4g,因此物体的质量为:40g+2.4g=42.4g;
(4)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为10g,原来只要放上1个10g的砝码即可;由于砝码磨损后质量减小,所以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或移动游码才能天平平衡,所以测量结果将变大;
(5)根据图片可知,最小的砝码为5g,因为测量铁块时,砝码的质量应该为75g,而游码的质量为:77.8g-75g=2.8g;由于物体和砝码放错托盘,因此铁块的实际质量为:75g-2.8g=72.2g。
20.(1)游码调零或把游码调到左端零刻度线上
(2)右
(3)78.4
(4)小科认为砝码的质量之和为205g,标尺最大刻度为5g,所以该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210g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1)天平在使用前要进行调平,方法:①游码归零;②调节平衡螺母;
(2)平衡螺母总是向轻的那端调节;
(3)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4)将砝码质量和游码质量相加正好等于210g。
(1)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游码调零或把游码调到左端零刻度线上;
(2)根据甲图可知,天平的右盘上翘,即右盘轻,因此平衡螺母应该向右盘调节;
(3)小石块的质量=(50g+20g+5g)+3.4g=78.4g;
(4)小科观察铭牌时,发现该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200g,但他认为应为210g。你认为小科产生这种错误想法的原因是:小科认为砝码的质量之和为205g,标尺最大刻度为5g,所以该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210g。
21.
初始皮球质量/g 排出空气的体积/cm3 排出空气后皮球的质量/g 排出空气的质量/g 空气的密度/kg/cm3
;1.4×10-3g/cm3(1.4kg/m3);皮球漏气;放气时有气体泄漏;放气排水时空气超过量杯的最大测量值(合理即可)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密度是对特定体积内的质量的度量,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可以用符号ρ表示,国际单位制和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米3。 其公式为:ρ=m/v
(1)根据实验的步骤和目的,表格中必须要有初始皮球质量/g;排出空气的体积/cm3;排出空气后皮球的质量/g;排出空气的质量/g;空气的密度/kg/cm3。
(2)有丙图可知放气后皮球的质量为80.4g,则排出的空气的质量:m空气=81.8-80.4=1.4g;由图甲可知量杯的容积为100mL,共排出10次气体,所以共排出气体为:v气体=10×100=1000mL。所以实验测得空气的密度为
(3)实验测得的空气密度为1.4kg/m3,大于空气的实际密度,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在实验时气体的体积减少了。可能的远因有: 皮球漏气、放气时有气体泄漏、放气排水时空气超过量杯的最大测量值等。
故答案为:(1)
初始皮球质量/g 排出空气的体积/cm3 排出空气后皮球的质量/g 排出空气的质量/g 空气的密度/kg/cm3
(2)1.4×10-3g/cm3(1.4kg/m3);(3)皮球漏气;放气时有气体泄漏;放气排水时空气超过量杯的最大测量值(合理即可)
22.(1)t丙、t乙;正确
(2)t甲、t丙;错误
(3)酒精蒸发吸热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1)要验证猜想1蒸发吸热,需要设计对比实验:酒精蒸发和不蒸发两种情况,比较测得酒精的温度;(2)要验证猜想2酒精的温度较低,比较测得的环境温度和酒精不蒸发时的温度;(3)通过比较t丙>t乙可知手臂上感觉凉凉的原因。
(1)要验证猜想1蒸发吸热,需要设计对比实验,通过比较示数t乙和t丙,若两者示数不相等说明猜想1是正确的;
(2)要验证猜想2酒精的温度较低,需要对比酒精和周围环境的温度关系,通过比较示数t甲和t丙,若两者示数相等说明猜想2错误;
(3)若三个温度计的示数出现t甲=t丙>t乙的关系,就能说明手臂上感觉凉凉的原因是:酒精蒸发吸热。
故答案为:(1)t乙、t丙;正确;(2)t甲、t丙;错误;(3)蒸发吸热。
23.(1)加热相同的时间
(2)干砂子;水
(3)不同的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1)该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相同的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2)该实验还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根据Q=cm△t可知谁温度升高的快;(3)从实验的现象可知结论。
(1)该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相同的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
(1)要使水和干砂子吸收相同的热量,可以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
(2)质量相等的水和干砂子吸收相等的热量时,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干沙子的比热容,根据Q=cm△t可知干砂子温度升高较快;若升高相同的温度,则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3)这个实验说明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不同的。
故答案是:(1)加热相同的时间;(2)干砂子;水。(3)不同。
24.(1)左
(2)1.1×103;偏大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根据分析即可。盐水的密度为1.03×103kg/m3。托盘天平要放置在水平的地方,游码要指向零刻度线;调节平衡螺母(天平两端的螺母)调节零点直至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直至天平横梁水平位置平衡;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砝码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千万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这样会让砝码生锈,砝码质量变大,测量结果不准确),游码也要用镊子拨动;添加砝码从估计称量物的最大值加起,逐步减小;
