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昌乐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昌乐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6 20:1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意志,走过不同于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同步做好我国“古代文明理论”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
要深化研究中华文明特质,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西方很多人习惯把中国看作西方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近现代民族国家,没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这就难以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等问题研究结合起来,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
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发展史充分说明,无论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传播、交流中得以发展进步的。要用文明交流交融破解“文明冲突论”,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促使世界读懂中国。
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社会氛围。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文化产品。要教育引导群众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摘编自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材料二:
优秀影视剧能跨越不同文化,走进各国观众内心,帮他们了解并爱上中国。4月以来,国产剧《开端》上线海外流媒体提供商网飞,陆续发行至韩国、泰国等国。随着走向海外的中国剧集增多、类型丰富,国产剧出海已成为重要文化现象。
《“十四五”中国电视剧发展规划》提出,“电视剧‘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在此背景下,如何扩大国产剧出海的势头,在后续作品中寻找更好的表达方式,开拓国产剧出海航线,是从业者应思考的问题。
我们发现,国产剧在国际市场的传播正在走向多元化。以古装剧作为对外传播突破口的时代已去,古装剧仍有广阔海外市场,但海外观众已摆脱将其视为“文化奇观”的初级阶段,进入与剧中人物产生共鸣,并对消费精品内容有更多需求的阶段。去年播出的《山海情》、今年的《开端》等类型多元的作品,同样在对外传播中取得佳绩。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近来在海外口碑良好的作品本身,分析为何《山海情》这类扶贫题材“主旋律”剧集能在外国观众中引发共鸣,为何《开端》在故事设定的新奇性上贴近国际流行剧集,其保留的中国印记也能被海外观众接纳,是我们总结这些作品对外传播经验的价值所在。
在作品的策划阶段,主创团队便应思考其中蕴含的主旨表达与精神内核,要注重观众视角,寻找具有不同成长背景和人生经历的观众趣味的“最大公约数”。影视作品是面向大众的艺术,这种创作方法论,为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打破文化壁垒提供了天然的基础与优势。《山海情》从个体成长经历入手,展现“闽宁模式”的发展,贴近“平民视角、国家叙事、国际表达”的创作需求。创造者抓住“展现西海固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创造历程,激发不同时空下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的精神内核。这是身处不同地区、发展阶段人们的共同追求,是为人性驱动的普遍需求,是人类共通的“主旋律”。在此剧中出现的不同角色,不论是基层干部、科技工作者还是辛勤劳作的村民,都具有质朴、真实的人物面貌,使此剧有广度、深度和温度,令其他文化环境中的观众容易产生亲切感,从而形成良好的对话关系。
