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作业设计 (含答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作业设计 (含答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06 21:4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生物学 七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生物和生物圈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课时 生物的特征
2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第一课时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3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第二课时 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
4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第一课时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5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第二课时 探究:光影响鼠妇的分布
6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第一课时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7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第二课时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8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第一课时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本单元包含《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的两个主题
--“科学探究”和“生物与环境”。
科学探究
1、理解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判
断。
科学探究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证据、数据,如采用文字、图表等
方式表述结果,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
科学探究能力 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 的问题。
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 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订计划 拟订探究计划。 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对照实验。
实施计划 进行观察、实验。收集证据、数据。 尝试评价证据、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 描述现象。 分析和判断证据、数据。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写出探究报告。 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生物与环境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
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 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具体内容和活动建议如下: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具体内容 活动要求
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向学生提供某些生物的区域分布资料,讨论温度、水、空气、光等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通过室外观察和室内实验, 探究影响鼠妇 (或蚯蚓等)分布的环境因素。
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 在学校生物园或附近的小池塘、农田等环
有密切的联系。 境中调查生物之间的关系。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具体内容 活动要求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收集和交流不同生态系统资料。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 物网。
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 食物链不断积累。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是有限的。 收集和交流超过调节能力而使生态系 统受到破坏的实例。
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具体内容 活动要求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讨论和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组 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情况。
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生物圈的相关资料,模拟召开“国际保护生物圈”研讨会,结合本地实际讨论 如何保护生物圈。
(二)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
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
本单元共分两章。第一章“认识生物”,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调查, 了解生物有哪些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知道什么是生物,身边有哪些生物,
这些生物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探究等活动,了解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构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它们之间也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生物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保护生物圈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由此可见,在整套教材中,本单元从学习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按照生物―― 生物与环境―― 生态系统——生物圈的思路,让学生初步建构生物圈的概念,便于后续单元内容的学习。
(三)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 从宏观而不是微观的角度来开始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熟悉的生物现象入手进行探究,学生概括了解什么生物, 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的状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通过对生物和非生物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
括。
2、通过“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学会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
做调查记录;通过调查活动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3、举例说出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4、尝试设计并进行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说出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在实验过程中,做到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取放动物时动作轻柔。
5、通过具体实例和现象加强对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的进一步理解。
6、结合生活实例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能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7、通过收集、处理图文资料,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阐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学会识别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8、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1、分析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
2、制订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
3、作业设计基本流程: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设定问题任务、设计评价标准和方式。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作业内容
一、基础作业(必做题)
古诗或成语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将下列诗句或成语描写哪一种生物现象(将对应的数字填在表格空白处)
(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早秋惊叶落,飘零似客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①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②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④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⑤生物能呼吸
⑥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一滴池塘水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许多物体,有的是生物,有的是非生物。在显微镜下你能根据哪些特征判断看到的物体是否是生物?
乘坐地铁出行时都要经过 X 光安检,工作人员如何判断行李中是否携带生物?
二、实践活动(必做题)
将大蒜(或其他生物如黄豆、绿豆等)剥皮后,尖端朝上泡在清水中,观察记录它的生长情况。
时间要求:15 分钟
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一、基础作业(1)②,④,③,①,⑥,⑤。(2)在显微镜下判断物体是生物主要是①是否有细胞结构;②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生物特征做出判断。(3)看所携带的物体中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二、实践活动:本单元内容结束时,大家分享自己种植的大蒜(或其他的生物)和观察记录。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课时是学生进入中学第一节生物课,从作业中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生活中处处蕴含了生物学知识,学有所用,同时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理解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实践作业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命的现象,通过记录学了深入去观察,为学习生物学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
作业内容
基础作业(必做题)
某班在调查校园植物种类,4 个调查小组分别调查了校园的 4 个区域,各组统计植物种类如下表。该校园植物种类是()
A.(取大值)10 种 B.(求和)36 种
C. 10 种≤校园植物≤36 种 D.(求平均值)9 种
植物种类(种)
A 组 10
B 组 9
C 组 8
D 组 9
下列调查属于抽样调查的是( ) A.对新入学的七年级新生进行视力检查
对某工厂某一批次生产的口罩进行质量检测
对学校教师进行一年一度的身体检查
疫情期间对师生体温实施晨午检
下面是一张调查表,据表回答问题。
时间 2021 年 9 月 13 日 地点 校园 天气 晴
调查人 小王
A C 水绵、浮萍、睡莲
D 桃树、樟树、桂花树、杨树、柳树、茶树、鸡爪槭、万年青、小叶女贞
B E 草金鱼、水蚤、田螺、泥鳅
F 蚯蚓、鼠妇、黄鼠狼、野猫
G 鸽子、蜻蜓、苍蝇、灰喜鹊、八哥
①写出 A~G 代表的生物种类:
A. ;B. ;C. ;D. ;E. ;F. ;G.
②A 和B 的分类依据是 ;E~G 的分类依据是 。
时间要求:10 分钟
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1)C(2)B(3)①A.植物;B.动物;C.水生植物;D.陆生植物;E.水生动物;F.陆生动物;G.空中飞的动物。②形态结构特征 生活环境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课时主要的内容是调查的方法和生物的分类,而调查方法中抽样调查学生不熟悉,作业来加深理解。生物的分类为下一课时实践调查活动提前熟知。
第三课时
作业内容
实践活动(任选其一完成)
校园生物调查时,有没有你不认识的生物?在教师的帮助下查找资料,设法认识它们。
调查我们学校附近天堂湖公园的水生植物,设计一个调查表,了解该公园有哪些水生植物。并尝试对这些水生植物进行分类。
时间要求:30 分钟
评价设计:
根据调查时记录下来的特征在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可以邀请老师一起参与),也可以借助专门的 APP 去拍照识别。
自形组织 6-8 人一组,提前设计好调查表。注意安全。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的意愿去选择,目的都是让学生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为下一章学习做准备。作业第(2)题还能让学生认识我们本地的水生植物,并且种类繁多。
第四课时
1.作业内容
基础作业(必做题)
陶渊明诗云: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此诗体现了杂草与豆苗的( )
A. 合作关系 B. 竞争关系
C. 寄生关系 D. 捕食关系
经过我们国家人民的几十年努力,在 21 世纪初,毛乌素沙漠的 6000万亩沙漠,终于长出了绿色的植物。这体现了( )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环境影响生物
C. 生物适应环境 D. 环境适应生物
水蜘蛛又叫银蜘蛛,生活在水下用蛛丝和植物材料营造的喇叭形巢内,巢内充满了由体毛带入水中的气泡,以捕食水面的小动物为生。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 D.环境能适应生物 2.时间要求:10 分钟
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1)B(2)A(3)A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自然界中有关的生物现象用已学的知识来解释。
第五课时
作业内容
一、基础作业(必做题)
取 AB 两个塑料水槽,其中 A 水槽里装进 1000 毫升室温(25℃左右)清水,B 水槽里倒入 1000 毫升左右 36~38℃的清水,在两只水槽中各放入 5 条鲜活的泥鳅,观察两个水槽中泥鳅的活泼情况。该实验探究的是( )
气温对泥鳅生活的影响
水温对泥鳅生活的影响
水分对泥鳅生活的影响
氧气对泥鳅生活的影响二、实践活动(必做题)
还有哪些因素对鼠妇(或其它生物)的生活有影响?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在课外再尝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时间要求:15 分钟
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一、基础作业 B
二、实践活动 利用我们课堂上探究的鼠妇(或其他生物)在课外继续探究其他因素对它的影响,注意控制变量,设计对照组。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作业一让学生学会找变量。作业二培养学生独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再一次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加深理解并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学会设计对照实验,进一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第六课时
作业内容
一、基础作业(必做题)
下面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块农田 B.一片小麦 C.一群大雁 D.一堆蘑菇
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分解者很少
没有消费者
缺乏必要的治污设备
温度太低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绝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原因是它们不能自已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无机物,因此属于分解者
阳光、空气和水与生态系统有密切的关系,但不属于生态系统组成二、拓展作业(选做题)
某校生物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在对某个生态系统调查后,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绘制了右图所示的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系统都是由 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图中甲包括空气、温度、土壤、 和 等非生物因素。
图中的生产者可通过 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 和 。
图中的乙是 ,它能够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使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为 返回无机环境中,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时间要求:10 分钟
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一、基础作业(1)A (2)A (3)B
二、拓展作业 (1)生物 水分 阳光
光合 物质 能量
分解者 无机物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基础作业是针对全体同学,尽量结合实际,加深理解生态系统及组成。拓展作业是针对学有余力的或有兴趣的同学,通过识图来作答。识图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生态系统的各部分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七课时
作业内容
一、基础作业(必做题)
(1)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 4 种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经检测这 4 种生物体残留某种有机农药的情况如下表所示,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生物体 甲 乙 丙 丁
有机农药浓度 0.05 7 0.51 68
丁 → 丙 → 乙 → 甲