物体的质量 =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M左=M右+M游);取用砝码必须用镊子,取下的砝码应放在砝码盒中,称量完毕,应把游码移回零点。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右侧较重,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2)根据图中的数据可知,m盐水=m0-m烧杯=60g-18g=42g,读出盐水的体积V=38mL,盐水的密度;盐水的密度值1.03×103kg/m3,故测得盐水的密度偏大;
故答案为:(1)左;(2)1.1103;偏大。
25.(1)表面积
(2)AC
(3)甲、乙两杯中减少的水量相等
(4)在相同的环境下,把等量的相同温度的水和酒精分别装入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中,比较哪个玻璃杯中的液体先蒸发完。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此题。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在任何温度下,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液体中总有一些速度较大的分子能够飞出液面脱离束缚而成为汽分子,所以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液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速度增大,从液面飞出去的分子数量就会增多,所以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速度越快;如果液体表面面积增大,处于液体表面附近的分子数目增加,因而在相同的时间里,从液面飞出的分子数量就增多,所以液面面积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知,B玻璃板水摊开的表面积比A玻璃板大,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2)通过AC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在相同的环境下,把相同温度的水,分别装入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中,经过相同的时间后,通过精确测量当发现甲、乙两杯中减少的水量相等时,可初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无关的结论;
(4)若探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是否有关,应设计的实验方案为:在相同的环境下,把等量的相同温度的水和酒精分别装入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中,比较哪个玻璃杯中的液体先蒸发完。
故答案为:(1)表面积;(2)AC;(3)甲、乙两杯中减少的水量相等;(4)在相同的环境下,把等量的相同温度的水和酒精分别装入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中,比较哪个玻璃杯中的液体先蒸发完。
26.(1)可以在加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升高的温度(温度);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比较加热的时间
(2)小
(3)A、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1)两个相同的酒精灯相同的时间放出相同的热量,因此可以用加热时间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根据公式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热量多的比热容大;吸收热量相同时,升高温度小的比热容大,据此解答;
(2)根据上面的描述,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温度大的比热容小;
(3)加热时间长,其实就是吸收的热量多,可以从热量的散失,液体的质量等方面思考回答。
(1)实验时为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本领的大小方法有:
方法一:可以在加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比较升高的温度(温度);
方法二: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比较加热的时间。
(2)从表中可得出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5分钟后,煤油升高的温度高,煤油的比热容比水小;
(3)A.给两个烧杯加上相同的盖子,可以减小热量的散失,缩短加热时间,故A符合题意;
B.将装置移到通风处进行,可以加快蒸发,导致热量散失更多,延长加热时间,故B不合题意;
C.减少水和煤油的质量,可以减小吸收的热量,缩短加热时间,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同解析;(2)小;(3)AC
27.错误;错误;乒乓球的密度小于米的密度
知识点: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解析:比较A、B两组实验可知猜想1是否正确;比较B、C两个实验可知猜想2是否正确;将每组实验中质量与体积作比然后进行比较,就能得到乒乓球跑出米面的原因。
A、B实验中,B中物体体积大于A中物体体积,但B未跑出米面,因此体积大的容易跑出来不正确,故猜想1错误;
B、C实验中,B中物体质量比A中物体质量小,当B未跑出米面,因此质量小的容易跑出来不正确,故猜想2错误;
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
,
。
比较可知,A、C的密度都比B小,所以A、C都能跑出米面,而B未跑出米面。
那么乒乓球能从米中“跑”出来的原因:乒乓球的密度小于米的密度。
故答案为:错误;错误;乒乓球的密度小于米的密度
28.(1)右
(2)66.6
(3)8.325(或8.3或8.33)×103或8325;不是