放眼未来,国产剧出海前景可期、契机已显;回到当下,我们仍需意识到,能“破圈”“出海”的剧作一定是优秀作品,这需要创作者沉下心来,在剧本创作、拍摄技法、后期制作等方面深耕细作。例如,与近期在国际上获得一定影响力的其他影视剧相比,《开端》在制作水准上仍有提升空间。
国产剧出海热潮的背后,是中国故事、中华文化对海外市场的吸引力增强。加快“走出去”,国产剧的内容要更多元,从多维度呈现真实全面的中国。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不仅是题材的选择面,更应是一种创作态度,是对社会、生活、人的整体认知与审美表达。这类剧作在提供观赏价值的同时,润物无声地展现出中国当代蓬勃发展的社会面貌,以及向善向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侯鸿亮《国产剧“走出去”步伐加快》)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悠久的文明史,可以加深中国人民对中华文明发展史的了解,坚定文化自信。
B.一些西方人从狭隘片面的视野出发,没有看清中华文明发展史的全貌,难以真正了解中国文化,更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国。
C.尽管我国不再以古装剧作为对外传播的突破口,但对海外观众而言,他们看中国电视剧还是满足于看剧中的“文化奇观”。
D.“平民视角、国家叙事、国际表达”是让外国受众接受、宣传国家形象、利于国际传播等影视剧成功“出海”的必备要素。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端》一剧能被海外观众接纳,是因其故事的新奇性迎合了国际流行剧的新潮流。
B.面向大众创作的原则,是国产剧打破不同国家文化壁垒,进行对外传播的前提条件。
C.国产剧“主旋律”题材不是屏障,只要做到价值观共通,就可能让异域的受众共情。
D.经典国产剧被他国翻拍,成为文化名片扬帆国际,印证了中国故事传播的版图扩大。
3.下列选项的内容,不符合两则材料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三星堆文化遗址的考古挖掘,有利于理清我国文明历史发展脉络,提升民族自豪感。
B.《琅琊榜》西班牙语版风靡拉美,是对其呈现的东方美学这一独特审美表达的肯定。
C.入围柏林电影节的电影《隐入尘烟》被指“丑化当代中国农村”,遭到影评人诟病。
D.中国电影难夺奥斯卡奖,主要由于主办方美国电影学院以意识形态来操纵获奖结果。
4.“讲好中国故事”是近年来习总书记发言当中的高频金句,现已成为我国相关领域加强或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共识。请结合两则材料对此加以分析。(4分)
5.如何推动国产剧的海外传播?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做一场风花雪月的梦
陈毓
盖青觉得自己是一位秦国女子。她刚刚跟荆轲比完剑,穿着秦国的衣服,仗一把长剑,款款地走在秦国的旷野上。
春意明显地浓了,虽然旱,但草木依旧开始转绿,早开的桃花也已妖妖娆娆地绽放了,风吹到人脸上有了淡淡的暖意。
一行人出了王宫,其中走在中间的一人格外引人注目,此人身长八尺有余,魁梧健壮,额头高耸,双目长大,容貌并不漂亮,甚至可以算是难看,但有无比的英武与威势。自然,他就是秦王嬴政了。
不知是嬴政走向盖青,还是盖青走向嬴政,总之,这一天他们相遇了,在秦王宫外的咸阳中道上。
话还得从头说起。随着在宫中势力一天天地增长,嫪毒已直接威胁到嬴政的王权。扫除,这想法已在嬴政心中酝酿很久了。这天秦王微服出城,就是约见李斯商讨对策的。
一路行来,秦王趁势向田间劳作的农人询问一下旱情。已近城外,突然从路两边跳出一伙黑衣刺客,刀剑出鞘,均是冲着秦王。众护卫奋力护驾,难分难解之际,只见一个蓝色身影如风卷来,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一群刺客就如落叶一般静伏于秦王脚下。盖青就这样站在秦王的面前。
一个声音脆脆地说:“不知道你们为什么打架,只是看着他们鬼鬼祟祟地躲在暗处,脸上又都蒙着黑布,料想他们不是好人。”
望着眼前这个相貌秀丽剑法超凡的女子,秦王心中无限欣慰。虎目中露出无限思慕,盖青根本不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秦王,她留意到他眼中一晃而过的惊喜,又见他神色中那无法隐匿的肃然,禁不住一抱拳:“公子高姓?”“嬴政。”声音一出口,连嬴政自己都吓了一跳,但见盖青那里没有一点异常反应,也就放了心。
盖青又问:“看你也不像坏人,他们为什么要杀你呢?”嬴政神色更加肃然,道:“这事说来话长,若姑娘愿听,可与我们一起进宫,日后自会明白。”
尽管是初次相遇,但盖青心中有种说不清楚的牵挂,她迷惑于他脸上瞬息而变的决绝与茫然,还有他神情中的肃然。她直觉那是她十八岁的经历无法破译的。但这疑问牵绊着她,她要去破译其中的秘密。
