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共1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共1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6 18:5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第16课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1.能明确作者观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能结合文中的例子,赏析本文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夯基础
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揽( )     契约 (   )  排解( )
如释重负( ) 悲天悯人( )
监dū( )   失yì( ) 达guān( )
xún环 ( )          海kuò天空( )   
lǎn
jiě
shì

mǐn





识文本
1.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
(2)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1)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
(2)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作者引用了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应该像“君子”那样,“把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2.读下面的句子及赏析,思考: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风格?
句子: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赏析: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这句话在表达上有着平易自然、亲切、如话家常的特点。
3.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句子,请找出来读一读,也试着写几句简要的赏析。
示例一: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赏析: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示例二: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赏析:几个设问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清晰明了,令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从人生中的贫、失意、老、死这些常事入手,使得文章的语言自然,读者易于接受。
学习目标回顾:
1.能明确作者观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能结合文中的例子,赏析本文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第五段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是为了论证人生有无尽的苦痛。
C.第五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
答案:B B项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是为了论证尽责任方能得苦中真乐。
2.下列对本文语言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然则”一词与第四段的“翻过来看”相照应,衔接严密。
B.“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采用设问、引用名言的修辞手法,从大处着笔,体现了语言凝重的特点。
C.“曾子还说哩”--叙述语句,带上语气助词“哩”,使语言凝重而又不乏轻灵。
D.“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体现了语言凝重而又简练的特点。
答案:D
3.文中“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