(4)大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左偏时平衡螺母右调、右偏时平衡螺母左调;(2)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质量;(3)由量筒测出手镯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手镯的密度,再与纯银的密度相比较可知是不是纯银;(4)如果测量前烧杯中没有加满水,会导致测量的手镯的体积偏小,则密度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1)指针左偏,则应把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使横梁平衡;
(2)手镯质量为:50g+10g+5g+1.6g=66.6g;
(3)溢出水的体积为手镯的体积V=8cm3,手镯密度为ρ===8.325g/cm3=8.325×103kg/m3;由于8.325×103kg/m3<ρ银,所以手镯不是纯银;
(4)测量手镯体积时,未放入手镯前烧杯中水未装满,则溢出水的体积小于手镯的体积,会导致测量的手镯的体积偏小,则会使密度测量偏大。
故答案为:(1)右;(2)66.6g;(3)8.325(或8.3或8.33)×103或8325;不是;(4)偏大。
29.(1)温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合理即可)
(2)没有控制液体表面积相同
(3)控制液体表面积、温度和种类相同,比较不同空气流动快慢时液体的蒸发情况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 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温度、水的表面积的大小、以及水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的关系时,应用控制变量法 。
(1)由对照实验可以看出,用酒精灯加热的是实验组,没有加热的是对照组,可知探究的是: 温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 要探究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以及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都要完全相同,但实验中烧杯和集气瓶表面积不同,有两个变量,所以不能得出记录;
(3) 要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就要控制变量液体表面积、温度和种类相同,比较不同空气流动快慢时液体的蒸发情况 。
故答案为:(1) 温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合理即可) ;(2) 没有控制液体表面积相同 ;(3) 控制液体表面积、温度和种类相同,比较不同空气流动快慢时液体的蒸发情况 。
30.(1)温度
(2)要注意用电吹风的不同档位(快档或慢档)且都用冷风来吹(一定要写出冷风)
(3)不正确,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1)AC两图中哪个因素不同,就是研究的蒸发快慢与它的关系;
(2)电吹风机不但可以改变风的温度,还可以改变风的大小,注意控制变量;
(3)要探究质量对蒸发的影响,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否则无法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1)A水滴没有加热,C水滴用酒精灯加热,二者温度不同,因此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
(2)探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必须保证水的温度相同改变空气流动速度,因此用电吹风要注意:用电吹风的不同档位(快档或慢档)且都用冷风来吹(一定要写出冷风);
(3)小明的实验结论不正确。要探究蒸发快慢与质量的关系,必须保证水的表面积、空气流速和温度相同,而题目中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
故答案为:(1)温度;(2)用电吹风的不同档位(快档或慢档)且都用冷风来吹(一定要写出冷风);(3)不正确,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
31.(1)水平;右
(2)20;42.4;1.2g/cm3
(3)方案二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1)天平使用前要放在水面上,游码归零后,根据天平指针的偏转方向,反向调节平衡螺母;(2)由量筒读取方案一的体积V1;天平读数时应将砝码与游码的示数相加;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方案三的液体密度值;(3)分析方案一和方案三的实验误差,可知最佳测量方案。
(1)实验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左偏平衡螺母应向右调节;
(2)方案一,由乙图可知体积V1=20 mL;方案二,由图丙可知m4=20g+20g+2.4g=42.4g;方案三,液体的密度大小为:ρ====1.2g/cm3;
(3)方案一:测量质量时,由于量筒内的液体不能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得液体质量偏小,测量的液体密度偏小,误差较大;方案三:测液体体积时,由于烧杯的液体不能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得液体体积偏小,测量的液体密度偏大,误差较大;方案二比较合理。
故答案为:(1)水平;右;(2)20;42.4;1.2g/cm3;(3)方案二。
32.(1)计时器
(2)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3)均匀;提高水的初温
(4)靠近壶口处温度高,水蒸气不容易放热液化
(5)c
(6)能;不能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本题探讨的是沸腾及沸腾的条件,液体沸腾的条件:(a)温度达到沸点;(b)继续吸收热量;
(1)上述图表中的自变量是时间,因此需要计时器;
(2)如图2甲、乙所示,两图象反映出海波熔化和水沸腾时的共同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关键是要保证海波受热均匀;要缩短水从加热到沸腾的时间,我们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或者是提高水的初温;