入宫已有好几个月了。当盖青心里明白那人就是秦王的时候,她并没有因此而慌张,而惊喜。仿佛这是在她出生以前心中就已明白了的。反倒在她心中不时会浮起一种说不清楚的忧伤。那忧伤又仿佛是镜中的雾,无法捕捉,无法驱逐。盖青觉得自己像他的一个侍卫,又像是他的一个知己。她听他向自己倾诉心中的苦闷,和他那统一六国的抱负。她活在苦恼中,矛盾中,挣扎中。他要和那么多的人和事斗,要和自己抗争。他时而激昂,时而消沉,时而暴躁如闪电迅雷时而又恬静若静水。她看见过他兴奋快乐地绽放出孩子似的笑脸,又感受过他无法靠近岸的溺水者的孤独……她越来越深地关注这个男人。他似乎总是在发愁,而且有那么多的事要做。他身边的人把他看成大王,可她只觉得他可怜。她又一次陷入这种思绪中发呆的时候,她听见他声音低切地对她说:“不用为我担心,若是你小时候就当过人质,听见吵闹声和马蹄声就吓得偷偷地哭,你就会知道,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忍受的。”那声音让她的心发寒,她觉得自己的眼泪夺眶而出,打湿了他扶在案上的大手。
“假如活着,这一生必将和这样的男人连在一起,”盖青听见自己的声音低吟着,“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以他的事业为事业,以他的意志为意志,承载他成功的快乐,也分担他失意的痛苦。”
月落日升,盖青依旧伴随在秦王身边,仿佛他的侍卫,又仿佛他的知己。她觉得没有人能理解他的柔弱,他们都觉得他强大,包括那个总能看出他心中想法的李斯。
嬴政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情。当然,在他看来,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平六国之乱。这计划定在秦王心中已经很久了,只是不到万无一失秦王是不会轻易下手的。
时机总算到了。
这是一个异常晴朗的早上,嫪毒被宣入宫。尽管有太后撑腰,一向肆无忌惮,但面对秦王威仪,不得不暗自小心。他早已做好了准备,万不得已,就来个鱼死网破。
漫长而短暂的过程定格在那一声“车裂弃市”的断喝声中,也许秦王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只看见一个蓝色的影子扑进了自己的怀抱。只是一个瞬间,盖青就在秦王怀里奄奄一息了,她的背上插满了芒刺一般的东西。秦王托着盖青的腰深深地跪了下去。他俯下他含泪的火一般光明的大眼睛紧紧瞅着她。她努力睁开她的眼睛,然而仿佛是承受不住他眼中的热力似的,她又合上了它们。她隐约听见他在她耳边说:“我是要让你当我的王后的。”她觉得一滴眼泪顺着眼角流到耳根,他呼吸的气息在那里酿造出一片冰凉。
“醒醒吧,盖青!”盖青觉得有一只手在使劲摇她。从梦中哽咽着醒来,见是自己的男朋友吴归正俯在身边茫然地打量着自己。见她醒了,吴归半戏谑半嘲讽地说:“又做什么风花雪月的梦了,挺动情的吧?瞧枕头都快漂起来了。”又催道:“赶快起来收拾收拾,我带你去吃麦当劳。”
吴归这几天不知跑哪儿去了,任她打爆了呼机也不回话,这会儿又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
盖青听见吴归在外面发动车子的声音,转身朝里睡去。她知道睡是睡不着了,但她很希望就那样躺着。
如水一般的凉意淙淙着,从四周向盖青漫过来。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青与秦王不期而遇,并仗剑救秦王于危险之中,初次见面两人就互生好感,以致沉稳谨慎的秦王无意间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B.小说开头写草木转绿、春风和煦、桃花绽放,侧面描写了侠女盖青秀丽的容颜,也烘托出她仗剑走在秦国旷野上畅快的心情。
C.结尾盖青的耳边响起男友“瞧枕头都快漂起来了”的戏谑之语,照应梦境中幽远惆怅的情境,表现了现实中盖青情感的缺憾。
D.历史人物与虚构女侠交集,古代白话文与现代白话文交杂,情节变化富有戏剧性,小说中青年女子的梦境其实是她心境的反映。
7.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青醒来后感到的“凉意”与梦中感到的“冰凉”前后照应,让小说结构更严密。
B.盖青睡不着却躺着,四周凉意漫来,反映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对理想爱情的渴望。
C.小说以盖青的感受结束全文,留下空白,含蓄蕴藉,内涵丰富,引发读者的想象。
D.现实凉意与梦中秦王的热力形成对比,突出小说对现实中人心不古的批判的主题。
8.梦中盖青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
