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7 09:2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介绍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它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外洞、外洞向内洞过渡的孔隙、内洞三个部分,突出双龙洞的奇景,其中外洞和内洞的描写为详写,孔隙为略写。全文脉络清晰,有详有略。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生字词,读读记记。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游记的写作顺序,按空间转移的顺序记叙,有详有略。
三、教学重点:
了解游记的写作顺序,按空间转移的顺序记叙,有详有略。
四、教学难点:
感受溶洞的奇形怪状。
五、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教学软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游览过哪些地方?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旅游经历吗?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叶圣陶先生去游览一个神奇的地方——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小黑板)
重点词语要求理解并书面练习巩固。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和长句的停顿。齐读全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 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本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根据游览地点的转换)全文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可分几段?(按游览过程分:游览的顺序非常清楚:先写去双龙洞的路上的见闻;其次写外洞的洞口、外洞;最后写孔隙和内洞,最后写出洞。)学生讨论后交流。明确并概括段意:
a.(1)交代了游览双龙洞的时间及心情。
b.(2-3)写去双龙洞路上的景色。
c.(4-7)介绍外洞洞口及外洞。
d.(8-9)详细介绍了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
e.(10)写在双龙洞看到的景象及感受。
2.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指名复述去双龙洞的路上的情景,注意感情充沛、声音宏亮、咬字准确、语句连贯。指名分段复述路上景色、洞口、外洞、孔隙和内洞的情景。互相交流补充。请同学们用笔在书中画出作者游览的路线示意图。(出示小黑板)学生边画边读课文,互相交流补充订正。老师出示正确的路线示意图。(出示小黑板)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路线示意图是否正确。请同学上黑板指着小黑板用笔指着图说明这一过程。(一个同学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对照自己的示意图。)齐读课文及示意图一遍。学生交流补充填写表格内容。(出示小黑板)对照填写的情况如何?请同学上黑板指着图互相纠正补充填写。从而让学生自己根据表格归纳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板书。(自由讨论归纳主要内容)同学们一起读老师板书的内容,(如果图和主要内容配合起来就更好。)再齐读课文及示意图一遍。
细读课文,质疑问难。
(四人小组讨论)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或默读、或朗读、或小组讨论等),完成以下任务:
圈点批注:分别画出描写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句子,并说说双龙洞奇在什么地方?
你对课文哪部分感兴趣?为什么感兴趣?
你认为这部分有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加上批注。)请同学们运用多种多样的读书方法去感悟文章的语言文字。(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点拨:引导学生品词品句,抓关键词句深入研读,充分体会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及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及感想。
(四)总结回顾,质疑延伸。
1. 学生总结:通过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2. 教师引导:本文是一篇游记,按游览顺序记叙,有详有略。写景部分抓住景物特点,先写洞口,再写外洞,最后写内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课外延伸:课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你所游览过的地方,按游览的顺序写出游览点。
(五)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话写一篇导游解说词。
(六)教学总结
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遵循了面向全体、因村施教的原则,采用读读、议议、说说、写写等方法学习课文,使学生在充分自读自悟、质疑释疑、熟读成诵中理解和掌握了课文的词句和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生动具体的讲解,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七)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质疑解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和口头表达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但是,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方面仍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