甲 → 丙 → 乙 → 丁
丁 → 乙 → 丙 → 甲
甲 → 乙 → 丙 → 丁
(2)下列对图 1-2-12 所示某校园生态系统部分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图 1-2-12
A.图中有 3 条食物链 B.食物链为光 植物 虫 鸟 C.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是可以循环的 D.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下列各项中,能保持相对稳定且维持时间最长的生态球是(注:B 放在暗处, D 放在黑暗处)( )
(4)下列哪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 A,呼伦贝尔大草原 B.青海湖
C.人工蔬菜大棚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二、拓展作业(选做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19 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总面积约 60 公顷的自然生态展示区,是在原来的妫水河森林公园基础上改造提升而建成的。原来森林公园内林地生态系统相对单一,造成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不足。设计师们对这里的生态系统进行了修复。在原来树林的基础上补植了上万株乔木和灌木,给鸟类、昆虫等提供了栖息繁殖地。除此之外,展示区内还有一个总面积约为 5 公顷的湿地。在湿地内,种植了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通过湿地内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将园区上游妫水河和再生水厂的自来水进行净化,清水流入园区内唯一的人工湖——妫汭湖。世园会使用再生水作为唯一景观用水,利用食藻虫吞食藻类,水生植物合成植物蛋白,鱼、虾、螺、贝等水生动物又通过摄食,把植物蛋白转化为动物蛋白。最后水体中的鱼、虾、螺及贝等动物可被捕捞上岸成为绿色水产品。这样进入水体的营养物质就被转移上岸,达到水体净化的目的。
资料中提到的妫汭湖,可以看作是一个 。
原来的森林公园内生态系统相对单一,设计师补植了上万株乔木和灌木,这样做是因为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 ,但生态系统的调节 能力 具有 。 这 个例 子体现 了生物 与环 境的关 系是

请你在资料中找出其中一条食物链: 。
资料中提到的水体净化中,营养物质是通过 转移到鱼、虾、螺、
贝体内的。
树木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枯死的树木最终会腐败消失,这一过程离不开 。
时间要求:15 分钟
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一、基础作业(1)B (2)D(3)C(4)D二、拓展作业(1)生态系统
强 一定的限度 生物能影响环境
黑藻→食藻虫→鱼
食物链
生产者 分解者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基础作业针对全体同学,分析表格和识图,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拓展作业针对学有余力或有兴趣的同学, 资料是前沿的科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分析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结合已学的知识作答。
第八课时
作业内容
一、基础作业(必做题)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个家就是( )
A. 大气圈 B. 水圈
C. 岩石圈 D. 生物圈
从太空遥望地球,地球美丽图案中的蓝色、绿色和白色部分分别是( ) A.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B.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下列关于生物圈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为了更好地保护生物圈,必须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野生资源
生物圈是我们生活的唯一家园,必须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生物圈有一定调节能力,人类的活动能加速生物圈的物质循环,起更好的保护作用
生物圈Ⅱ号的实验说明人类有能力建造一个适宜人类生活的新生物圈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甲~丁四项事实中,支持这一观点的共有( )。
甲:20 世纪 70 年代,在南极的企鹅等动物体内检测到 DDT乙:大气在不停地有规律地环流
丙:蒲公英的果实随风飘散
丁:红嘴鸥每年从西伯利亚迁徙到昆明越冬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二、拓展作业(选做题)
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例如:
①池州市市区——城市生态系统;
②农村耕田——农田生态系统;
③牯牛降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
④平天湖——淡水生态系统;
⑤学校边湿地生态公园——湿地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之称的是 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 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为:水稻→蝗虫→青蛙→蛇,若该生态系统存在有毒物质,则该食物链中,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城市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 。因为在这些生态系统中,人类起主导作用,生物种类较 。
时间要求:15 分钟
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一、基础作业(1)D (2)D (3) B (4)C (5)C二、拓展作业 (1)森林 森林 湿地

弱 少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基础作业针对全体同学,围绕本课时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不同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内容而设计。拓展作业结合本地生态系统的种类,让学生关注本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1、请把下列生命现象的序号填在反映的生物特征的横线上。
①大棚蔬菜需要施肥灌溉 ②蚕卵孵化成蚕宝宝,长大又产卵 ③蓝鲸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浮到水面上换气④麻雀育雏期吃掉大量害虫 ⑤狗看见有人检石头会逃跑 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⑧人喝多了水尿多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_ 。