9.秦王扫除嫪毐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小说在梦境的创设中将侠女盖青融入这段故事,这一设置产生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楚灵王即位,欲为霸,会诸侯,使椒举如晋求诸侯。晋君欲勿许。司马侯曰:“不可。楚王方侈,君其许之,修德以待其归!若归于德,吾犹将事之,况诸侯乎?若适淫虐,楚将弃之,吾谁与争?”公曰:“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向而不济?”对曰:“恃马与险,而虞邻之难,是三殆也。恃险与马,不足以为固也,从古以然,是以先王务德音以享神人,不闻其务险与马也。若何虞难?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 恃此三者而不修政德,亡于不暇,有何能济,君其许之。”乃许楚。灵王遂为申之会,与诸侯伐吴,起章华之台,为干溪之役,百姓罢劳怨怼于下,群臣倍畔于上。公子弃疾作乱,灵王亡逃,卒死于野。故曰:“晋不顿一戟而楚人自亡。”司马侯之谋也。
楚平王杀伍子胥之父,子胥出亡,挟弓而干阖闾。阖闾欲兴师伐楚,子胥谏曰:“不可。臣闻之,君子不为匹夫兴师。且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不为也。”于是止。蔡昭公朝于楚,有美裘,楚令尹囊瓦求之,昭公不予。于是拘昭公于郢,数年而后归之,昭公济汉水,沉璧曰:“诸侯有伐楚者,寡人请为前列。”楚人闻之,怒,于是兴师伐蔡。蔡请救于吴。子胥谏曰:“蔡非有罪也,楚人无道也。君若有忧中国之心,则若此时可矣。”于是吴兴兵伐楚,遂败楚人于柏举,而成霸道,子胥之谋也。故《春秋》美而褒之。
(节选自《新序·善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
B.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
C.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
D.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殆,意为危险。与“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中的“殆”含义相同。
B.务,意为致力、从事,与《过秦论》中“务耕织”的“务”含义不同。
C.倍,同“背”,与《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倍”含义相同。
D.前列,文中是指先锋、先头部队。与我们平常所说的“位居前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侯劝晋君暂时迎合楚王,若楚王仁德,诸侯自然会去侍奉他,否则,晋国再去灭掉楚国来争霸。
B.楚灵王召集诸侯会盟后发动战争,兴建宫室,导致众叛亲离。这恰好印证了司马侯“淫虐将遭弃”的观点。
C.伍子胥出逃到吴国,吴王阖闾想出兵帮他报仇,但子胥劝阻吴王,不能为了给子胥报仇
而损害君王道义。
D.蔡昭公因一件美裘触怒楚国贵族,被囚数年才获释。回国途中他立誓报仇,后求救于吴,吴最终打败楚国。
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恃此三者而不修政德,亡于不暇,有何能济,君其许之。(4分)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4分)
14.请结合文本分析司马侯与伍子胥的“善谋”智慧。(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题王右丞①山水障②二首(其一)
张祜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日月中堂见,江湖满座看。
夜凝岚气湿,秋浸壁光寒。
料得昔人意,平生诗思残。
[注]①王右丞:王维。②障:屏障,此处指屏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议论,借题画以寓志,用王维的山水画寄托自己的志趣。
B.颔联写画中主要元素“日月”“江湖”,观者坐于厅堂之上便可感受自然之美。
C.颈联描绘夜晚雾气凝成露珠,润湿了整个房间,一泓秋水倒映在寒冷的墙壁上。
D.尾联“昔人意”指王维的心境,“诗思残”意为虽懂画家心境,却难以用诗句表达。
16.诗人是如何表现王维画作之高妙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姚鼐《登泰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描绘了登顶远眺所见之雪景。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让我们感受到在广阔天地间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超脱世俗的快乐与自由。