(4)看到白气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而看不到是因为壶嘴处气温较高,水蒸气还没有液化;
(5)水的沸点在同一气压下是相同的,因此沸腾温度与a相同,选c;
(6)烧杯吸收酒精灯火焰的热量,温度逐渐升高,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使之沸腾,温度不变.而此时,试管也在吸取烧杯中水的热量,但当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即烧杯中水的温度)不能再够吸收烧杯中水的热量,也就无法沸腾。
33.(1)盛有煤油的(甲)
(2)水(乙)
(3)水的比热比煤油大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根据比热容的概念和Q=Cm△t进行分析,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的多少有关.
根据Q=Cm△t可知:
(1)当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小的,温度升高的快.由现象可知,甲瓶口气瓶膨胀的大,温度升高的快,因此煤油的比热容比水小.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收热量多,因此乙瓶加热的时间要长些.
34.(1)将平衡螺母向右调;63;1.08×103;针筒的分度值比量筒小,测量结果更精确;偏大
(2)倒干净水,再往瓶内装满酸奶,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酸奶的总质量m2;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1)天平的正确使用:①放: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②移;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③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密度;(2)本实验需要用水测量酸奶的密度,需要倒干净水,再往瓶内装酸奶,在根据密度公式算出酸奶的密度;
(1)天平分度盘指针在中线的左侧,需要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m1=50g+10g+3g=63g;抽取的酸奶质量m3=m2-m1=63g-57.6g=5.4g,根据密度公式;由于针筒的分度值比量筒小,所以测量结果更精确;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说明抽取的酸奶体积比实际小,根据,则计算出的密度比实际偏大。
(2)本实验需要用水测量酸奶的密度,倒干净水,再往瓶内装满酸奶,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酸奶的总质量m2。根据密度公式,
ρ水=,ρ奶=可以得出ρ奶=ρ水
35.(1)③;变大
(2)错误;-2;盐水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1)水结冰,体积会变大,因此豆腐体积会变大;(2)如果仰视或俯视读数时利用假设数值的方法进行解答.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和仰视和俯视产生误差的具体情况进行解题,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低.
(1)当豆腐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里面的水分结成冰,整块豆腐的体积变大;
(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未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零刻度以下,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2℃;⑤中温度计的示数要比④中示数低,由此可得盐水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
故答案为:
(1)③;变大;
(2)错误;-2℃;盐水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54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6.0(3.9%)
主观题(占比) 148.0(96.1%)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2.9%)
主观题(占比) 34(97.1%)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实验探究题 35(100.0%) 154.0(100.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97.1%)
2 容易 (2.9%)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38.0(24.7%) 3,8,9,10,12,16,18,19,20
2 密度及其特性 6.0(3.9%) 21
3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3.0(1.9%) 2
4 比热容 18.0(11.7%) 4,11,23,26,33
5 密度公式的应用 30.0(19.5%) 3,12,15,18,24,34
6 固体密度的测量 11.0(7.1%) 7,28
7 凝固与凝固现象 5.0(3.2%) 35
8 特殊测量方法 2.0(1.3%) 8
9 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3.0(1.9%) 17
10 蒸发及其现象 9.0(5.8%) 22,25
11 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6.0(3.9%) 27
1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1.0(13.6%) 6,14,17,25,29,30
13 熔点和凝固点 3.0(1.9%) 1
14 液体密度的测量 23.0(14.9%) 5,13,18,24,31
15 沸腾及沸腾条件 14.0(9.1%) 15,3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22 /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