生物能进行呼吸:_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
2、在“调查公园内的生物”活动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甲发现了一只老鼠,既害怕又觉得恶心,就没有记录
B.乙发现几株未见过的小花,将它们拔起来,准备带回学校问老师 C.丙的调查记录中有蟋蟀,看到其他同学记录中都没有,便将它删去
D.丁拨开草丛,一只蚱蜢跳了出来蹦到公园栅栏外,于是将它记录下来 3、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沙漠上到处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这说明水分对植物的分布有影响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和改变
着环境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
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只有阳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同学们上次在天堂湖公园里调查到了凤眼莲、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还观察到了鹭、黑水鸡等多种野生禽鸟在此栖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上述植物和动物就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凤眼莲、芦苇、菖蒲等绿色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鹭、黑水鸡在湖中捕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D.湿地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下列有关科学探究的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作出假设需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进行,是对所探究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B.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需设置重复组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C.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要首先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结果 D.对照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找到想要研究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据新华社消息,我国自行建立的第一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有人综合密闭实验系统——“月宫一号”完成实验任务,3 位实验人员经过 105 天的科学实验于 2014 年 5 月 20 日成功出舱。“月宫一号”由 1 个综合舱和 2 个植物舱组成,总面积 160 平方米,总体积 500 立方米。“月宫一号”是能与地球媲美的“微型生物圈”。可实现航天员在远离地球的太空长期生活的目标。
“月宫一号”之所以可称为“微型生物圈”,是因为它具备了构成生物圈的基本 要素, 即 它包含了 的底 部、 的大 部和
的表面。
“月宫一号”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 部分组成。生态系统都具有 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成分的复杂程度有关系。“月宫一号”总体积 500 立方米,实验人员仅生活了 105 天,说明这个生物圈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 。
“ 月宫一号” 的这种能力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 能力较强的是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5)为了保护生态系统,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
等。
如果你翻开庭院中的朽木、腐叶、烂草等,常常会在下面看到一些鼠妇,俗称潮虫。它们经常在残枝败叶堆里生活,在腐殖质少的地方很少看到,这是为什么呢 对此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在实验装置中央放人 10 只从野外抓的鼠妇,静置 3 分钟后,每分钟统计一次 A 和 B 两种环境中鼠妇的数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探究的问题是 (2)该实验的变量是腐殖质,除了此条件不同外,实验中其他条件均相同,这样设置的目的是
统 计 并 计 算 各 组 数 据 的 平 均 值 , 这 样 可 以
若实验结果是分布在A 处鼠妇数目的平均值是 8 只,B 处鼠妇数目的平均值是 2 只,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实验结束后,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鼠妇
分享第一课时布置的种植的大蒜(或其他生物如黄豆、绿豆等)及观察记录,并在班级交流与展示。
(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对应单元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1 √ 易 创编 30 分钟
2 2 √ 易 选编
3 3 √ 易 选编
4 2、5、6 √ 易 创编
5 2、4 √ 易 选编
6 5、6、7、8 √ 难 选编
7 4 √ 较难 选编
8 1 √ 难 原创
(三)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1.(1)①④(2 )⑧ (3)③ (4)⑤ (5)②⑥ (6)⑦
(1)2.D 3.D 4.A 5.C 6.(1)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非生物 自动调节 有一定限度的
森林生态系统
生物圈
爱护环境,积极进行垃圾分类,不残杀其他动物 7.(1)腐殖质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变量单一,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减少实验误差
(4)腐殖质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喜欢腐随质丰富的环境 (5)放回自然环境中(或放归原处)
8.互评出种植较好的实物和观察记录观察的仔细,记录的较详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