(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限愁思的形象描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他并不是一位农民伯伯,而是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共和国少将张连印。退休后,他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左云县张家场村。
望着一片光秃秃的荒山,张连印下定决心:“作为一个退休的老兵,我想把植树造林作为自己退休后的最后一个战场。”但改变生态环境,不像房前屋后栽几棵树那么容易,它需要科学指导,整体规划。张连印带兵是内行,干这活儿却是外行。但是他人 ① ,放下曾经的特殊身份,拜专家为师,学习植树防沙的知识。此外,他还通过去部队老战友那里走访、到林业部门咨询相关政策、与金融部门进行接洽等多种形式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到处奔波。
在荒山上,张连印 ② ,总是抢在劳动第一线,带头与村民们吃住在一起。由于经验不足,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成活率还不到50%。在成片枯死的树苗前,张连印一坐就是半天,心情很差。在失败的打击下,他没有灰心,而是 ③ ,及时总结,又悉心请教当地农技专家,逐步摸索出适合家乡气候的植树方法。
(1)四年多的风餐露宿,四年多的含辛茹苦,四年多的甜酸苦辣,张连印终于收获了硕果。荒山绿化面积达到3000余亩。(2)黄鹂鸟来了,杜鹃来了,黄羊也来了。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冰雪运动的热度持续升温。而① 就要有冰。最近,中国科研团队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材料——凝胶冰雪。被称为凝胶冰雪,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水凝胶材料,摸起来的质感和果冻相近,但力学性能却更好。你用手戳一戳,就能看到它表面陷下去一小块,又马上回弹。你能压它,能拽它,还能把它卷起来——就像卷毯子一样。
凝胶冰雪又被称为“永不融化的冰雪”,这是因为这种材质② ,这种网络通过多种材料聚合反应而成。在没有高聚物网络时,升温后,冰晶会融化成水;而在加入高聚物网络后,由于该网络的亲水性,即便冰晶融化成水,那水也会被锁在网络里面“插翅难逃”。这意味着,③ ,凝胶冰雪的形状依然非常完整,永不融化。
将水凝胶和冰雪结合,在世界范围内,还是首创。这种不融化的冰雪,能将冰雪运动的魅力带给更多的人。
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本是个善忘的人,却对你的面孔念念不忘。
B.重阳节,你是否也是自己,独自登高,没有家人陪伴。
C.与其等到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学着努力多爱自己一些。
D.好累啊,想跟你请个假,暂时离开一下,可以吗?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各具功用的镜子:望远镜——放眼远方,显微镜——揭微显隐,太阳镜——抵挡强光,哈哈镜——开怀一笑。
这些镜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颇有寓意和启发。作为新时代的学子,如果想给自己的心灵配装两面必需的“镜子”,那么,你怎么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选择与思考。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少于800字。
高三文试题参考答案
1.C(“他们看中国电视剧还是满足于看剧中的‘文化奇观’”说法有误。原文说“海外观众已摆脱将其视为‘文化奇观’的初级阶段,进入与剧中人物产生共鸣,并对消费精品内容有更多需求的阶段”,可见,对海外观众而言,他们看中国电视剧并不满足于看剧中所呈现的“文化奇观”)
2.A(A项,“是因其故事的新奇性迎合了国际流行剧的新潮流”的推断有误。材料二第三段说“《开端》在故事设定的新奇性上贴近国际流行剧集”,同时“保留中国印记”,可知《开端》是“特质贴近”“国际流行剧集”,并非一味迎合新潮流,而且这个“国际流行剧集”,也未必是“新潮流”。值得注意的是,D项创设开放探究的问题情境,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本相关信息做出演绎推理的能力)
3.D(A项,符合材料一“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这一观点;B项,符合材料二“当今时代国产剧对外传播应满足海外观众对消费精品内容的需求”这一观点;C项,符合材料二“对外传播的影视作品创作者应当肩负展现当代中国正向价值的社会责任、时代使命”这一观点;D项内容与两则材料的观点都不符合)
4.①“讲好中国故事”是习总书记基于中国文明历史等方面的研究,倡导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经验总结;②“讲好中国故事”用文明交流交融破解“文明冲突论”,促使世界读懂中国;③“讲好中国故事”启示我们,对外进行文化传播应当注重方式方法。
5.①推动国产剧的海外传播应追求题材类型的多元化;②应当准确把握精神内核,注重主旨表达;③应该注重观众视角,最大限度满足各国观众共同的审美需求;④还应在作品质量上深耕细作,下足功夫。
6.B(“侧面描写了侠女秀丽的容颜”分析有误。侠女“相貌秀丽”是解救秦王后才借秦王的视角来展现的,此处并未涉及侠女的秀丽容颜)
7.D(小说结尾描写了盖青醒来后的感受,“听见吴归在外面发动车子的声音,转身朝里睡去”是动作描写,“她希望就那样躺着”“如水一般的凉意淙淙着,从四周向盖青漫过来”是她的心理感受。D项,从主旨上看,梦中秦王坚定执着、勇敢担当,与多情深情的侠女心心相印,成为生死知己,符合盖青对理想爱情的渴望。“人心不古的批判”的解读偏离小说主题)
8.①宫外巧遇,盖青迷惑于秦王的神色变化,心生好奇,希望深入了解秦王;②宫中数月,与秦王相识相知,盖青为秦王所折服,并愿意为他分忧;③相伴日久,盖青深深爱上了秦王,在宫廷祸患的危急时刻,为爱牺牲无怨无悔。
9.①在梦境的创设中将侠女盖青融入这段故事,增添了浪漫的色彩,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盖青为爱牺牲,表现了盖青的多情而又至纯至性,彰显了人物的情感美;③将一场宫廷平叛化为一曲爱的绝唱,突出对深刻爱情的渴望,表现了小说主旨。
10.D 11.B 12.A
13.(8分)(1)仗着这三个条件而不去修明政治和德行,挽救危亡还来不及,又怎么能够成功 您还是答应他们吧。(4分)
(2)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士大夫们瞧不起,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4分)
14.示例一:(1)善于抓住时机。都抓住敌国暴虐无道、不得人心的时机获取胜利。(2)都强调修德强本才是一个国家(国君)应该追求的目标,这样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所在。
示例二:都强调修德的重要性。(1)司马侯劝谏君王发政施仁、追求德政来强国;(2)伍子胥劝谏君王行事要合乎道义,不要因为个人的仇怨而损伤大义。
15.C(诗歌颈联是虚写,化静为动,是诗人的想象之景。重在表现王维绘画造诣之高,诗人夜观屏障,看到画中仿佛凝结雾气,瞬间秋意弥漫)
16.①首联以议论开篇,直接点出画的精华凝聚在笔端,山水屏风可见王维画作匠心;
②中间两联通过描写观者的主观感受来表现画作艺术效果;
③尾联抒发感情,诗人能够体会画家的心境却无法用诗句来表达,突出王维画作的高妙。
17.(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8. ①不耻下问 ②身先士卒 ③重振旗鼓
19.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他到处奔波,走访部队老战友,到林业部门咨询相关政策,又与金融部门进行接洽。(4分)
①两组排比句,分别展现了张连印带领村民植树造林的经历和感受,以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②两组排比句,句式整齐一致,节奏感强,第(1)组极尽铺陈之势,突出了植树造林的艰辛程度,第(2)组则具体可感,形象地表达了植树造林取得成功的喜悦之情。(4分)
C(题干和选项C 中的“你”都是泛指,没有指具体。A.特指交谈之人。B.特指没有家人陪伴的对象。D. 特指交谈之人)
①推广冰雪运动 ②拥有亲水性的高聚物网络 ③即便温度升高
23.【写作指导】
1.四面镜子,四层关系。
四面镜子功用不一,作文要求从这四面中选取两面展开思考。可选择的多元关系为四层,思考的范围为两层。题型还是关系型思辩作文。
2.“思选二”的有机关联
作文要求“如果想给自己的心灵配装两面必需的‘镜子’”,考生首先面临的是选择两面“镜子”。一旦选取两面镜子,就必须围绕这“两面”展开思辨论述,两面也就是两层关系,这两者之间必须有一定的内在有机关联,不能“两张皮”,不粘合,无对接。这就涉及到对这四面镜子的生活内涵进行精准理解与把握。
3.精准理解概念内容
作文立意先要过材料关。材料给出的四面镜子,物理功能是表面的,是自然的。然后跳出材料本身,发挥想象,延伸到其比喻义、象征义,联系社会和人生,参悟出其中所包含的处世哲理。题目提示语:“这些镜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颇有寓意和启发。”从中我们可以读出,镜子具有人生“寓意”,对成长具有启发,是心灵的镜子。这四面镜子有何寓意呢?
望远镜:“望远”是其根本特点,人生要有远大志向,志存高远,胸怀大志,视野开阔,胸襟宽广,格局高大,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一点,很好理解。
显微镜:“显微”是其根本特点,这里就有与望远镜的“远”对应的关系“近”。远与大相联系,微与小相联系。其内涵是多方面的,如做事情要从眼前小事做事,注重细节,谨言慎行;要多照照镜子,看清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发现自己的细微漏洞,及时补救;也可以以别人为镜子,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缺点,经此观照自我;注重日积月累,最终成就自我,实现远大目标。
太阳镜:这面镜子的内涵理解有一定难度。太阳镜能抵挡强光,我们可以想一想为什么要抵挡阳光?太强的阳光对人的眼睛有刺激作用,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太阳镜实际上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由此可延伸到其比喻义、象征义,我们要抵挡生活中的各种诱惑(追名逐利,爱慕虚荣等),在浮华中安然自定,筑好心灵的防护墙,做真的自我。
哈哈镜:其内涵就在“哈哈”,笑对人生,宠辱不惊,乐观豁达,笑对人生一切风雨挫折。
4.对接生活写出深度
四面镜子,代表四种人生态度。无论是选择哪两面心灵的镜子,都要在写出其寓意的同时,还须结合生活实际谈其启发意义。这是考场作文的共性要求。特别是这次作文指向很明显——如果想给自己的心灵配装两面必需的“镜子”,那么,你怎么选?这里的“你”就是考生,就是当代青年。作文中一定要有身份意识,不能抛开身份只一味地讲道理,要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话题对自己的教育与启迪。话题必不可少的要回归生活,联系社会,思考人生,体味成长,以此彰显话题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
【立意解读】
望远镜——志存高远/心怀远方/目光要长远,风物长宜放眼量;
显微镜——努力看清自己的不足/交友识人要看细/善于发现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和缺点;
太阳镜——看淡名利,看轻荣辱,拒绝诱惑;
哈哈镜——乐观豁达,笑对烦恼、苦难等。
登高望远,俯身显微
姚鼐登上泰山,赏“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之壮景;屠呦呦沉心钻研,获得低温提取青蒿素的启发。伟人尚是如此,故而于我辈新时代学子而言,应当为心灵装配一“望远镜”以登高望远,一“显微镜”以俯身显微,从而不断完善自身,向将来进发。
“望远镜”可助我辈登高望远。登上高处,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也会有“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通达。放眼远方,则能则我们更好地规划人生,振翩高飞。
由此可得,“望远镜”实为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利器。
然,面对如此利器,我辈则更当理性待之。切莫沉溺于高峰体验不可自拔,否则将陷入与“神童退学”类似的困难境地。合理规划将来,认清自己心之所向,不要被短浅的表面蒙蔽而断送光明前途。
“显微镜”相比“望远镜”,则更显实效,更能在当下付诸实践。即使是音乐界天赋异禀的“lingling”们也都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何况像我们一样的平凡之人呢?正如韩愈所言“古之圣人,出一般人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愈圣,愚亦愚。”我辈应当用好“显微镜”,关注当下的错误,积极去解决。以免为未来埋下隐患。暴露出隐性的错误,能够使我们不沉溺于如“柯立芝繁荣“般的表象浮华之中,而是更好地正视自我,约束自我,从而“止于至善”。
灵活结合“望远镜”与“显微镜”的使用,也是一大难题。我们既不可好高鹜远,眼高手低,亦不可过分钻牛角尖,深陷于当下某个过不去的挫折之中。有的放矢地灵活运用才最有利于我们心灵的成长。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真正有的放矢呢?要想真正发挥这两面镜子的效用,这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我们应当借助身边家长、老师、同学的帮助,他们既可充当“望远镜”与我们探讨人生问题,思考未来去向,又可帮助我们纠正错误,迷途知返,当好“显微镜”。他们正是这两面镜子的生活原型,但当然只是包括但不限于借助他们的帮助。我们就更容易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仅限于纸上谈兵了。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学子,我们要登高望远,俯身显微。
见微知著,展望远方
我想给我的心灵配装上“望远镜”和“显微镜”,以期我青春蓬勃的心灵能够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新时代中不至迷失航向;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
这个新时代,风云变幻,正是习近平主席所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时代嬗变,世界在稳定之中又充满局部的动荡,俄乌冲实,疫情流行,美国矛盾,如此种种,为身为新时代学子的我们的航路上布满迷雾与暗礁;另一方面,理性将时代祛魅,信仰缺失使得虚无的恐惧笼罩着个体的内心深处,我们生怕被困于韦伯所言现代性的铁笼内,但又迷茫于心灵的真相。
为自己的心灵装配上能够放眼远方的“望远镜”和能够揭微显隐的“显微镜”则能够启发我们的成长,是人生之旅中的必需之选。
放眼远方,展望未来,寻觅得人生旅途的终级目标。在现今的“悬浮时代”,有多少人是营营役役于功名利禄,而又有多少人没有奋斗的目标。前有“内卷”恶性竞争之潮,后有“佛系”躺平”摆烂放弃、不做为之堕落。海德格尔之问切中肯綮:“在这个充满物质的时代人生又有何意义?”我们总是在物欲的裹挟下或充打鸡血或一蹶不振,殊不知荷尔德林已为我们指出了面对眼前苟且的态度:“生活总是充满劳绩,但我们仍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持“望远镜”眺望望远方的胜景,用诗意的未来击碎眼前的蝇营狗苟。心灵必需“望远镜”,像叶嘉莹一样望见中国诗歌的连绵不绝,像康德一样望见人类的理性便是目的,像韩愈一样望见儒者“君子之守”的不为外物所动。让心灵远望,坚定理想信念而不落入以物欲为唯一鹄的窠臼。
揭微显隐,见微知著,叩问内心最深处的“黑暗区域”。为心灵装配显微镜,使其能够观察弗洛伊德所言“意识冰山的海面以下”。纪伯伦之隽语发人深省:“不要责怪遮蔽视线的强光,你应该找出自己的太阳。”在这个工具理性统治世界的时代,我们的意志常受外物裹挟,以致无法真正窥见自我的心灵深处,从而迷失于现代的钢铁丛林之中。这时我们必须为自己的心灵装配显微镜,发现尼采所强调的自我生命力,发现萨特所着重的存在的意识,找出自己内心的无穷力量在心灵上成为自己的太阳。让心灵深察,坚定理想信念而创造自身信条,实现人生价值。
“人心惟危,道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配望远镜,“显”微镜,我们方能与新时代,坚守自我,放飞自我。
参考译文:
楚灵王即位之后,想称霸天下,会盟诸侯,派椒举到晋国求取诸侯前来会盟。晋君想不答应,司马侯说:“不行。楚王正在骄傲自大的时候,国君您还是答应他,我们自己修明德政来等待他的归宿。如果他归向仁德,我们都要去事奉他,何况诸侯呢 如果他走到荒淫暴虐,楚国自己也会抛弃他的,又有谁来和我们相争呢
晋平公说:“晋国有三种免于危难的因素,有谁能和我们匹敌 国家地势险要,马匹众多、齐、楚国家多难,有这三条,到哪里会不成功呢 ”司马侯回答说.“仗着马匹众多、地势险要,期望邻国多难,这是三种危险的因素。仗着地势险要和马匹众多,是不能来巩固国家的,从古以来就是这样。因此前代贤王致力于修明德行以沟通神和人,没有听说过他们致力于地势和马匹的。怎么能期待邻国多难呢 齐国发生了仲孙的祸难却有了桓公的称霸,到今天齐国还靠着他的余荫;普国发生了里克的祸难却有了文公的称霸,成为了诸侯的盟主。卫国、邢国尽管没有祸难,狄人也灭亡了它们。所以别人的祸难,是不能期待的。仗着这三个条件而不去修明政治和德行,挽救危亡还来不及,又怎么能够成功 您还是答应他们吧。”晋平公便答应了楚国的请求。
楚灵王于是在申地与诸侯会盟,与诸侯联合攻打吴国,修建章华台,在干溪作战,百姓疲于奔命怨声载道,大臣们群起反叛。随后公子弃疾在楚国发动叛乱,楚灵王逃亡在外,最后死在荒野之中。所以说“晋国没有损耗一戟一兵而楚灵王就自己灭亡了。”这都是司马侯的计谋啊!
楚平王杀了伍子胥的父亲,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出来,带着弓箭去未见吴王阖闾。阖闾想兴兵攻打楚国。子胥劝谏说:“不可以。臣听说:君子是不国一个人而兴兵的。况且事奉君主就像服侍自己的父亲一样。以损害君主的道义,来为父亲报仇,我不会这么做。”于是没有发兵。蔡昭公去楚国朝拜,穿了一件名贵漂亮的皮大衣,楚国令尹囊瓦向蔡昭公索要,昭公没有给他,于是把昭公囚禁在郢都,几年以后才放回国。蔡昭公在渡汉水时,把一块玉璧沉进河里说:“诸侯国中要是有谁讨伐楚国,寡人愿意做他的前锋!”楚人听了以后,非常生气,于是就发兵攻打蔡国。蔡国向吴国求救,伍子胥进谏说:“蔡国没有罪过,是楚国暴虐无道。国君您如果有为中原各国操劳的心意,那么现在就是时候了。”于是,吴蔡联合发兵讨伐楚国,终于在柏举击败了楚军,成就了称霸诸侯的功业,这都要归功于伍子胥的谋略。所以《春秋》赞美、褒扬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